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對策論文

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對策論文

  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運用新的科學知識,採用新技術手段,運用新的方式來生產創造並將經營模式科學化,從而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最終達到顯著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過程。要真正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科技持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走農業科技創新之路是必然選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農業科技含量,促進農業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競爭力。本文分析了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的緊迫性以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提升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農業科技創新的緊迫性

  現代農業發展較之於過去的傳統農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農業高度依賴農業科技創新,要想真正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當前西方國家優質低廉農產品大量湧入我國,對我國農產品市場造成巨大沖擊,由此可見,農業科技創新仍然是當前國際農業競爭的核心。要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就迫切需要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作為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的四川,近年來農業科技為農業生產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實現了以佔全國4.5%的耕地,養活全國6.8%的人口,並且常年對外輸出大量農產品和勞動力。同時,我們應當客觀清醒地認識到,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在全國並不突出,一些方面甚至還比較滯後,只有開發更多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增強農業科技核心競爭力,才能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十二五”期間,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多次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和農民增收的必要性,對於四川省來說,迫切要求農業科技創新更上一層樓,不斷推陳出新。

  二、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

  全國大多數省份農業投入總量不足,四川省也不例外,由此導致了農業科技創新投入偏低。近年來,四川省對農業科技投入已經有了顯著的、大幅度的增加,所投入資金的總額在2009年一年就達到了36.62億元,其投入力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儘管如此,四川省農業投入比例佔全省農業GDP比重仍然較小,不到0.49%,仍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從2011年至今,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投入總量逐年遞增,但仍然較難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業科技發展的現實要求。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性產業,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而目前四川省農業投入和農業科技創新獲得的資金支援與本省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極其不匹配的。

  (二)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但要滿足全省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特色優勢產業原創性技術成果不足,缺乏對核心技術的掌握,蔬菜、水果、花卉園藝、畜牧等產業的種源培育多采用“模仿式”或“轉化式”,缺乏原創性技術成果;理論成果多,但在農業生產當中真正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果偏少,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不多,主導產業和重點領域科技成果少,科技含量亟待提升;一些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整合配套研究不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夠完善,產品缺乏深加工技術,導致產品單項成果多,深加工配套精品成果少。

  (三)農業科技培訓不夠,農業科技應用主體素質不高

  與全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相比,四川省明顯低於平均水平。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管理的新型農民僅佔農村勞動力的13%。根據調研統計,四川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每年有70%以上放棄留在農村務農選擇外出打工或是進入城鎮自主創業,真正留在農村務農的,就是俗稱的“99、61、38”部隊,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留守在家的婦女。弱勢群體在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多采用傳統、老套甚至是低效益的生產經營方式,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主客觀能動性偏弱,先進技術、實用技術在農村難以得到推廣,由此也嚴重阻礙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隨著城鄉二元結構日益突出和農業比較效益日漸偏低,這樣的現象還將長期存在並很難解決。

  (四)農業科技創新機制不健全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於四川省乃至我國目前的科研申報、成果評價以及與職務職稱級別待遇掛鉤的體制機制,導致了多數科研人員為了科研而科研,重科研輕轉化,農業科技專案與成果同農民、企業、產業基地的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未能緊密結合。二是各個科研院所對於科研工作的管理與服務往往是獨立的,自主完成科研工作各個方面,如課題的選擇、活動的組織開展,成果的申報轉化等,由此導致各個科研單位之間缺乏合作,科研力量較為分散單薄,難以形成科研綜合實力,科技資源也難以共同享用。三是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分配機制不完善。在當前體制下,政府決策和行政推動在農業科研專案的確定和農技推廣方面起了主導作用,而大部分申報成功的課題結項以後,其成果的實際轉化率和應用率偏低。

  (五)農業科技創新人才資源缺乏

  四川省農業科技發展水平不高,農業科技人才缺乏是其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省由於缺乏掌握農業尖端科技的人才和引領學科發展的帶頭人,導致高新技術研究難以啟動,即使開展,也成效甚微;同時,缺乏懂市場、會經營、善管理的開拓創新型人才,導致農業科技產業化滯後;四川省農業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省會成都,或是綿陽科技城等發達地區,而在甘孜、阿壩、涼山等邊遠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科技人才匱乏,甚至還佔不到全省的19%。以上情況嚴重製約了四川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

  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離不開國家、省、市各級農業科技專案的資金支援。當前,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發展,逐年加大對農業資金的投入,四川省應抓住機遇,積極策劃和開發具有現實意義的專案,爭取國家和省級專案向我省農業科技創新傾斜。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吸引,使用金融資金、外資和民間資本,爭取使銀行業、信用擔保業、風險投資業、保險業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四川省農業科研投資強度不高,這與農業科技創新投資主體單一、缺乏息息相關,因此,應該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並建立多種渠道的農業投資體系。

  (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一方面應加強四川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創新團隊建設,將農業優勢科技資源整合應用,配套協作,針對產業鏈條技術需求,創新和整合綜合配套技術體系,促進產業升級發展。另一方面,應重視各地市州農科院作為連線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中間角色作用。為進一步發揮各地市州農科院在四川省區域優勢特色效益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支柱作用,理應加強其作為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發展。同時,還應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建設和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與經營性農技推廣體系相比,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具有公益性和服務性的特點,二者有機結合,將有效引導和鼓勵企業、農戶、農業協會等社會資源參與到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來。

  (三)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

  一方面要加強對從事農業經營主體的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使他們積極為農業產業發展服務。有針對性地將農業生產實用技術、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及農村服務業等知識技能傳授給他們,使他們既懂得耕種栽培、養殖、服務,又能將一部分人拓展經營規模,成為產業大戶或經營銷售大戶。另一方面,應加強對農村的農技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只是不斷更新,跟上農業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的步伐。透過培訓,使得農技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能夠滿足農業生產經營的需求變化。

  (四)深化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改革

  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需要逐步完善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機制。一是要改善農業科技創新環境,健全包括專案申報、研發、成果轉化、市場經營、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稅收、土地、資金、市場、人才、進出口貿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快建設有利於發揮人力資本作用的體制;二是要為農業科技創新創造條件,提供基礎設施、資訊等服務,積極加強農業資訊、服務網點建設,建設發展實驗室、農業資料庫,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現代化農業科技資訊服務網路。同時,注重對農業管理人員和資訊員的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三是多渠道整合農業科研單位的力量,使其能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提高農業科研單位的整體執行效率和創新能力。同時,將科研專案、成果與市場需求和農民生產的現實需求緊密結合,使農業科研成果真正能有效轉化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科技產品與科學技術;四是建立和健全有利於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的管理機制;採用多種方式建立農業科技人才獎勵基金,對卓有貢獻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予以獎勵,形成有效激勵機制;完善人才評價、考核機制,促進各類人才各司其職、各盡其才。

  (五)加大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沒有一定的人才儲備,四川省的農業科技創新就很難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們可以學習借鑑先進的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辦法,例如:積極利用政策支援和資金鼓勵,引進年富力強、學科知識過硬、知名度高的農業科技人才,他們將準確把握農業科技發展方向,帶領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一些科研機構與大專院校也培養選拔出了優秀的青年骨幹,根據科研方向的調整和學科發展的需要作為學術引領人重點栽培;在農業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為提高農業科技知識的應用和轉化能力,就必然要增加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培訓和學習深造。農業科技人員除了提升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外,還應該增強市場意識,提高管理水平,使之成為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複合型科技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