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進措施探析論文

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進措施探析論文

  摘要:

  語文教學是高職教育中必不可少且尤為重要的課程,但由於高職院校過於重視技術性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導致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出現缺失和斷層,因此透過強化人文素質,實現人文教育,來提高院校的語文教學重視度,是當前高職院校發展中必不可少的要求。因此,對於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思路、教學原則與方法的全面改革,是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學生就業的必然需要。

  關鍵詞:

  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一、引言

  為服務生產和社會需要,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全方位人才,這是高職教育的目標所在。而針對這一目標,高職語文教學的改進需要密切圍繞這個目標展開,透過語文教學的改進,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質,起到學而有用、學而能用的效果。

  二、當前高職語文教育中存在的教學誤區

  當今喧囂的社會,各種潮人充斥著大街小巷,在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力下,作為對新事物有強烈好奇心的高職學生來說,“溫文儒雅”的文學被漸漸的忽視,有著不斷下降的邊緣化趨勢。同時語文作為三大主科,家長們往往以功力的眼光,強迫孩子生硬的學習,長久以往,很多孩子對學習語文產生心理上的牴觸。另外高職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所需語言,因此對深度的語文知識缺乏興趣愛好。

  三、制定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教學模式都是2+1的,即學生在學校學習兩年,在校外實習一年,這樣短時間的基礎教學,就迫使語文教學要高效實用。透過改進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儘可能發揮語文教育的輔德、益智和健體價值,把語文教育完全滲透到德育、智育中去,是語文教育德育話、智育話。高職語文教育應明確培養目標,建立健全教學體系,推動課程改革,加強人文素質培養為社會培養高層次、高標準的動手能力強的實用性人才。

  四、制定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第一,調整高職語文教學內容。透過引領學生對優秀作品進行賞析,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高職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的目的。培養學生善於求索的.文學追求,不屈不撓,不卑不亢的的愛國情感,以及敢愛敢恨的堅貞氣節等,透過品鑑優秀的文學作品,體會作者所表達的高尚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同時透過文學著作的人物特點,引導培養學生高尚健全的人格品質,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透過引用實際的例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第二,從興趣出發改進語文教學方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牽引著學生的導向。傳統生硬的教學模式,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因此高職語文教育改革需要從實際出發,貼合孩子的實際生活,進行改革。增加文學賞析、舉辦語文朗誦比賽、進行角色分配表演、固定時間地點舉辦語文沙龍,讓生硬的文字變成現實的可參與的課程。同時可以透過影片片段和設計教學情景,這種視覺和感官的刺激即豐富了情感、增進了認識也提升了境界。適當推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教師要求閱讀,到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愛閱讀,使學生養成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的發表在語文學習中的看法,瞭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及時改變教學方式方法。

  第三,創造相應的教學背景實施語文教學改革。高職學生所處的時期是從學生過渡到社會的時期,是進入社會的準備時期。高職老師可以透過建立專案教學情景,創立一個虛擬的公司,聘用學生為該公司的員工。學生最初的招聘到最後的上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透過準備簡歷、投遞簡歷、面試和試用期等很多公司現實中實際的上崗流程,不僅提前熟悉了工作崗位,而且透過案例展示、完成佈置任務,為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辨析和應用了語文的差異,體會到的魅力。把語文教學真正地融入到實際生和工作中,讓學生有機會提早感受和適應社會。

  第四,透過育人教育改進高職語文教學。語文教育實際是一種育人的過程,而育人教學又是透過美育來實現的,美育教育的過程即是一種貫穿所有審美因素的審美過程。透過長期的美感刺激,語文教育順理成章地會對學生的情感和意向產生深遠影響。高職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的培養學生的美感,啟迪、激發、喚醒和感染語文魅力,採用多種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一種多元素的教學條件喝氛圍。

  第五,尊重和引導學生改進語文教學。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求,承認並維護其在語文素養上的個體差別,欣賞學生的鑑賞能力和賞析才能,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和創造的空間,為學生成長提供平等的機會,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予學生欣賞和鼓勵。高職老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輕鬆的學習氛圍,啟用學生學習的熱情,克服舊版教師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為學生營造生硬死板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創造能力,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和生活,根據自己內心發真實的想法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高新人才的沃土,其培養出的學生要能夠立即步入工作崗位,適應社會,就要求其有較強的表達與溝通能力,在這一改革過程中,透過注重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來培養其觀察、閱讀和理解的能力,因此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課堂作為媒介,透過多種途徑,探索教學思路,不僅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而且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能力,實現服務於社會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葉飛.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探討[J].新西部(理論版),2016(22):168.

  [2]勒紹華.高職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1):14-15.

  [3]李平.淺談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改革的思路與對策[J].才智,2016(25):22+24.

  [4]周峰.高職語文校本教材開發研究1——以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實用語言藝術》為例[J].科技資訊,2016(09):95-96.

  [5]石望東.高職院校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J].亞太教育,2016(14):205.

  [6]張墨.高職語文教學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研究[J].語文建設,2016(06):17-1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