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延伸分析論文

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延伸分析論文

  摘要:該文是關於景德鎮陶瓷大學環境設計系對於空間設計課程所做的教學研究。縱觀中國教育過去的歷程,教育規模飛速擴張,國際化程度也逐漸提高,但是有關空間設計體驗教學的基本問題和方法的研究較少,這也是當前大學教育課程中,開展空間、材料和建構的研究顯得後繼乏力的主要原因。基礎研究不是指環境設計入門課程,而是關於設計基本問題和基本方法的研究。該文主要探討空間設計課程,透過從自然元素的提取延伸到空間的設計方法並得出設計思路,創設較為完善的體驗式教學方法和實施要領,達到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空間設計;創新;設計教學;探索

  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探索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再侷限於教科書,而是更多地藉助具有較強體驗感的模型進行感知和獲取。該課程與設計方法的運用密不可分,為此,教師必須探索一條創新發展的道路,才能讓空間設計課程幫助學生釐清設計思路,強調體驗空間,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一、空間設計課程相關研究現狀分析

  中國的建築設計在過去的十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空間、材料和建造的興趣逐漸興起。這種變化最先於20世紀90年代末透過一批中國青年建築師的設計作品體現出來,他們的作品引起了國內外建築界的普遍關注。但是,這些新的建築形式除了突顯出現代傳媒的巨大潛能外,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學術支援。事實上,環境設計專業不但可以透過空間設計教育培養學生的設計思路,還可以透過學術研究闡述與發展相關的理論和方法。然而,如今的空間設計教育滯後於設計實踐。教育的滯後尤其反映在基礎研究方面。相對而言,國外很多藝術院校(如巴黎美術學院)的形式主義方法就有著深厚的學術基礎,它們除了凸顯現代傳媒的巨大潛能外,還透過設計教育和學術研究為創新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如今,國內對空間設計概念和實踐的研究相對比較少,主要原因在於當下的建築空間教學中實踐與理論研究還有很大的欠缺。

  二、空間設計課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其一,對比研究法。將傳統的建築教學思維模式與建構體驗式教學方法相比較,研究建築構成的特點與優勢。其二,設計實踐法。利用建築構成實驗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概念設計。其三,經驗總結法。歸納授課情況和學生的最終成效,總結課程教學的經驗教訓。

  三、空間設計課程的建構

  1.教學內容的延伸和重構

  在傳統設計教學的基礎上改變書本式教學思路,傳授學生確切的思維要領,並在空間設計課程教學中建立相對完善的實驗式教學實施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絡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展以體塊和杆件等為線索的空間研究,重新梳理模型和圖片在設計過程中的作用,發展建構設計方法。此建構方式的重點是透過對限定空間的模型製作,強調對空間的觀察和對比,透過尺度感和光影效果加深學生對空間構成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並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具有針對性的實驗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模型材料的`操作產生建構理念。

  2.體驗式教學的引入

  本課題的主要特色是在現有空間設計教學基礎之上,引入體驗式教學方法,從自然中拓印元素,開展以體塊和杆件等為線索的空間研究。透過各種要素探討生成空間的可能性,將所有的可能性透過排列等方式得到一個合適的、具有尺度感的理性空間。這一建構設計方法的特點是以模型製作作為設計的主要手段,幫助學生釐清設計思路,提升創新實踐能力,並緊密聯絡教學,指導學生設計,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使學生在模型製作過程中逐漸加強對空間概念的理解。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強調模型操作與空間觀察的迴圈,使學生在課程中能夠學到新的設計方法和相關技能。

  四、空間設計課程的應用價值

  首先對模型材料的操作產生建構概念,而後運用這一概念組織空間和形式,經過研究多種模型材料,完善空間的形式與表現,最後將真實的建築材料運用到空間中,轉換成實際的、可操作的真實空間,並衍生出一套設計方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思維更加活躍。同時,體驗式教學方法可以延伸到環藝專業的其他藝術設計類課程中,透過課程教學講授、指導學生操作實踐、交流座談和論著宣傳等途徑進行推廣,形成較為成熟的體驗式教學方法。

  結語

  研究其他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授課理念,對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方法的延伸和探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學院的關注和重視下,本課程的教學方式和創新工作得到了保障。建設師資力量、延伸課程時間、配備一定的硬體裝置與書籍資料也是十分重要的。經過幾輪課程的教學實踐與設計指導,我們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學模式,理論闡述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幫助學生培養設計思維方式,並轉換為設計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顧大慶,柏庭衛.空間、建構與設計.中國工業建築出版社,2011.

  [2]梁宇舒.建築與其外部空間的對話.室內設計,2010(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