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職業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論文

農村職業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論文

  當前,農村職業教育中家庭教育嚴重缺失,職業學校、教師的認識發生偏頗,職業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雜亂無章。為此,學校應轉變觀念,發揮學校對農村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幫助建立農村家長學校,加強對農村學生的生活教育,開展親情活動,重視家長委員會建設,構建反饋、監督、評價體系,以提升農村職業教育的成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近幾十年來,在我國廣大農村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巨大變化對農民家庭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就包括對農村職業教育的影響。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農村職業教育建設和發展的好壞直接關係著農村青年的健康成長,關係著農村教育質量的高低,關係著農村和國家發展的未來。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家校合作是密切二者關係的重要形式,是家庭和學校兩個社會組織的合作。如今,家校合作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問題。從我國已有關於家校合作的研究來看,多是研究中小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研究職業學校和家庭合作的非常少。那麼,農村職業學校中家校合作的現狀如何?學校在其中應有怎樣的作為呢?

  一、農村家校“兩張皮”,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人的教育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相互聯絡。其中,良好的學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賴於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離開任何一方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都無法培養具有完整生命的大寫的人。然而,現實社會中的農村職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彼此脫節,存在著嚴重的“兩張皮”現象。

  (一)農村職業教育一邊倒,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現在,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背井離鄉,奔赴城市尋求工作。這些農村勞動力在發生角色轉變、改變生存方式的同時也使得社會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他們的子女有很大一部分留在了農村,成為農村留守兒童。對這些孩子來說,來自父母一方的教育變得越來越缺乏,對來自父母的愛的渴望也變得越來越強烈。雖然這些孩子的身邊還有爺爺奶奶等祖父輩,但祖父輩們多是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很少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很少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

  即使想關注,也是有心而無力。有些職業學校學生的父母雖然留在家鄉,留在孩子的身邊,但是他們要麼因為農事或工作過於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要麼認為教育完全是學校的事情,教育的責任完全應由學校一方承擔,家長沒有任何責任。而且,由於許多農村孩子的家長自身學歷偏低,知識文化水平有限,他們只關注子女的成績,而不關注子女的學習過程,只關注子女成績冊上的評語,而不關注子女的內心世界和動態發展。許多農村學生因為學業成績較差考不上高中或大學才選擇就讀職業學校或職業學院。有的家長對其子女的學習已經心灰意冷,採取了放任不管的態度。許多學生因為這些原因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既被家長漠視,也沒有引起學校足夠的重視。

  (二)職業學校認識有偏頗,避開家庭談教育

  農村職業教育是培養建設農村和為農村社會服務體系的經營管理、技術人員的教育。它以“農”為本,服務農民,服務新農村建設,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促進社會的發展[1]。雖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有許多職業學校的領導和教師認為,和城市孩子相比,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拼命學習,掌握技能,離開農村。在許多人看來,只有那些“問題學生”或“學習困難學生”才會就讀職業學校。於是,學校教師即使聯絡學生家長,也只是談學業成績,談如何幫助孩子就業,而很少交流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健康問題。

  儘管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推進,但農村職業學校大班教學的現象屢見不鮮。職業學校教師的教育負擔猛增。他們疲於應付備課、上課,只知向學生教授職業技能,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如何和學生的家長建立起聯絡、如何和他們建立互動與合作機制,也嚴重缺乏溝通的有效渠道。而且,許多農村職業學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認為農村學生的家長素質不高,文化水平較低,不懂教育規律,根本沒有能力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

  (三)合作雖有但雜亂,成效微弱待提高

  溝通是合作的前提。沒有溝通,就無法實現合作。目前,農村職業學校家校溝通的方式過於單一,大多限於家訪、開家長會、電話聯絡等形式。即使是這些形式,也是收效甚微。多數農村職業學校家訪的物件和次數極為有限,多是針對問題突出的學生或經濟非常貧困的學生。

  許多農村職業學校開家長會多是限於開學初,即新生入校之初。有的根本沒有開過家長會。而且,出席家長會的多是學生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時,一些三四歲的幼兒也會被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到家長會上。家長會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無法實現教育的預期。即使是電話聯絡,也變成了可有可無,簡單交談之後便匆匆結束。許多時候,雙方都不知所云。

  在農村職業教育中,學校和學生家庭之間的合作缺乏計劃性和整體性,沒有形成一個有效而科學的學校、專業、班級、個人、家庭的合作體系。家校合作的時間不連貫,內容也缺乏整體性和一致性。在極為有限的家校合作裡,學校一方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學生家庭一方一直處於被動接受的位置。這種合作是單向的,而沒有雙向溝通和互動,也就是說,與其說是合作,還不如說是填鴨式傳達。合作的話語權被學校一方牢牢掌控著。對於合作的時間、形式、內容等,一味從學校和教師的需求出發,而沒有考慮學生家長的內心需求和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

  二、引導農村家庭教育,職業學校大有可為

  面對農村家庭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弱化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張皮”的問題,作為擁有知識優勢、環境優勢以及傳播優勢的學校,有責任認真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成功的家校關係、教師和家長關係所帶來的正面效果主要有十大方面:提高學生學業/智力/協作/閱讀的成就;使學生更健康愉快;提高上課出席率;改善家長和學生對課堂氣氛的觀感;學生的態度和行為更積極;學生更願意去做功課;增加家長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提高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願望;家長對教師更滿意;更有效處理擾亂行為,加強有特殊需要學生的能力[2]。要實現這些效果,職業學校在家庭教育中必須有所作為,必須成為家校合作的引導者。

  (一)轉變觀念,平等對待,營造教育環境

  態度決定成敗,觀念引導態度。作為職業學校的領導層抑或是普通教師,應透過學習加強對自身素質的提升,轉變過去的教育觀念,積極樹立平等意識,做到充分尊重學生家長,並與家長進行換位思考,想家長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努力營造平等、尊重、互動的教育環境。要知道,教育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村家校合作的效果和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在良性教育環境裡,家校雙方開誠佈公,真誠合作。相反,雙方的心理間隙會南轅北轍,越拉越大。

  例如,當學生家長到學校找班主任或任課教師詢問學生情況時,學校一方應儘量把談話場所安排在人員相對較少的地方,儘量避免因為人多而給家長造成的心理壓力,儘量縮短學校和家長之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感。在開家長會的時候,靈活安排談話場地,即使在教室裡也應該考慮桌椅的擺放和教師所站或坐的位置。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說的話就是“聖旨”的家長會模式應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學校一方必須明確,學校領導(或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夥伴關係、合作關係,其合作的最終目的就是促成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科學定位,積極引導,開展深入合作

  教是為了不教。為了達到不教,每一位從事農村職業教育的教師都應該注重自身的專業發展和生命成長,都應該積極設計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目前的教育改革、社會現實、個人成長等因素要求教師不能停留在教書的層面,而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型教師、研究型教師。而且,由於家校合作在整個教育中的特殊性,教師應把家校合作、家庭教育以及農村家長心理特點等納入到自己專業發展規劃的考慮範疇之中,明確自己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中的位置和應發揮的作用。針對農村學生的家庭教育現狀和身心發展特點,學校應積極引導和鼓勵教師加強對農村學生的成長問題研究,透過研討會、專題講座、讀書會、經驗交流等形式豐富教師在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內的知識,提升其與家長溝通和合作的能力,豐富其專業素養。只有這樣,農村職業教育的家校合作才能深入,農村家庭教育的局面才能得到明顯的改善。

  (三)雙向互動,加強教育,建設家長學校

  家校合作對農村家庭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家校合作的`形式理應雙向互動,努力營造融洽的溝通氣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互相配合、相互信任、互為支援、共同促進,其中學校教育應處於主導地位[3]。雖然一些地方的職業學校開辦了家長學校,但大多流於形式,並沒有起到實質意義,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家長學校,應該配備專職教師,設定固定的教學場所。在職業學校,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定,根據農村學生家長的需求和心理特點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方法,並進行行之有效的教學設計。當然,農村家長學校並不一定就侷限在農村職業學校的校園之中,也可以進村入院,或是在村鎮集散地建立諮詢點,把對農村學生的職業教育和對家長的職業培訓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農村學生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掌握一些開展家庭教育的方法。應該讓學生家長明白,家長參與教育對子女有以下影響:學習成績提高;自信心增強;逃學率減少;

  孩子和家長對班級以及學校氣候達成共識;擁有積極的意識和行為;更願意做家庭作業;孩子和父母共處的時間增加;孩子有了更高的學業期望[4]。根據農村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可以開展有計劃性和針對性的講座,或是為家長提供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諮詢服務。面對成熟的、有著良好思維邏輯和判斷能力成人學習者,學校完全可以打破舊有枯燥框架的束縛,採用討論、座談等新穎、活潑的教學方式[5]。

  至於教學內容,應該儘量少講授純理論的知識,而應既有理論更有實際,要著眼於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的發生的矛盾和存在的問題,做到深入淺出。而且,要在農村家長學校中著力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對於農村家長委員會委員的選舉,要充分調動每一位家長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認真考慮家長委員會委員的人員構成,使之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活動能力及號召能力。農村職業學校校要緊密依靠家長委員會聯絡每一位學生家長,給予家長委員會參與教育的充分權利,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的功效。

  (四)親情滲透,滿足需求,營造愛的氛圍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湧入城市尋求工作,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與之伴隨的教育新問題也層出不窮。對此,農村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認真分析和解決農村教育的新問題,有責任認真分析在農村兒童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道德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等。不難發現,在這些問題的背後隱藏著一種因素的嚴重缺失,即愛的缺失尤其是父母之愛。在農村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多,溝通越來越少。因此,農村職業學校應積極扮演愛的使者,或是充當孩子和父母之間愛的橋樑,利用一切有利時機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親子活動,積極搭建“一天一日記”、“一週一電話”、“一月一書信”等飽含濃濃親情的愛的平臺,不斷滋養農村孩子和其父母的心靈成長。

  為了進一步提升親子活動的成效和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可以針對農村各地的實際情況和農村家庭教育的特點成立親子活動中心。親子活動中心負責各種家校合作活動的籌劃工作,如家長開放日、家校聯誼活動、家長教育、親子游戲等,以培養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理解與信任,為家校合作創設良好的心理情感基礎,從而有效避免相互間的牴觸、敵對情緒[6]。親子活動中心和家長學校彼此互補。二者都是為了更好地融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利於將家長集中起來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五)聯絡生活,挖掘資源,形成育人合力

  對於農村職業學校一方來說,由於掌握著較為明顯的教育資源,其在家校合作的地位舉足輕重。它一邊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聯絡和教育,一邊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正是因為學生是緊密聯絡著家長和教師這兩個教育群體的中間力量,所以教師在家庭教育中不僅要做好家長一方的教育工作,更要做好學生一方的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既要像師長一樣教授學生學科知識、為人處事的道理等,更應像朋友一樣彼此尊重,真誠溝通。對於有著特殊家庭問題的農村學生,教師應格外照顧和關心,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更要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

  面對廣博的農村職業教育天地,要積極挖掘教育資源,創設形式多樣的教育形式,加強對學生的生活教育和職業教育,不斷實踐“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家訪的過程中,不能流於形式或是走過場,而應有計劃地走訪每一位學生家庭,深入瞭解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聯絡學生家長,儘可能地幫助學生解決家庭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對於農村留守學生,學校可以綜合家長委員會、村委會等教育力量加大對農村學生的監管力度和教育力度,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六)提升成效,注意反饋,構建評價體系

  在對農村家庭教育有著重要引導作用的家校合作過程中,有效而及時的反饋和科學的評價體系直接影響著合作的效果。反饋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只有及時反饋,家校合作雙方才能準確獲悉彼此的資訊,才能更好地互通有無、實現預期目的。在反饋的過程中,學校可以及時傳達學生在學校學習時的資訊,可以深入瞭解家長的內心需求,及時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根據學校和家長之間的差異,家校雙方可以及時調整合作內容、合作方式以及合作手段等,及時彌補合作過程中出現的不足。而且,有效而及時的反饋能夠保持學校和家長持續合作的積極性,創設最佳的合作環境。除了反饋之外,構建完善而科學的評價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體系中,教育行政部門、農村職業學校、家長以及社會都需要積極參與其中。對於學校這方來說,可以參照教育行政部門的評價標準,並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家校合作的成效,科學評價每一位參與家校合作的教師。此外,學校還可以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村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活動,不斷提升學校在農村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