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分析論文

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分析論文

  當代大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基本成熟、生理發育達到成人階段的時期,自我意識強烈,人生觀、價值觀及個性特徵逐步形成並定型。然而,大學生職業道德的現狀不容樂觀。大部分大學生職業道德認識水平較高,但動手操作能力較低,有一定的職業道德情感,卻缺乏職業品德意志,對將來所從事行業的具體職業道德規範瞭解較少。就高校而言,對大學生的教育也只強調“一般職業道德”,即《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中涉及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這五個方而的要求,而忽視“行業職業道德”的教育,導致存在著只重視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忽視職業道德養成的現象。如一些大學生缺乏敬業精神和責任感,與人交往不講誠信,對待工作眼高手低,擇業觀帶有功利性等《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表明,截至2012年底,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3325萬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生2391. 32萬人。這些大學生是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加強對他們的職業道德教育,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大學生職業道德認知狀況。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適用範圍包括職工與其服務物件、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聯絡,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都應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主要包括:職業理想、職業義務、職業態度、職業良心、職業紀律、職業榮譽等要素。社會應大力倡導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職業生涯中做一個好的建設者。職業道德教育在高校日益受到重視,究其原因是隨著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強,往往一個崗位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人去競爭。因此,大學畢業生的危機意識特別強,從而更加關注職業道德。高校相繼開設的職業道德教育及其相關課程,如《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及各專業人才供需狀況的相關講座的開設等,對此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職業道德情感狀況。大學生對與職業道德有關的意識和行為等多持贊同態度,大部分人不會因為自己個人的利益而違反集體利益,這是因為大學生接受資訊的途徑多,資訊量大,判辨能力強,社會責任感也較強。當然,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價值觀、人生觀等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發展的衝擊,引起了利益的重新分化與組合,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道德行丸“物質財富劇增的今天,文化建設特別是道德文化建設同經濟發展相比仍然是一條短腿。這條腿短就短在與物質財富快速增長相比,道德財富增長速度慢得多,與物質利益的吸引力相比,道德的魅力微弱得多。”由此可以看出,市場經濟存在謀求利益最大化的功利主義,這也使得一些大學生為了一己之利,而不顧他人的利益乃至國家利益。各種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現實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泛起,不利於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大學生職業道德意志狀況。當代大學生有一定的敬業精神,但克服困難的毅力不強。許多大學生奉行“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處事原則,職業道德意志力較薄弱,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就無法堅持履行職業道德規範。形成這種狀況與社會大環境影響有關,現代人多以自我為中心,崇尚利益至上,人情冷漠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多數學生無法正確評價自己,情感較豐富,遇事比較情緒化,很難控制自己,進而也就做不到公私分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與發展,既決定了人們思想道德的變化與發展,也需要培養與市場經濟體制相一致的思想道德。提倡“正其誼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的“義利兼顧”觀,是當前社會存在的需要與反映。

  大學生職業道德踐行狀況。受中華傳統美德的影響,絕大多數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都能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和奉獻社會。但是,一些大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知水平較高,行為實踐水平卻較低。如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考試作弊”是不好的行為,仍有學生選擇一旦有機會,也不排斥考試作弊,這說明在職業道德上難以做到知行統一,表明高校對職業道德的教育主要還是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將職業道德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中。

  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總體狀況。在教育手段的實施上,大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主要有情景模擬、案例教學、專家講座、課堂討論、教材講解等。其中,情景模擬更容易使大學生身臨其境,這種道德的`養成也更有說服力。採用案例教學則能使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使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使學生容易接收和理解。專家講座有一定的“名人效應”,大學生比較感興趣。課堂討論則有點沉悶,教材講解顯得枯燥無味。在教學課程的設定上,許多大學生認為高校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與他們職業道德的形成沒有什麼關係。受高校學習氛圍的影響,及老師的指導不夠,課程缺少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生們對高校開展與職業道德相關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所以,應讓學生更好、更為透徹地明白開設職業道德課程的關聯性。在教學效果的評價上,職業道德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學校教育仍存在許多缺陷。許多人認為,高校在職業道德方而做的不成功,沒有充分發揮所扮演的“角色”,在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中沒有起到作用或者作用很小。究其原因,在於缺少鮮活的案例,不能引發學生學習的樂趣。

  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性別差異。在教學內容方而,男女在“培養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上存在顯著差異,且男生明顯高於女生。究其原因,在於刻板印象盛行,社會上流行的思想是男人要成大事,必須不拘小節。一部分男生追求優越感,喜歡掌控一切,而對某些“細枝末節”則不太在乎。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壓力也與日俱增,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從小事做起,從細微處著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所以,男生比女生更應注重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方法方而,男女在“課堂討論”和“情景模擬”上均存在顯著差異。相比較而言,男生認為透過課堂討論來培養大學生職業道德更有效的人數明顯高於女生,而女生認為透過情景模擬的方法有效的人數明顯高於男生。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男女的性格差異:男生比較大膽、自信,課上比較活潑,踴躍發言,而女生性格則較內向、保守、容易害羞,課堂上較安靜,不大愛說話,講究實際。

  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城鄉差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個體的思想也呈多元化發展。隨著國家普及義務教育和科教興國戰略的盛行,城鎮和農村在教育上的距離越來越小。在資訊發達的網路時代,無論是資訊的傳播途徑還是資訊的傳播方式都很便捷,身居城市還是農村並不重要,大學生們很容易就能接觸到各種資訊,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顯然,城市之間的經濟差別對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影響並不大。

  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學科差異。大學生在校無論學哪一種學科,其道德的養成教育對就業的影響並不是很大。這是因為各高校都很重視大學生的全而發展,為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各種學科都在強調大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此外,大學生所學專業與從事工作並不完全吻合。儘管就業形勢非常嚴峻,許多用人單位在招人時對學科的要求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均給予相同的機會。但是,用人單位往往把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作為衡量合格大學生的重要標準。因此,無論是哪一學科的大學生都應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 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不存在年級差異。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大學生已經是成熟的個體,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其自我意識高漲,價值取向、人生觀、個性特徵等已逐步穩定。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手段雖然呈現多樣化趨勢,但多流於形式,儘管高校中也有各種各樣的社團組織、校外實踐活動,大學生畢業前也有實習的機會,這些活動確實能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高校很少將職業道德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中。由於缺乏相關理論的指導,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實效性不強。

  高校培養人才要有一定數量的好的教師、先進的實驗室,還要有良好的校園環境。校園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表現出一種價值觀念,易形成“暈輪效應”。個體一旦對某些認知物件形成傾向性印象,就會帶著這種傾向去評價其他類似的認知物件。良好的校園環境給人以美的享受,把它作為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養成教育的直觀案例更有說服力。反之,髒亂的校園環境是難以培養出文明的現代化人才的。

  高校要定期收集以職業道德為題材的圖片、新聞等,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慢慢地融入學生們的行為習慣中,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 大學生已經成年,對自己言行的影響應該有正確的判斷,高校所做的工作應該是“引導”為主,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準確認識和了解口前的社會現象,不要被所謂的“假象”所迷惑,為自己良好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行業特點都一樣,不同專業所對應的行業職業道德有所區別。應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教育,透過案例分析法、自我教育法、情景模擬法、情感陶冶法、遊戲互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職業道德課程的學習和理解。透過舉辦不同的專題講座、知識競賽以及社會實踐,來逐步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多數大學生在思維發展水平上已達到相對性階段,能夠透過比較、權衡、審視不同的觀點,進而得出可行的結論,甚至於部分人已經達到約定性階段,在待人接物時能堅持自己的立場。現階段,在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時,可以透過指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職業中的行為和規範,來審視自己的優缺點,以達到塑造良好職業道德品質的目的。一些大學生注重個人利益,以自我為中心,渴望他人的認同,卻又經常故作冷漠,追求自由感,討厭束縛。多數學生無法正確地評價自己,生活中遇到一點點事情都沒辦法解決,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也相應地減弱。應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用道德理念、守則來規範自己的行為,進一步促進個體職業道德的養成。

  總之,大學生的道德建設應該重在自律,重在自我教育,提倡樹文明新風從我做起,從生活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用人單位大多把大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作為錄用與否的重要標準。任何單位和部門都需要敬業、誠實、守信、具有合作意識的人,如果只有能力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的人不受用人單位歡迎。由此,高校應當積極開展大學生職業道德養成教育,適應人才市場對大學生就業的高素質要求。這不僅僅是大學生成功就業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加強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更是改善社會風氣、糾正不正之風、提升職業道德狀況的重要措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