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蠶上簇規範化管理探討論文

家蠶上簇規範化管理探討論文

  家蠶上簇的規範化管理對實現蠶繭優質高產至關重要。簇中管理不好,蠶繭產量低,繭質差。如果在關鍵時段管理出現疏忽,還會造成大批中毒、死亡等事故,給養蠶生產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因此,家蠶上簇前後必須採取一系列規範化的精管措施。

  1.簇前準備

  (1)簇室簇室應選擇地勢高燥、通風、空氣清新流暢、光線明暗均勻、便於升溫排溼的房屋。準備上簇的簇室面積約為蠶座面積的1倍左右,一般每張蠶種需上簇面積50~55平方米。

  (2)簇具可選用方格簇,每張蠶種準備170片左右,橫向扎制。舊方格簇一定要除淨浮絲、清理乾淨經消毒後方可再用。

  2.上簇技術

  (1)上簇適期五齡蠶在盛食期後,食慾逐漸減退,排出綠色軟糞,體軀縮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擺動,尋找營繭場所,即為適熟蠶,此時上簇即為上簇適期。適熟蠶上簇,蠶能及時吐絲結繭,吐絲量多,蠶繭質優,產繭量高。上簇過早,未熟蠶不能及時吐絲結繭而在簇具上到處爬行,並排洩大量糞尿,可導致簇具、簇中環境汙染,增多黃斑繭等等外繭,同時由於蠶食桑不足,造成吐絲量減少,影響蠶繭產量。上簇過遲,由於過熟蠶在上簇前徘徊吐絲而損失絲量,上簇後又急於吐絲而多結雙宮繭、畸形繭等等外繭。在生產上要做到適熟上簇,應掌握以下三個原則:一是隨熟隨捉,先熟先上簇;二是始熟偏老以“捉老”,旺熟偏生以“拾生”;三是早晨和傍晚偏熟,午間偏生,應特別注意。

  (2)上簇方法生產中常用的主要有人工拾取法、自動上簇法、振落上簇法等,各地可根據情況,靈活選用。①人工拾取法。由人工逐頭拾取適熟蠶,收集到一定數量後及時送到簇室,均勻投放在簇具上。採用該法能做到適熟上簇,但費勞力,特別在高溫時,蠶老熟齊湧,要組織好人力及準備好簇具,同時上簇動作要輕,以防損傷蠶體。②自動上簇法。利用熟蠶向上爬行的習性,在蠶座上直接放置簇具,讓熟蠶自動爬上簇具結繭。採用該法省力高效,但難以全部讓蠶都適熟上簇。一般先拾去初熟蠶,當熟蠶達30%~40%時,供薄薄一層桑葉,然後將簇具放在蠶座上,讓熟蠶自動上爬上簇。③振落上簇法。先人工拾取始熟蠶,待家蠶大批成熟時,用枝條或大蠶網放在蠶座上,吸引一批熟蠶上爬,再取出枝條或蠶網,將熟蠶振落在蠶匾或塑膠薄膜上,然後再收集撤放到簇具上。本方法簡便高效,但易損傷蠶體,條桑育則可直接取出桑條以振落熟蠶。為促使熟蠶齊一和及時入簇,一般可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大眼眠前要提青分批,起蠶要分批餉食,分批飼養,使同一批蠶能老熟齊一;二是在見熟5%時添食蛻皮激素,可促使蠶老熟齊一,及時入簇。

  3.簇中管理

  (1)溫度合理的保護溫度以24℃為中心,上簇初期溫度宜偏高24℃,結繭後期溫度宜偏低24℃。溫度過高,可引起繭層絲膠蛋白質的變性,增加繭絲間的膠著力,繅絲時離解困難,影響質量,同時由於熟蠶急於營繭,增加雙宮繭等等外繭而影響蠶繭質量。溫度過低,熟蠶吐絲營繭緩慢,繭形小,穿頭繭增加,色澤差,不結繭蠶增加,繅絲時易造成斷頭落緒。

  (2)溼度簇中溼度對繭絲質量的影響特別顯著。熟蠶上簇後要排洩大量糞尿,此外從氣門及吐絲中蒸發水分約為蠶體總排出水分的`2/3,容易造成簇中多溼。簇中多溼可導致死蠶增多,上繭率降低,繭色變黃,生絲量減少,繭層易生黴害。但簇中過度乾燥,則會造成繭層疏鬆,棉繭增多,生絲的清潔與淨度下降,影響蠶繭質量。為此,蠶上簇後要注意通風換氣,提倡上高山簇,防止多溼環境,簇中溼度以70%~75%為宜。

  (3)通風簇中空氣流通主要是排除溼氣,提高繭絲質量。一般在上簇當時不宜強風直吹,以防熟蠶向一方密集;上簇一晝夜後,蠶已基本定位營繭,應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氣流以0.5~1米/秒為適宜,如遇悶熱多溼天氣,可用風扇進行人工通風,及時排除簇室中溼氣,提高蠶繭解舒率。(4)光線熟蠶對光線敏感,表現為背光性。簇室光線明暗不勻,則熟蠶偏密於暗處,區域性密度增大,可引起雙宮繭增多及繭層厚薄不勻。簇中光線太亮,則熟蠶集結於簇底下,繭色不良,等外繭增多。因此,上簇室要求光線均勻,防止偏射光和陽光直射,以自然分散光線較為適宜。

  4.分批揀售

  蠶化蛹成熟約在上簇後5~7天,即可採繭。一定要根據上簇時間,先上的先採,後上的後採。採繭時要先採去爛繭、薄皮繭、雙宮繭等等外繭,分類堆放。採繭時動作要輕,不能拋摔,防止人為摔傷蛹體,增加死籠和內印;蠶繭堆積不宜過多,以3~4粒繭高度為宜;不能將蠶繭直接攤放在地面上。交售時一定要根據化蛹情況,分批交售,上繭、雙宮、次繭、下繭等要分開包裝、運輸、交售,堅決不售統繭,確保好繭能賣到好價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