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探究論文

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探究論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既是實現思想品德課三維目標的要求,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閱讀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學生獲取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透過閱讀培養自學能力,培養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閱讀能力高效課堂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較為抽象和理論的學科,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枯燥,總是讓學生背條條框框,忽略了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因而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不高。實際上思想品德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品德意識,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辯證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閱讀能力等。尤其是閱讀能力,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長期以來別忽視了,教師力求把教材講得淋漓盡致,面面俱到。學生只需背誦條條框框,閱讀意識淡薄,閱讀能力差。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必須教會少年閱讀。閱讀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學生獲取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透過閱讀培養自學能力,培養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一、思想品德課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性

  (一)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在長期閱讀實踐中積累的感悟經驗。閱讀能力在學生求知的過程中發揮著持久的作用。現在的思想品德課本圖文並茂,除了知識性的課本知識,還有部分相關連結,輔助材料等。另外,現在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是三維的,我們除了實現知識目標外,情感價值觀目標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更需要我們關注。這些文字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新課改特別強調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這個角度來講,閱讀能力的'培養符合新課改的思想。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以前每當提起思想品德課學生會覺得很枯燥,思想品德課的老師都是照本宣科,說教式的老學究。思想政治的教學,讓學生常感枯燥無味、興趣索然。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政治課內容有些枯燥,與現實落差較大;二是因為課堂老師講授太多,學生只需聽懂,沒有多大思考餘地。新課改要求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我們教師要著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講解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然後放手讓學生去閱讀。在閱讀中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造一種積極參與的氛圍,則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嘗試成功的喜悅,滿足求知的慾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新課改要求實現高效和諧的課堂,充分實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地位。

  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傳統“滿堂灌”式的老師講學生聽、把學生當作是盛放知識容器的課堂,教師的教學預計目標與階段檢測的結果相差甚遠,顯而易見,這樣的課堂不是有效課堂。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而不是為了展示教師的“教”,在思想政治課堂中,讓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去閱讀教材、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閱讀中再發現問題,透過多次閱讀去思考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課堂才會真正的有效。學生是求知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參與的主體,這樣的課堂才會實現高效。

  二、思想品德課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改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閱讀能力不重視的現狀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當代學習理論的一場革命,也是是新課改的理論依據之一,它強調的學習過程就是鼓勵學生個體建構自己的知識過程,這意味著學習是主動的,學生不是被動的刺激接受者,而要對外部資訊做主動的選擇和加工。閱讀過程就伴隨著這樣一種資訊的選擇和加工。因此,必須改變對思想品德課閱讀不重視的現狀,我們才可能在課堂上很好開展閱讀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學案方式對本課知識目標進行展現,向學生表明學習任務,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有針對性,而且容易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成就感。學生透過自己閱讀去提取資訊、發現問題,從而不斷的清除學生的惰性意識,然後根據教材設計有層次的的問題,加強實踐磨練,並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引導分析,以摸索技巧、訓練方法,使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同時針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做好及時點評,在表揚與鼓勵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相應方法的總結與反思,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能力,從而提高閱讀的興趣。

  (三)教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其實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如果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教學估計僅是流於形式,也很難起到良好的效果,而閱讀的方法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傳授,需要學生的長期的日積月累。現行的中學思想政治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可讀性強,這無疑有利於學生自學。但許多學生在閱讀教材內容之後,往往對書本表述似懂非懂,既不能抓住要領,更不能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絡,這其實就是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教材的閱讀方面要求學生進行“粗讀——精讀——質疑——釋疑”幾個步驟。透過粗讀了解整課內容的梗概;透過精讀把重要知識加以梳理;透過質疑提出相應的思考問題;然後根據前後知識聯絡做好總結和反思;在指導學生做閱讀材料題時,要求學生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找準關鍵詞,關鍵句,並用記號記下,找出問題與問題間的內在關係,與課本知識聯絡,作出正確的回答。同時也可以依據材料內容,由學生自己設計問題,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就會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2]高文,徐斌豔,吳剛.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