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迴圈理論在教學管理中的運用論文

PDCA迴圈理論在教學管理中的運用論文

  一PDCA迴圈理論概述

  PDCA迴圈是一個能使任何一項組織活動有效推進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式,特別是在產品和服務質量管理的過程中有較為廣泛地應用。P、D、C、A這四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涵義如下,P(Plan)———計劃。包括目標和方針的確定以及活動計劃的制定;D(DO)———執行。執行就是計劃的具體運作,使計劃中的內容得以實現;C(Check)———檢查。就是要對執行計劃的結果進行檢查,確定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明確計劃執行的效果,並最終找出問題;A(Act)———行動(或處理)。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進一步地處理,其中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推廣,並將其標準化,或者制定工作指導書,便於在以後的工作中遵循;對於失敗的方面也要進行總結,以免錯誤再次出現。對於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在下一個PDCA迴圈當中去解決。

  二當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的現狀

  1教育管理理念落後

  當前高校大多數都是採取學年制和學分制。學年制是便於管理者的出發點而建立的,其強調的是授課教師在教學中的絕對中心地位,突出的是在教學管理中的統一性與共同性,而在這種傳統的群體制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就忽視了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和教學管理活動的靈活性要求。由於對學生個性理解的偏差,學校經常會處在一種錯位的境地。但學分制則要求能夠方便學習者,並且能夠服務於學習者。高校對學分制的內容、本質、規律和方法的認識往往較為缺乏,傳統的學年制當中,以教師授課為主、工作意識和任務導向等觀念,仍是目前較為主流的價值取向,因此使學分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貫徹執行,從而出現了對學生的管理有餘而服務工作不到位的現象。

  2選課體系不科學,教學資源匱乏

  首先,大部分的課程都是必修課,選修課比例非常小,開放課程數量太少。第二,組織部門之間的障礙阻礙了跨學科、跨專業課程設定,阻礙了知識的整合。在分支的選修課中專業課程的主題系統和組織形式,不能參與跨學科、邊緣學科和新興學科,只注意適應要求的高度專業化的知識,而忽視了高度的綜合,但也使某些專業逐步淘汰。第三,由於可選的課程未能得到足夠的關注,缺乏有效地管理,選修課質量也不高。課程資源的短缺,課程質量不高,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教學過程考核機制不規範

  眾所周知,學分制是以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依據。但是,僅用學分並不能完全衡量出學生學習質量的優劣。在選課過程中,多數學生選課盲目,避難就易、隨波逐流,追求市場適用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趨易現象,即儘可能選擇容易過關或者容易完成學習過程的課程,從而導致學生為了學分而避實就虛地選擇一些相對容易的課程。還有一部分是學生原本感興趣的,因選課學生不足而不能開課,導致學生只能選擇其他課程修習。這樣學分雖然修滿了,但是學習的質量還是下降了。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發展的生命線,高校無論是實行學分制還是學年制,都應將教學質量的穩定和提高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學習質量考核制度是必要的環節。

  4教學管理過程管理力度不夠、評估體系不健全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學過程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執行,對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可以及時獲得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和工作狀態的反饋資訊;第二,可以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和工作狀態的質量進行準確客觀地評判;第三,可以結合各種評估手段約束和激勵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同成員;第四,可以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質量持續提高並步入良性迴圈軌道;第五,可以促使教育教學管理進一步規範化、程式化、科學化。我校目前在教學過程的管理上不能規範地開展工作,制度也不健全,導致一些日常教學工作開展不順利。一旦到了評估的時候就臨時抱佛腳,準備和收集各種材料。對學習遇到問題時不能及時跟進,使問題累積,這種由量變到質變的結果,造成嚴重後果。評估體系本身是具有規範、導向、促進、診斷、反饋等多種作用,尚未形成科學、有效、簡便的適合學校自身的評價方法,使得評估結果不具有可比性和權威性,從而又惡性迴圈,導致教學過程監管力度和積極性降低。

  三運用PDCA迴圈理論改善我校的教學管理

  1制定計劃

  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定期召開學習委員會議,落實各項教學工作。特別是在開學初期,將本學期的重點工作進行安排,列出教學工作的各項事宜及大致開展時間,各班級的學習委員以此為參考,並結合每項工作實際開展時釋出的具體通知進行有計劃地實施。並且針對各個班級當前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地指導。在各班形成以學習委員為中心、班級同學積極配合的'良好班風。加強對學習委員的培訓,本著對每位同學負責的態度,做好日常工作的通知及總結匯報工作。同時也在與學生的交談中,灌輸每位同學配合學習委員、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正確思想。

  2實施計劃

  瞭解學生的認知狀態,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管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探究教學策略,靈活實現實驗探究與教學探究的相互融合。實驗探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邊實驗、邊思考,把觀察引向深入,讓學生對豐富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和概括,直至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論探究透過對理論探索和演繹來研究,誘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從而獲得新概念。教學管理人員不斷提升自我的業務知識和綜合素質,採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進一步完善管理工作體系,健全管理制度。在教學管理工作的物件上要有針對性,執行上要有嚴格性,明確管理目標,敢於面對棘手問題,時時進行跟蹤評價、反饋處理,及時對出現的問題或發生的情況採取措施予以修正,以便實施。畢業生的畢業率向來是學院高度關注的焦點。為了畢業生能如期順利畢業,透過對以往畢業生常發生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採取相對應的措施。在學生即將畢業的學年,進行在校期間課程修習情況的總結驗收,即提前一年進行畢業資格稽核。按照畢業生畢業及獲得學位的要求進行對照,將存在問題較多的學生列出,如必修課透過補考或重修仍未透過者、選修課學分修習未能達到畢業要求的、學位績點不能滿足獲得學位要求的、曾經有違紀現象者等,將有這些問題的學生一一列舉。首先與學生本人核對所羅列資訊的準確性,對確實存在以上問題的學生進行日常監督,這些監督透過學習委員或者直接與學生本人進行聯絡來實現。同時將該資訊也通知學生的輔導員和班主任,可以讓他們及早地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在選課、學習報名及考試報名的日常工作中,提高對這些學生的督促力度。

  3檢查效果

  根據計劃,透過驗證、分析以及廣泛徵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來評價、檢查計劃執行的情況和效果。從評價結果中得出實行的方案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是不是合適的實施方案。然後將反映出來的問題放入下一階段的PDCA迴圈中,直至問題最終解決。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以班主任的優勢及管理學生教學工作的便捷途徑,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並收集資訊,掌握計劃的進展程度,從而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對整體實施方案進行協調和改進。教學管理的各項舉措經過上一階段的實施,結果如何可以在這一階段得到良好檢驗。結合學生每學期的期末成績、各項工作開展的情況,完善這階段工作的開展。例如透過學期跟蹤,再一次總結畢業班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部分學生確實已經解決了課程未透過、學分未修滿等問題,而尚存問題的學生透過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的共同幫助,也取得了預期的滿意效果,將問題學生的數量降至最低甚至使問題學生全部得以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側重與學生、輔導員和班主任的聯絡,旨在能夠及時發現計劃實施中未解決的問題,進而改進實施策略。

  4採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提高成效

  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總結,弄清楚實施過程中哪些方面的工作已圓滿完成,哪些方面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總結經驗和不足,把成功的經驗納入管理制度之中,鞏固已經取得的成績。同時把遺留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迴圈。教學管理工作經歷了上述四個階段後,既得到了教學管理質量的提升,又能檢查出日常管理工作仍存在的不足之處。每項工作結束的時候,根據本次工作開展的情況進行總結,找出優勢和不足,而後分析原因,找出主要問題存在的原因,最後再採取改進措施,如此開始PDCA迴圈在教學管理工作上的又一個新迴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