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課件在高校德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論文

多媒體課件在高校德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論文

  [論文提要]針對高校德育教學慣用灌輸的教學方法進行德育教學,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德育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被動的地位和狀態,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德育效果,為此,在建構主義學習的理論基礎上,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德育教學,充分結合和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特性,精心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吸收德育內容,德育目標達到有效的實踐。

  [論文關鍵詞]教育技術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媒體技術

  高校德育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過程中,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為指導的。建構主義也譯作結構主義,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亞傑,他是認知發展領域影響的一位心理學家。他的理論包含唯物辯證法思想,他堅持從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認知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藉助他人幫助和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為此出現了三種教學方法:隨機進入式教學、拋錨式教學、支架式教學。由此,教師的任務由單方面的灌輸知識轉向為學習者提供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這個任務主要包括製作軟體、提供學習指導、執行教學計劃等。

  由於多媒體計算機和基於Interner的網路通訊技術所具有的多種特性特別適合於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它們可以作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理想認知工具,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識發展,因此,德育教育就應當以建構主義為主要學習理論基礎。也就是說,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時,必然選擇多媒體課件為主流,以多媒體教育方式為主體。

  一、多媒體在德教中作用

  多媒體課件是指,透過輔助教師的“教”或促進學生自主地“學”來突破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即通常所說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AD或計算機輔助學習(CAL)軟體。多媒體課件可大可小,“小多媒體”課件只涉及一兩個知識點(一般稱之為“堂件”),較大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涉及眾多知識點,例如涉及一個教學單元,甚至一門課程。

  在多年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總結出一些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德育有效學習的體會。認為要運用好多媒體課件進行較為理想的教學,首先要充分了解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適用場合。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一般適用以下三個環節:創設教學情境、突破重點難點、促進自主學習。

  1.用於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的作用是透過真實或近似真實的情境創設,使學生產生比較深切的感受與體驗。在教學中一般有三種情況需要創設教學情境。一是在一節課的開頭、中間和結尾,這三種情況的運用對教學情境創設的要求不盡相同。所謂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學開始的情境創設,其作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課教學的主題上來;課程中間的教學的情境創設,其作用則是用於促進學生對知識、概念的理解,以及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教學結尾的情境創設,是作用於對教學目標的鞏固拓展與深化。

  德育的多媒體的教學要想透過情境創設達到預期目標,要注意兩點:一是透過情境創設幫助學生形成“認知衝突型”。即個體遇到新的情境條件下,原有認知結構不能適應現實環境要求時,他只能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符合現實環境的要求,從而激發起學生想要去了解或學習的慾望;二是隋感體驗型”情境創設。體驗型活動教學方式即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活動的一種主要的學習形式。它要求學生一定要透過參加各種教學活動,用眼、耳、鼻、手、腦多感官去體驗,從中獲得種種發現,繼而進行各種思維活動。到底採用“認知衝突型隋境創設,還是“情感體驗型”情境創設,則要根據當前教學目標來決定。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播放一段影片錄影、放送一段樂曲、結合畫面講一個小故事、或結合資料圖表介紹一個典型的案例等待。當然,所有這些活動都有一個先決條件:必須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否則達不到創設情境的目的。

  2.用於突破德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抽象的概念、原理、論述,往往難以僅僅透過教師口授、板書來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另外,一些資料與表格不便在黑板上逐一畫出或表示,對於這些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能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通常都能取得比較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3.用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夠提供較多的視聽資源,學生不僅能聽能看,有時還能對其進行操作,故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保持與使用新知識,有助於學生解決直觀性較強的問題,同時也有可舉一反三地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問題,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更強的主體感,更願意參與學習。由於學生對課件的好奇和興趣使然,往往課前或課後也會閱讀教材,主動學習,行成自我教育德育目標。

  二、著眼教學效果,合理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課件特別適應於德育教學,多媒體在德育教學中的應用和普及,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學習時的感覺,特別是聲音和影片動畫等給人的印象極深,利於接受產生影響。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德育教育,實現了師生間真實、互動、動態的思想觀念灌輸,這種技術的運用,師生不僅可虛擬化直面交流思想,還能透過網路即時交換和共享資訊和知識。教師將德育內容以文字、影象、影片或文字的形式給學生,拓展了德育的空間和時間,學生也在潛移默化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意識。

  1.多媒體課件設計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不要把多媒體課件僅僅看成是供教師演示的直觀教具,更要把多媒體課件看成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認知工具和協作交流工具。也就是說,不僅要把多媒體課件用作CAI,也要用作CAL;目前的狀況是,廣大教師習慣前一種應用模式(CAI),而不熟悉後一種應用模式(CAL)。這種狀況要儘快改變。

  2.多媒體課件設計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專業特點,恰當利用多媒體的圖、文、聲特性

  一般來說,一些抽象概念、基本原理依賴以大量資料圖片和案例來表示和說明,這需要引用、調取豐富的文獻資料、圖表、像片和相關的影片材料。如果能夠用三維動畫演示最為有效。針對某些論述,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觀察、去感受、去體驗,從而獲得更深刻的認識,激發更強烈的探求慾望。

  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確實感受到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可以形象地模擬教材中的真實環境。多媒體同步傳輸圖、字、聲、像等資訊,能夠很好地反映德育內容所表述的真實世界,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德育效果。根據有關專家實驗的結果,人類感官對資訊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而不同,在視覺83%、聽覺11%觸覺3%、味覺2%、嗅覺1%的比例下綜合刺激才能產生最佳效果。人類對資訊記憶的保持能力與資訊的提供方式有關,談話情況是:2小時後70%、72小時後10%;觀看情況是:2小時後72%、72小時後2O%;二者並重:2小時後85%、72小時後65%。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可能透過視覺、聽覺、甚至觸覺、味覺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感官進行有效刺激,其效果是任何一種單一的途徑所無法比擬的。

  3.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要正確、形象、生動、豐富

  在教育心理學或學習心理學看來,教育技術是用來幫助人們學習的工具,其核心即為如何利用技術來幫助學生學習。這個定義寬泛到足以包含經典的教學用具技術,如書本和黑板,以及現代影視技術如電影、廣播、電視、錄影、計算機及攝影儀,也包括正在出現的新技術如互動電視、計算機投影、衛星電視、視訊會議、虛擬現實及網際網路。就內容而言,教育技術既包括硬體(如計算機和通訊衛星),也包括軟體(如適合於硬體的各種教學材料)。

  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網路,可以達到資訊師生共享。這是通訊網路最顯著的特點。學生可以透過網路即時交換和共享資訊。教師將德育內容以文字、圖形、影片或文體形式全天候傳給學生,並能夠即時地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運用最新理論知識完善自己,引導學生。多媒體技術的智慧化,還能夠輔助德育教學過程中達到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在德育相關軟體設計時採用超文字的思路,在多媒體的鏈中融入德育方面的知識和規則,使其具有邏輯推理的能力。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德育內容,根據學生的測試結果和行為表現給出下~步的學習計劃和努力方向,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德育的吸收,從而達到明顯地提高德育實效的目標。

  顯然,現代教育技術進一步促進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改變。在德育教育的觀念方面,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雙向教育,可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樹立起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觀念;在教育模式方面,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普及,突破了原有的限於圍牆內的學校德育教育模式,尤其是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普及,使學生可以擺脫學校課堂的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在德育教學組織形式上,以往班級授課制一直佔主要地位,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使小組德育形式和個別化德育教育簡單,學生能夠置身於最有效的德育環境中。現代教育技術還改變了德育教學原則、教材形式和課程設定等。可以看出,在德育教學中,“培養和提高教師製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和運用資訊科技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透過計算機和多媒體進行學習的能力和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是提高德育時效的一條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和許多基於科技的教學方法一樣,多媒體課件教學也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如時間、精力和金錢等。教師不僅要會使用各種電教裝置,還要會使用這些電教裝置的各種軟體。更大的挑戰是,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往往較難控制學生學什麼。此外,如何評價學生在多媒體課件教學中習得的給定的知識或能力,則是一個比較在的問題。由於強調學生是認識過程的主體,因而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這是其突出的優點。但是,這種技術手段的應用和普及,可能會過於強調學生的“學”,卻忽視德育工作者的主導作用,抑制德育工作者的能力發揮,也存在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德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於忽視德育工作者的主導作用,當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吸收的自由度過量、過大時,就容易偏離德育目標的要求,這又是其不足之處。由於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所以上述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不足也正是建構主義理念本身的不足之處具體體現,由此,在應用和推廣現代教育技術於德育過程中也同樣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