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論文

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闡釋了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本質,旨在完善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理論,就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學校管理提供建設性意見。

  論文關鍵字: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

  一、問題的提出

  在普通高等學校中,管理者、教師和學生構成高等教育活動的三大主體。他們在學校組織活動中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取決於它們所依賴的權力及其分配方式。大學生作為高校的主要成員和高等教育活動的主要參加者,其主體性的發揮、展現取決於保證其主體地位的權力,這種權力表現在或受制於同管理者和教師的權力關係上。管理者的行政權力、教師的學術權力應為保障學生的權力、利益而存在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利益,延續自己的權力,尊重學生權力是轉變高等教育思想觀念、發揮學生主體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和前提。雖然人們開始關注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校教師參與民主管理的問題,但對大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問題卻關注不夠。大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是不容忽視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世界宣言》指出:“國家和高等院校的決策者應把學生及其需要作為關心的重點,並應將他們視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參與者和負責人的受益者。這應包括學生參與有關高等教育問題的討論,參與評估,參與課程和教學法的改革,並在現行體制範圍內參與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由於學生有成立作的參與”。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髮展,民主理論與實踐逐漸從政治經濟領域擴充套件到了社會生活的其它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表現為教育民主化。正如杜威所說:“民主主義不僅是一種政府形式,它也是一種聯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種共同交流經驗的方式,民主是教育的一個理想的標準”。卡斯韋爾在《民主與課程》中指出:“應向學校直接提供民主的組織和指導,如果要使學校成為一支社會的維護力量,就必須按民主的方式來組織學校”。教育民主化是國家鼓勵各種教育關係的主體在平等的.基礎上民主參與教育教學及其活動,建立民主參與的教育管理體制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以提高教育質量,發揮教育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程序中的作用。教育民主化作為二戰後發展形成的一種現代的教育思潮,逐漸為各國所接受,並透過教育立法加以確認。

  在當今社會,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以學生髮展為本就是讓學生享有平等的管理權力,參與學校內部的管理,透過這一手段最終實現自身的主體性發展。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管理正處於探索階段,因此必然會存在許多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大學生作為教育管理活動的主體,始終未能按自身應有的權力參與到學校管理中去,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是對大學生權利的一種忽視,同時也導致了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種種弊端;第二,目前我國還缺乏對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系統研究。理論上研究不充分會導致實踐的不足,目前我國大學生對學校管理的參與也只是停留在一種理念層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多是形式上的參與,常出現參與管理的內容少、程度淺、方式簡單等問題,因此大學生究竟應在哪些領域參與管理,透過什麼方式和途徑參與管理,有哪些參與規範和保障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有待於解決。

  二、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本質研究

  (一)主體教育管理觀

  “主體教育管理觀是一種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的教育觀。這種教育管理觀,不僅要著眼於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問題,要求教育管理有助於他們主體性的發揮,而且還要承認管理者、施教者的主體地位,使教育活動、教育事業更有生命力,真正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主體教育管理觀著眼於培養受教育者成為社會生活的主體,認為受教育者既是教育活動的物件,又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強調培養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品質,使受教育者能夠正確認識外界、認識自身、認識自身與外界的關係。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培養他們既立足自身發展的現實,又超越自身發展現狀的價值追求與自我教育能力。

  (二)管理的互動主體性

  互動主體性就是互為主體性或共主體性,這是一種主——主關係,即從一切有關管理活動的參與者的相互承認到建立起對對方的共同關係、共同態度和識見。相互性的基礎是相互性認同,它導致了一種普遍的反應關係,即內在共同性。管理的互動主體性,即是指一個管理主體與另一個作為主體的物件是相互作用、互為主體的。管理的互動主體性範疇,實際上是力圖從哲學層面上概括出管理活動和管理的倫理關係在形式、內容和規則方面的超個體的、穩定的特點。從管理的互動主體性要求出發,管理活動是結成一定的管理關係的主體的共同活動,管理活動的主體是一個複合系統,既包括管理組織內部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又包括與管理活動相關的社會、公眾、政府、顧客和其他組織等外部的利益相關者,以及它們之間的諸多相互作用關係。

  (三)大學生的權力

  傳統觀點認為,高校內部的權力主要由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構成,高校內部各種活動的開展主要依賴於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作用的發揮,在高校內部管理中,這種由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構成的二元權力結構,主要將注意力集中於對二者衝突的協調上。然而,在高等學校中,主要有三大活動群體:學生、教師和管理者。他們在高校組織活動中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完全取決於他們所依賴的權力及其分配方式。大學生作為高校的主要成員和高等教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其主體性的發揮、展現取決於保證其主體地位的權力。所謂大學生權力,是指大學生直接或間接參與高校內部事務管理以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力。大學生是高校內部管理的必要成員,大學生的權力是高校權力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因此,大學生應與教師和管理者共同參與高校內部管理,這樣能夠減少高校內部管理的摩擦與內耗,加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促進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三、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是將學生視為被教育、被管理的物件,很少去考慮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一些高校也逐漸開始讓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但是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必然會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思想觀念上的欠缺。從管理者方面來看,由於我國高校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將學生視為被管理的物件,科層制下的官本位思想比較嚴重,因此,大部分的管理者並沒有將學生看作是一個主體,只是依據一些政策法規、規章制度來規範、引導學生的行為,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學生處於高校管理的邊緣,其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造性自然都得不到有效發揮。參與必須紮根於整個教育組織、高校管理者和學生的行為和心靈中,從學生方面來看,許多學生一直存在依賴思想,依賴父母、依賴教師,缺乏自主的觀念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思想,自然也就缺乏參與管理的意識。

  其次,參與的內容與程度上的欠缺。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多時參與學校的職能工作,主要表現在參與學校教學管理、後勤管理、圖書館管理等,這些大多是與學生個體日常學習生活直接相關的方面。但是,在學校發展目標的規劃、學校定位的選擇、改革發展的決策等方面缺乏學生的參與,即使有的高校允許學生參與學校領導決策,也只是停留在決策的初始階段或只是形式上的參與。

  再次,參與的組織機構與制度上的欠缺。我國高校學生管理長期以來處於多層管理、多種體制之下,管理制度和規範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交叉衝突的現象,就機構來說就有學生處、團委、學生會等機構,這些機構在學生管理工作上缺乏統一的管理制度,往往在管理上容易出現步調不一致的現象。學生會作為參與高校管理的學生組織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方面,學生會的工作效能不高,很多實際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同學們的正當權益得不到表達和保障;另一方面,學生會容易成為爭權奪利的工具,學生幹部往往從中獲取個人政治資本和自身利益,使得高校學生會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二)原因分析

  首先,從決策主體構成來看,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決策主體過於單一化。目前,我國高校內部管理決策仍然是一種在計劃經濟體制以及與此緊密聯絡得權力過於集中的中央集權制下形成的決策模式,決策主體過於單一,學校內部管理決策權往往過多集中在少數學校高層領導手中,教師和學生所擁有的決策權微乎其微。高校內部單一的教育管理決策主體幾乎包攬了學校內部管理決策過程的一切環節,缺乏民主參與,導致學校內部管理決策在制定高校發展目標、處理與高校外部環境的關係等方面出現許多問題。

  其次,從價值取向來看,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價值取向為從屬社會的教育管理觀占主導地位。從屬社會的教育管理觀注重教育的社會屬性,注重教育價值的社會取向,它認為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對學校和學生都要實行嚴格管理,在這種教育管理觀的影響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服從學校的管理,而缺乏積極主動參與學校管理的主體性。“這種教育管理觀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服務的馴服工具”。

  四、有效推進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轉變思想觀念

  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轉變觀念。任何教育主體的時間活動都是一定思想觀念的表現,高校管理者思想觀念的轉變與否直接影響著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成敗。在傳統的高校管理中,管理者認為高校的權力主要分為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高校管理者和教師正好劃分這兩種權力,而學生作為高校存在的一大權力主體竟被排斥在高校權力結構之外,學生處於高校管理的邊緣,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有效發揮。高校管理者應從觀念上接受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充分肯定其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大學生要增強積極參與高校管理的意識。大學生要從根本上認識到自身是真正的參與者,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而非客體或者旁觀者。大學生應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從而能更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引入利益相關人參與高校管理

  政府、高校管理者、教師、學生、社群以及社會公眾等都與大學的生存與發展有著密切的利益關係,大學是一個利益相關人組織,大學的各項決策都要儘量考慮所有利益相關人的利益。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管理活動的一大主體,也是高校生存與發展的最大、最直接的利益相關人,因此,高校管理者在決策時應考慮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可以借鑑國外大學的經驗,建立以董事會為中心的決策機構,董事會包括各類利益相關人的董事,形成利益相關人參與高校決策的共同決策模式,學生可以按一定人數比例,參與到這種共同決策模式中,這樣高校的決策可以在諸多利益主體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三)完善我國高等學校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體制

  從參與學校管理機構來看,學生處、團委等機構應儘量在學生管理方面統一規範制度,達到步調一致,尤其是學生會,應得到進一步完善和鞏固,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生會是高校中一個比較完善、有相當影響力的學生組織,高校在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外,在財力上也應給予一定的支援。同時高校也應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和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參與學校管理制度來看,高校應建立與教代會相對應的學代會制度,使之成為與教代會同等重要的學校民主管理的新形式。

  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加強和改進高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有利於增強高校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且有助於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認識並支援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是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努力方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