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網路道德及學校網路開放管理研究論文

學生網路道德及學校網路開放管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網路道德教育學校網路開放管理大學生管理研究計算機網際網路高校校園統計資料

  摘要:根據第19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資料結果顯示:我國網民總人數為13700萬人,其中18~24歲的年輕人所佔比例最高,達到35.2%,35歲及以下的網民佔82.5%網民在年齡結構上仍然呈現年輕化的態勢。從普及率上來看,18—24歲間網民的普及率最高,達到38.8%,而18~24歲的年輕人的主體正是大學生。隨著計算機網際網路在高校校園的日益普及,網路對學生的影響日趨增大,也對高校的網路道德教育和網路開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學生網路道德行為失範表現

  1.沉迷網路.不能自拔

  廣闊無垠的開放性是網路的最大特點之一。這種誘惑力往往會使年輕的學生們忘記了上網是以增長知識、培養興趣為宗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鮮、尋找刺激。每到週末,各個學校周圍的網咖裡座無缺席。學生在網咖的主要活動就是聊天、遊戲、聽音樂、看電影,有部分學生甚至通宵不休息。部分學生逐漸地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網路世界中出口成“髒”,遇到一點不滿意的事情就破口大罵。還有一些學生沉迷網路,不能自拔,甚至佔用了學習和休息的時間來上網玩遊戲,致使精神萎靡不振,與別人交流產生障礙.學習成績下降。

  2.放縱自己.不故後果

  對於一些道德意識比較薄弱的年輕學生,就會利用匿名放縱自己,在網路中尋求滿足。在聊天室裡肆意漫罵;喜歡玩暴力和血腥的遊戲;瀏覽黃色網站,下載黃色圖片和電影;傳播腐朽、墮落的思想觀念和封建迷信;有的甚至拍攝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上傳到網上。

  3.不負責任,中傷他人

  一些學生缺乏網上釋出資訊的道德法律意識,經常隨意在網上釋出一些小道訊息或有害資訊。在網上玷汙他人名譽,開展人身攻擊,暴露別人的隱私和造謠傷害他人,對他人造成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的侵害。偷看他人隱私.沒有經過別人同意私自使用他人賬號登陸收費網站,使用別人的電子郵箱、聊天工具或網名做出有損對方聲譽的事情。這種給別人帶來傷害的同時也嚴重地違反了網路道德。

  4.觸犯法律.後果嚴重

  近幾年大學生網路犯罪的現象越來越多。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或實施網路攻擊行為,危害計算機資訊網路安全:利用網路竊取網上銀行的賬號、信用卡資料等,侵害公私財產;利用網路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活動(如釋出虛假廣告、開設網上商店、建立拍賣網站等):利用計算機網路製作、複製、傳播、販賣色情淫穢物品,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妨礙社會管理秩序;利用網際網路散佈反動言論,危害國家安全。

  利用網路犯罪行為不僅危害他人的財產和生命安全、破壞網路安全和社會安定,而且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形成威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二、學生網路道德行為失範原因分析

  導致學生網路道德行為失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其原因:

  1.網路環境的影響

  網路的虛擬性為學生網路道德失範行為提供了舞臺。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學生處在一個公開的環境,交往的物件彼此都很熟識,因此在熟人的目光、輿論的作用下,他們往往能夠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法律和傳統的要求。而在網路中就不同了,由於網路的虛擬性、隱蔽性、匿名性,他們在網上要做什麼事情也不需要考慮輿論的壓力和傳統觀念的制約,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道德責任感就減弱或失去了。

  2.自身道心理發展不成熟

  大學生自身心理發展不成熟是其網路道德失範的重要原因。許多存在網路道德失範行為的學生都存在孤僻內向、情感壓抑、膽小怯懦、敏感脆弱、多疑敵意等心理障礙。大學生正處於人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塑造期,這個時期是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也被稱為危險時期。很多學生在經過緊張的高中生活後都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形成了不良的行為。

  3.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方面很少甚至沒有對網路道德行為的規範

  學校沒有或者很少對學生進行網路法律法規的教育對學生的網路道德行為缺少引導。使學生認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以至走入歧途。

  有些高校沒有在網路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不能為學生獲取資訊、接受教育、休閒娛樂、溝通交流提供條件,不能把學生吸引到積極健康的網站上來.使得學生在紛繁複雜的網路中被動地接受各方面的資訊(包括有害的資訊),盲目地採取網路行為。同時,許多高校對學生的網上行為缺乏有效監督。聽任學生在網上放縱自己的行為。此外,高校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上也存在著漏洞。使得學生有機可乘。學生逃課去上網、通宵上網,這客觀上為他們網路不良行為的產生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使得他們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三、學生網路道德建設及網路開放對策

  1.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

  思想政冶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傳統道德與現代意識融合教育的主要陣地。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須充分發揮其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道德和世界先進文明成果結合起來。提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規範。

  2.加強學生資訊素養。引導學生參與校園網路文化建設。建設和諧校園網路文化

  學生是校園網的使用主體,也應成為網路建設的參與者。一是開展網上主題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和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學校可以主動為學生創造參與校園網建設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自己班級主頁中的社團主頁和個人主頁的建立和管理。這樣,網路活動才能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與支援。更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二是開展網路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和合作意識。我們應利用網路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及時獲取大量、有效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網上自律意識,從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三是加強正面引導,避免出現不負責或不健康的言論,以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四是針對學生喜歡上網的特點,我們應建設一些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娛樂性的積極向上的綠色網站,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逗留在校園網上,促進校園網的不斷完善,進而形成良好的校園網路文化,使校園網路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新陣地。

  3.建立學生網路行為管理與指導機制,逐步培養網路道德行為

  一是校紀校規配合。學校要主動將學生的網路道德要求轉化為必須遵守的校紀校規,強制學生遵守,加強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違規行為。二是加強網路監管力度,減少網路不良資訊對學生的“汙染”。三是家庭管教力量的配合。學生閒暇時間主要是在家庭中度過的。上網的時間和地點也主要是在校外的家庭或網咖。為此.學校要主動聯絡家長,幫助家長認識網路的多面性和不良誘惑,指導家長消除家用計算機網路中存在的不良誘因.形成與學校協調一致的家庭管教力量,有力促進學生網路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