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如何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論文

新課改下如何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論文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處於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似乎課本是唯一的資訊來源,教師是唯一的資訊傳遞者,教室是唯一資訊交流的場所,由此,“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成了語文教學空談。語文課改倡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而綜合性學習正是體現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的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它能有效地實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整體協調發展,讓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機溝通,把課程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它給教師的教開闢了廣闊的天地,為學生的學構建了嶄新的平臺,從而更加有利於學生汲取養料,彰顯個性,發揮潛能,提高素養。  要使語文綜合性學習成為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形式,使語文閱讀教學能有效延伸與拓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的語文教學需要注意處理好如下幾方面的教學原則問題:

  一、遵循語文教育的特點以及綜合性原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有機構成,它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但其語文的學科性質是不容改變的。但有的教師在實際操作中,暴露出“去語文化”、“泛語文化”傾向,或上成思想品德課、或地理課、歷史課等,卻背離了語文學科性質這一根本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應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語文基本特點。在綜合性學習中應使我們的教學更好地提高語文的社會價值,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其兼顧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  如筆者在上《世界何時鑄劍為犁》這個專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提前一個星期時間,佈置學生在課餘收集有關“戰爭”的資料:戰爭的定義、中國古代歷次意義重大的戰爭、新世紀的世界性戰爭、戰爭的性質等等。一週後安排兩節課的時間,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唱主角,將自己所收集的材料進行交流,然後進行多元性評價;最後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所收集材料以文章的形式上交,再進行評價,並將一些優秀的作品集中以板報的形式進行展示。  整個教學過程引入活動課程理念,體現課標目標和內容的綜合性,使學生獲得主體意識和行為能力、情感態度的綜合發展。

  二、遵循開放性原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綜合性學習的課堂是開放的,它突破陳舊封閉的教學空間,走出教材、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在社會的自然環境中去學語文。如:綜合性學習“感受自然”、“尋覓春天的蹤跡”等等可在校外活動中開展教學,只有課堂開放了,學生才有更加寬闊的呼吸空間和活動空間,學生的學習活動才能獲得更多的`源頭活水,從而給整個學習過程帶來活力。

  課堂和內容開放了,學習的形式更是開放的,綜合性學習應是形式多樣。可以是學生單獨行動,可以小組協作,也可以是集體行動,可以在教室交流探討,也可以走出校園參觀訪問,遠足探訪,還可以透過圖書網路查閱資料,也可以實地調查得到第一手資料,可以師生共同參與,可以學生自行組織,也可以聘請社會人士共同參與。如,我們在八年級上冊的“獻給母親的歌”的綜合性學習中,就請來了幾位有特殊經歷的母親,透過學生講述母親的教導和感謝母親等活動,使整個活動很快達到高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新穎多樣的形式,學生的學習過程,便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了”,更多人的參與更多形式的學習活動,就必須給學生帶來更豐厚的收穫。學生會在教師有組織、有目的、有內容、有要求的開放性自主學習的活動中,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掌握自主學習的好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三、遵循主體性原則,張揚學生個性發展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尊重,活動課注重學生的自我組織和相互啟發,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探索和創造精神,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參與從活動的設計到活動評價的全過程,學生是學習者也是組織者,教師作用主要是向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建議。如在“青春隨想”專題(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中,教者放手讓學生自行設計,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自主設計學習的過程和內容。有的學生具備繪畫的技能,所設計的主要內容是把自己對人生體會繪成一幅畫;有的喜歡文學,設計的主題內容是蒐集與“青春”相關的小說、散文、詩歌等,並朗誦、背誦相關的名言警句;音樂影視愛好者,蒐集關於“青春”的電影、電視、歌曲音樂,圖片資料等,同學們還自行主持舉辦一個主題班會:讀詩、唱歌、舞蹈……這樣的學習有效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許多學生樂於參與,動手、交流、寫作,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個人才能得到展示,語文學習興趣也大大增強了,語文教學更具魅力了。

  綜合性學習是學生整體性發展的過程,是應新課程需要而出現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為了讓它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我們語文教師應做一個探索者,一個研究者,一個實踐者,一個引導者,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