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作用論文

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作用論文

  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情感的創設、挖掘,它能誘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達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性”的目的。而情感需要雙方互相走進對方情感和整個心靈世界。如何挖掘、創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呢?

  用“愛”和“關注”架起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樑

  每個學生都有被人愛和受人尊重的願望。如果我們能讓每個學生在愛的陽光中成長,學生的潛能就會被激發,奇蹟就會出現。“目以傳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師激發學生興趣、傳遞成功希望的情感資訊,教師要恰當把握無聲的語言——目光的運用,捕捉時機,適時向學生傳遞資訊,進而給以激勵,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例如,在語文課堂討論中,有些膽小的.同學不愛發言,努力發揮教師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動人。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這好似物理學中的“感應”現象,再加上青少年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決定了教師自身的情感是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考慮的是如何教好自己所教的學科,而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所教學科的情感對學生的影響。其實,教師的這種情感經情感的感染功能的作用,會引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對教材冷漠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其所講述的材料好像和學生之間隔著一堵牆”、“熱愛自己學科的老師,他的學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

  領情入境,讓學生產生審美的情感

  美需要情感為中介,教學需要情感為紐帶,這種紐帶應首先由教師拋向學生。即教師應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手段創造出一種有節奏、有形象、既和諧又生動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氣氛和情境。

  在這種生動活躍的教學氣氛中,教學課題不再是抽象的條文,而成為一種被學生熱愛的物件,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真正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教學中只有當學生的情感昇華為一種審美體驗時,才會使學生領悟難以言傳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善於調動電影、繪畫、音樂、舞蹈、朗誦等藝術手段,創設一個自然和諧、有利於身心開放的“心理場”,以情激情,以情傳情,以情動人,激發並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啟用學生的創造精神,使學生進入“妙悟”的自由狀態,產生愉悅的審美體驗。

  自己在教學《沁園春·雪》時,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藉助聲、光、影等手段,將詞句融進課件之中,使學生對詞句中的英雄豪情領悟得更深、更透,讓教材提供的審美客體成為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輝映的動態世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通往深層的生命結構的審美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完美學生的人格構建,完成從教學關係向審美關係的轉化和昇華,達到教學的理想境界。

  發揚教學民主,建立良好的課堂情感關係

  首先要運用情感感染功能,滿面春風上講臺,以教師自己的快樂、飽滿、振奮情緒來影響和引導學生的情緒,使整個課堂氣氛充滿應有的生氣和活力,使學生敞開心扉,更好地接受新資訊。若教師繃著臉,或表情冷漠,或憂心忡忡,或怒氣衝衝走進教室,學生會感到情緒壓抑,氣氛緊張,心理閉鎖,阻礙新資訊的輸入。

  其次要愛護、尊重、理解學生,尤其是不可歧視後進生,為他們傾注更多的愛,給他們“雪中送炭”,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這就能使學生獲得自信、自尊,產生更強大的上進心和極大的成就動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中學生自尊感強烈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要平等施教,不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應把學生當作朋友看待,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他們以親切感。學生髮言時,多用鼓勵性語言,允許他們答錯,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泯滅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和人倫差異,為教學創造一種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的健康心態與寬鬆環境,這樣就能使學生學得輕鬆,學生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