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學理念下鋼琴教學的轉型論文

新教學理念下鋼琴教學的轉型論文

  摘要:新教學理念倡導以人為本,素質教育,快樂學習,在新的教學理念下,鋼琴教學要轉變教學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創造性地豐富課堂知識,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領域,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相比如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執行新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學習鋼琴的效率更高,也為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音樂人才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新教學理念;鋼琴;素質;快樂;效率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倡導下,各學科的教學都面臨著轉型,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是為了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音樂人才,下文將具體闡述鋼琴教學轉型應該如何做。

  一、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

  1.平等、民主。雖然在教學體系裡,教師和學生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但是在平時的生活環境裡,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在人格上需要互相尊重,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需要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不要做教學的工具。教師放下自己的權威,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雙方共同探索共同思考,教師給予學生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學生與教師互相尊重,平等民主的交流。

  2.學生的發展是根本。新教學理念要求音樂教育關注學生的個性化,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學生的發展是教學追求的目標,教師要發揮學生學習的核心主體作用,不斷地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勤于思考和探索,透過動手實踐獲得鮮活的認知,學到真正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在課程匯入、講解、練習、小結等環節積極與學生交流互動,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學生不斷交流互動,交流情感、談心得體會、談目標計劃等等,和諧友愛,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3.真誠公正、欣賞寬容。教師發自內心地欣賞學生所取得的成績,真誠地解決每個學生碰到的問題,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這就是新型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對待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都一樣,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教師的寬容容許學生有獨立的點,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在這樣的行為中,教師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人格美感,促進學生自主積極學習。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1.激發式教學。激發式教學體現在學生可以參與到老師制定教學大綱的過程中來,在老師完成了大的教學方向後,可以根據學生的意見適當調整教學方向,學生拿到了老師的教學方向後,一般會考慮“我想學習什麼?”、“我要怎麼完成?”,透過這些思考,再與老師商討,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整個教學大綱,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制定教學內容的執行者,對於完成教育計劃有著極大的責任,而且教學內容是學生願意學,課堂的效率會高很多。傳統的鋼琴教學要求學生按照規矩來,不允許學生出錯,而激發式的教學另一方面體現在較寬容的態度,不僅允許學生犯錯誤,而且會引導學生改正錯誤,讓學生去鑽研,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到答案,並且讓學生在理解中、在自己的情感中創造音樂,讓他們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是施展,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鋼琴,詮釋音樂。2.設問式教學。在課堂中,多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教師聽完學生彈奏後,就彈奏中出現的`問題,比如彈奏的速度、技巧、節奏,表達的內涵有疑問的地方歸納起來,給出線索和思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培養他們求職的慾望。3.延遲式教學。延遲式教學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教師發現學生的彈奏問題後,透過讓學生欣賞音樂會,旁聽教師對其他學生的指導,觀看老師的示範動作等方法,提示學生注意和思考某些問題,在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並有解決問題急切的心理之後,教師再來指導改正,促使學生將需求轉化為探索、解決問題的動機。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說明了鋼琴的豐富,但是掌握它的演奏技術也是很不容易的,在新的教學理念下,老師應該抓住下面幾個環節:激趣—巧練—怡情—上臺,把“要我彈”變為“我要彈”,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音樂,學習音樂。

  三、激趣———培養學生對學習鋼琴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那麼,怎樣培養學生對鋼琴的興趣呢?第一,鋼琴教師自身就要熱愛音樂,樂觀自信,用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影響學生。第二,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指導,瞭解他們對鋼琴的想法,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特點,在教學中誘導激勵,加深學生對鋼琴的瞭解,提高他們學習鋼琴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有意識地給學生聽唱片、磁帶、錄影或者演出等。第三,學生都是喜歡受到表揚的,可以建立一個合理的獎懲手段,對練琴較好的學生可以進行一定的獎勵,包括語言、精神、物質上的獎勵。第四,組織學生欣賞音樂會,讓他們感受到大師的風采,感受藝術的魅力,在平時彈琴的過程中以大師為目標,練琴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觀摩,瞭解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

  四、怡情———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音樂需要有真摯的情感和良好的審美,學生需要三觀正,心靈美,如何培養學生真摯的情感?第一,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將鋼琴教學、音樂審美結合起來,在學琴中發現美。第二,加強情感的投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入情”,在學習時把感情投入到作品中,把握作品基本的情感基調,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這種藝術,品味出蘊含在藝術品中的各種情感。第三,端正學生的價值觀。在欣賞貝多芬作品時,要體會到貝多芬在不幸中與命運抗爭的毅力,激勵大家不怕困難,勇於鬥爭。在欣賞肖邦的作品時,要體會到肖邦在波蘭被沙俄佔領後對祖國的思戀,對民族獨立的渴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第四,幫助學生深入的處理作品。當學生將一首作品彈得比較熟練時,不能就此結束,應該進行更加深入的藝術處理手段。比如,一些特殊奏法的合理加入,節奏和力度的靈活變化等。

  五、巧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練琴習慣

  任何學習靠理論知識是不行的,只有配合勤奮的練習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鋼琴學習的練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巧留作業,引導學生科學練琴。作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留作業,既要給學生壓迫感,也不能打消他們的積極性。第二,指導學生準確讀譜。許多學生看到一首作品,就想著馬上彈奏,忽略讀譜這個環節。新曲目識譜時要注意兩個“三”:一是三個“號”,即譜號、調號、拍號;二是三個法:即指法、奏法、句法。只有提高了讀譜能力,練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突出重點和難點。學生把容易犯錯的地方標記起來,制定計劃來聯絡,合理安排練琴的時間和步驟,提高練琴的質量。第四,用腦思索,用耳朵聽。練琴的過程是腦、耳、手、口協調的過程,需要動腦思索,用耳朵聽自己彈奏的音樂,或者別人彈奏的琴聲,提高內心聽覺感受能力,並能放聲的長處旋律。

  六、上臺———多提供學生上臺展示琴藝的機會

  鋼琴演奏需要舞臺表演,如何提高學生上臺演奏的水平?第一,適當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為以後的正式演出積累經驗。組織學生欣賞音樂會,讓他們感受到大師的風采,感受藝術的魅力,在平時彈琴的過程中以大師為目標,練琴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觀摩,瞭解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第二,疏導學生演奏的心理,將一首曲子完整優美的演奏,良好的心理素質佔據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培養他們的表現能力,使其自信樂觀,能冷靜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平時練習的時候可以進行“想象演奏”,比如自己一個人演奏的時候,可以想象面前有很多人在觀看,或者是模擬考試的場景。鋼琴能陶冶人的情操,培養藝術審美能力,提高一個人的內涵,學習鋼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除了學好理論知識,實踐也非常重要,在新的教學理念下,需要要用新的方法,以人為本,素質教育,快樂學習。以學生作為最根本的主體,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有節奏地練習,從“要我彈”變為“我要彈”,教導他們快樂練習,冷靜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鋼琴大師、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邱昌傑.談新型師生關係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質量教育,2014,(31).

  [2]凌俐,吳曉娜.試論鋼琴教學的創新教育[J].音樂探索,2009,(2).

  [3]燕良軾.創新素質教育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