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強化實踐教學主體地位的思考論文

地方高校強化實踐教學主體地位的思考論文

  摘要:地方高校應該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應用型本科人才,要凸顯應用型本科教學的實踐性,精簡理論教學內容,構建相對獨立而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要與職業技能鑑定接軌,完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同時要加強校企合作和實習基地建設,加快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

  1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於應用型本科人才

  首先,地方高校的師資力量和科研水平決定了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但一所高校,主要培養什麼型別的人才、從事什麼樣的科學研究、提供什麼樣的社會服務,必須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條件來確定,這是指導學校發展與辦學模式定位的基礎。世界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的高等學校也無不是一種合理的“金字塔式”的分類設定和分類發展體系,即處在塔尖的主要承擔著基礎性、原創性科學研究和培養創新型、理論型人才任務的研究型大學只能是少部分;而基座則是為數眾多的教學型普通高校,主要承擔著社會各種各樣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任務。尤其是地方高校,與地處省會中心城市的老牌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相比,科研水平、師資力量有較大的差距,不具備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優勢,避開與名牌大學的競爭,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應用型本科是其明智的選擇。

  其次,從人才市場需求缺口來看,主要集中在應用型人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深層次看,暴露的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脫節。過去,受“精英”教育理念的支配,高等教育把高深知識作為著眼點和目標歸依,普遍偏向於重視理論型人才的“學術型”教育,而輕視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高校在教學內容上重視科學教育而輕視技術教育;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全面的理論教育而忽視實踐操作能力;在科學研究上重視理論研究而忽視應用技術研究,從而造成我國“學術型”人才的相對過剩而實踐應用型人才不足的局面。由於歷史慣性的原因,面對社會上人才市場需要大批應用型技能人才的狀況,處於“象牙塔”的老牌高校缺乏快速回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而作為“草根”的地方高校貼近企業和市場,顯然能更好地承擔起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

  再者,地方高校將辦學定位於應用型本科也是根據其生源狀況因材施教的要求。隨著我國高校“擴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生源質量下滑是不爭的事實,而由於“聲譽”和“地域”的因素,重點高校和地處省會中心城市的高校將高質量的生源囊括殆盡,由於學生來源(也就是培養物件)不同,決定了地方高校與重點高校的培養目標理應有所不同。地方高校招收的學生高考分數遠低於重點高校,培養研究型人才缺乏生源基礎,因此地方高校應該因材施教,專注於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2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應將實踐教學擺在突出的位置

  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規格是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而不是普通本科培養的學術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它以應用能力為主線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與培養方案,而不是以學科為本位。應用型本科的課程體系突出應用性、針對性、相對獨立性和模組化,而不追求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尤其強調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而且注重學生在實驗、實訓、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性課程中的親自操作與模擬“實踐性”,而一般本科實踐課程主要以演示實驗與驗證性實驗、觀察實習為主。應用型本科與高職教育十分相似,但相比目前的高職專科,應用型本科的知識基礎必須達到大學本科的文化層次,理論課程體系雖然強調應用性,但是應達到一定的理論廣度與深度,使學生掌握專業能力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可以說,應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種介於普通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之間,帶有高等職業教育鮮明特徵體現能力本位職業性為主的技術教育。

  應用型本科教育要凸顯其實踐性,包括教學目的的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實踐性與教學過程與方法的實踐性。(1)教學目的的實踐性,應用型本科強調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目標上強調實踐性、參與性與體驗性等非認知性目標,如對某一職業的認識,不是停留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而是要讓學生在參與實踐中真正瞭解與熱愛其職業,使其更具有感性認識。(2)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應用型本科要採用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導向模式,在重視基礎理論的同時,更加關注實踐、實驗、實習、訓練、試驗、證書培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其內容要圍繞著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設計,要強調基礎、成熟和實用,而不強調學科體系的嚴密邏輯和前沿領域。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要突現實踐課程教學體系,實踐課程教學課時數要達到一定的遠遠高於普通本科實踐課程教學學時,甚至在某些專業方面與理論教學達到1∶1的比例。(3)教學過程與方法的實踐性,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更加強調與一線生產實際相結合,強調產學研結合。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要緊密依託行業和當地政府與企業,建立產學研密切結合的教學執行機制,在教學方式上要與實際職業崗位相銜接,在教學的場地與時間上具有彈性,不僅是課堂與教室,還一直延續到產學研的合作單位,使學生在實習訓練中完成從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的'過度,從學校到職場過度,以凸顯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與方法的實踐性,為學生的畢業就業加大實際砝碼。

  3關於地方高校加強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的思考

  3.1精簡理論教學內容,構建相對獨立而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本科教育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到基本理論應用能力的訓練上,而不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更多知識。在辦學實踐中,必須首先擺脫理論體系對實踐內容的束縛,精簡理論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擺在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據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按照實踐教學本身的規律和內在聯絡,重組實踐課程。按照不同的模組、以不同的專案(課程)、按不同的層次安排獨立的實踐課程,形成由基礎性實踐、綜合性實踐、研究創新性實踐組成的由基本概念理解、基本技能訓練到工程意識和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再到開發研究能力訓練的模組化、專案化、系列化的,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又相對獨立的、科學的、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要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加大實踐教學體系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比重,應結合各學科和專業發展的新特點,著重研究實踐教學內容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和最佳化革新,注重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縱向連貫性和系統性。

  3.2依託企業,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高等學校要與研究基地、企業合作,創造實踐教學條件,建立校外實踐基地。世界各國在發展高等教育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其中,教育機構與企業密切結合,為高等教育創造實踐教學條件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鑑。例如,德國高校與企業聯合,採用‘雙元制’教學模式,培養出大批一線的管理和技術人員,企業作為高等學校的實踐基地,協助完成實踐教學甚至直接負責學生實際能力的倍養,並幫助學校解決實踐教學的師資等方面的困難。由於教學目的與要求明確,企業在參與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瞭解學生的特點和能力,畢業時比較願意聘用他們。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使專業設定針對性更強,學生在企業實際操作中可掌握職業崗位所需的技能及工作經驗,完成了由學校到生產崗位的過渡。

  3.3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增強實踐教學指導能力

  實踐教學支撐保障體系要求具有一定生產、管理經驗的“雙師型”或“雙師”素質教師為主體的師資隊伍,培養實踐能力強的人才最為緊迫的是要建設實踐指導能力強、工作踏實肯幹的“雙師型”或“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一是加大對實踐教師的招聘引進,最佳化結構;二是鼓勵理論教師走出去,到工商企業參加實際工作、諮詢、專案開發或員工培訓工作,積累教學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三是在實驗中心管理下,建設一支過硬的實驗員隊伍,要求實驗指導教師參加全國通用的崗位技能培訓,並要取得上崗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四是加快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用“請進來”的辦法,聘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在實踐基地裡有豐富經驗的技術骨幹作為兼職實習、實訓指導教師、任教或講座,組建一支以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3.4與職業技能鑑定接軌,完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

  實踐教學的考核制度是搞好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有效槓桿。過去學生成績大都按課程記分,學生的實踐成績只佔很小的比例,這樣不僅扼制了學生參加實踐訓練的興趣,而且不利於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一是在修訂教學計劃時,著重突出實際操作的教學內容,並根據課程的性質,分階段分步驟、按等級制定量化考核標準;二是與社會職業技能鑑定接軌,建立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的考核體系,學生技能模組教學完成後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各種職業技術能力和技能考試、測試,取得社會公認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應在教學中推行職業資格培訓,透過職業資格考試,系統檢驗學生的技能,培養從業規範和良好的職業素質,使其在畢業時能達到勞動准入制要求的相關技能等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