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靜態路由實驗設計與實現論文

IPV6靜態路由實驗設計與實現論文

  一、實驗設計與實現

  1實驗設計

  透過IPV6靜態路由實驗,使學生進一步理解IPV6地址及其路由表,同時掌握IPV6靜態路由的配置方法,能夠實現不同網段之間的通訊。實驗設計如下:

  (1)搭建網路拓撲結構,規劃網路IP地址,形成IP地址表。啟動GNS3,從節點型別中選取C3700路由器,分三次拖拽到網路拓撲工作區,選取ethernet型別網線進行連線,搭建實驗網路拓撲結構。本實驗中,為了便於記憶,在規劃IP地址時並未從介面所在網段的第一個可用IP地址開始使用。

  (2)實驗基礎配置。工作區中的路由器都會有預設的名稱,為了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要為路由器更改一個易於記憶和標識的主機名。然後,進入到路由器介面,開啟IPV6,按照IP地址規劃表,嚴格按照IP地址規劃表配置IPV6地址。如果實驗過程中需要修改IP地址,那麼IP地址表中的地址也要即使修正。

  (3)靜態路由配置。根據網路拓撲結構,標識出各個路由器的直連網段和非直連網段。在路由器全域性模式下,啟用IPV6路由功能,配置所有非直連網段的靜態路由。

  (4)驗證和除錯。檢視各路由器配置檔案和路由表,檢查所做的配置是否生效,透過ping命令驗證不同網段是否可以通訊。

  2實驗具體配置

  (1)實驗基礎配置。啟用路由器介面,按照IP地址規劃表,為路由器的'各個介面配置IPV6地址。路由器R1的配置命令如下所示:R1(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at0/0//進入介面f0/0R1(config-if)#ipv6enable//在介面上開啟IPv6,自動生成一個鏈路本地地址R1(config-if)#ipv6address2012::1/16//為介面配置IPV6地址R1(config-if)#noshutdown//啟用介面用類似的方法完成路由器R2和R3的基礎配置。

  (2)靜態路由配置。啟用IPV6路由功能,配置所有非直連網段的靜態路由。

  ①IPV6靜態路由的語法格式ipv6route<目標ipv6網路><送出介面><下一跳地址>其中,送出介面指的是本地路由器傳送資料包的介面名稱;下一跳地址指的是下一跳路由器介面的本地鏈路地址。根據RFC2641的規定,路由器必須能夠確定下一跳路由器的本地鏈路地址。因此,我們在配置時,必須知道下一跳路由器的本地鏈路地址。我們可以透過showipv6interface<介面號>來獲得路由器介面的本地鏈路地址。

  ②配置靜態路由R1和R3各存在一個非直連網段,因此,要在R1和R3上配置靜態路由條目。主要配置如下所示:R1(config)#ipv6unicast-routing//啟用IPV6路由轉發功能R1(config)#ipv6route2023::0/16f0/0FE80::C001:BFF:FE8C:0//配置R1到R3所在網段的靜態路由R3(config)#ipv6unicast-routing//啟用IPV6路由轉發功能R3(config)#ipv6route2012::0/16f0/0FE80::C001:BFF:FE8C:1//配置R3到R1所在網段的靜態路由

  3驗證和測試

  透過在特權模式下,執行命令showipv6route和showrunning-config檢視各路由器的配置檔案和路由表,檢查所做的配置是否生效。在R1和R3路由器特權模式下,執行ping命令,測試與非直連網段的連通性。

  二、結束語

  IPV6教學中,實驗裝置不足是很多學校面臨的問題,GNS3模擬器透過易於操作的圖形化介面,採用載入真實的IOS,能夠實現從簡單到複雜的網路專案的配置和除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本文透過在GNS3中進行靜態路由實驗的教學設計,並給出具體的配置步驟,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IPV6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今後IPV6的教學提供了借鑑和參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