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成長曆程的論文

英雄的成長曆程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哈克;吉姆;英雄:性格;友誼

  論文摘要:文學作品當中,作者常會採用遊歷的方式使作品中的人物得到歷練並進一步地成長、成熟,從而使他們對自身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哈克和吉姆是馬克·吐溫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的兩個人物,他們在一次有趣卻不平凡的旅行中一起成長,兩人的友誼也因這次旅行而變得日益堅固,旅行結束,兩人最終成為了英雄。

  以前,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都類似於卡通人物:他們常穿著帶有一些機械小玩意兒的衣服,有時性子也十分古怪。而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則造就了另一型別的英雄,它打破了美國人心中固有的英雄標準與模式。

  一、哈克的性格特徵

  (一)智慧和勇敢

  智慧與勇敢是英雄最重要的特徵。我們可以從小哈克身上看到這最寶貴的品質。哈克是一個靈活機智的男孩兒,在航行的過程中,他碰到了一些壞蛋,幾次遭遇危險,但他憑藉自己的聰明和才智,最終成功擺脫了那些意圖傷害他的人,安然離開。

  年幼的哈克起初並沒有真正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時的那些紛亂複雜的經歷,卻讓他開始對世俗社會曾經灌輸給自己的倫理道德觀產生了懷疑。儘管根據當時的法律,吉姆是隸屬於華森小姐的黑人奴隸,但從道義上來說,他認為自己應該去幫助吉姆掙脫奴隸枷鎖,獲得自由。哈克天生聰明,他願意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來思考問題,最後對於這些一直困惑著他的問題也有了自己的答案。也許這些答案會令他的白人同胞們震驚,但他卻認為是正確的,並且敢於堅持與實踐自己認為正確的主張。比如,他認為遇到追捕黑人奴隸的人時,自己應該做的,就是對他們撒謊來掩護吉姆。

  哈克也是個十分勇敢的男孩。和一個逃跑的奴隸一起逃亡是需要勇氣的,而幫助這個奴隸獲得自由則需要更大的勇氣,但是他真的這麼勇敢地做了,他不僅救了吉姆,而且把他當作好朋友看待。

  哈克的勇敢還體現在他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夜幕悄然降臨,湖面上還升騰著迷濛的霧氣,就在這時,坐在獨木舟上的哈克和木筏上的吉姆漂散了。哈克試圖劃回去,但大霧使他失去了方向感,迷失在潮溼的湖面。孤獨漂流了一段時間之後,哈克與睡著了的吉姆再次重逢。看到哈克還活著,吉姆激動萬分,連聲音都在顫抖,·但調皮的哈克卻想跟他開個小玩笑,於是佯裝他們的失散只是吉姆所做的夢。吉姆信以為真,向哈克講述了他夢中的故事,把那場大霧和他乘坐木筏漂流時遇到的險境編成了一個故事。不過,吉姆很快就注意到了木筏上那些收集到的木片和樹枝,他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被小哈克給騙了!吉姆很是氣惱,想到自己是那樣的擔心哈克,但他竟然故意捉弄自己,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哈克的這種行為傷害了吉姆的心。不過,我們的小哈克還是善良而正直的,他最終勇敢而真誠地向吉姆道了歉,並且在他此後對早年生活的追憶中,也從未因為自己曾跟一個黑人道歉的行為而感到後悔過。傷害吉姆時,哈克覺得心裡很難受。

  (二)渴望自由

  我們在談論英雄時,不能忽略英雄身上的革命品質。叛逆是哈克最突出的性格特點。哈克是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他叛逆而個性,他從未接受過現代文明的教育,從未去過教堂祈禱,也從未穿過“體面”的衣服,他所祟尚的只有自由和個性。

  在被熱心腸的道格拉斯寡婦收養的那段日子裡,哈克總覺得自己的行為舉止被那些禮節教義所束縛,那些所謂的倫理道德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與其掙扎在並不屬於的自己“文明社會”中,哈克更願意呆在僻靜偏遠的地方。“我重新穿上了我原來的破衣爛衫,重新鑽進了那隻原本裝糖的大木桶裡,好不自由,好不逍遙自在。”(第一章)哈克在小說開頭還說過這樣的話:“道格拉斯寡婦,她把我認作她的兒子。她許下了話,要教我學文明、學規矩。可是一天到晚呆在這間屋裡,有多難受。你想,寡婦的行為舉止,一樁樁、一件件,全都那麼刻板、那麼一本正經,這有多喪氣。這樣,到了我實在受不了的那一天,那我就溜之大吉啦。”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哈克是如何看待被收養的那段生活的。道格拉斯寡婦照顧他的方式是他所不習慣的,儘管她能給予他一種所謂的體面的生活,但卻不是哈克所追求與熱衷的,他的'內心始終嚮往著自由與無拘無束的快樂。

  但是,作為一個成長於白人社會背景下的孩子,哈克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他不知要如何去看待種族主義和奴隸制度,社會的傳統觀念與他幼小心靈內的正直和善良產生激烈的衝突。我們可以看到,整部小說中哈克一直在不斷地掙扎,他弄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還是社會所說的有道理。他的“良心”總在警告著他:“綁架主人的奴隸是不道德的。”他終於忍受不了內心的掙扎,也實在無法駁斥“良心”的指責,於是,哈克著手給吉姆的主人華森小姐寫信。但沒寫一會兒,他突然想起了往日和吉姆在河上漂流的時光,想起了他們在木筏上相處融洽的生活,想起了吉姆的好心腸,想起了他們之間的友誼,想起吉姆稱他為“世界上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朋友”。從此,哈克背棄了“上帝”,選擇了世人眼中的“邪惡”,他要幫助自己的夥伴吉姆擺脫奴隸制度的枷鎖,獲得他本來就應該擁有的幸福。

  故事的結尾,薩利姨媽希望能收養哈克,但哈克這樣說道:“不過嘛,依我看,我得比其他人先走一步,先到“領地”去。這是因為薩莉姨媽要認領我做兒子,要教我學文明規矩,這可是我受不了的。我先前經受過一回啦。”儘管哈克喜歡上了薩利和西拉斯,但他知道他們仍是他所畏懼並且不信任的社會中的那一部分人。薩利阿姨為哈克所做的打算囊括了世俗社會公認的每個男孩應該具有的東西:宗教、乾淨的著裝、教育、是非觀。然而,哈克認為這四者之中的前兩者是毫無用處的。談到第三個詞“教育”時,哈克則說他能提出一個更好的詞來代替它。在“領地”(西部未開發地區)—那個尚未“文明化”但充滿希望的世界,哈克卻能有機會只做自己。冒險行程結束以前,哈克就一直在考慮如何再次擺脫那個所謂的正常社會,而小說含蓄的結尾則暗示了他決心徹底摒棄美國社會的那些世俗觀念。

  (三)純樸真誠和心地善良

  哈克起初並不把吉姆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看待,但是當他聽到人們把他的死歸咎於吉姆並要來島上抓捕吉姆時,他又十分地擔心,慌忙跑回島上營救吉姆。

  漂流旅程中,哈克和吉姆遇到了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包括兩個騙子—“老國王”和“年輕的公爵”。他們一路騙取錢財,更過分的是,他們假裝自己是瑪麗小姐的叔叔,企圖騙取那三個可憐孤女的財產。看到這些騙子的厚顏無恥和貪得無厭,哈克再次憤怒了,這一次,他不願意再做他們騙局的旁觀者,他要勇敢地採取行動。哈克偷了“國王”和“公爵”的錢要把它還給原來的主人,然後把真相告訴給瑪麗小姐(三個孤女之一)。“我對自個兒說,這又是一個姑娘,我卻聽任那個老流氓搶她的錢財!她賠了不是以後,她們對我百般殷勤,讓我覺得是在自己家裡,是和朋友在一起。我呢,只覺得自己何等缺德、何等卑鄙、何等喪失人格。我對自個兒說,我已經下定了決心,我死活也要把那筆錢給藏起來。”從這些文字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哈克的那顆純樸真誠和善良的心。而他的這個決定也是他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同時也預示了面對另一個即將到來的關於吉姆的決定時,他將會何去何從。

  二、吉姆的性格特徵

  《哈利貝克·費恩歷險記》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吉姆,一個典型的黑人奴隸。吉姆是個熱心善良的人。一方面,他尊重白人,願意為他們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對自己的未來極富憧憬與嚮往。他很希望自己能夠獲得自由,並且和親人團聚。雖然同伴哈克往往很無知又很孩子氣,但吉姆表達出的對家人深厚的感情以及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向哈克(和讀者)證明著,他同白人一樣擁有獲得自由的權利。吉姆用他的善良、耐力、勇氣和仁慈,展現出了一個黑人奴隸如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的艱苦歷程,從而證明他是一個具有英雄品質的人。 (一)渴望自由

  吉姆最突出的性格特徵是對自由的渴望。他渴望到達一個自由的國度,擺脫奴隸身份的困擾。萬惡的奴隸制度拆散了他曾經幸福美滿的家庭,讓他被迫與妻子和兒女分開。對親人們的無限思念加劇了他與家人團圓的渴望,他害怕跟家人永遠分離,所以才鼓足勇氣逃離華森小姐,追尋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對於未來,吉姆有個很美好的計劃,“他會拼命掙錢,決不亂花一分錢,等到積聚的夠數目了,便要把老婆贖回來。她如今是屬於一家農莊的,地點靠近華森小姐那裡。然後他們兩個人要拼命幹活,好把兩個小孩贖買回來。”許多黑人都認為,自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甚至有人連憧憬自由的勇氣都喪失了,然而,憨實敦厚的吉姆不僅敢於憧憬,甚至努力付諸行動,這足以看出吉姆超乎常人的勇氣與膽量。

  故事的尾篇,湯姆受傷,吉姆冒著被抓回去的危險堅持照顧湯姆,這一行為也讓我們也感受到他勇氣的力量以及博大的人道主義的愛。

  (二)善良勇敢

  吉姆在與哈克的冒險歷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善良品質也令人震撼。他是一個可愛而善良的人,他總是在等待哈克;他喜歡哈克並把他看做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他細心地照顧哈克;他為哈克做飯並在最危險的時候挺身保護他;他不讓哈克看到那所浮在水面上的房子裡的屍體,因為那正是哈克的父親。小哈克後來逐漸意識到了吉姆對自己的關愛與保護,他說,“我看到他才值完了班便替我值班,不願意前來叫我,好讓我繼續睡大覺。我看到,當我從一片濃霧中回來,當我在世仇械鬥那兒,在池塘裡又見到他,在這所有的時刻裡,他是多麼興高采烈,總要叫.我乖乖,總要寵我,總要想盡一切辦法為我設身處地地著想,他對我始終如一這麼好啊。”

  吉姆熱切地渴望自由,但當湯姆被子彈擊中處於危險之時,吉姆卻堅持去請醫生,儘管他知道這意味著他很有可能因此暴露了身份而再次被抓回去充當奴隸,但他卻毅然決然地做出選擇。他說:“那麼吉姆呢,我會這樣說麼?不,先生,要是不找醫生,我一步也不走,即便要等四十年也行。”善良的吉姆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來換取湯姆的平安與健康。

  (三)智慧樂觀

  乍一看,吉姆似乎是個迷信的白痴,但仔細閱讀後卻會得出相反的結論,吉姆迷信的背後所隱藏著的,是他對自然界深人的瞭解。因此,吉姆是智慧的。在第十四章中,哈克告訴吉姆,在法國,人們不會說英語。哈克想說服吉姆,於是他說貓和奶牛的“談話”就不相同,同樣的,法國人和美國人的語言也就不同。但吉姆卻指出美國人和法國人都是人類,哈克的類比是不恰當的。兩人的這番討論表明他們都具有聰明的頭腦,但是哈克的思維方式受到白人社會思想的些許薰染,相比之下,吉姆的思想並未受傳統思想的束縛。

  吉姆在許多方面都只不過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他愛他的家人,他是一個忠實的朋友。但事實上,吉姆卻可以說是故事中唯一一個真正的成年人,是一個樂觀的、值得哈克尊敬的榜樣。航行途中,他從一個受盡折磨的黑奴成長為一個勇敢、獨立、自由的人,身上卻仍然保留著當初的優良品德,例如善良與真誠。

  三、結語

  《哈利貝克·費恩歷險記》被譽為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之一。H.L.門肯在《聰明人》中稱讚它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而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中也認為它是美國文學作品中最好的一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兩個人的冒險旅程。密西西比河上飄流著的小木筏上坐著這樣兩個人:一個是無知的、沒有受過教育的黑人奴隸吉姆,另一個則是一個同樣沒有受到過正規傳統教育的、無家可歸的白人小男孩兒哈克。兩人都是因為某種原因而逃離社會。哈克是為了逃避社會的約束和規範,而吉姆則是源於懼怕自己被賣給另一個主人。以往白人社會的成長經歷,使最初的哈克認為奴隸制度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但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他的內心開始了痛苦的掙扎,關鍵時刻到來之際,他最終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決定寧願被地獄之火懲罰也絕不背叛他的黑人朋友。黑人吉姆同樣也是一個十分勇敢的人,他渴望自由、心地善良,可以為了朋友哈克而犧牲自己苦苦追尋的自由。相比於文化背景為他們製造的種種障礙,他們的友誼更加的堅固,不容摧毀。

  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我們可以看到哈克和吉姆在不斷地成長,當他們一起面對了重重困境之後,兩人的友誼也不斷加深。因此,我們可以說,哈克和吉姆的航行過程實際上是英雄的成長曆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