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護士操作技能培訓模式改良與效果評價論文

在職護士操作技能培訓模式改良與效果評價論文

  【摘要】 目的 探討提高在職護士操作技能的有效培訓模式。方法 採用“細化操作流程-總帶教老師培訓帶教老師並攝製規範操作錄影-全體護士可視訓練與帶教老師細節指導相結合”的改良後新培訓模式,對培訓模式改良前後52名在職護士的護理操作考核成績進行對比,同時測評52名在職護士對改良後新培訓模式的認可度。結果 透過採取改良後的新培訓模式,在職護士的操作考核成績明顯提高(P<0.01,P<0.05),護士對新的培訓模式認可度達96.15%,90%以上的護士認為新的培訓模式提高了護士操作訓練的效率、規範了護士自身的操作行為、提高了對患者病情的評估和判斷能力,80%以上的護士認為新的培訓模式提高了護士操作訓練的主動性、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加強了護士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結論 改良後的新培訓模式,能顯著提高在職護士操作技能培訓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在職護士的操作技能。

  【關鍵詞】 在職護士;操作技能培訓;模式;錄影;帶教老師

  護理學是一門集理論性與技術性為一體的專業性學科,而護理操作則貫穿於所有專業的疾病護理之中[1],護理操作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標準、熟練的操作技術有利於保證護理安全,改善護患關係,使患者安全、舒適達到治療效果[2]。因此,為了滿足患者的需求,切實提高在職護士的操作技能,規範護士的操作行為,我院護理部在2007年11月—2009年12月期間,護理操作技能採用改良後的新培訓模式對在職護士進行操作培訓,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物件與方法

  1.1 物件 參加改良後操作培訓的在職護士共計52名,均為女性。職稱結構:護士22名,護師27名,主管護師3名;年齡結構:20~30歲27人,30~45歲25人;學歷結構:中專29人,大專19人,本科4人。

  1.2 方法

  1.2.1 培訓方法 參照《臨床護理教程》[4]及《全國衛生系統護士崗位技能訓練護理技術操作考核要點》[3]的流程標準,對在職護士進行培訓。原培訓模式:由護理部安排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師分別承擔所需操作的示教工作,在示教前發放書中制定的操作流程,示教中先分解講述整個操作過程,然後進行規範操作示教,示教結束後護士自行訓練,如遇到問題再請教護士長或示教老師。改良後新培訓模式:護理部設總帶教老師1名,各部門內設帶教老師1名,負責在職護士的操作培訓工作;由總帶教老師負責細化操作流程及考核標準, 經護理部稽核後對各部門帶教老師進行培訓、考核,將帶教老師最規範的操作錄影製成DVD複製到各部門;現場培訓程式同原模式,護士參加培訓後結合觀看規範操作錄影進行可視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由帶教老師負責對護士進行細節方面的指導工作。

  1.2.2 評價方法 (1)操作考核:回顧性對培訓模式改良前後4項基本操作(靜脈輸液、心肺復甦、無菌技術、吸氧)的考核成績進行對比分析。(2)問卷調查:對2007年11月—2009年12月期間全程參加培訓的52名護士採用自制問卷進行無記名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7個方面,每項內容以“是”或“否”來回答。共發放問卷52 份,回收率和有效率為100%。

  1.2.3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1.5 統計軟體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新培訓模式實施前後4項常用護理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見表1。

  2.2 52名參加培訓護士對新培訓模式認知度的調查 見表2。表1 新培訓模式實施前後4項常用護理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例(均分)表2 參加培訓護士對此新模式認知度的調查 (n=52)

  3 討論

  3.1 改良後的培訓模式提高了護士操作訓練的`效果 透過採取改良後新的培訓模式,在職護士的操作考核成績明顯提高(P<0.01、P<0.05),護士對新的培訓模式認可度達96.15%。在原操作訓練模式中,操作培訓是一次性的,護士看過後對一些細節容易忘記,在練習時往往以個人的知識面和認知度來自我訓練,難以得到較為規範的後續指導,因此影響了訓練效果。改良後的培訓模式採用錄製規範操作,與部門內帶教老師細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比較好的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3.2 專人負責、實用培訓 在院領導支援下護理部設總帶教老師1名,專門負責在職護士的理論技能培訓工作,各部門相應設帶教老師1名,負責對部門內護士的操作訓練指導工作。專人負責強化了責任心,透過總帶教老師與護理部對操作流程和評分標準進行細化,護士更明確了操作的要求,由於明確並統一細化了標準,使操作有章可循,不再盲目,觀看錄影可視訓練和帶教老師的細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護士的訓練效率。調查結果顯示,有92.30%的在職護士認為新的模式提高了護士的訓練效率,96.15%的護理人員認為透過操作培訓規範了護士的行為。

  3.3 制度明確、主動參與 護理部明確了考核制度,將護理操作納入每月常規質控考核的內容,列入部門內的總護理質控成績,同時作為每位個人的操作考核成績列入護士的質控成績檔案中,與獎懲掛鉤。利用每月的護士長會議對操作考核情況進行點評,表揚進步、指出需改進細節,同時不斷向護士闡述進行操作訓練提高護士自身技能的意義。以上措施促進了護士操作訓練的主動性,調查結果顯示有88.46%的護士認為新的培訓模式提高了操作訓練的主動性。

  3.4 注重人性化服務管理、提高了護士綜合能力 臨床護理操作需要得到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因此護士與患者的交流解釋工作非常重要,同時加強對患者的評估和病情觀察能力,加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也是我們護士必須具備的素質。因此,在護理操作培訓中,特別注重加強了對患者評估、病情觀察、溝通交流、人文關懷方面的示範指導,並在日常護理操作中進行了強化考核,從而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調查顯示:92.30%的護士認為新的培訓模式提高了對患者病情的評估和判斷能力,82.69%的護士認為加強了對患者的人文關懷,80.77%的護士認為提高了與患者的溝通能力。新的操作技能培訓模式,能長久受益於醫院在職護士,特別是對新進院的護士,透過觀看錄影,能得到統一的操作程式和評價標準;也可透過觀看錄影,可以進一步為個人的操作予以定向、模仿、整合、熟練[5]。4 結論

  改良後新培訓模式的應用,給護士創造了一個訓練操作的平臺,提高了護士的操作技能訓練的效能,促進護士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振路.護理程式基礎操作手冊.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1-2.

  2 陳利濤,蒲小紅,甘秀妮,等.影響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帶教因素分析及改革效果探討.護士進修雜誌, 2007,22(4):324-326.

  3 《全國衛生系統護士崗位技能訓練護理技術操作考核要點》.上海市護理質控中心,2007年8月.

  4 戴寶珍,餘劍珍.臨床護理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 郭素霞,杜國香.在基礎護士教學中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衛生職業教育, 2001,19(10):4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