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傳播現狀分析論文(精選6篇)

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傳播現狀分析論文(精選6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傳播現狀分析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傳播現狀分析論文 篇1

  摘要:影視文化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途徑和載體,對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對外傳播起到了強有力的作用。但是在韓劇熱潮席捲中國大陸地區的今天,走進韓國的中國電視劇屈指可數。根據調查:近年來被引進中國的韓劇型別豐富,題材新穎,深受內地觀眾喜愛;反觀韓國近年來引進的中國電視劇,以古裝劇、歷史劇為主,題材單一,引進數量極少。兩相比較可見中國電視劇對外傳播之路任重道遠。

  關鍵詞:中韓電視劇;韓流;文化傳播

  一、韓劇進口中國現狀

  2013年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開播,新一輪韓流熱潮席捲了中國。為了滿足劇迷們在第一時間看到最新劇集的市場需求,影片網站頻頻另闢蹊蹺,不僅斥巨資購買播放版權,也投入巨大精力為同步韓國時間直播予以輔助。以下是筆者整理的2014年度國內網路影片平臺購買韓劇的版權費。自《來自星星的你》起,被引進的電視劇版權費一部高過一部。開啟新一輪韓流熱潮的《來自星星的你》賣出了3.5萬美元/集的價格反而是2014年韓劇中最低的,爾後的每一部熱播劇版權費是節節攀升。《匹諾曹》更是賣出了28萬美元每集,創下了2014年度最貴韓劇紀錄。不到一年的時間,韓劇引進價就翻了8倍,增長速度之猛,可見市場需求之大。

  二、韓劇在國內的傳播現狀

  播放量是衡量觀眾是否喜愛一部影視劇最重要的標尺。播放量並沒有隨版權費一起成正比增長;《來自星星的你》的總播放量為45億次,是這幾部韓劇中播放次數最多的,引進價卻是最低的;《ThreeDays》是這7部劇中播放量最低的,《Doctor異鄉人》、《命中註定我愛你》、《沒關係,是愛情啊》和《對我而言可愛的她》中,除了《Doctor異鄉人》的播放量略高一些,其他三部劇基本持平;《匹諾曹》是七部劇中版權費最高的,雖然播放量在這七部劇中排名第二,但仍遠低於《來自星星的你》。透過表2資料可以看出,網路是推動韓劇快速傳播的巨大動力。韓劇在中國盛行最早是由電視臺帶動起來的。但在2006年以後,由於政策限制海外電視劇進口國內,韓劇在我國的電視傳播逐漸衰減[1]。影片網站的興起是韓流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強心劑。不受廣告困擾,隨時可以觀看等優點,使越來越多的觀眾選擇透過網路收看電視劇。

  優酷土豆作為國內影片行業第一,在2014年年初宣佈與韓國SBS、KBS、MBC三大頂級電視臺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擁有韓國最新人氣電視劇的獨播版權[2],幾乎壟斷了2014年的韓劇市場。網站將最新的影片資源整合在一起,觀眾可以透過網站觀看最新的韓劇,既省去了尋找韓劇的麻煩,又方便隨時觀看。相比電視平臺,影片網站更為廣大觀眾喜愛。透過影片網站觀看韓劇已成為主流。根據表2羅列的電視劇型別來看,韓劇延續了早年的基調,仍以愛情線為主,但是不同於早年以絕症、車禍、失憶等悲情元素為代表的韓劇,近年來的韓劇不僅輔以不同元素進行創新,還會透過電視劇突出某個社會問題,引起觀眾共鳴。例如,《Doctor異鄉人》中體現了醫生與醫生、醫生與醫院間的矛盾,《沒關係,是愛情啊》是一部首次關注精神科醫學的電視劇,《匹諾曹》更是因為展示了耿直的記者在揭露社會陰暗面上起到的正面作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韓劇不再為了展現愛情而展現愛情時,新的創作理念為其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贏得了更多的觀眾。

  三、中國電視劇在韓國的傳播

  相對於韓劇在中國“席捲式”的傳播,中國電視劇在韓國可謂是默默無聞。1994年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拍攝的大型歷史劇《三國演義》,是第一部進入韓國的大陸電視劇[3]。2011年,新《三國》在韓國主流電視臺KBS播出,引起新一輪三國熱。但是縱觀韓國主流電視臺引進的中國電視劇,除了2002年SBS電視臺引進的《還珠格格》,近幾年被韓國主流電視臺引進的中國電視劇寥寥無幾。從2012年到2015年,只有四部電視劇被韓國主流電視臺引進並播放,而且播出時間都是凌晨,足見中國電視劇在韓國傳播的不易。由於韓國政策限制,海外電視劇不僅在引進數量上受到影響,播出時間也大多限制在非黃金時段。

  2002年由於韓國引進的《還珠格格》創造了當年的收視率神話,為了保護本國電視劇不受到衝擊,播到一半時把播放時間改在凌晨時段。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文化立國”發展戰略,將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4],先後制定了《文化產業發展5年計劃》《21世紀文化產業設想》等發展規劃。1999年韓國政府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一系列政策和法規的出臺,可以說從源頭上阻礙了中國電視劇在韓國的傳播與發展。除了政策限制,不同於中國影片網站能提供大量免費影視劇作品給國內網民,在韓國,免費的線上影片網站幾乎沒有。有少量可觀看影視劇的網站需要收取費用,看一集電視劇需要支付500~1000韓幣。加之中國電視劇普遍偏長,一部劇平均在40集,有些劇甚至多達80集。如果不能透過電視臺的渠道免費觀看,透過付費網站觀看電視劇的成本偏高。觀看渠道單一,這也是導致中國電視劇在韓國傳播困難的原因之一。筆者在韓國首爾、光州和木浦三個城市,發放了200份關於中國電視劇的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59份。表4調查以2014年為主的國產電視劇是否在韓國受歡迎。根據以上資料,看過《步步驚心》、《武媚娘傳奇》和《神鵰俠侶2014版》的人數最多,但是佔比僅有23.27%、16.35%和14.47%。除這三部以外的電視劇,看過的人數甚至低至個位數。表示以上電視劇都沒看過的人數比例高達46.54%。

  總體表明中國電視劇在韓國的傳播並不順利。調查問卷中取樣的電視劇型別———現代都市劇和古裝劇各佔50%,根據調查資料,看過古裝劇的人數比例為56.61%,看過現代都市劇的比例僅為16.98%。從表3、表4的問卷資料來看,中國出口韓國的電視劇型別單一,以古裝劇為主,韓國觀眾接受程度高的也以此類電視劇為主。中國歷史源遠流長,5000年的光輝歷史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企及的,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古裝劇受歡迎無可厚非。中國的現代都市劇為何在韓國如此沒有市場?沒有統一的文化價值觀是中國都市劇發展受限的因素之一。美國影視劇推崇“英雄主義”,日本動漫蘊含著“強者崇拜”和“探索未知”,韓國電視劇堅守“儒家倫理”等等,都是濃縮在這些國家影視作品中的重要文化符號,已經在所有觀眾心中形成了共鳴[5]。中國現代都市劇恰恰缺少這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結合,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化價值觀,導致中國電視劇走出去難。

  在文化傳承與現代審美的融合上達到統一,走出具有中國特色文化價值觀的路,是目前中國電視劇面臨的巨大挑戰。從以上分析來看,中韓電視劇的傳播存在嚴重的不對等性:韓劇在中國擁有數十億點選量,知道並看過中國電視劇的韓國人卻屈指可數。透過這種現象我們看到的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傳播受到限制。2007年中國正式提出要提升國家軟實力,文化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於起步晚,又沒有明確扶持中國電視劇出口海外的政策,導致政策出臺到現在,中國電視劇的出口之路依然不順暢。怎樣才能謀求一條適合中國電視劇的發展道路,如何扭轉這種文化逆差的存在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四、結語

  從中韓兩國電視劇的傳播現狀來看,反差之大值得我們反思。電視劇作為現代社會的新興產業,不僅僅是娛樂休閒的產物,也肩負著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傳播的重任。韓國奉行“文化立國”政策給予我們的啟示不容忽略,我們應該重視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重視將電視劇變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工具。沒有統一的文化標籤是阻礙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的原因之一,如何改變出口劇題材單一的現狀還需我們深刻思考。本文字著相互交流學習的原則,佐以科學的資料,淺談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的傳播現狀,期盼為相關產業的突破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潘俊楠.韓劇在我國的網路傳播模式及效果研究[D].吉林大學,2011.

  [2]優酷土豆集中引進韓劇[EB/OL].京華時報,

  [3]凌婉月.中國大陸電視劇在韓國的傳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

  [4]周凱.基於中韓電視劇比較的影視文化創意產業探析[J].中國電視,2012(08).

  [5]張燕,劉峰.胡甜甜.我國影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現狀與障礙因素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5(09).

  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傳播現狀分析論文 篇2

  【摘 要】本文基於Weiss Stephen E和Geert Hofstede的觀點,從中韓文化特徵的異同出發,對兩國談判中跨文化因素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進行分析,最終確定了影響兩國商務談判的六方面因素。

  【關鍵詞】中韓 文化 文化差異 商務談判 跨文化因素

  一、引言

  中韓兩國自1992年建交以來,關係日漸緊密,商務活動也逐漸增多,不可或缺的談判也更加頻繁。國際間的商務談判不僅是跨國的談判,更是跨文化的談判。不同國家的談判代表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政治背景,致使談判各方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交往模式、語言以及風俗等各不相同。作為同受儒家文化深遠影響的中韓兩國,其文化交流的脈搏已經跳動了兩千多年。儘管兩國文化已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包容性,但由於民族背景、歷史原因、政治環境、地域特點等多方面的差別,也使兩國的文化在某些程度存在迥異。韓國在歷史上屢遭日本侵略,近代又受美國很大影響,所以其文化滲入了大量的日本文化和美國文化,商業習慣也具有些許西方色彩。本文試圖從中韓文化異同角度出發,探討兩國文化因素分佈的相似性與不同點,最終確定出影響兩國商務談判的文化因素。

  二、文化與跨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涉及到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是任何社會群體都有的且特有的特徵,它最顯著的特徵表現在民族性、共享性、發展性、習得性和影響性。

  很顯然,國際間的商務談判就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在談判過程中的相互影響、較量、協同、構建的互動過程。這種互動不僅是跨國界的交際,更是跨文化的交流,是一種透過文化的相互衝突、相互滲透左右談判策略、談判手段、談判目標甚或是談判成敗的過程。要想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流,不僅要諳熟自己的文化規則,還要了解對方的文化規則,這一點很重要。因此,探討商務談判中的跨文化因素具有重要且現實的意義。

  跨文化交際是個寬泛的概念,跨文化因素也林林總總。關於影響國際商務談判的跨文化因素,目前學界存有不同看法:Donald·W Hendon(1996)在他的專著《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s》中指出,跨文化商務談判受兩組變數的影響:一是背景因素,包括談判雙方對談判目標的認識態度、談判中的第三方、雙方的市場定位以及談判者的技巧和經驗;二是氛圍變數,包括可感知的合作或衝突、權力和服從、可感知距離、雙方的期望等。在我國學者劉風霞的《跨文化交際教程》一書中,對影響談判的文化因素進行了總結,包括談判目標、談判態度、個人風格、溝通交流、對時間的敏感程度、情感外露程度、協議形式、達成協議的方式、團隊組織形式、冒險精神十個方面。儘管他們對影響國際間談判的變數因素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其本質是一致的,即我們任何一個談判者只有在瞭解談判對方的文化背景下,彼此才能進行充分、有效的交流。所以作為談判者,我們在瞭解對方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歷史和民俗習慣的同時,還應兼顧其文化的背景與特色。

  三、中韓談判中跨文化因素的確定

  關於中韓談判跨文化因素的確定,筆者基於Weiss Stephen E和Geert Hofstede的觀點,借鑑周錳珍的《中越商務談判文化因素的實證研究》分析方法,對中韓文化的背景、形成等諸多方面作了進一步考察和研究,確定出較有影響性的4個跨文化因素,且每個因素下都有若干個子因素。

  四、中韓談判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依據表1,現對中韓談判中文化因素的相似性與不同點進行分析:

  (一)中韓商務談判文化因素的差異性

  1.時間觀念

  時間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中國人對時間的流逝並不十分敏感。人們總是喜歡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做事。並且認為對時機的判斷會直接影響到交易的行為。信奉欲速則不達,防止揠苗助長、急躁妄為。如果時機不成熟,寧可按兵不動,也不草率行事。所以,在商務活動中中國談判手通常可以同時做多件事,計劃性較差,靈活性強,但效率較低。而大多數韓國商人由於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時間觀念很強,傾向於單項式。他們認為,時間是線性的且有限的,必須有效地利用起來,做事情喜歡按照預先的計劃表逐步完成。

  2.等級觀念

  韓國是對儒家文化傳承最為完好的國家,所以上級與下級、長輩與晚輩之間的等級區分較之中國更為明顯。韓國的“君臣”意識十分濃厚。除此之外,韓國的男權主義與中國比較,更具傾向性。大多數韓國人認為,男性才是職場中的主導力量,隱身於男人背後,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才是女性典範。因此韓國也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權利。在韓國也特別強調領導和權威的力量,強調個體的權利,即集權。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最直接的表現是談判小組的理論是否能應用到談判中。對於集體主義,小組成員之間形成的是一種依賴的關係,他們分享共同的社會定位,他們有共同的目標並能分工協作,很多公司,很少有婦女做到高層管理職位,所以大多數韓國男士在商務場合不習慣與女士平等地打交道。因此,作為一名女性談判者,在韓國將面臨著重大的文化障礙。儘管中國的這種等級觀念也仍然存在,但筆者認為,這種觀念正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而逐漸淡化,已沒有韓國那麼濃厚。

  3.眼光接觸

  這一點中韓雙方在認知上存在差異。韓國商人非常重視與對方的目光接觸。在談話過程中,大多數韓國人會在一半的時間中觀察對方的眼睛。他們認為,適當的目光接觸是親切接近的感情交流。沒有目光接觸,則通常被認為缺乏熱情,不想與之溝通。而在中國,則有著逃避“目光接觸”的觀念。他們認為,盯著別人看是很不禮貌的,東方文化甚至禁止婦女注視男子的眼睛,為了表示尊重和謙恭,男子也不好直接注視對方。

  (二)中韓商務談判文化因素的相似性

  1.集體觀念

  韓國和中國文化裡,都有極強的集體主義觀念,強調“融己與群”、“群己和諧”的思想。這種“共同體”意識要求人們對集體應該有高度的責任感、榮譽感和忠誠度,個人應該聽從於或服從於集體,根據自己的角色採取不同的行動,但統一聽從主管安排。在韓國,人們都喜歡用“我們”來表現自己及其所屬,如“我們學校”、“我們家”等,這裡的“我們”不僅指“我”的多數,而且意味著同甘共苦和諧的共同體。尤其提到他們自己的國家,一定會說“我們國家”,而不說“我國”或直接說“韓國”。所以,與韓國人談判時,對他們國家適當的讚許、讚揚,會獲得更多的好感。

  2.注重立場

  受集體主義觀念影響,韓國人和中國人在談判中都比較注重立場。因為這種極強的民族性讓他們把“面子”看的很重要,對立場也隨之敏感起來。美國談判學家雷法就曾提出:“如果談判者在立場上爭執時,他們會使自己更加陷入該立場中。你越澄清你的立場,越抵抗別人對它做的攻擊,你就越會執著於它;你越設法叫別人相信你不可能改變立場,你越難做到這一點。於是,你的‘自我’變得與你的立場混為一體。你現在有了‘保住面子’這項新利益——把未來的行動與過去的立場聯絡起來——也就越不可能達成一項調和雙方最初利益的明智的協議。在立場上投入的注意力越多,越不會注意如何調和雙方利益。任何達成的協議,都只不過是機械式地消除雙方在最後立場上的歧見,而不是精心擬出符合雙方合法利益的解決方案。這種協議不可以使雙方都滿意。”可見,立場爭執往往會使談判陷入僵局,所以談判中對立場的適當靈活也是雙方談判順利進行的一個保障。

  3.看重顏面、保持關係

  “面子”和“關係”,無論韓國人還是中國人都看得十分重要。在中國,“和諧”是中國人處理問題的一貫方式,正所謂“以和為貴”。所以,建立關係被視為是尋求信任和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在商業領域和社會交往的各個環節,都滲透著“關係”。“關係”已成為人們所依賴的與他人、與社會進行溝通聯絡的重要渠道。建立關係後,中國商人還會在談判間隙舉行一些社交活動來增加彼此的溝通和理解,例如宴請、觀光、購物等等。同樣,韓國人對彼此間關係的建立也很注重。他們認為,談判雙方第一次的會面是雙方能否取得合作的關鍵。所以,特別重視營造雙方開始階段的氣氛。通常在進行正式談判之前,會有一個簡短的宴請,見面時會與對方握手、鞠躬,熱情地打招呼,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姓名、職務等。在韓國,商界介紹的正式方式是由第三方引見,並且第三方的身份地位越高,他們對雙方的關係就會越重視。其次,和中國一樣,韓國人在言語的表達上也較為婉轉。他們不喜歡輕易說“不”字來拒絕對方,同樣也不喜歡對方說“不”字來損傷顏面。通常在為難時,他們總是以微笑作為應答。

  五、思考

  透過以上的論述,總結出了中韓文化七方面的差異,它為中韓兩國在談判中更好地瞭解彼此文化特徵提供了便利條件。但在分析過程中,筆者認為這種歸納和總結又很容易使人們產生一種文化定勢的思維。例如,會讓人們覺得所有韓國人或中國人都具有這種文化特徵,從而使談判者們都採取了相同的交流方式進行交流。其實,兩種文化只會在某個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程度的差異和相似,也就是說,個體在共性的基礎上也會存在差異性,並不能一概而論。其次,隨著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斷地相互滲透和包容,所以全球文化也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整合。

  參考文獻:

  [1]周錳珍.中越商務談判文化因素的實證研究[J].東南亞縱橫,2006.

  [2]樊建廷.商務談判[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3]Donald·W Hendon.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s,1996.

  [4]Weiss Stephen E.Analysis of Complex Negotiation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1993.

  [5]劉風霞.跨文化交際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胡英坤,孫麗霞.淺析跨文化商務談判的變數因素[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1.

  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傳播現狀分析論文 篇3

  論文關鍵詞:中國 韓國 文化交流

  論文摘要:本文在分析中韓文化交流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基礎之上,試圖在政府、企業以及民間交往等不同層面提出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推動中韓文化交流的深入開展。

  一、中韓文化交流現狀

  中韓文化交流有著悠久的歷史,雙方都有古老的文明和豐富的文化遺產,透過相互間的頻繁的.交流而取得許多優秀的成果。在歷史上,兩國屬於一個文化圈,具有相近的價值觀、倫理觀和文化理念,這正是長期文化交流的結果,我們要加以珍惜。

  近些年來,“韓流”在中國、“漢風”在韓國盛行,對兩國人民的生活影響很大,原因之一可能是歷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的某種同質性為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提供了有利條件。現在中韓兩國文化交流在大眾文化的普及方面取得很大成效,特別是電視、電影、音樂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在精英文化、學術研究領域內的交流則做得不夠,需要大力加強,因為只有深入瞭解一個民族的精神文明中的深層因素之後,才能真正理解這個民族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使人民間的相互理解達到更高的水平。

  二、加強中韓文化交流對策和建議

  (一)中韓兩國交往的歷史之久,其間由於政治原因,兩國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相互敵視和隔絕狀態,儘管1992年中韓再次實現關係正常化,但由於恢復交往時間不長,兩國民眾之間還缺乏相互瞭解,在歷史、文化、領土、政治、經濟利益等問題上存在誤解和分歧是不可避免的。

  1、對於這些誤解和分歧,兩國政府必須在尊重歷史和現實的基礎上,確定正確的政策基調。對於近年來韓國國內學術界以及部分網民、民間團體等關於高句麗歷史問題和所謂的間島領土問題等種種爭端,韓國政府基本保持尊重事實的態度和立場,有效避免了民族主義情緒的再度升級。隨著中韓兩國交流的不斷深入,難免還會出現新的問題和矛盾。雙方應繼續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互信互利,實現合作共贏。

  2、為了消除中韓兩國間的種種誤解,不僅要協調好中韓兩國政治關係,加強經濟合作,還要積極利用文化的力量,大力開展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中韓兩國應加強對對方國情、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普及工作,對民間交流進行指導,努力辦好2012韓國訪問年”。

  3、兩國政府應加強溝通和交流,使韓國政府認識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僅僅是中國自身的發展問題,而且也對韓國經濟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近年來,韓國事實上已成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最大受益者。在文化交流領域,韓國政府應進一步推動文化多元化,適當開放國內市場,引進中國一些現實題材的優秀作品,加深韓國民眾對於中國現實生活的瞭解。

  (二)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深化中韓文化交流

  中韓文化貿易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導致中韓兩國文化交流的不對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韓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也反映出發展中國文化產業的緊迫性。

  1、向韓國學習文化產業發展經驗。目前,韓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已走在中國前面。中韓兩國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也有相通之處,研究、學習和借鑑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無疑有利於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而且向韓國學習文化產業發展經驗的過程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2、必須在思想意識上改變對傳統文化以及文化商品化的態度。長期以來中國對於傳統文化重視不夠,中國開啟對外開放的大門之後,各種外國文化蜂擁而入,佔領中國文化市場。在中國人的意識當中,文化與生意是兩個領域的問題,沒有認識到文化商品化的重要性,中國必須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並融合其他先進文化,加強自身品牌建設,以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打入韓國市場。

  3、加大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政府應提供優惠的稅收、補貼政策,支援有實力的企業在韓國建立文化產業基地,鼓勵中小文化企業與韓國企業合作出口,推動不同層次的文化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我國的文化產業。政府還應利用金融危機背景下海外人才迴流的有利時機,吸引瞭解國際文化市場運作的專業人才,推廣中國的文化產品。同時,設定高層次教育機構,培養優秀文化藝術人才,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儲備力量。

  (三)推動中韓民間文化交流,減少誤解和分歧

  中韓兩國建交初期,雙方交流以政府為主導,官民並舉。在兩國文化主管部門通力合作下,雙方的交流由官方主導擴大到民間,中韓兩國應從下述方面著手,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和質量。

  1、加強中韓學術界和媒體間的交流與合作,避免學術問題政治化和媒體歪曲、誤導的傾向。中韓兩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邊界等問題上不存在嚴重的分歧,但在學術領域還存在有意無意的學術分歧政治化的傾向。中韓兩國媒體間的交流也十分必要,應透過交流增加對彼此的瞭解,儘可能按照事實及早糾正毫無依據的虛假新聞和因相互瞭解不夠而出現歪曲報道,特別需要透過韓國媒體讓韓國民眾瞭解中國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發展形勢,減少不必要的誤解,消除敵對情緒。

  2、重視青少年間的交流,加強雙方理解和信任。中韓兩國民眾間的敵對情緒,很大一部分是透過網路,在年輕人當中傳播的。雙方應根據年輕人的特點共同組織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建立多種多樣的溝通和聯絡方式,以加強兩國青少年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相互派遣留學生也是加強溝通和交流的一個重要而有效地途徑。

  3、推動中韓旅遊事業合作發展,增加普通民眾相互瞭解的機會。中韓兩國地理位置相鄰,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隨著兩國文化交流的增多,受“韓流”與“漢風”的影響,雙方出境旅遊人數逐年增加。中國的長白山、山東的儒家文化發祥地是初到中國的韓國旅遊觀光者必訪之地。兩國政府應進一步採取促進中韓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組織觀光交流會,宣傳旅遊產品,積極創造條件開拓雙方旅遊市場,增進中韓兩國普通民眾之間的互訪和交流。

  總之,近年來儘管中韓兩國關係受到歷史問題、政治、經濟、民間民族主義情緒蔓延等問題的困擾,但本著“尊重獨特性,擴大共同性”的原則,兩國文化交流總體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今年是“中國訪問年”和上海世博會舉辦之年,2012年是“韓國訪問年”和麗水世博會舉辦之年。中韓兩國將以此為契機,加強文化交流與務實合作,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和友誼必將得到加深和鞏固。

  參考文獻:

  [1]建交10年來全面迅速發展--從流行語解讀中韓關係[Z].網,2002-08-27.

  [2]沈定昌:《中韓文化交流的快速升溫及其原因》,《當代韓國》2004年春季號.

  [3]王東生:《在華韓國企業的文化本土化戰略》,《當代亞太》2003年第8期.

  [4]汝信:《關於中韓文化交流》,《當代韓國》2006年春季號.

  [5]詹德斌:《韓國對中國的“認識赤字”》,網2007年4月4日.

  [6]樸光海:《中韓文化交流的現狀及問題》,《當代亞太》2007年第7期.

  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傳播現狀分析論文 篇4

  論文摘要:韓國影視在儒家傳統文化的儲存和現代化以及商業化的過程中成為重要媒質。中國是泱泱文化大國在社會的轉型期傳統文化卻被慢慢湮沒。社會文化淡漠。價值取向模糊。分析比較韓國的文化視點和文化價值總結髮展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論文關鍵詞:韓國影視文化視點、文化價值

  一、韓流來襲

  在世紀之交的中國滄桑鉅變中,“韓流”洶湧而來。“韓流”的產生絕不是平地風雲,唯有在文化多元共處的框架中,謀求多元文化之間的對話交流,求同存異、相互學習、共同發展,才是比較理想的文化互動模式。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後的多元文化結構,是韓國近代歷史中文化領域發展的極大成就,這種文化結構也成就了韓國的影視產業。

  韓劇中有著濃厚的溫情和鮮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補了國內目前的道德空白。韓國既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又經濟發達,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先進,世界韓國研究者有一個共識:“儒教傳統是韓國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儒學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和“學而優則仕”的為學之道,在韓國深入人心。並演化為注重教育的傳統。劇中所體現的儒教傳統,那種森嚴的長幼尊卑關係、幾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順父母、重視家庭、謙恭有禮的人生態度,讓人感受到濃郁的東方文化傳統。

  二、韓國影視的文化視點

  人性親和力。韓劇為什麼如此有生命力,不僅因為東亞文化的同質同源,還在於韓劇的敘事技巧揭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體現了全人類的善世思想。每部韓劇都有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核心。無論是青春偶像劇如《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浪漫滿屋》等,還是日常生活劇如《愛情是什麼》、《看了又看》、《人魚小姐》等,抑或是歷史劇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個情節曲折、細膩精緻、打動人心的故事。這些故事情節中通常蘊涵著這樣一些主題:親情、愛情、友情、信義、利益、誤解、寬容,情和義、恩和怨被綿密而富於技巧性地編織到日常化的真實生活場景裡,既令觀眾感到無比親切,又常常被其中蘊涵的戲劇元素所打動。無論故事如何發展,韓劇總有一個情節核心如影隨形,緊緊扣合,這是吸引觀眾看下去,並被打動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韓劇即使長達幾十上百集,觀眾仍是忠心耿耿、不離不棄,伴隨劇情始終。比如多數韓國影視劇是以普通人的生活為描述物件,用細膩而樸素的手法再現韓國民眾的精神風貌。無論輕鬆詼諧還是感傷憂鬱,都真實而親切。觀眾在觀看電視劇時的感覺,彷彿劇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邊。

  文化親和力。韓劇在題材型別上顯現出多樣化,而且在內容上也很注重倫理道德的力量與人文精神的培養。從形式看。有歷史劇、現代劇;從主題看,有歷史題材的勵志劇《大長今》、《海神》、《茶母》,也有現實題材的勵志劇《明朗少女成功記》、《漢城奇緣》。主人公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不畏艱難、不計名利、不怕打擊,歷盡曲折終有所成。倫理劇《黃手帕》,反映傳統文化中人性的真善美、恕道、孝道和人格救贖,《商道》舊瓶裝新酒反映現代商業精神和義利之爭;肥皂喜劇《愛情是什麼》、《我的嫂嫂十九歲》、《我的名字叫金三順》、《校園臥底》、《黑道千金要結婚》、《愛在哈佛》、《家族榮譽》等幽默詼諧,主人公的生活情感費盡周折而結局卻皆大歡喜;愛情劇《藍色生死戀》、《天國的階梯》、《雛菊》,感情執著堅如磐石,悲情色彩凝重,讓人為之扼腕悲泣,有“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悽楚之絕美。

  韓劇的文化構圖從基本的生活細節鋪開。以家庭為點、社會為面,輻射到各個行業、各個社會階層,人物的情感豐富和文化的立體呈現。倫理和道德的社會約束,輿論的強大作用,再加上美麗的自然景觀、寓情於景的敘事手法、悠揚哀婉的主題曲等,在一種不動聲色的客觀性的描述中展現人物的生活狀態和心靈狀態,在銀幕熒屏上實現新寫實小說的個人化書寫。韓劇中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和人物心理的準確客觀的把握。細膩細緻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樣面臨事業和家庭等各種關係困擾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鳴。工作中的競爭、同事的遠近親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等,無論是和諧還是紛爭。都有因東方文化的含蓄而有著為情義、得失難以啟齒的心理較量。韓劇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專一,執著於理想與家庭,遇到困難隱忍堅強。一方面負有傳統的家庭責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現代社會的事業女性特有的進取精神與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員表演真實投入,感情真摯,畫面乾淨,色彩濃淡相宜。雖然韓劇冗長繁瑣,但還是在中國大陸有很高的收視率、有很強的視聽效果,很富有感染力。

  三、當代韓國影視的立足點

  韓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全面接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在文化層面上也較為完整地儲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傳統。韓國人認為人的修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二是倫理道德水平。韓國人所信奉的共同道德就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近年來亞洲金融風暴過後。韓國人進行了反思,認為西方文化道德在其鼎盛期過後,已明顯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如“拜金主義”使人錢迷心竅,不擇手段;“個人主義”渙散集體,瓦解民心;人情淡薄漠視親情,分裂家庭。有害社會。於是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國策。主張不僅要挖掘發揚傳統儒家文化道德的精髓,而且要大力發展以儒家文化道德為主體的“文化產業”,一方面可以抵制歐美頹廢文化道德對傳統儒家文化道德的衝擊,另一方面可以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僅在2002年韓國就向文化產業提供資金5000億韓元,約合4,5億美元。同時,韓國又於1999年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隨後又陸續對原有的《演出法》、《唱片錄影及遊戲製品法》進行了修改,為文化產業的振興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發展空間。

  四、當代韓國影視的文化價值

  韓劇在我們國內的流行主要是東亞文化圈共存的對儒家文化的認同感,不僅韓劇,新加坡和日本的影視劇也都同樣在國內深受歡迎。這種文化的同質性是東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當代文化形態及價值觀念的轉型期,國人的思想迷失和對傳統寧靜和諧文化精神的渴望。尤其是韓劇,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更為純淨、雅緻、唯美。優美的畫面,無論樸實還是華麗都很生動,傳神的對白,悠揚動人的音樂,準確細膩的表演,細緻深刻的心理刻畫,東方文化特有的仁義、禮孝、含蓄、內斂,切近而遙遠的熟悉,感動著世紀之交的中國在滄桑鉅變中渴望親情和諧生活的芸芸眾生。

  西方有句諺語:“上帝在細節中。”用曲折的劇情吸引人。用唯美的畫面迷倒入,用婉約的音樂打動人,在文化共通中營造親和氛圍,在文化差異中展示獨特風情,韓劇就是透過對其中一個個細節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對中國觀眾的一次又一次征服。無論是歷史劇還是現代生活劇,當代韓國影視在電影電視劇題材選題和內容情節中面向生活與現實的個人化形態上,都體現出厚重的文化內涵。其獨特的文化策略與文化戰略方式是文化市場化運作的獨特顯現。韓劇注重在觸手可及的家庭生活細節中,充分挖掘通俗瑣事的表意潛力,在細緻入微的家庭生活流程中客觀呈現、主觀營造厚重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並藉以倡導真善美,使人物的精神得到逐步的闡發和張揚。可以將韓劇的文化價值概括為: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倡導現代觀念而又尊重傳統、看重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呼喚現代人的溝通理解。

  五、結語

  影視作為重要的傳媒平臺,承載著文化和社會的精神文明。韓劇的成功給了我們諸多有益的啟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的影視發展良莠並存,應該從韓劇的成就中汲取精華,再現中華文明,構建和諧精神文化。中國古代是一個禮儀之邦。道德倫理觀作為儒家思想核心內容,一脈貫穿於《四書》始終,成為一體,進一步完善為儒家的道德觀。歷代王朝很重視禮制,周禮作為社會政治制度,春秋戰國之後,日趨式微,但其作為道德倫理規範並未在中國社會消失,漢代儒學家重建禮制,漢代禮制民俗也使許多傳統節日成為定製,元宵、清明、重陽等節日流傳到今日。周禮經漢儒調整改造,更加規範化、民俗化。尊卑觀念、等級意識強化,中華民族的溫、良、恭、儉、讓滲入民族心理底蘊。現實中我們更應該發揚傳統,在社會的轉型期做好文化的傳承。讓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向現代,澤被後世。

  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傳播現狀分析論文 篇5

  [論文關鍵詞] 求新 求異 歸屬 從眾

  [論文摘要]在我國,“韓劇熱”的出現並非偶然,首先,它滿足了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其次,“韓劇”滿足了人們歸屬和愛的需要。第三,各電視臺的“從眾”行為,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

  近年來,進入我國的“韓劇”數量不斷增加。形成了一股衝擊我國文化市場的“韓流”。據新浪網調查,在接受調查的網民中有83.12%的人喜歡“韓劇”,在問到你最喜歡哪個國家或地區的影視時,有54.55%選擇了“韓劇”,在這當中,67.81%的網民都是青少年[1]。“韓劇熱”的出現並非偶然,它的出現反映了人們在精神消費方面的一些的心理傾向與需求。

  一、“韓劇”滿足了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

  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社會生活的內容若缺乏變化則會變得陳舊,人們的精神面貌也就會缺乏生氣,流行的出現與人們企圖打破這種趨向的動機有關。人有一種基本慾望,即想要從自己周圍環境中尋求新的刺激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流行之所以存在,z正是本身具有新奇性的緣故。流行與人們的求新慾望有關,人們即使生活上自由自在,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十分滿足,但若長期處於沒有變化的社會環境中,總會逐漸感到厭倦,甚至不堪忍受,終於產生擺脫陳舊生活模式的慾望。流行創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用不斷變化的新面目滿足人們的求新慾望。在我國文化市場上,“韓劇”引進之前,國外影視劇以歐美為主,人們對以驚險、復仇、離奇、科幻、災難等為主題的歐美商業大片逐漸產生了審美疲勞。而“韓劇”的出現恰恰迎合了人們求變、求新的心理。“韓劇”更多的關注普通人的生活狀態,以生活化、細節化的描述手法展示人生百態。如家庭劇《加油!金順》通過幾家人的生活瑣事,細緻入微地展示了韓國人的日常生活,如同開啟隔壁人家的門看他們家的生活。所謂“越不像戲劇的戲劇越是真正的戲劇,越不像小說的小說越是真正的小說”雖然韓劇並不張揚,但卻慢慢滋潤觀眾的心靈,恰如一股清新的風。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求新的心理。其次,歐美商業大片無論從投資力度、場景設計還是拍攝水平上都已達到了一個高峰,其特技化展示方式和商業化的運作很難再有新片產生超越。而“韓劇”則按照電影的技術要求精雕細琢,力求詩化的畫面風格,像薄雨、雪原、濃霧、湖濱、村莊、楓林等自然美在鏡頭中得到了精緻的呈現,帶給觀眾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而音樂旋律也根據劇情的需要不斷轉換,音畫相配,與劇中人物的情感遭遇形成了完美的共振,在音樂合成方面表現出精湛的技術。唯美的形式在傳達資訊的同時給人以新異的感觀享受。第三,“韓劇”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劇中對韓國本土文化原汁原味的呈現,劇中所呈現的城市、住所、飲食、生活習慣,展現了獨特的韓國文化魅力。同樣的黃皮膚、黑眼睛,卻有不同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這對看慣了金髮碧眼的西方美人的中國人來說,無疑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二、“韓劇”滿足了人們歸屬和愛的需要。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在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是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人就會出現歸屬和愛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事、上級等對其所表現的愛護與關懷、溫暖、信任、友誼,以及愛情等。人們還渴望自己有所歸屬,成為團體一員。馬斯洛特別強調,人是社會的動物,沒有人希望自己過孤獨的生活,總希望有些知心朋友,有個溫暖的集體,渴望在團體中與他人建立深厚的感情,保持友誼和忠誠。在我國,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正日漸遠離人們的生活,漢民族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許多精髓已漸漸被我們遺忘,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和新的異族文化的入侵,使人們面臨多種文化價值觀的抉擇,許多人心中充滿迷茫和不安。中韓文化一脈相承,共同、相似的文化觀念,父慈子孝、婆媳和睦、天倫之樂,甚至愛情觀,價值觀都極其相似。韓劇中所表現的那種重視家庭親情、尊敬長輩、待人有禮,正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研究表明:“人們所具有的共性越多,他們在交流中所遇到的嚴重挫折或文化曲解就越少,即兩種文化差異越小,共同的意義空間就越大,交流的障礙就越少,彼此產生認同感就更容易”[2]。因此。許多人在“韓劇”所展現的濃重的儒家文化中體驗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其次,韓劇中,家庭倫理劇佔有很大的份額,而中央電視臺引進的大多也都是家庭倫理劇。它之所以如此的打動人,使得觀眾欲罷不能,很大原因在於人們從中體驗到了愛和溫暖。《看了又看》的導演張鬥義也承認:“韓劇之所以打動了包括中國觀眾在內的很多東方觀眾,原因可能就是劇中所體現的儒教傳統,那種有些森嚴的長幼尊卑關係,幾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順父母,重視家庭,謙恭有禮的人生態度”。[3]現代都市生活,職場上爾虞我詐,人際關係淡漠,現實生活中愛的缺失,可以在欣賞韓劇的同時,在劇中呈現的藝術世界裡尋找到補償。所以“韓國影視劇中演繹的這種在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感情故事,讓人如痴如醉,人們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跟隨劇中人物去體驗生命情感中的至善至美”[4]。正如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旭明說:“大部分中國人喜歡韓劇,與其說他們哈韓,不如說這寄託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尋求在這個轉型社會中日益缺失的那種溫暖的情感。”再者,快節奏的生活,急功近利的心理。使現代人普遍處於社會和生活重壓之下,人們急需一種釋放壓力的渠道,而韓劇唯美的畫面,舒緩的節奏,細膩的處理,豐富的情感為觀眾建構了一個日常生活的“烏托邦”,幾種藝術元素完美融合,和諧共振,如同是一架夢幻飛行器,令困頓於快節奏、高競爭生活中而身心疲憊的城市居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美妙的夢想之旅,在劇情中部分地實現自己對生活的嚮往和期待。“韓劇”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的空間。

  三、各電視臺的“從眾”,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1993年中國首次引進並播出韓劇《嫉妒》,從1997年至今,CCTV(中國中央電視臺)先後播出了《愛情是什麼》、《初戀》、《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真相》、《奔》、《孿生兄妹》、《四姐妹》、《看了又看》、《明成皇后》、《人魚小姐》、《黃手帕》等韓劇。同時,一些地方電視臺也陸續播出了《天橋風雲》、《星夢奇緣》、《愛上女主播》、《藍色生死戀》等韓劇。韓國曆史劇《大長今》將近年來湧動的“韓流”推向了一個輝煌頂峰。《大長今》去年在韓國播出時,收視率超過50%,CCTV索福瑞對全國31座城市的資料調查顯示,《大長今》的整體觀眾總量超過了1.63億,在中國引發了史無前例的“韓劇熱”。由以上可以看出,隨著“韓劇”收視率在中國的提高,上至CCTV(中國中央電視臺)下至地方電視臺紛紛跟進,只要開啟電視,到處皆是韓式對白,韓國風情。一些社會心理學家透過研究後指出,在購買物品和欣賞電影,音樂時,輿論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經過輿論指導者的宣傳後,就更具有說服力。各電視臺的“從眾”行為,客觀上對“韓劇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只要開啟電視,滿眼皆是韓劇人,一些觀眾最初可能被動的選擇了“韓劇”。正是由於被動選擇,所以產生了認知失調。菲斯汀格認為。認知失調會使人的心理上發生不愉快,有時有壓迫感。因此當人們的認知體系發生了不協調,就會設法去減輕或解除這種不協調狀態。認知因素之間的失調強度越大,人們想要減輕或解除失調的動機也越強烈。為了達到認知協調人們就會改變認知因素失調的雙方中任何一種認知因素,使雙方趨於協調。而且當人們的認知體系內呈協調關係時,就會設法保持這種協調關係,避免接觸與已有認知因素相矛盾的資訊。因此,為了達到認知協調,人們就會轉變態度,對“韓劇”由最初的被動接受逐漸演變為主動接受。而且研究還發現,大眾宣傳對改變人們的態度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韓劇熱”的出現對中國的文化市場提出了挑戰。我國近幾年也出產了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但為什麼沒有形成一股潮流?我國的文化產業在走商業化道路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探求一下人們的消費心理與需要?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探討和深思。

  中韓電視劇在彼此國度傳播現狀分析論文 篇6

  關鍵詞:韓劇;中國觀眾;文化傳播;情感需求

  摘要:韓劇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長時間的熱播,使韓國的跨文化傳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而也成為許多傳播學者研究跨國文化傳播的典型案例。本文透過對韓劇在中國熱播現象的簡單分析,透視中國觀眾的情感需求,目的在於為中國的文化傳播能在未來的國際文化傳播中取得成功提供一點建議。

  韓劇在中國已經熱播十多年,其引進的數量卻有增無減,從傳播學的角度看這屬於跨國傳播中的文化傳播,是跨國文化傳播中典型的成功案例,值得中國文化界和傳播界分析、思考和學習。

  韓劇進人中國是從1993年的《嫉妒》開始的,但引起觀眾關注並投人熱情卻是1997年以後的事情。在國產電視劇無法滿足中國觀眾的情感需求之時,中央八套的《海外劇場》適時地填補了這一空白,推波助瀾演變為“韓流”,開山劇有《藍色生死戀》、《看了又看》、《人魚小姐》、《情》、《加油,金順》等,雖然有人批評其演繹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實在有點小題大做的嫌疑,然而許多平時對電視劇就了無興趣的中國人,不看則矣,一看便難以割捨。何以如此,依筆者愚見,韓劇填補了觀眾的情感空白,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可謂是“使用滿足”論的成功案例。

  所謂使用滿足論是指傳播者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是基於特定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這一理論認為,受眾面對大眾傳播並不是被動的,實際上受眾總是主動地選擇自己所偏愛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內容和資訊,而且不同的受眾還可以透過同一個媒介資訊來滿足不同的需求,並達到不同的目的。韓劇的成功正是各層次不同身份受眾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的證明。

  父慈子孝,至親至愛骨肉親情

  中國乃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文明史講的就是父愛母慈、兒女孝順,此乃人倫之首。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自私自利金錢至上的庸俗觀念對固有的人類親情構成了很大的威脅,以致出現了父母不慈亦不愛、兒女不孝亦不順的有悖人倫的怪象,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中,有無數的人都在盼望著骨肉親情的復歸.而韓劇給觀眾演繹的正是對這種親情的珍愛和維護的世外桃源。《看了又看》里長輩不同意季正和銀珠、季風和金珠經歷無數磨難才獲得的愛情,他們並未因此而記恨父母用有悖人倫的惡行強取,而是用自己的真情去打動長輩,父母在體察到他們的誠心和深情後也改變初衷。《人魚小姐》裡的丙瑩和雅利英的父母都是典型的慈父慈母,雖然雅利英因父親當年的過失給自己帶來無數的痛苦而滿腔憤恨,像基督山伯爵一樣報復連連,當失去親人的痛苦再一次壓在自己身上時,她蟠然悔悟,找回了親情,找回了純情孝順的自己。《情》裡秉燭的父親不僅無能而且還沽染了一身的壞毛病,但他對自己的四個孩子的疼愛是不容置疑的,而他的兒女都非常尊敬自己的父親。這些都滿足了觀眾對父慈子孝人倫親情的渴望和呼喚。

  兄友弟恭,難以割捨的血脈親情

  兄弟姊妹之情,是難以割捨的血脈親情,既有緣成為兄弟姊妹,就應該同患難,共富貴。然而,在當今社會為了銅臭,兄不友弟不恭的怪象卻並不少見,為財產拳腳相見,斧鎖加身,法庭對峙者並不稀奇,貫徹的是你不仁我也不義,為了一己之私慾已將骨肉親情拋之腦後,而韓劇正好填補了這兄友弟恭的親情正在缺失的人倫空白。《看了又看》裡的弟兄倆的戀人竟然是姐妹倆,而家長只允許一對結婚,到底誰放棄,兄弟姐妹各不相讓,都要誓死捍衛自己來之不易的愛情,而他們並未兵刃相見,兄不越禮,弟亦不越情,相互體諒共同面對困難。《人魚小姐》中當丙瑩得知和自己搶朱旺的人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時,她便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她的心不可能不痛;而雅利英到精神病院看望了為愛朱旺而患病的茵瑩之後,姐妹親情使她決然放棄自己渴望已久剛剛獲得的真愛,她也不可能不心碎。《情》裡秉燭面對不務正業惹事生非的弟弟和好吃懶做一心想做明星的妹妹,並未撒手不管,而是辛辛苦苦地維繫著骨肉親情。這些無一不在訴說著兄弟姊妹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夫敬妻禮,至善至美男女愛情

  當新人行禮之時,我們都會用“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等吉祥的話語去祝福他們,此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改革開放之後,西方的自由思想人侵我國,對我們的傳統文明衝擊不小,在男女情愛的世界裡表現得最為突出,西方的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進人我國,給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帶來的衝擊是有目共睹的,校園裡、街道上、馬路邊隨處可見牽手相擁的男女,甚至眾目睽睽之下旁若無人的長時熱吻,似乎這就是真愛,自由、大膽、熱烈。而中國有些電影和電視劇為了提高觀眾上座率和收視率,也一改過去愛情作料的清淡做法,轉而變成二話不說便熱吻,急不可待就上床的濃墨重彩,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而與我們同屬東方且文化一脈相承的韓國電視劇在中國大陸的登臺亮相,似乎打破了這種偏見,愛得是否熱烈和深沉並非只有光天化日之下的熱吻和急不可待的上床一條途徑,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之下的心靈交匯,那才是愛的永恆。《看了又看》裡的季正和銀珠、季風和金珠,《人魚小姐》中的朱旺與雅利英,《情》裡的秉燭和美延、哲燭與海美無一不是以命相許的情愛之人,難能可貴的是那麼長的電視劇,不僅是深愛的情人,而且是夫妻,從未有過一次親吻的鏡頭,但他們的愛讓無數的觀眾為之潛然淚下,何也?真情也,只有發自肺腑對愛人的真情,才能使人物成為愛的典型,使作品成為優秀的佳作。有些作品用形式上的放浪形骸,求得眼球上短暫的愉悅,只能欺騙和麻醉那些淺薄者的神經,這些垃圾資訊對社會文明造成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這些韓劇的適時引進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愛、深愛、永恆的愛.值得影視界、文化界及傳播界學習和借鑑。

  還原生活,至真至純的真情

  藝術源於生活,韓劇中的許多情節都是普通百姓真實生活的再現,滿足了收視群體對生活真實的心理需求。韓劇用生活中的點滴來展開劇情,以溫情貫穿整個文字,返璞歸真,劇情簡單卻又浪漫溫馨,著重人類最基本、最真實的情感,使人在平淡中感受到溫暖。韓劇大多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小事件,表現手法樸素平實,很少刻意設定離奇的情節,故事看似老套,然而劇中的人物就在愛情、責任和良心之間備受煎熬,同樣也考驗著觀眾內心的情感尺度。韓劇為亞洲的觀眾所普遍喜愛,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它充分考慮到亞洲文化圈集體認同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和審美趨向,並以傳統的手法進行了真實的表現。《人魚小姐》、《看了又看》、《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對不起,我愛你》等,如同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一幕,家人一起吃飯、吵嘴、關心、呵護。韓劇的特點就是返璞歸真,劇情簡單,著重的是人物最基本、最發自內心的情感。《藍色生死戀》以動人質樸的感情、經典的人物對白、簡單卻悽美的故事席捲了東南亞。這些電視劇大多有著溫情的發展脈絡,平淡中有著動人的溫情,吸引著嚮往溫情的年輕人。

  一個時期以來,韓國流行文化在中國乃至東亞甚為流行。韓國作為一個小國.其文化能夠向外傳播,得益於全球化這個時代。其實,單純的文化,如果沒有政治經濟的支撐,無論它如何絢麗多彩,也不具有強勁的傳播力。政治經濟的優勢,使其文化擁有了話語權和說服力,使韓劇具備了給大家講故事的資格。當代的中國政治經濟本應該使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更優越的話語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應該值得我們特別是文化工作者深刻反思。很多年來我們都在講現代化,但卻丟掉了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漢民族傳統文化裡所蘊涵的許多精髓已漸漸被我們遺忘,相反在鄰國卻得到了發揚光大。韓劇大多是歌頌道德、愛情、生活中的基本價值,而中國的一些文藝精英往往是立足於批判、解構,盲從西方,主旋律作品粗糙簡單。反觀國內的電視劇創作,我們會發現,有些影視劇遠離大眾心理經驗和文化經歷,從權力到暴力,從江湖到黑幕,很少有關注普通人的靈魂狀態與情感狀態的作品;編導者似乎總想在題材上取勝出奇,而不是依靠藝術作品本身的道德、精神和情感力量來打動人,來滿足觀眾的各種情感需求,給人的不是輕鬆、愉悅和舒適,而是緊張和壓力,最終招致觀眾的唾棄,因為他沒有滿足觀眾的“娛樂渴求心理”。這樣說的目的並非要把所有的影視劇創作都拉回到倫理和情感戲的老路上去,只是韓劇在中國的熱播,恰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欣賞、反思、學習的機會,希望透過對韓劇跨文化傳播取得成功的審視,知道國產劇還欠缺什麼,在交流中發展提高,吸取人家的成功經驗,創新和發展合乎時代的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早日走出國門併成為世界主流文化。

  海外電視劇的引進是屬於文化傳播,會對本土文化造成一定的影響和衝擊,作為大眾媒介的把關人應仔細選擇認真對待,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能夠引進或自己推出一些能夠滿足當代受眾需求的優秀作品,豐富我們的情感世界和改變我們的生存空間,張揚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應該是大有裨益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