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通用9篇)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通用9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透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 篇1

  一、養殖池塘底質的現狀

  伴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高速發展,大面積池塘底質惡化及其導致的養殖水域汙染、池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積、有毒物富集、大規模水產動物病害頻發等問題日趨嚴重,並在近年愈演愈烈,已成為困擾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底質惡化的原因

  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模式造成大量的殘餌、糞便、動植物屍體等沉積在池塘底部,加之大量的人工飼料、消毒劑、抗生素、殺蟲劑、重金屬等投入養殖系統,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系統生態金字塔畸形、生物多樣性指數下降。由於池塘底泥的自淨和緩衝能力有限,當放養密度、投餌用藥等因素超過池塘的生態容量時就會造成底質和水質的惡化。

  三、底質惡化的危害

  1.導致有毒有害物質增多危害養殖動物

  池塘底質老化後,嫌氣菌大量繁殖,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機物質併產生大量有毒的中間產物,如氨、硫化氫、亞硝酸氮、甲烷、低階胺類、硫醇等,這些物質大都對養殖動物有著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且在養殖體系中不斷累積。

  2.導致底層嚴重缺氧

  池底過多的淤泥會氧化分解消耗底層原本稀缺的氧氣,造成底部缺氧。在缺氧條件下,嫌氣性細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機質,產生大量的還原性中間產物,這些物質強烈親氧,當水中有氧時,它們就會與氧結合,從而消耗水中的氧氣。據報道,高密度養殖池塘中淤泥耗氧量佔水體總溶氧1/3以上。

  3.導致生境酸鹼失衡

  在淤泥較多的池塘中,淤泥中有機物在自養微生物的作用下發酵產生各種酸類,使底質和水質酸化,pH值明顯下降。酸鹼度的失衡嚴重影響了水生動物的呼吸。過酸或過鹼的水均能夠刺激鰓和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反射性地影響呼吸運動,使養殖動物從水中攝氧能力減弱。因此,酸鹼不適,即使在富氧水域裡也會出現缺氧症狀。

  4.促進敵害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底質的汙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及寄生蟲和敵害生物的卵,底質惡化,致病原就有可能大量繁殖;水中致病原的數量達到閾值時,就可能導致水生動物病害的發生。

  5.限制底棲生物的產量

  池塘底質惡化限制底棲生物的產量,而許多底棲生物是養殖水生動物良好的天然餌料。

  四、改良技術

  1.物理法

  清塘挖淤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生產閒季進行。大多采用先排乾池水,然後用水力挖塘機組清除淤泥。此法成本低、適應性強,但作業時需要有水源和較大的荒地或淺灘用於排放泥漿,讓其沉澱。生產上有時需要在不排乾池水的情況下進行清淤,目前使用的清淤機械大致可分為兩大型別:船式清淤機和潛水式清淤機。除了清淤外,經常攪動塘底,翻鬆塘底的淤泥或透過開增氧機曝氣,使池水上下混合,也能促進池塘底部有機質的分解,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可以防止池底老化,減緩黑化過程。

  2.化學法

  化學方法最常用的就是生石灰清塘。生石灰遇水後發生化學反應,中和淤泥中的各種有機酸,起到消毒殺菌、改善底質和水質的作用。其中帶水清塘一般是在總鹼度、總硬度及pH值都偏低的池塘;而池水和底質中鈣離子濃度較大、鹼度較高,則不必施生石灰。除生石灰外.還可選用化學複合型底質改良劑。如主要成分為硫酸氫鉀的白色大片狀“底速淨”,投入水中能迅速增氧,降低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的含量,促使有機質的完全分解,建議使用量為150~200克/畝(1米水深)。目前,一種新型亞硝酸根離子去除劑——中意分解底改,具有降解池水中亞硝酸態氮及氨態氮、螯合池水中有機物、消除池水及池底中所含重金屬離子汙染等作用,可用做池塘土壤改良劑、底質改良劑及底質活化劑。推薦使用量為0.3克/米3。

  3.生物法

  應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干預池塘底泥理化因子相、微生物相和水體藻相。採用向池塘生態體系中補充微量營養——聚能100、有益藻源——活力藻種及生物底改產品——“底改霸王”等措施對池塘底泥和養殖生境進行生態修復,使池底有機沉積物減少,富氧層加厚,缺氧層減薄,阻隔下層黑臭底泥有毒物質釋放。強化底泥好氧微生物對池塘殘餌糞便等有機汙染物的分解能力,強化池塘生態系統物質迴圈和能量迴圈的動力和速度。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 篇2

  摘要:磷作為水產動物不可或缺的礦物營養元素,具有極其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同時,磷是藻類的主要營養物,是水體汙染關鍵因素,所以磷排放制約著水產養殖的可持續性發展。本文從水產動物磷需求量、利用率,以及影響磷吸收因素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旨在為水產養殖中磷使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產養殖的論文

  過去的10年,全球水產養殖發展迅速,FAO資料顯示2007年世界水產養殖總量僅為4.99kt,而2013年已達到7.02kt,其中我國水產產量連續20年位居世界第一,佔全世界70%[1]。然而水產養殖的快速發展也引起了水環境汙染,生態環境退化等一系列負面問題,並嚴重製約著我國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其中磷作為藻類生長的主要營養物質,被認為是水體汙染的關鍵因數[2],然而磷作為水產動物的必需營養物質,在水產動物的生長繁殖中不可或缺,可透過營養調控來減少水產動物磷的排放。本文擬透過對水產動物磷營養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水產養殖磷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參考。

  1磷的營養作用

  磷是飼料無機鹽的主要組成成分,其直接參與到骨骼系統的形成和維持,同時是動物細胞核和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此外磷還組成Na2HPO4/Na2H2PO4緩衝對,調節動物體酸鹼平衡,參與構成體內大部分酶。對於魚類來講,腸的消化吸收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小腸的營養物質轉運主要依靠Na+、K+-ATPase分解ATP產生能力,而磷是ATP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水生動物的消化吸收[3],所以當魚類磷缺乏時,會導致生長緩慢、骨骼變形、遊動緩慢。此外在磷缺乏情況下,遊離脂肪酸酯化形成脂醯輔酶A會被抑制,降低脂肪供能[4],同時肝臟中谷丙轉氨酶活性、糖異生作用增強,使脂肪利用率降低[5],最終導致體脂增加。在水產養殖中,甲殼類對鹽度的適應和對滲透壓調節主要受鹼性磷酸酶影響,此外鹼性磷酸酶(AKP)是甲殼類生長髮育和蛻皮的關鍵酶[6],而磷是AKP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由於磷是甲殼類動物表皮的關鍵成分,尤其在蛻皮後期,其可刺激內表皮的生產和外骨骼的礦化,與外表皮相鄰的緻密層中豐富的磷為誘導和控制碳酸鈣沉積提供密切的空間關係。由於蛻皮後期,外骨骼磷含量最高,所以脫殼會導致甲殼類損失大量的磷,必須及時補充。

  2磷代謝

  甲殼類動物消化系統中礦物質的主要吸收場所為中腸,魚類主要在腸道進行吸收。消化道上皮細胞對磷的吸收依賴Na+和磷酸鹽轉運載體[7]。此外,水生動物還可以透過鰓和體表進行礦物質的吸收,然而水產動物透過鰓和皮膚對磷的吸收利用有限,Phillips等(1957)的研究發現,溪紅點鮭在96h內從水體中獲取的磷僅佔魚體磷含量的1/3000[8]。水產動物在飼料和水體中獲得的礦物質,最終透過糞尿進行排洩,在淡水中水產動物高滲排出,不斷透過鰓排出小離子,是透過吸收而不是透過喝水來排洩大量稀釋的尿液。與此相反,在海水中的水產動物由於失水(但從環境獲得單價離子)以致必需喝水。這些多餘吸收的鹽分主要透過鰓上特殊的氯細胞和鰓蓋上皮的主動轉運細胞來排洩,而腎臟主要透過尿排洩少量的二價離子,其餘鹽透過糞便排出[9]。

  3水產動物磷需求量

  不同的水產動物對磷利用率不同,一般而言,有胃魚的磷利用率高於無胃魚,故而不同魚類對磷需求量各異,同時甲殼類動物對磷需求也不盡相同。表1為常見水產動物對磷的需求量,然而由於影響水產動物磷需求因數較多,不同的試驗水體環境,試驗方法各不相同,得出結論不完全一致。目前,研究者評判對魚類鈣磷需要量一般以生長效能、血清磷含量、骨骼磷含量等作為指標。

  4水生動物對磷的利用率

  大量文獻顯示,不同的魚類對磷的表觀利用率差異很大,主要是由於其在消化系統上的差異所致。目前世界水產中主要養殖的三類魚,鯉科(草魚、鯉魚等)為無胃魚種、麗魚科(羅非魚等)和鮭科(虹鱒等)為有胃魚種,胃蛋白酶和鹽酸均由胃壁細胞分泌,而磷化合物需要酸性環境溶解吸收,故而鯉科魚類不能很好地消化利用溶解度的磷化合物。Hua(2010)的研究表明,麗魚科和鮭科魚類對磷酸氫鈣的消化率可達62%~64%,然而鯉科魚類對其消化僅有30%[22],這也與鯉科魚類的腸道結構相對較短,影響磷的消化率有關。甲殼類動物磷主要吸收部位在中腸中的肝胰腺中,而肝胰腺中的幾種刷狀腺膜載體的活性都依賴於pH[23],但部分甲殼類動物如對蝦的消化區域呈弱鹼性,這使對蝦在對不同磷源的生物利用率差異巨大,對酸性磷源利用率顯著高於鹼性磷源。凡納濱對蝦對磷酸二氫鈉利用率為95%和68.2%,但對磷酸氫二鈉的利用率僅為45%和19.1%,對碳酸氫鈣的利用率為45%,而對磷酸三鈣的利用率僅有15%[24]。

  5影響水產動物磷利用率因素

  5.1磷源

  在水產飼料中,不同磷源的利用率存在顯著差異,主要的動物性磷源有魚粉、肉骨粉。有研究表明,將魚粉作為主要蛋白源的飼糧總磷水平超過了維持魚類良好生長的最低需求[25],然而魚粉中磷主要存在形式磷酸三鈣複合物對大部分水產動物來說都是很難利用的。植物性磷源為大豆等植物原料中所含的植酸磷,但除開羅非魚等少數魚種大腸中有產生植酸酶的微生物可以利用植酸磷外[26],多數水產動物對植酸酶的利用率較低。無機磷源包括磷酸二氫鈣、磷酸二氫鈉、磷酸氫鈣等,水產動物對其的利用率與其溶解度和pH相關,溶解度越高,利用率越大,因此酸性磷源更容易被吸收利用[24]。通常情況下魚類對磷酸二氫鈣、磷酸二氫鈉、磷酸二氫鉀等磷酸鹽中的磷利用率最高,其次為磷酸氫鈣,最差為磷酸三鈣[27,28],同時,魚類對無機磷源的利用度要高於魚粉中磷利用率,甲殼類對無機磷源的利用有單鹽基的磷源優於二鹽基的磷源,如對蝦對磷酸二氫鈉的利用優於磷酸氫鈣[29],此外甲殼類動物對不同磷源的利用率還和其前胃pH相關[30]。同時對於海洋生物來說,細胞內高濃度鉀離子,細胞外高濃度鈉離子,細胞內外的鈉鉀離子濃度差可以啟用ATP酶,有利於海洋生物對環境的生理適應,因此海水動物對磷酸二氫鉀的利用率最高。

  5.2鈣磷比

  鈣和磷在動物代謝中有著密切的關係,鈣磷比對磷的利用率有著很大的影響。大量研究表明,當鈣磷比適宜時,水產生物生長最快。Davis(1994)研究發現,雖然凡納濱對蝦對磷酸二氫鈣的表觀消化率(46.3%)顯著低於磷酸二氫鉀(68.1%),但其生長效能卻好於磷酸二氫鉀組,可能是因為磷酸二氫鈣組的飼糧中鈣磷比維持在一個適宜水平[29]。羅文佳(2010)經研究也得出相似結果[31]。羅非魚最適鈣磷比為1:1.8[32],真鯛魚為1:2[33],草魚為1:3~2[34],紅海鯛為1:2[35],日本鰻為1:1[36],墨吉明對蝦為1.3:1[37],中國名對蝦1:1.7[38]。這可能是因為水產動物肌肉中鈣磷比是恆定的,與肌肉鈣磷比相吻合的對水產動物生長有較好的效果[38]。但對同一種魚類的鈣磷比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如李愛傑(1998)研究表明鯉的最適比例為1:2[39],而林浩然(1999)研究報道鯉魚最適比例為1:2~2:1[33],這可能與水產動物能直接透過鰓和體表從水環境中攝取鈣相關。故而有學者認為水體中鈣含量適宜的條件下,魚類的生長與鈣磷比無必然聯絡[40]。此外,飼糧中鈣水平還會顯著影響甲殼類動物對磷吸收。Kai-minCheng等(2006)研究表明,南美白對蝦在無鈣飼糧中,新增0.77%的有效磷就能滿足生長,而當飼糧中新增1%鈣時,飼糧中需新增1.22%的有效磷;當新增2%鈣時,對蝦生長緩慢[41],但鈣水平對水產動物磷吸收利用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5.3植酸酶

  大部分水產動物體內不能產生植酸酶,故而植物性原料中所含植酸磷很難被水產動物利用,同時植酸易在消化道內形成不溶性複合物,抑制對飼料中磷的利用,而不被利用的磷在水體中容易引起水體富華,造成環境汙染。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水產飼料中新增植酸酶可以有效分解飼料中的植酸,可產生無機磷,提高水產動物對其利用率[42],並減少磷排放[43],可以替代部分無機磷酸鹽,節約飼料成本。周金敏(2012)的研究表明,在斑點叉尾鮰飼糧中新增400g/t植酸酶,可提高總磷消化率16.71%,但將磷酸二氫鈣用量減少60%,植酸酶的對磷消化率的提高反而下降[44]。雖然植酸酶不能完全取代無機磷,但可以有效降低其使用量。植酸酶作為酶製劑,pH值、溫度、新增方式以及不同魚類由於消化道差異對其活性均有較大影響。

  5.4其他

  無機磷源在生產過程中有一定的氟殘留,而較高的氟含量會嚴重干擾磷代謝。有研究證明,磷酸氫鈣的生物學利用率與其中氟含量存在負相關,相關係數為-0.79~0.97[45]。VD可以顯著提高鈉依賴型的轉運機制[46],從而提高對磷利用率。在鰻魚[47]、鯰魚[48]、虹鱒[49]上的研究均有類似結果。由於水產動物對磷的吸收受pH影響,故而在飼料中新增酸化劑可以促進腸道對陽離子吸附[50]。sarker[51](2011)的研究表明,在飼料中新增檸檬酸可以提高黃鰤魚對魚粉中磷酸三鈣鹽的利用。

  6結語

  對於水產養殖而言,磷排放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透過飼料手段降低磷排放,研究水產動物磷需求,可以更精確地為水產動物提供磷營養,減少水體汙染,保持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 篇3

  1專業外語開設的主要問題

  在專業外語的開設過程中,主要面臨高校重視程度不夠、師資短缺、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缺乏等方面的問題,以下將針對這些問題逐一進行論述。

  1.1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高校並未開設專業外語課程

  桂國平教授在《我國高校的`專業外語教育與國家競爭力》一文中指出,我國的外語教育由三個子系統組成:外語專業的外語教育;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公共英語”教育和他們的“專業英語”教育。“外語專業的外語教育”和“公共英語”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以表一列出的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設定情況為例,各高校均意識到公共英語學習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新生入學後的前兩個學年開設英語課,要求學生完成至少12個學分的大學英語課程學習,且課程性質均屬於公共必修課。相比公共英語的學習,專業外語的重視程度就十分有限了。高校對專業外語課程的開設更偏重於帶“國際”和“世界”的人文和社科專業,如國際金融、國際貿易、世界經濟、國際法等,而許多自然科學專業的學生通常與專業外語無緣。以水產養殖專業為例,許多水產類高校並未開設專業外語課程,開設該課程的學校一般的開課學期為第6或第7學期,課程性質為專業選修課程。對基礎英語教育的重視能否彌補專業外語學習的不足呢?答案是否定的。專業外語的學習與基礎英語既相互聯絡又是英語教育中獨立的一個部分,不能互相取代,且專業英語其難度比基礎英語更大,因為它既要求學生對專業知識有全面的瞭解,又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英語閱讀、寫作、聽說能力。

  1.2對教師要求較高,師資匱乏

  講授專業外語對授課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老師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也要求老師具有良好的專業背景。而滿足這兩個條件的老師一般需具有國外留學經驗。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對外聯絡的加強,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留學力度的加大,留學回國人數越來越多,但由於這部分人均具有很好的專業背景,其回國後大多作為科研骨幹投身到科研工作中,而高校對專業外語重視程度不夠、激勵政策不明顯,很少有教師花費足夠的精力去鑽研專業外語教學。專業外語教學內容相對較為複雜且一般無可參考的教材,以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為例,學院具有8個本科專業,相近專業的專業外語教育顯然應有所區別。學院開設了專業外語A、B、C三個方向,其中專業外語A主要針對水產養殖、水族科學和動物科學等專業的本科生;專業外語B主要針對生物科學、海洋生物、生物技術等專業的本科生;專業外語C主要針對園林、環境科學等專業的本科生。教學內容的複雜性,對師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教學方式單一

  專業外語課時一般較少,通常為32學時,2個學分,而且目前許多專業的專業外語沒有可供參考的教材。教師一般以自身較擅長的專業技術概論為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抽象而枯燥,教學方式也非常單一。許多學校的專業外語課成了翻譯課,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另外,由於師資缺乏,專業外語課程的開設多采用大班教學,有的甚至50~60人一起上課。由於學生人數多,教師與學生不能很好地溝通和交流,學生更沒有機會說英語。這又反過來決定了教師只能採取讀生詞、講句子、評點翻譯的教學方式,形成了惡性迴圈,專業外語課被上成翻譯課也就不足為奇。

  2改善專業外語教學應採取的措施

  首先,應加強對課程的重視,從教育部到高校、老師、學生都應該意識到專業外語這門工具課程的重要性。在我國1999年版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中明確規定專業外語的教學時數應不少於100學時,建議高校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對穩定的專業英語課教師隊伍,成立由學校領導和專業英語教師組成的專業英語教學指導小組,嚴格按照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上滿100個學時。對專業外語課程的重視還表現在對師資的重視。高校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投身到專業外語的教學改革中;應加大支援力度使更多專業外語老師有機會去海外留學,提高教師的專業外語水平。其次,可積極利用外教資源。隨著高校的國際化,許多學校都有大量的外教資源,可以邀請這些外教參與到專業外語的教學工作中,對相關老師的課程設計、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提供意見和建議。最後,是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筆者在講授水產養殖專業外語的過程中,曾邀請本專業的外國留學生到課堂現場,鼓勵同學們與外國同學就水產養殖的一些熱門話題進行討論和交流,發現教學效果良好。在講述一些較抽象的專業詞彙時,可將同學們帶到工程現場或相關的實驗室以幫助其理解。另外,對語言的學習,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至關重要,透過小組討論等方式增加同學們說英語的機會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 篇4

  一、水產養殖企業績效管理中利潤中心的確立及其意義

  績效管理指的是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為了實現特定目標而共同參與績效計劃的制定及考核評價等過程。實施績效管理,有助於提高企業管理部門及員工的績效。而利潤中心指的是企業內部具有一定獨立的產品或勞務生產經營決策權的單位或部門。在水產養殖企業的績效管理工作中,將企業內部相對獨立的生產單位確立為利潤中心,企業內部不同生產單位之間提供產品參照市場同類產品制定內部轉移價格,終端產品的銷售以實際銷售價格為準,財務部門以此標準核算各生產單位的利潤。水產養殖企業確立利潤中心具有重要意義。1.建立利潤中心,有助於促進水產養殖企業的健康發展與長遠發展。透過抓住成本與銷售這兩項重點工作,水產養殖企業以利潤中心為主體,企業各部門共同承擔市場風險,共同爭取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最大化,不僅為水產養殖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提高了水產養殖企業管理工作的規範化水平。

  2.建立利潤中心,有利於在水產養殖企業中落實經濟責任。責權利相當,才能有效調動有關部門及員工的積極性。透過落實經濟責任,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於企業對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及時反應。

  3.建立利潤中心,有助於調動水產養殖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在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建立起來之後,權責更加明確,使廣大員工對於自己的權利與責任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容易激發其他們的工作熱情,共同實現水產養殖企業設立的經營目標。

  二、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運作

  就水產養殖企業而言,利潤中心制度就是要對水產養殖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分解量化、利潤中心的組織劃分以及目標的實施、審計,並進行考核的動態管理等。

  1.利潤中心財務核算

  以企業會計的角度來說,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等於銷貨收入減去銷售成本及相關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等。因此,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財務核算主要包括營業收入、成本、相關費用以及營業利潤的核算等。營業收入以及成本是考核水產養殖企業利潤的關鍵。由於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建立方式不同,收入及成本核算方式也明顯不同。對於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中心財務核算來說,必須結合水產公司的具體情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水產公司進行收入以及成本的確認。由於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只對與水產養殖企業的相關水產品生產、銷售等經營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成本以及費用進行獨立核算,因此,在水產品生產及銷售所產生的研發費用、直接成本以及營業費用等都由各部門承擔,由利潤中心根據項費用的實際發生情況進行歸集。在對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中心營業收入、成本以及相關費用進行核算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水產養殖公司利潤中心利潤的形成過程進行描述,其所產生的費用及支出就是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費用支出。而那些需要分攤的各利潤中心的費用,要根據一定的原則分攤到各利潤中心去。

  2.目標分解與預算管理

  為了對水產養殖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適當控制,水產養殖企業管理部門應當對各利潤中心進行管理,不僅要經過協商明確各利潤中心的目標,而且應當賦予其一定的權利,要求其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執行,必須依靠一定的目標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才能落實,尤其是預算制度要提供財務及會計資訊。

  (1)進行目標分解。就是藉助於明確的組織構架及其職能與目標,把水產養殖企業的目標進行分解,並且要在下一步操作中執行這些目標。透過對水產養殖企業的目標進行分解,明確了企業各項工作的重點方向。在水產養殖企業的績效管理過程中,應當透過科學的確立績效目標,合理劃分權重等方式,引導相關部門以較小成本付出完成較高權重工作。

  (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水產養殖企業要在科學分析並預測經濟發展形勢的基礎上,透過多種形式反映出企業未來的生產經營目標及其規劃。而透過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強化水產養殖企業預算的編制、控制以及分析等功能。

  3.利潤中心績效考核

  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績效考評以目標的實現情況作為評估物件。加強利潤中心的業績考核,對於提高水產養殖企業各利潤中心的工作積極性及工作效率等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在進行考核的基礎上,要採取一定的激勵及約束措施。

  (1)引導水產養殖企業各利潤中心根據水產養殖企業的整體規劃進行發展,以實現水產養殖企業下達的任務指標。

  (2)嚴格獎懲制度。運用責任會計核算水產養殖企業每個利潤中心的利潤,每個利潤中心利潤與所在單位員工的月度和年終獎金掛鉤。

  (3)落實人事考核制度。在實施利潤中心升降級制度的同時,要進行人事考核及人事調整。這樣不僅可以培養鍛鍊一批事業發展骨幹,而且為水產養殖企業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後備力量。

  三、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水產養殖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水產養殖企業應當重視並加強績效管理,透過建立利潤中心,科學制定利潤指標等對績效進行考核,從而不斷提高水產養殖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促進水產養殖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 篇5

  前言:

  中國作為一個漁業大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水產養殖歷史。由於建國以後受到水產養殖行業重捕撈輕養殖極端思想的影響,導致我國的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利影響,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近年來,隨著養殖局面的改善,以及對國外先進經驗的借鑑,我國的水產養殖行業開始蓬勃發展,本文主要針對水產養殖行業其成本核算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水產養殖業成本核算特點

  水產養殖業是指在可供養殖的水域中,根據養殖物件的生態習性,運用多種水產養殖技術培育生產出各種水產品。水產養殖行業因其特殊性,工廠地址一般都選擇在水域附近,比如一些沿海、湖泊地帶、小的地方江邊、河灘等都是可以的,這些地方大都離城鎮較遠。因此,水產養殖業的成本核算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生產週期長,資金週轉慢

  水產養殖方式多種多樣,但其生產程式基本都如出一轍,無論是海水養殖還是淡水養殖,其都要經過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養等五個重要步驟才能完成生產,一般來說,生產週期都會在1-2年,有的也會長達兩年以上。由於生產的時間過長,而資金的投入也是常年性的,所以資金的週轉速度相對較慢。

  (二)季節性生產銷售,資金佔用量大

  水產養殖業與其他生產業不同的是其具有較強的生產季節性,收穫期比較集中,需要經過大量的儲藏和運輸。由於它的銷售是季節性的,所以在水產養殖業中經營資金所佔的比例最大。比如對於蝦和淡水魚的養殖來說,其生產期都是春放秋捕,生產期長而收穫期短;但是對於海水魚類來說,其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它的捕撈期較為集中,鮮活水產品市場一定時期內的貨物進出總量有限,根據不同的需求會有不同的加工方法,一部分需要保鮮冷凍,另外的會加工成其他加工食品,因此,企業經營資金大都投入到了流通、加工環節中,而且佔用時間較長。

  二、水產養殖業成本核算應注意的問題

  (一)正確反映、核算成本專案

  養殖成本專案的設定至關重要,它能夠反映水產養殖成本的範圍及其構成,專案劃分的正確性與合理性,直接關係著養殖成本核算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在水產養殖的費用核算中,費用的支出並不一定都是作為養殖成本來核算的,要看它是不是用到了養殖生產方面,與此方面無關的費用支出都不應該計入此成本中。所以,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必須準確地確定養殖成本核算專案。水產養殖業根據需要應該設立苗種、材料、餌料、工資及福利費、其他費用這五個專案。其間,苗種的費用要歸集核算用於養殖生產的魚種和魚苗等;材料主要是指養殖生產中的漁具和漁需物資,以及用於生產的各種油類和水電等等;餌料、飼料主要歸集核算在養殖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各種飼料;工資及福利費主要歸集核算水產養殖人員的工資、津貼、獎金、福利費等,承包人的工資也算在此中。其他費用主要核算為養殖生產過程中各管理部門產生的費用,還有一些零碎的無法直接歸入以上分類的各種費用支出。

  (二)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

  1.收入與支出配比。在進行養殖成本核算時,應該把會計消耗的費用成本與相關的收益結合起來。做到收入和相關的支出成本相互配比。比如一些工資費用和工程消耗費用等不能直接明確地歸集入以上五項的費用,可以採用一些科學的分配方法,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其分配到各種養殖品種中去。進行成本核算時應遵循配比性原則,這樣才能精確地統計出每個時期和每個品種的養殖成本。

  2.劃分收益性與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養殖生產過程中直接以及間接產生的費用支出。而資本性支出則包括工程的建設和購置的裝備器材等,以及開發過程中一些無形資產的支出。劃分收益性與資本性支出能夠明確的判斷出某些成本是否應當計入當期成本,只有這樣養殖成本的核算才能更準確。

  3.核算週期的確定。水產養殖較為複雜,專業性較強,養殖生產的過程一般都要經過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養等四大步,而且生產週期普遍較長,所以應該從幼苗的購入時就開始計算養殖成本,對於不入庫的產品,銷售完畢時即停止計算,入庫的要計算到入庫停止。儘量保證成本的計算期與生產週期一致。

  三、水產養殖行業的成本預測管理

  (一)建立健全健康的水產成本核算模式,藉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要保證水產品的健康安全,首先要建立一個健康的養殖模式,針對各種養殖產品不同的生活習性來建立不同的養殖場所,制定科學的養殖方案。選擇那些健壯的、抗病能力強的、生長週期短的水產品種進行投放育苗,選取合理的養殖方法,控制養殖密度,對水源進行科學的管理,對飼料進行科學的選取,藉以促進養殖產品的快速健康生長。

  (二)發掘特種養殖,規避市場風險和效益風險,節約養殖成本

  現階段,隨著我國漁業結構的改革和調整,特種養殖的市場前景以及收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廣泛的被養殖戶所青睞。特種水產的養殖是一項十分好的增加效益,提高產值的途徑,為了能讓特種養殖健康穩步發展,必須要對財務成本進行合理的預測管理。首先,必須要預測出特種養殖的可行性以及發展趨勢。實現一定要對資訊進行詳盡的走訪和了解,瞭解該特種產品的平時日常消費需求量以及節日期間的消費需求量。瞭解附近的賓館以及飯店的消費需求量。瞭解大中城市對該產品的需求量。切忌盲目養殖,造成供大於求的不良後果。其次,要充分的考慮到飼料的品種以及供應能力。飼料供應對於水產養殖來講,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不但影響到養殖的成本而且對經濟效益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飼料必須要具備穩定的來源,在供應不上的情況下,一定做好預測,採取以飼定產的養殖模式,藉以避免飼料不足帶來的損失。第三,考慮苗種的來源,一定確保其穩定的供應。第四,嚴格對綜合經營管理進行控制。

  總結

  綜合以上,現階段,水產養殖行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中依然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找問題的根源,尋求相對應的解決措施,藉以推動水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 篇6

  產業規模化是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水產養殖同樣也是如此。水產養殖規模化顧名思義也就是在同一個區域中只養殖一種或者幾種水生生物,而不是之前一個區域有很多種生物的現象,這樣做能夠提高水產養殖質量,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是非常有利的。接下來我們將首先從利、弊兩個方面來簡要分析水產養殖的現狀,為更加深入的研究做基礎。

  一、規模化水產養殖的現狀

  (1)集約化程度高。水產養殖規模化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集約化程度提高了,這種方式能夠使多家水產養殖商使用共同的基礎設施,使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同時還會有共同的供應商和市場,這樣做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商家的利潤。但是水產養殖要提高集約化程度最主要的還是應當有政府的幫助。政府應當有正確的決策,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從而能夠吸引水產養殖在當地發展。這樣可以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加當地的經濟效益,促進區域朝著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展。(2)環境汙染嚴重。隨著工業的大力發展,我國的自然環境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的嚴重的汙染,水體也不例外。但是水體是水產養殖的第一要素,所以水體受到汙染會對水產養殖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我國水產養殖規模化日益提高的大環境下,環境汙染的後果就表現得尤為明顯了。水體受到汙染勢必會影響到水產品的生長環境,而水體中的有害物質也會使水產養殖發展受到一定的阻力,嚴重時會使水中魚類大量死亡,而規模化會受到的更加嚴重的影響,從而制約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必須要著重加強對水體進行治理。

  二、規模化水產養殖的影響因素

  (1)技術和環境條件。技術和環境是決定水產養殖是否能夠實現規模化的兩個重要因素,我們將對此進行簡單的說明。從技術方面來看,如果水產養殖的技術不過關,那麼將會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這樣也就很難實現規模化了;從環境方面來看,面積是否足夠大,環境是否安全,汙染程度是否超過環境自淨能力等這些都是判斷是否能夠實現規模化的考慮因素。由此可見,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良好的養殖環境這兩個因素對於水產養殖規模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必須兩個都得抓,兩個都要硬。(2)水質影響。對於水產養殖規模化來說,水質也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其中對於水質的衡量標準主要有水中氧氣、有機物的含量和水溫等。其中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都是影響水質的主力軍。適量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能夠為水產生物提供它們所需要的氧氣和有機物,但若是浮游生物太多,反而會大面積覆蓋水體,制約水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影響水質,從而不利於魚類的生長。所以對於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定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對於水產養殖規模化起著重要的作用。(3)水產生物的疾病。水產生物同其他生物一樣會不可避免的患有一些疾病,而這些疾病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對此沒有察覺或者沒有好的處理方式,由於水產養殖的規模化,會使水產養殖商損失慘重,隨後將會對市場秩序發生嚴重的波動。但是疾病不是人類可以控制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對疾病進行預防。所以,建立完善的疾病預防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隨時對水產生物進行嚴密的監控,而且還要制定合理的應急預案,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損失。

  三、規模化水產養殖的技術效率

  規模化水產養殖有很多可圈可點的技術效率,是值得很多產業借鑑的,此外它還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接下來我們將對此進行論述。(1)提高品牌建設。水產養殖規模化能夠帶來很大的益處,首先先看對於品牌的建設方面。水產養殖規模化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產品,從而成為一種特色的品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我們所熟知的陽澄湖大閘蟹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由於陽澄湖對大閘蟹的規模化養殖,使得其成為了一個地方品牌,從而促進了它的更好地發展。(2)提高養殖質量。水產養殖規模化具有非常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式,使的我國的水產養殖的標準化水平大大提高,從而能夠提高水產養殖的質量。此外,水產養殖的生產效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生產出了更多更好的水產品,以滿足國民的更高的需求。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水產養殖商的傳統養殖觀念,使他們能夠願意接受這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為水產養殖規模化提供前提,為提高水產養殖質量提供根本保證。(3)提高經濟效益。水產養殖規模化能夠促進當地的產業全面發展,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促進當地的健康持續發展。此外,將水產養殖規模化不僅能夠滿足我國的需求,還能加強我國對水產養殖的出口,減少對於這方面的進口,從而帶動國家經濟騰飛,促進我國的貿易發展,使我國的水產養殖能夠面向世界,為世界交出另一份滿意的答卷。水產養殖規模化是當前的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而且這種趨勢必然會持續下去,還會應用會更加廣泛。雖然這種養殖方式在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會受到很大的損失,但現代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發生。這種養殖方式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乃至經濟全球化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小結

  本文基於我國現階段水產養殖規模化的現狀,簡要的分析水產養殖規模化的影響因素,並概括了水產養殖規模化的技術效率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本文是根據本人多年從事關於水產養殖的研究經驗所寫而成的,若有任何不足之處,望及時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楊建.規模化水產養殖的技術效率和影響因素分析[J].今日畜牧獸醫,2017(10):52.

  [2]張紅梅.煙臺規模化水產養殖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37(12):143+145.

  [3]田龍翔.規模化水產養殖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37(08):148.

  [4]鄭思寧,劉強,鄭逸芳.規模化水產養殖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6,32(20):229-235.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 篇7

  摘要:水產養殖業作為我國傳統養殖業中的支柱型產業,也在經受著現代技術的衝擊。運用科學、電腦技術進行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國現在的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應用還不成熟,存在技術裝置落後、成本高、行業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本文就物聯網技術在我國水產養殖業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水產養殖;物聯網;對策

  水產物聯網技術就是透過全球定位系統、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等資訊感測裝置,按設定好的協議,將水產養殖物件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透過資訊交換與通訊達到智慧化追蹤、定位、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資訊科技。在發達國家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已經能夠成熟應用。我國作為水產養殖大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對於提高水產養殖的質量和產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物聯網技術應用現狀

  1.水產養殖環境監控

  利用感測裝置監測養殖池中水的溫度、ph值、氧、氨含量等指標,在透過無線傳輸、處理後,將資料和資訊傳給養殖人員。讓養殖戶透過電腦、手機等裝置實現遠端監管,隨時瞭解養殖環境狀況。在收到訊息後,如果能趕赴現場,就能立即根據指標進行調整。如果不能趕赴現場,可進行遠端指導,確保水產養殖的健康、安全。

  2.水產養殖區域監控

  主要是對養殖區內氣侯環境和生產安全進行監控。氣侯環境監控是對氣壓、乾溼度、氣溫、風力等資料進行採集,將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後,知道水產養殖適宜哪種氣候環境,提高水產養殖的產量。生產安全監控是對養殖場進行全方位的掌握,做到全程監控。防止養殖物件被偷盜和逃逸,以確保養殖物件安全。

  3.水產養殖生長狀況監控

  透過管理系統對養殖池中水質狀況、飼料投放量、養殖密度等養殖引數進行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對養殖池進行差別化的精準管理。如果發現疾病,還可進行診斷並出具治療方案。透過物聯網技術分析養殖物件的飼料投餵量,既能讓投餵物件吃飽,也能減少過度餵養事件發生。從而真正做到精細化餵養。可見,運用好物聯網技術對水產養殖戶進行水產養殖管理能夠起到提質增效的作用。

  4.養殖品儲運、加工監控

  物聯網技術可以對水產養殖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將從物聯網技術中獲取的額資訊錄入到二維碼賬號中。消費者在購買時,可透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獲取該產品的生產日期、產地、聯絡方式等資訊,以保證消費者追溯產品來源,查詢責任主體,促使消費者放心購買。

  二、物聯網技術應用存在問題

  1.自身發展問題

  由於我國水產養殖業還處於粗放型階段。農村地區的現代化基礎設施較為陳舊、老化。許多養殖地多遠離人群居住地且養殖地較分散,電訊公司因為使用量少,就減少網路覆蓋,導致了水產養殖生產規模和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減少。養殖人員的專業養殖素質較低,多為農民。主要靠自己的生產經驗進行養殖,缺乏科學養殖技術與對資訊的獲取能力。

  2.裝置技術及行業標準問題

  我國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裝置雖然獲得科研機構的廣泛研究,但是,大多隻適用於實驗階段,能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很少。特別是感測器還沒有正式應用到位,而感測器又是整個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的核心環節。由於水產養殖環境較為複雜,對感測器及相關晶片、無線感測網路、各類終端等關鍵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另外,我國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還未建立起一套標準的物聯網體系構架。在水產養殖物聯網行業標準不統一的大環境下,參與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開發技術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只能在自己的開發平臺上進行研究,無法將資源進行整合,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3.資金和成本問題

  現在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裝置資金投入大,一套機器和軟體裝置下來就要花費15-30萬元,再加上對機器的日常維護、保養、維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養殖戶的生產成本。而我國從事水產養殖者主要是個體養殖戶,高昂的成本費用難以調動其養殖積極性,也抑制了水產養殖網際網路技術的推廣。

  三、物聯網技術應用對策

  1.提升資訊化水平,改善應用環境

  根據水產養殖的規模、品種對物聯網技術應用環境進行分類,使物聯網應用技術達到規模化、自動化、資訊化。在有條件的地區加大通訊資訊化基礎建設,為創造良好的物聯網技術應用環境打好基礎。

  2.加強科研創新,突破關鍵技術

  我國的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雖說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一些關鍵零件如:感測器、掃描頭等還是進口國外,這也間接造成了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裝置價格偏高,使養殖戶養殖成本偏高。立足感測器研發前沿領域,設立水產養殖環境感測技術專案,圍繞關鍵技術難題,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制定一套標準的、開放的、規範的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標準。促使各個科研機構和水產養殖單位能夠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科研創作,減少技術研究重複,增加資源資訊共享。使我國的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裝置的價效比能夠提高。

  3.推進專案建設,提高支援力度

  養殖戶在金成本較低、資訊化裝置落後的條件下,只有在政府部門的大力引導與支援下,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政府應牽頭組織一批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示範基地建設,對所有基地養殖戶進行技術支援和資金扶持。以實實在在的水產養殖品質和數量來說服廣大水產養殖者。對於不在基地養殖的水產養殖者也以專案申報的形式,進行資金支援。為水產養殖戶解決資金與技術的難題,促進我國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發展。

  四、結語

  制定水產養殖物聯網總規劃,形成完整的水產養殖物聯網體系,需要政府進行統籌規劃,保障養殖地的通訊設施完善,提供政府補助資金來減少養殖戶養殖成本。水產養殖者也要積極接受科學、先進的水產養殖技術,緊跟時代變化的潮流,以科學的力量來提高水產養殖的品質與數量。

  參考文獻:

  [1]楊寧生,袁永明,孫英澤.物聯網技術在我國水產養殖上的應用發展對策[J].中國工程科學,2016(3):57.

  [2]姚滿.分析物聯網技術在我國水產養殖上的應用發展對策[J].水產科學,2017(5):68.

  [3]李敏.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的應用現狀及對策分析[J].思路與探討,2017(1):54.

  [4]朱鵬,孫姚佳,物聯網資訊化技術--水產養殖業的創新革命[J].科學養魚,2015(1):1.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 篇8

  摘要: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水產品也越來越頻繁出現在餐桌上。近年來,水產養殖中藥物殘留問題不斷加重,對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很大負面影響,人們也開始對水產品養殖中藥物殘留問題給予高度關注。基於此,分析水產養殖中藥物殘留的來源及危害,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

  關鍵詞:水產養殖;藥物殘留;問題

  水產品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鮮美的味道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與追捧。也正因此,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快速發展。隨著水產養殖業的進步與發展,水產養殖中用藥不規範的問題也日益突顯,已影響到國內水產品質量安全和中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所以,有必要對水產養殖中的藥物殘留問題進行研究。

  1水產養殖中藥物殘留的來源

  水產養殖中的藥物殘留,是指在水產品的養殖及加工過程中,為預防水產品發生各種疾病、在疾病發生後的救治及出於其他目的而使用一些藥物,這些藥物在進入水產品體內後,因某些原因致使一些藥物無法排出體外,卻在體內不斷累積,形成藥物殘留。藥物殘留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為控制養殖的水產品發生爆發性疾病而使用藥物,致使藥物殘留;為清潔養殖環境而在養殖場中噴灑消毒劑或殺蟲劑,汙染養殖環境,且這些消毒藥物在水產品體內富集,形成藥物殘留;飼料製作中無意使用受到汙染的原料,或者人為在飼料中新增漁藥;因為某些水產品的保鮮要求,使用法律規定之外的防腐劑或保鮮劑,造成藥物殘留。

  2水產養殖藥物殘留帶來的危害

  2.1水產養殖藥物殘留給人體帶來的危害水產養殖中的藥物殘留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藥物殘留引發的急性中毒事件相對較少,但水產品中殘留的藥物在被人體吸收後很難排出體外,長期攝入藥物殘留超標的水產品,藥物不斷在體內累積,最後會造成人體毒性損傷。比如說氯黴素,過度使用會破壞骨髓造血功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生。同時,水產養殖藥物殘留還會造成人體變態反應或過敏反應。如果在水產養殖中長期大量使用四環素類、磺胺類等抗菌藥品,極易引起變態反應。當藥物在水產品中形成藥物殘留,並進入人體後,就會使某些極其敏感的人形成抗體,且致敏。當這部分人群再次吸入帶有抗生素的藥物時,就一定會出現變態或過敏反應。臨床上具體表現為:較輕的患者會噁心嘔吐、腹瀉或出現蕁麻疹;較重的患者則會出現血壓驟降,引發過敏性休克;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2.2水產養殖藥物殘留給水產養殖業帶來的危害我國在水產養殖中長期、大量不規範使用藥物,致使藥物在水產品中殘留。產品出口時,屢次被檢測出有藥物殘留被拒絕。水產養殖中藥物殘留問題,已嚴重影響我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我國是世貿組織成員國之一,有很多發達國家的水產品以其廉價、安全、藥物殘留成份低等優勢進軍我國水產品銷售市場。若我國放任水產品藥物殘留問題繼續存在,將會嚴重影響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3解決水產養殖中藥物殘留問題的對策

  3.1加強水產養殖業監管在水產品銷售中,要嚴格執行統一的檢測標準及監管制度,做到從生產到銷售全程監管。尤其是要加強對水產品養殖環節、加工環節等重要環節的監控,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目前,國際上對食品方面的監測較為規範,市場監管、預防性監管、全過程的質量監管,多樣化的監管方式,使得國外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因此,我國在對水產品養殖業進行監管時,不應實行“以預防為主、全過程管理”的監管方法,進一步加強對水產品生產源頭的控制,提高過程性監管質量,減少水產養殖中藥物殘留問題的發生。

  3.2積極開發高效無殘留藥物水產養殖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若是發生爆發性疾病,又不進行藥物治理,則會造成水產品大量死亡,帶來的經濟損失也是養殖者無力承受的。因此,既要應對好養殖中出現的各種疾病,又要減少水產品中的藥物殘留,就一定要積極地開發高效無殘留藥物,代替普通漁藥。可使用一些中草藥等天然、副作用小的藥物,在提高水產品免疫能力、防治疾病的同時,還能夠減少藥物在水產品體內的殘留,提高水產品養殖質量。

  3.3重視對養殖戶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就目前而言,我國相對缺少針對養殖戶開展的有關水產品安全用藥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正是因為這些工作缺乏,導致我國水產品安全問題頻發,失去消費者信任,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我國應針對水產品養殖這一領域,積極研究針對養殖戶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方案,在維護養殖戶利益的同時,不斷提高我國水產品的養殖質量,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

  4結語

  水產品養殖中藥物殘留,使消費者在食用時存在安全隱患,且不利於我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針對這一問題,應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監管,減少水產養殖中的藥物殘留,提高水產品養殖質量。

  水產養殖過程底質改良技術研究的論文 篇9

  【摘要】水產養殖水體淨化技術作為現代水產養殖工程中的一項新興技術,以養殖水體為研究物件,利用先進的技術控制水產質量,採取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方法改善水體內部環境,提高水產養殖生產力。目前,由於汙染物的大量排放,嚴重汙染了生產養殖水體的環境,給水產養殖業帶來了很大困擾。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進步及我國科技水平不斷的創新和發展,逐漸進入資訊化時代,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本文針對我國水產養殖現狀進行簡要分析,並探討水體淨化技術的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為水產養殖水體淨化技術更加標準化提供些許建議。

  【關鍵詞】水產養殖;水體淨化技術;現狀;發展;策略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水體淨化技術主要包括池塘清淤機、水質淨化殺菌裝置、高效生物淨化器、過濾機以及水質自動監控系統等,其技術的最終目的是分離和淨化水體中的有害物質。養殖水體淨化技術是我國現階段水產養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憑藉可控制的人工措施來最佳化養殖水體條件,根治魚類疾病、資源環境問題以及增強水產生產力等。

  1水產養殖現狀分析

  據調查研究表明,2008年開始我國的水產養殖產量就已經達到上萬噸以上,雖然水產品的養殖促進了經濟發展以及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質量,但也產生了大量的水體汙染,給部分江河湖海等水資源環境造成壓力和困擾,為國內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阻礙,同時逐漸形成中國水產生產中難以突破的瓶頸。由於這種現象長期存在會對人們的生活及國家帶來影響,因此,人們也開始認識到養殖水體淨化技術的重要性,這也使得水體淨化技術在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

  2水體淨化技術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

  2.1物理方法

  在養殖業中,最常見的物理方法是在水底微孔管道中應用增氧技術和耕水機、在水池中應用奈米材料和奈米技術以及改進養殖水體的設計。其中,在水底微孔管道中應用增氧技術和耕水機是水體淨化技術中最重要的物理方法,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在水底引入管道增氧技術和耕水機能夠有效消除水體中的氧躍層,以充分的供給氧氣,並改善水池環境,其優點不僅耗能低且具有產量高以安全效能好等特點。奈米技術和奈米材料的應用則是淨化技術中最關鍵的物理方法,在國外,奈米材料在水體中的應用也是十分可觀的,透過奈米技術可以對水體中的水質進行淨化、消毒和殺菌,對進一步完善水體環境非常實用。而改進養殖水體的設計則是水體淨化技術中最根本的物理方法,專家可以透過改進養殖水體的設計過程,採用不同的實驗進行檢測,然後根據水流的形勢進行水體構造,其目的是提高水體空間的利用率,使水體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2.2生物方法

  水體淨化技術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濾器、微生物製劑、人工溼地淨化技術等。生物濾器的作用主要是免疫養殖水中的有害物質,它主要在封閉的環境下不斷的迴圈水處理系統進行作業,它的耗能量和投入資金最高。而微生物製劑則是水體淨化技術中最有效的生物方法,主要由最常見的枯草芽抱桿菌、酵母菌以及光和細菌等菌類組成,其中光和細菌微生物製劑應用最為廣泛,由於其本身具有脫氫和氧化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水體中的有毒物質,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進一步促進水體中有機物的迴圈和利用。人工溼地淨化技術是生物方法中最重要的淨化技術,該技術能夠同化水體中的汙染物和有毒物質,完全避免了二次汙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現象,不僅能夠在水體中自給自足,同時為水產養殖業節省了大量能源,它是一種經濟、環保且便於操作的最佳技術。

  3水產養殖水體淨化技術研究成果及發展策略

  3.1研究成果

  水產養殖是引發水體環境汙染的源頭,只有解決水體汙染問題,才能進一步促進養殖業的發展。在增加水產養殖密度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水資源保護。現階段,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在嘗試和探索新的水體淨化技術,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深入研究水體淨化技術的再創新高,主要注重生物技術方面的探索,並已經研製出了許多新型技術,為打造全封閉健康式養殖系統不斷努力和嘗試。[2]

  3.2發展策略

  3.2.1合理利用現代技術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水產養殖業也越來越重視水資源和能源的節約,我國針對諸多問題已經投入了大量的物質和人力,利用現代科技的優勢不斷最佳化水體淨化系統。與此同時,我國也透過多種渠道加強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協作,借鑑外國經驗將水體淨化技術推向更高的水平,這種做法為日後水產養殖的發展打下紮實基礎,透過現代技術、新型材料與水產養殖的進一步統一,不僅降低了成本上的投入,同時提高水資源生產質量,使養殖生產力有了飛躍式的發展。3.2.2借鑑國外先進技術水體淨化技術主要是為了消除水中所好友的汙染物,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國外專家在技術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因此,國外的先進技術也非常顯著。我國可以借鑑國外技術中的生物膜處理、自然生物處理以及活性汙泥處理等方法作為基礎,不僅可以應用於水產養殖中,同時也可以應用於工業水的處理,只要能在相關領域中發揮其最大價值,就要加以利用。[3]3.2.3完善養殖管理系統任何技術的進一步研究都離不開物理和化學作為基礎,因此,要想進一步完善養殖管理系統並充分發揮水體淨化技術的優勢,就必須要重視基礎研究,透過不斷深入探索研究出更實用的水質改良技術,並在原有水體淨化技術的基礎之上加以改造,一方面要汲取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作為鋪墊,另一方面也要研製出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先進技術,以此來促進水產養殖淨化技術的發展,同時促進我國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產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小覷,為了有效改善水產養殖水體的水質,降低水產養殖業對水資源的影響非常重要,就連世界各國的專家們對水產養殖水體淨化技術也做出了相應的嘗試和探索。水產養殖水體淨化技術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過硬的水體淨化技術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關鍵,目前,透過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更為直接,具有實際性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瑋,陳軍,劉晃等.中國水產養殖水體淨化技術的發展概況.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3,19(1):41-49.

  [2]劉瑜.海水養殖水體模組化淨化技術.中國水產,2012,(9):68-69.

  [3]張秋卓,李華,徐亞同等.生態農園區水產養殖排水水生植物組合淨化技術效果評估[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3,2(6):1253-126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