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與防治論文

環境汙染與防治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環境汙染與防治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環境汙染與防治論文1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在建築施工過程也給環境帶來了各種各樣嚴重的汙染問題,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青山綠水的重要性。政府的相關管理部門和施工企業要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減少和消除施工中的汙染源,為建設我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切實解決建設施工中環境汙染問題使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建築施工;汙染源;防治措施

  近些年來,我國的工業化程序不斷加快,但由於在施工過程中由於對化學原料、能源消耗的比較大、大型機器裝置實用頻繁,在建築施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多種環境汙染問題,例如:噪聲問題、氣體汙染、灰塵汙染等,這對我國的生態環境變化和改善帶來了很大阻礙。施工建築週期長、廢棄物產生多等特點,使我國不得不重視推行減少汙染物排放、節約能源、進行綠色生產等政策。

  一、建築施工中的環境汙染問題

  1、噪聲汙染

  根據我國關於環保標準的要求,建築工程在施工邊界允許的噪聲範圍日間是在小於70DB,夜間是在小於55DB。然而,噪音汙染卻是居民反映最常見的問題。在噪聲汙染中,建築工地的噪聲大約佔5%左右,主要是施工機械產生如:打樁機、壓路機、推土機和建築材料的切割加工等。由於施工工期等造成的晝夜施工問題,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學習,也成為在施工過程中投訴率最高的問題。

  2、廢水汙染

  水汙染也是在建築施工過程中一種嚴重問題,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等直接排入河流會對附近的水源產生較大的汙染。建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主要來自於鑽孔、注樁產生的廢泥漿、骨料沖洗廢水等。廢泥漿排入下水道會堵塞下水道,隨處亂倒也會汙染城市的環境,更會造成水資源的汙染問題。

  3、大氣汙染

  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以揚塵為主,而產生揚塵的主要環節為:挖掘以及建築垃圾、水泥等建築細料的的運輸、存放、使用和隨處拋灑垃圾以及石灰、砂石、土方回填等不文明現象也會造成揚塵。這些揚塵、有毒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對我們生存的環境也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4、光汙染

  光汙染是一些對人的視覺環境和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事物。常見的光汙染現象多由鏡面建築反光導致行人和司機眩暈而造成車禍以及夜晚不合理的燈光給人身體造成不適。在城市建設中光汙染的主要來源是建築表面磨光大理石、塗料、還有玻璃裝飾材料的反光等。強烈的反光問題會造成眼睛刺傷、視覺混亂等,甚至還會引發施工現場的火災問題。光汙染還可能引起頭痛、疲勞、焦慮等問題,對情緒產生不利的影響,視覺環境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人們的健康和工作效率,改善視覺環境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行動。

  二、建築施工中的汙染有效防治措施

  1、噪音的防治

  一方面,要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建築施工場界噪聲標準》來控制噪聲的產生,不同的時間段,產生不同的噪聲值,以此保證居民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透過改良或更換施工裝置來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噪音。採用先進的消音裝置或者改變施工方案等來降低噪音,可以減少震動的時間和次數,同時在施工場地周圍建立隔音板等以減少噪音外傳。對於施工工人可以及時採取措施,減少噪音擴散的機率。另外,還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噪聲監測和控制,確保措施實施的有效性,為周邊生活的居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2、廢水治理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水、汙水等,需要施工單位進行嚴格的處理、沉澱、過濾符合排放標準才能將其排入城市汙水管道中。同時生活汙水和施工廢水應由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嚴禁直接排入水管和河流。施工單位也可以對攪拌站建立沉澱池,沉澱後的汙水進行再次利用,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保護水資源,保護周圍的環境。

  3、防揚塵措施

  在城市中心,應禁止施工場地攪拌混凝土等容易產生揚塵的一切活動,以減少和降低城市中心的揚塵,且在施工過程中應及時灑水覆蓋,防治揚塵汙染。施工現場裝修所用的原材料最好採用半成品,灰土也應該及時過篩、攪拌以減少揚塵的產生。為了改善我國的環境,降低大氣汙染的程度,施工單位和政府應該共同努力做好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對施工現場進行封閉式的管理,對於倉庫中的砂石、水泥等要鋪蓋嚴實,對進出的車輛尾氣排放標準也要進行嚴格控制,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要儘可能多的實用環保材料,避免引起環境汙染。

  4、組織管理措施

  施工單位應加強自身的組織管理能力,設立專門的環境保護小組,建立環保加入到考核標準中,同時與施工人員施工績效掛鉤。企業還應該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定期讓施工人員進行環境保護法律的知識學習,提高工人的素質要求。在企業的環境管理體系中應使用國家標準,編制符合當代環保要求的施工檔案,以此標準進行施工,這樣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問題會不斷減少,我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政策也會順利進行。

  5、建築能源管理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的能源包括:煤、天燃氣、汽油、柴油等,這些能源的燃燒會產生大量的汙染氣體,而燃燒後的廢渣也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在施工過程中應儘量使用清潔能源,以此來減少汙染物的排放。使用先進的技術來使能源消耗量變低。同時還可以減少裝置的執行時間,對機器裝置定期進行保養、維護,保證裝置的正常運轉來降低能源的消耗。

  三、結語

  “綠色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的主題,政府和施工單位要充分注意到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為我國環境帶來的危害,認識到環境汙染對當今時代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的惡劣影響,基於環境汙染而造成的索賠事故屢見不鮮。同時,政府和施工單位要採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從汙染源頭治理環境汙染問題,建立一個清潔、美好的家園。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促使著施工單位不得不抓緊制定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策略,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堅持做到環境保護和質量工程並行,建立一個綠色生態的環境,實現綠色工程。

  參考文獻:

  [1]徐小忠;,李小燕.建築施工中的環境汙染問題及防治措施[J].安全與環境工程,20xx,(05):19-21

  [2]林濤.建築施工中的環境汙染問題與防治措施[J].福建建設科技,20xx,(03):21-24

環境汙染與防治論文2

  摘要:城市是一個綜合性的地標,也是國家發展的象徵,是國家的經濟、文化、行政中心,對國家的經濟建設有著重要的位置。近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城市都忽略了環境問題,不斷惡化的環境問題,讓城市的環境受到破壞,汙染問題也阻礙著城市的前進步伐。

  關鍵詞:城市環境;汙染問題;防治對策

  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的品質要求也不斷提升,同時,人們對現況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關注,一個好的生態空間能給人們身心健康,心情愉快,這是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城市環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和破壞,這種趨勢還日月加重,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很大的破壞。現況下,很多地方在不斷追求經濟的快速成長,忽視了環境的保護意識,使得城市生態環境失去平衡,造成城市環境汙染嚴重的局面,人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嚴重影響,這問題已成為全社會的關注重點,對此,怎樣處理好城市環境汙染問題?已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重點話題。

  1城市環境汙染的問題

  1.1空氣汙染

  在城市汙染中,空氣是最為突出的問題。隨著城市化的不斷進步,交通工具的增多,家用汽車數量普遍應用,於是,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大大增加,不管國家出臺多少政策緩解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它還是城市空氣的主要汙染來源。大量的汽車尾氣汙染引起人們的關注。除此之外,工業廢氣、煤氣燃燒汙染、工地揚塵等也是城市汙染的主要因素。在我國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城市霧霾汙染嚴重,空氣質量嚴重下降,給市民帶來生活上的安全隱患[1-2]。

  1.2噪音汙染

  (1)交通工具帶來的噪音,機動車是城市的交通噪音的主要來源,即調查40%以上的噪音都來源於交通工具。

  (2)工業生產的噪音,在工業生產中,在使用裝置時,會給周邊帶來很大的干擾噪音。聲波很大,一般在20Db-125dB之間,也是形成職業耳聾的主要原因。

  (3)生活噪音,也就是除交通噪音、建築工程的噪音、工業噪音,人們的活動也是導致身邊環境的噪音來源因素。

  1.3水汙染

  在城市水汙染中,主要是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生活汙水主要是人們集中生活所產生的廢水、垃圾、廢氣所造成的。工業廢水主要來源於化學工業、造紙業等行業所產的廢水,還有違規的加工廠,如:釀酒、印染等小作坊,這些是廢水排放量在化學水體中汙染較為嚴重的汙染來源。給城市帶來很大的生活安全隱患。

  1.4土壤汙染

  城市的土壤汙染嚴重影響著景觀植物的生長。還著城市化的推進,人口增加,使城市土壤面積不斷減少,以前合適種植環保類植物的土壤現在已退化。有些城市因為水汙染嚴重。大量的鉛和汞等重金屬滲透到土壤中,使城市土壤受到二次汙染。還有,建築物的改造造成大量的垃圾遺留問題,使得種植綠化環保植物要外出去買土壤。

  2城市環境汙染的預防措施

  2.1大氣汙染的預防措施

  首先,應用新能源,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從而減少產生大氣汙染。引進燃燒裝置,提高燃燒效率。再次,健全資源結構配置,應用科學先過技術工藝,淨化機動車及工業的汙染源。從汙染性高的機動車著手,重抓排放源的消減。機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排掉汙染、能耗高的企業,減少工業的廢氣排放量。最後,可以應用植物生化措施,使用城市綠化來預防大氣汙染,這樣能起到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比例調節作用,從而達到城市大氣汙染減少的效果,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空氣質量。

  2.2噪音汙染的預防措施

  與水汙染和大氣汙染相比,城市噪音汙染預防是最難的。所以,要採取綜合的多種辦法。如:把噪音環境保護加入城市規劃中,加強法律宣傳,提高預防措施。建設科學城市綠化,應用城市綠地來減少噪音,實施科學綠色的城市,走生態可持續發展路線。

  2.3水汙染的預防措施

  統一處理城市生活和工業汙水,配置專業的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工業汙水的水質達到城市一下排水的標準後,方能排入城市地下道,同時也城市廢水一併處理。不夠標準的工業廢水,要在內部先進行預處理,然後再排到城市排水管道中。

  2.3.1 加強宣傳力度

  水是生命的源泉,節約用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推動市民養成節約和迴圈用水的好習慣。提高水的最大利用。透過宣傳教育,加強對城市汙染嚴重影響問題的認識,使人們都能愛水節水。這對水汙染治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生活用水回用到工業、城市綠化灌溉及道路沖洗等方面,這樣既節約了水資源,又減少水的汙染,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3.2 強化管理

  城市汙水制約著城市的進步和發展。強化城市廢水的再利用,再得用技術要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規範及標準,科學指導水的再利用。加強城市廢水的處理措施,健全汙水管網,倡議產業結構調整,對工業水汙染的嚴格管控。透過培訓,組建出一支專業性強的隊伍,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城市汙染水的綜合科學的治理。

  2.3.3 增強監督

  加強法律法規認識,對城市水環境汙染頒佈的法律法規要作大量的宣傳,加於學習,加強執法力度,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經常進行不定期排查,嚴格執行有法可依,達到高效的執法監督職能要求。

  2.4土壤汙染的預防措施

  對於土壤汙染的預防處理,要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應用植被修復的方法,應用植物快速吸收土壤的汙染雜質,使進化土壤的目標能於實現。對於土壤汙染,一定要做到預防為主。消除土壤汙染雜質,管控工業廢氣、廢水、重金屬、建築垃圾等遺留到土壤中[3]。

  3結語

  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得高,但是城市環境的不斷惡化。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環境汙染問題日月嚴重。因些,我們一定要做好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有關機關單位加強監督及調控。透過市民與機關單位及工業單位的一同努力,完善城市環境保護條例,營造出一個和諧生態的城市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永安,董靜.要切實抓好水體汙染綜合治理及水資源保護[N].閩西日報,

  [2]鄭琳.淺析城市環境汙染問題及低碳環保措施[J].黑龍江資訊科技,

  [3]郎丹.淺談城市空氣汙染問題及其防治對策和措施[J].交通節能與環保,

環境汙染與防治論文3

  建築物在其從原料採掘、運輸、構配件製作、施工安裝、執行使用、罐護更新到拆除處理的整個生命週期內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環境影響。其中,施工階段的環境影響是建築物整個生命週期環境影響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影響施工現場及其周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身體健康,而且影響施工的順利進行。透過加強施工現場環境管理,採取有效

  措施進行控制,是能夠消除或減輕施工現場的各種粉塵、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噪聲、振動和光等對環境的汙染和危害。因此,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些問題就成為推進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也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1 建築施工中施工汙染的型別

  我國建築施工中的環境汙染主要有噪聲汙染、廢水汙染、廢氣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光汙染以及其它汙染。

  1.1 噪聲汙染 噪聲是建築施工中環境汙染的主要汙染源,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噪聲汙染貫穿於整個施工過程,從工程施工準備階段到工程裝潢階段都會產生噪聲汙染。在工程準備階段,大型卡車的馬達聲、汽車裝運鋼材聲等;在施工階段,挖土機、推土機等的馬達聲、打樁機聲、混凝土攪拌聲,其中打樁機聲音最高可達90分貝,混凝土攪拌聲音最高可達80分貝,這些機器在同時工作時,混合噪聲可能超過100分貝;在施工結束後的裝潢階段,材料切割聲、電鋸聲等也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噪聲汙染是居民反應最強烈、也最受爭議的環境問題。

  1.2 廢氣汙染

  廢氣汙染在建築施工汙染中主要表現為建築粉塵汙染,建築粉塵汙染的主要汙染源有拆遷過程中的粉塵、運輸車輛所攜帶的粉塵、挖掘土地所帶來的粉塵、建築材料堆放所攜帶的粉塵等,這些粉塵在天氣乾燥和大風條件下,對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尤其嚴重,嚴重時會造成城市居民出行困難和呼吸困難。粉塵汙染是城市廢氣汙染的主要原因。

  1.3 廢水汙染

  建築施工所需要的水量較大,產生的廢水也較多,這些廢水主要來源於挖溝渠時地水泥漿、工程排放的廢水、沖洗建築管道的廢水、石灰坑滲透到底下的鹼性較大的廢水,建築工人生活排水等,這些廢水在建築工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經常會堵塞工地附近的下水道,汙染城市周邊的河流,嚴重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

  1.4 固體廢棄物汙染

  固體廢棄物汙染在建築施工方面主要是指建築垃圾,包括建築物的拆遷、碎石、木頭、廢棄水泥、玻璃、建築工人生活垃圾等,建築垃圾一般占城市垃圾的30%左右,嚴重增加了城市的負荷量。

  1.5 光汙染

  建築施工的光汙染主要包括建築工地上的雜散光、建築塗料、電焊所產生的弧光,大理石和玻璃所產生的反光,這些強烈的雜散光和反光會刺傷人們的眼睛,引起視覺上的混亂。尤其是在夜間,建築工地上探照燈徹夜不息,建築車輛強烈的燈光透過窗戶照進居民的室內,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休息,影響居民的健康。但現在的環境保護法中還沒有光汙染的條款,所以建築施工的光汙染尤其要受到重視。

  1.6 其它汙染

  建築施工的其它汙染主要包括建築施工導致城市綠地減少,城市開始出現“荒漠化”。在施工過程中,建築打樁容易破壞生態綠地;建築工程不符合規定的開發導致生活用地、綠地很大程度上被佔用,破壞了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的自我修復能力。而建築垃圾的處置不當、回收率較低也會對生態造成一定影響,也會造成城市的二次汙染。

  2 建築施工中施工汙染環境問題的防治措施

  2.1 噪聲汙染的防治

  一般在85分貝下的噪音是可以接受的,夜間要求控制在55分貝以下,白天控制在85分貝以下。為降低噪聲汙染,可從以下兩方面做起:第一,改良和更換施工裝置。對大型裝置如挖掘機、推土機等,裝置體積加大,產生的噪聲難以避免,可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儘量安排在白天時工作,在居民休息和晚上的時間停止作業,也可以增加工地周圍的隔音設施,減小噪聲汙染;對切割機、電鋸等小型裝置,可改用組合模板和腳手架,避免對鋼板的切割,也可以轉移切割地點,將這些工程移到底下或空曠地進行,減少對周圍的干擾;對混凝土施工裝置,儘量使用商品混凝土,減少混凝土攪拌機的使用,採用隔震板、隔震牆等技術對混凝土施工裝置產生的噪聲予以消除。第二,更換施工方案。對打樁引起的噪聲,可以更改樁型或者採用靜力壓樁等辦法避免噪聲的產生。

  2.2 廢氣汙染的防治

  第一,採用先進裝置,提高建築施工效率,縮短工期,間接地較少了廢氣汙染;第二,在高層建築物要設立專門的建材運輸通道,不得在高空拋灑廢棄灰塵;第三,對運輸 建材的車輛要嚴格要求,尾氣排放超標的車輛嚴禁使用,要對車輛進行定期清洗;第四,合理安排建材的放置位置,防止大風乾燥天氣產生的灰塵;第五,開發新技術,加強對施工地面的硬化,防止地面灰土的飛揚。 2.3 廢水汙染的防治 第一,工地前可設定一個汙水沉澱池,把廢棄汙水和泥漿引入沉澱池內,防止外流而堵塞居民

  下水道;第二,建築工人的生活用水要合理排放,嚴禁排放到附近河流等地方;第三,要有專門的汙水處理設施,實現水源的再利用;第四,節約建築用水,減少汙水的排放。

  2.4 固體廢棄物汙染的防治 第一,嚴禁在運輸和施工過程中傾倒垃圾,在施工結束後要對建築垃圾進行有效清理和回收再利用,如鋼筋、木頭、塑膠等;第二,對日常生活垃圾要及時清掃,防止垃圾成堆難以處理的情況發生;第三,實現某些材料的迴圈利用,比如建築廢渣可以製作成新型的建築材料;廢磚頭可以用於填料等。

  2.5 光汙染的防治

  光汙染在目前的防治還不是很完善,因此要嚴格對待。第一,對於牆面的反光,可以採用新型材料代替原有材料;第二,對於電弧焊產生的弧光可以採用圍牆來攔截光線;第三,對於在夜間建築車輛的燈光,可採用新型的燈光處理技術,採用新型的車燈;第四,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施工作業,減少火災的發生,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環境汙染。

  2.6 其它防治措施

  第一,提高建築施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做到文明施工,提高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減少由於人為原因造成的環境汙染;第二,提高建築施工單位的管理水平,對施工人員和設施進行規範管理,加大對施工環境保護的重視力度,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督;第三,統籌安排,科學施工,要對施工程序進行合理的安排,防治對施工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把施工地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事宜安排在施工專案中,促進施工與環境保護和諧統一進行;第四,改進施工技術,採用新型的施工裝置和新型的施工設計,降低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和對周圍居民的影響;第五,在建築行業建立環境保護評級制度,對錶現較好的施工單位給予物質獎勵,對破換環境的施工單位給予一定的懲罰。

  3 總結:

  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由於建築施工汙染而產生的糾紛越來越多。建築施工的環境汙染問題關係到周圍居民的生活質量,關係到城市環境的保護,關係到城市的文明建設,因此,消除和減少施工中的汙染,是施工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建築施工雖會產生眾多環境汙染,但這些汙染並不是不可防治,建築施工單位只要在生產中給予必要的重視,採取一定的措施,就會在建築施工中產生良好的效果。

環境汙染與防治論文4

  摘要: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為建築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也使得建築工程的數量和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建築工程完成之後引起的環境汙染問題逐漸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施工過程中的噪音問題、水汙染問題、廢水問題、建築垃圾等問題都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密切的關係,這些問題的有效處理,也是樹立建築企業形象的重要舉措,當然也是對群眾負責的表現。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對建築施工過程中的汙染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解決施工環境汙染問題的重要意義和基本的環境汙染問題出發,根據相應的問題也提出了對於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建築施工;環境汙染;防治策略

  1建築施工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分析

  1.1噪音汙染問題

  建築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引起眾多的實際問題和環境汙染問題,其中最為突出而且最會引起民憤的問題還是噪聲汙染問題。在工程專案施工的每個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噪聲汙染問題,噪聲汙染問題影響周圍群眾,同時對施工人員本身也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正常情況下,施工過程中的噪音來源主要有土石方的挖掘、推土機以及挖掘機等其他機械噪音、打樁機發出噪音等等,當然每一個過程都會用到機器,只要使用機器基本都會產生噪音汙染,噪音來源都是多方面的,也是施工過程中環境汙染問題的重要代表,噪音問題能否切實防治,將會給工程周圍群眾帶來極大的便利。這個問題要充分引起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的足夠重視。

  1.2大氣汙染問題

  大氣汙染問題也是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材料的來回運輸以及攪拌過程、砂石料的攪拌等等都會造成一定的灰塵,這些灰塵就會隨著氣流向周圍擴散,如果時間過程,則周圍就會形成強烈的粉塵大氣汙染,粉塵汙染也是導致施工人員職業病的重要根源之一,同時也會給周圍群眾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便。另一方面,如果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塗料,塗料中含有很強的氣味或是有毒氣體向周圍散播,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和處理,其危害是巨大的。

  1.3水汙染問題

  建築施工造成的水汙染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施工裝置的清洗過程帶來的水汙染問題,這方面還表現在水資源的浪費上面,另一方面是由施工原材料方面帶來的水汙染,很多原材料需要經過清洗或者混合,廢水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處理,很容易將重金屬等對土壤或者地下水物質排出,從而引起環境汙染。1.4固體垃圾處理問題固態垃圾我們也稱之為建築垃圾,建築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廢棄物,建築垃圾的及時處理也是施工企業的重要管理內容。固體垃圾如果不能及時處理,不僅會佔用施工單位很多的空間,縮小施工有用區域,同時如果處理時間過長,很多的固態垃圾會產生不良氣味或者有害物質,進而影響環境。

  2更好的解決建築施工引起的環境汙染問題

  第一,建築施工噪音汙染防治首先要確定好噪音產生的源頭,從源頭出發才可以更好的發現噪音源頭,進而更好的針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為了有效的對施工過程中的汽車、機械產生的噪音進行控制,可以在建築工程色周圍設定專門的隔離帶和隔離牆,起到良好的隔音作用。而對於一些打樁、鑽孔等噪音可以透過改良施工方式進行控制,比如打樁可以採用靜力壓樁的方式進行,不僅可以很好的降低噪音,同時還可以以提高壓樁的質量和效率。對於噪音控制問題,施工企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噪音問題的存在會大大的加大附近居民對施工單位的投訴率,影響施工單位的形象。第二,對建築施工中的大氣汙染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施工中,對施工中的粉塵問題解決,就要能在施工現場進行設定一些保護措施,在防塵的處理工作上加以完善化實施。在運送過程中避免從人群密集的地方經過,在運輸的路線選擇方面要能最佳化。在施工中遇到天氣比較乾燥的問題,就可透過在施工現場進行灑水的方式。在對泥漿進行攪拌的時候,可透過防塵罩加以應用,這對粉塵汙染的問題也能得到有效解決。第三,建築施工中的廢水汙染問題的解決要科學性。在建築施工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就要能注重對廢水處理之後再進行排放,保障廢水的水質達到可排放的標準。可以透過化學絮凝劑的應用,對汙染物進行沉澱,以及在有害物質上透過科學的方法進行消解。總之,只有達到廢水排放的標準才能進行排放,嚴格的按照排放要求實施。第四,對於建築施工過程中的固體垃圾處理要及時有效無汙染。很多固體垃圾的長時間堆放會產生有害氣體或者滋生有害物質,遇到大風天氣還會加深大氣汙染,所以施工過程中的固態垃圾要指定專人負責,制定相應的處理計劃,及時對建築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做好廢物再利用的同時也要科學有效的降低固態垃圾的汙染程度。

  3結束語

  建築施工專案的增多也會帶來更多的環境汙染問題,如果不能對這些建築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汙染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和控制,那麼會給環境汙染的擴大帶來隱患,影響施工企業的形象,也會給最終的工程驗收帶來問題。在解決施工環境汙染問題的過程中,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不切實際,要注重科學的應對策略,處理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不同的問題解決措施的制定都要行之有效。同時也希望本次問題分析可以對建築施工企業一定的啟示。

  作者:林哲宇 張寶全

  參考文獻:

  [1]杜培龍,郭子雄.實施綠色施工:管理與技術雙管齊下——基於ISO14001的建築企業環境因素及管理措施[J].建築,20xx(12).

  [2]關曉宇,侯麗麗.淺談市政工程施工中如何更好的保護好環境[J].黑龍江科技資訊,20xx(29).

  [3]陳鴻亮,唐豪,楊宏路,陳代光.從中外企業施工安全管理差別淺談如何提升安全管理[J].建築安全,20xx(02).

環境汙染與防治論文5

  人在自然環境中,處於較為關鍵的位置,因為他們在實質上屬於環境的產物,在另一個角度上來講,他們又能對環境進行改造。 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過程中,負有保護環境的責任。

  1 海洋工程中環境汙染的定義、特點和形成途徑

  海洋是人類生存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存在的重要資源,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對人類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意義。 關於海洋工程中環境汙染的定義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 海洋環境汙染損害,是指直接或間接的把能量或者物質引入海洋環境,產生損害海洋生物資源、妨害漁業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動、危害人體健康、減損環境質量和損害海水使用素質和減損等有害影響。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定義卻不盡相同,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概念比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故在海洋工程中的環境汙染問題亟待解決,是其得以治理的基本前提。

  海洋工程汙染兼具破壞性和開發性,此外,海洋汙染的持續性較強,汙染物不易分解和溶解且很難轉移出去,隨著時間的積累,會越來越多,對人類造成威脅。 一些海洋工程的初期帶來的危害較小,不易被發現,但一旦發現,治理費用較大,故其還具有潛在性、危害大和防治難等特點。

  海洋工程汙染環境的途徑很多:工程建設中,使用建築材料以及產生的廢料未及時處理,日常執行產生的汙水等;進行海底隧道修建或是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等相關修建時地質勘探產生的汙染;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造成的事故汙染;石油勘探過程中的鑽探泥漿的排放等都成為了海洋汙染的源頭。 對海洋汙染的強烈制止成為了海洋開發的時代主題,對環境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顯得迫在眉睫。

  2 海洋工程中環境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為保護海洋環境,促進海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以管理和規範包括海洋工程一系列的海洋開發活動。但由於個別的條例頒佈時間過長,有些已不能適用,有些規定又與現在的條例內容衝突、重疊或交叉 ,故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2.1 以科學界定海洋工程的定義為基礎, 實現對環境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前面提到,對於海洋工程環境汙染的定義一直未有明確的定義,而其基本的科學內涵 ,是汙染防治得以實施的基本保障。 筆者認為,想做到對海洋工程環境汙染的定義,需要先對海洋工程的範圍進行科學的定義,清晰的認識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的定義,科學的界定範圍,保證相關法律的不重複、不交叉和不疏漏,才能有針對性的對海洋工程汙染防治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完善,保證立法體系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嚴密性。

  2.2 開展海洋工程汙染防治的專門立法工作。 在海洋工程汙染防治的相關法律制度方面,我國現行的法規包括《 環境保護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 、《 憲法》等,但法規之間存在很大缺陷和漏洞,另外,因為海洋工程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一個籠統的法律規範顯然是全面的, 這就需要設立專門針對汙染防治問題的立法部門,在海洋工程建設日益密集的今天, 對相關法律進行詳細的說明,跟上時代的腳步,使環境汙染防治有法可依,起到法律該起的嚴肅作用。

  2.3 建立海洋工程汙染損害的民事責任保險制度, 對在海洋工程汙染中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提供更為充分的救濟,另外還可增加風險規避者的海洋環境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人的效用。 制定相關法律,並對其進行真正的落實,在汙染損害的潛在受害者利用和海洋工程建設方利益之間建立合理的平衡,針對此,可借鑑 1976 年《民事責任公約》的內容。

  2.4 海洋工程專案中環境行政法律責任制度的完善。 海洋工程專案中的環境行政法律責任是海洋環境行政主體或者海洋工程專案企業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時,不作為或者不履行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對行政法律責任制度的完善,是為了使其汙染防治有法可依,重拾法律的尊嚴,具體來說,是需要行政主體的相關工作人員,在出現問題後,承擔一定的行政處分,例如罰款、警告和責令停產停業等相關的行政法律責任。

  2.5 擴大海洋工程汙染訴訟的主體範圍。 沿海的居民,特別是漁民,對於時代賴以生存的海洋受到汙染,如果不能受到合理的保護,是不公平的,所以,需確定沿海漁民對漁業的資源枯竭擁有普遍的訴權,保障他們的權利,此外,也應賦予一些組織和其他地域居民對海洋環境汙染提出訴訟請求的權利。 基於環境的無主物的錯誤認識,鮮有人主張權利,所以,在海洋工程汙染防治方面,賦予海域周圍居民廣泛的訴訟權是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

  3 結語

  人類環境系統要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的關係中,但隨著海洋工程開發的深入,這一平衡關係漸漸出現了一些偏頗。 海洋工程專案的建設都是以開放利用海洋為目的,一方面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開發的過程產生了廢物,對海洋環境的汙染破壞成為了人們面臨的巨大挑戰。 在這危機時刻,提出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約束是十分必要的,但現階段 ,對於海洋工程汙染的法規基本散見在各法律條例中,沒有比較具有專執性法規。 因此社會必須採用調控手段,用法律完善作為支撐,以強制性和規範性,使海洋開發有法可依,讓海洋環境在法律的保護下 ,獲得喘息的'機會,漸漸恢復往日的面貌。 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注入海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去,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環境汙染與防治論文6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海洋生態環境也受到人們的重視。近些年來,海洋環境科學汙染防治法律也在不斷的完善,結合各個海洋的實際情況,使防治法律的適應性、合理性更強,並且積極的進行海洋生態環境的修復和補償工作,全面提升了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效果。但是,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於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近些年來,作者在對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實施的調查中發現,其中海洋環境汙染民事責任制度、防治法律體制架構、生態補償機制、生態吸附機制等都存在很多的問題,對此,必須採取有效的完善措施,下面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當前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問題分析

  (一)海洋環境汙染民事責任制度的問題

  眾所周知,公眾對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有著一定的作用,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公眾可以透過行使自身的權利,來對破壞海洋環境的現象進行訴訟,並由相關部門對其進行稽核以及採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然而,就現階段海洋環境汙染民事責任制度的執行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對公眾權利內容不夠全面,使得一些居民發現海洋存在著汙染的情況卻無能為力,從而使始作俑者更肆無忌憚的對海洋進行破壞,因此,對海洋環境汙染民事責任制度中公眾參與內容的完善勢在必行。

  (二)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的問題

  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應有著針對性的防治方向,結合不同海洋區域的實際情況,對相應的法律體系架構進行完善,並將其嚴格的實施下去,從而保證海洋環境汙染防治的有效性 。然而,就現階段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的實際執行情況來看,整體架構缺乏合理性,法律體系架構過於雷同,未能結合實際的海洋區域進行相應的設計。

  另外,缺乏對陸源汙染的重視,陸源汙染作為海洋環境重大汙染方式之一,其中蘊含著多種破壞因素,而陸源汙染問題卻沒有在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中進行充分的體現,影響到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的科學性。20xx年新《海洋環境保護法》的修改內容較少,僅僅修改了第四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內容,刪除了第八十條的內容,海洋汙染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程度加深,汙染方式多樣,海洋資源的稀缺,以及經歷了十餘年的經濟發展與近年來的深化改革,調整海洋環境保護法律關係和適用範圍及風險評價、責任追究制度上應當進行立法調整。

  (三)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生態修復機制的問題

  海洋資源能夠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而要想促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則必須對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生態修復機制進行完善 。而就現階段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及生態修復機制的執行情況來看,整體執行效率並不高,而且,機制的落實力度嚴重不足,很多海洋環境汙染防治的相關條例過於形式化,不利於海洋環境防治工作順利的進行。

  二、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海洋環境汙染民事責任制度的完善

  透過以上的分析瞭解到,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在執行的過程中,民事責任制度還有待完善,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

  首先,應賦予公民對海洋環境汙染的訴訟權利,這樣在海洋環境防治的工作中,公民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權利來行使請求權,從而提升海洋環境汙染防治的效率 。公民的環境權主要包括知情權、使用權、環境權、參與權等,公民在海洋環境防治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居民賴以生存的海洋受到汙染,給居民的海洋生產造成極大的影響,在居民所得到的賠償不公平的情況下,可以透過訴訟權來維護自身的權益,這樣不僅可以保障居民得到公平的補償,同時對保護海洋環境不再受到汙染和破壞也有著重大的意義,在海洋環境防治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其次,應不斷的完善海洋環境民事責任制度。透過大量的實踐發現,海洋環境侵權屬於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責任原則上通常採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當然,為了提高民事責任制度執行的有效性,應重視免責情況的運用,不僅要嚴格的執行下去,同時要根據其發展趨勢不斷的對免責制度進行完善,其中對於一些由於不可抗力出現的重大過錯,應屬於正當的免責事由。

  (二)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的完善

  經過多年的發展,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已經得到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而在實際中,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隨著人們對海洋環境汙染的重視,一些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導致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執行的不合理,應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 。

  首先,應站在海洋環境保護的角度上對其體系架構進行完善。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是全球的重點工作,而且,在法律上每個國家都採取了不同的做法,在這裡我們可以借鑑一些先進國家海洋環境汙染防治辦法,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以及海洋環境的進化現狀,對一些重點海域制定相關的單行法、行政法,不斷的對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進行完善。例如,渤海、東海、黃海、南海等在不同的海域都存在相同的汙染源,而汙染來源卻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應根據這些海域汙染的差異性有針對性的對其制定防範措施,從而保證各個海域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執行的合理性。例如,在針對我國南海環境保護中,對其制定了《中國南海海域海洋環境保護條例》,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中,《中國南海海域海洋環境保護條例》也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進一步提升海洋環境保護質量。

  其次,應重視陸源汙染對海洋環境造成的影響,並有針對性的對其《條例》進行不斷的完善。所謂陸源汙染主要是在陸地上所產生的汙染,進入到海洋之後對海洋環境造成破壞的汙染源,陸源汙染與大氣汙染、海洋汙染等構成海洋的三大汙染源,陸源汙染不僅具有較多的種類,而且,數量也比其他兩種汙染源多,並且給海洋環境造成的汙染也是最為嚴重的,因此,在對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架構進行完善的過程中,必須重視陸源汙染的防治條例的完善。作者認為,在對《條例》進行改善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陸源汙染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細緻化、具體化、原則化,要將其與《海洋環境保護法》一致,進一步完善《條例》,增強可操作性。同時,在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體系中,有一些與陸源汙染息息相關的法制體系,如《大氣汙染防治法》、《水汙染防治法》等,都應對其進行相應的修訂和完善,這樣才能充分提升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實施的效率,為海洋環境保護髮揮出重大的作用。

  最後,應加強民事法律的落實力度。以往針對海洋環境汙染防治雖然制定了相應的民事法律,然而,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民事法律的落實力度十分不足,針對這類情況必須採取有效的完善措施,不僅要對民事法律進行完善,更應加強民事法律的落實力度。

  (三)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生態修復機制的完善

  所謂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主要是指海洋資源的受益人或使用人,在合法的基礎上利用相應資源的時候所支付相應費用的制度 。在近些年來,我國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的過程中,補償機制不夠全面,還依舊存在一些補償問題,例如,一些海洋區域的海洋工程等造成海洋生態環境的改變,其汙染實施者卻未能對其實施生態補償,制度的缺陷將會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也會讓更多的實施者大肆而為之,針對這種現象,必須完善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加強對《海洋環境保護法》、《生態補償法》的修訂,結合海洋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對海洋工程、船舶汙染、陸源汙染、海岸工程、傾倒廢棄物汙染等實施生態補償制度,在完善法制體系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著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並根據海洋區域的實際資源使用情況確定受補償主體、資金來源、補償程式、補償主體、補償方式、補償標準等,提升海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效率。

  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主要指的是利用人工的方式來進行海洋環境的修復。海洋極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生態改變,針對於一些小汙染小破壞,透過海洋自身的自然修復能力,能夠實現良好的修復效果,而針對於一些大汙染大破壞,僅僅透過海洋自然修復能力修復是十分緩慢,甚至是出現無法修復的問題,將會給海洋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在這裡需要對海洋環境的生態修復機制進行完善,才能利用修復機制的實施來加快海洋環境的修復。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的執行,應將其作為海洋環境修復的輔助方式,以海洋自然修復能力為主體對受損的海洋環境及其資源進行修復,再進行適當的人工輔助,將受損的海洋環境及其資源進行恢復,對海洋生態系統進行完善。另外,在對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進行完善的過程中,應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完善,當然,在此過程中,可以借鑑一些先進地區或是先進國家的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例如,建設人工魚礁、為海洋生物建設繁殖場所、棲息場所、建設海底森林等,更好的填補我國當前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的空白,從而有效的提升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機制的實施效率,為海洋環境修復工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四)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其他配套工作的完善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方面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的完善之外,還應注重一些配套工作的完善,才能提升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的執行質量。首先,應重點考慮海洋環境汙染與相關環境保護法之間社會效益的均衡性,如排汙權、環境權之間的平衡,根據不同海洋區域的特點,對於一些沒有超標的排汙所造成的損害來說,其賠償機制應當建立在社會化賠償機制之上,如公害賠償的商業保險、賠償基金等,為保證海洋環境做好充足的工作。其次,應該加強執法改革,從以往對海洋環境執法的情況來看,在行政管理體制上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應不斷地對海洋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最佳化。另外,由於海洋大多都是跨越國家的,因此,在海洋環境防治法律上,應加強國際之間的合作,相互之間簽署國際協定、公約等進一步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汙染,從而為海洋環境汙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援。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會對海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而為了避免或降低對海洋環境破壞的程度,需對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進行完善,希望透過以上的分析,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積極做好我國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律的完善工作,促進我國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