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從全域性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們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健康發展的重要指導方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在立足於學習、研究有關如何發展的問題上,著眼於運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實現發展這一根本目標。是堅持以認識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認識這一方法論的具體應用。

  科學發展觀是改革開放實踐總結,是謀求長遠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迫切需要。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儘管我們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是在我們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不科學、不符合發展、影響和制約我們進步的理念和行為。從全國大範圍來看,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以付出環境、能源和生態的高昂代價,走高能耗、高投入、粗放式、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還尚未完全突破,而且在某些地方,在不正確的政績觀的誘導下,還有盲目上演的苗頭;從發展理念看,全域性和長遠的發展眼光認識不足,急功近利,盲目冒進,低水平的重複建設現象還大量存在;當前,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種社會矛盾與衝突也日益凸顯,社會管理的壓力增大,維護穩定、實現和諧還任重道遠。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都只有透過科學發展觀來得到有效解決。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學習實踐科學發展的目的不僅僅是就學習講學習而不講解決實際問題、就學習談不足而不談謀劃發展舉措,其核心目標是提高主觀認識,集中精力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解決問題,是在求索的過程中發現病情、診斷病因的前提下開出藥方、驅除病情,是用實質性舉措來革舊出新的攻堅過程,是以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認識來抓落實、抓深化、看效果、看收穫的過程。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科學發展觀不是華而不實的“花架子”,不是哄人騙人的“花拳繡腿”,更不是口若懸河、紙上談兵。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求“黨員幹部受教育”,但不是需要唱工好的幹部,而是需要真學實幹的“練家子”。只喊學而不動手改、不敢觸及矛盾的根本甚至主動漠視、迴避、掩蓋矛盾,這樣的學習實踐無異於因循守舊,遵規蹈矩的守舊主義,與求一時相安無事,圖一時“盛世”安詳,本分地做晨鐘暮鼓的“和尚”並無差別。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要敢於在矛盾的要害處下、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癥結位置上尋求突破口。隨著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改革每深入一步,觸動的是更深層次、更多領域、更多社會群體的利益,若不能有效地對這些潛在的矛盾和深層次的問題加以解決,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實踐活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流於形式的秀場,而是養虎為患,遺患長遠的嚴重問題。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拖延和掩蓋不僅不會使問題消失,而且還使矛盾在一定的時間和範圍內積累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性質激化。不在、不敢於解決突出問題上下功夫,只在表面上動小手術,無疑於諱疾忌醫,最終必將為此而付出更大的代價。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以學習指導實踐,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眼下,在金融危機寒潮的影響下,促就業、擴內需、保發展等一系列難題使我們在原有面臨的各種深層次矛盾的基礎上雪上加霜,只有下大力度解決矛盾,將其從陰暗的角落中晾曬在陽光之下,對其進行恰當合理的分析、整改,消除其阻礙發展的負面影響,使之成為一種促進發展的積極因素,才能實現將科學認識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以科學發展理念指導實際工作的初衷。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才能使科學發展觀從書面、口頭上落在實處,使學習調研、分析檢查的問題不至於成為形式主義代名詞,使落實整改從“方案”變為行動。無論從大的國家改革還是小的單位改革,在每一次改革風暴後,在不同的層面、不同的領域中總有一些角落死灰復燃,究其原因就是當時也摸清了病灶要害,做出了手術方案,拿起了手術刀,然而就是在一環一環、一步一步的“救治”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漠視了矛盾主體的存在,忽略了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真”功夫,致使“落實”一詞在時間的流逝中轉移出了人們的注意力,被淡化出人們的視野,只是停留在口頭和紙面上。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才能跳出隔靴搔癢、就活動搞活動的誤區;才能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真正做到著眼於利澤長遠;才能求得一劑使之不再舊病復發的良方根治形式主義這顆“毒瘤”,為今後發展構建服務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才能使科學發展觀真正成為一種發展理念植根於我們的頭腦中,在實際工作中使科學發展觀成為真正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是學習實踐的關鍵所在。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是“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發展成果不是寫出來的,也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幹出來的。只有真抓實幹,才能創造實績、結出碩果。不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科學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才能使學習成果得以鞏固和發展。透過解決實際問題,推動了制度創新,出臺科學決策,建立完善規制,從而形成有力於科學發展的正確方向,增強科學發展觀的執行力,促進學習實踐活動的深遠影響。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才能打破因眼前短期的既得利益而遲遲猶豫不決、患得患失的僵局;才能打破因既得利益群體的頑固阻隔而興嘆不已窘境;才能真正樹立起政府 “吃螃蟹”、做舵手、經世濟民的信心;才能讓人民看到政府功立千秋,不求名利,甘為孺子牛的平常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在觸動影響和制約發展的關鍵環節上,我們寧願聽今天改革之痛帶來的“罵聲”,不聽明天群眾疾貧疾苦的“哭聲”。

  總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應堅持“學”字當頭,重在實踐,重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2

  農村信用社正處於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落實和樹立科學發展觀,是農村信用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的是發展的科學性,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各種關係,把與時俱進與求真務實態度很好地結合起來,明確支援方向,突出支援重點,把握支援力度,促進經濟發展的質量、速度、效益的統一,推動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提高素質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要辯證地認識物質財富的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農村信用社作為經營貨幣資金的企業,資產規模固然重要,而人才則是比資產規模更重要的資源。目前,農村信用社已經擁有了一支龐大的員工隊伍,但是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已成為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障礙。為此,應著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快人事、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實行員工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公平競爭、注重績效,建立健全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和有利於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激勵機制;二是透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不拘一格發現和選聘提拔對業務發展能起重要作用的優秀人才,並委以重任,形成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和施展才能營造良好的環境;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訓和考核體系,透過對從業人員特別是業務骨幹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學科的知識培訓,強制充電,以實現員工隊伍知識結構的最佳化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四是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常言道:“樹有根而堅固茂盛,水因有源而長久不息。”企業文化就是“根”、“源”。連續幾年雄踞世界500強之首的沃爾瑪坦言成功的奧秘在於:“沃爾瑪的企業文化,是其所有戰略成功實施的土壤,沒有這些,沃爾瑪的奇蹟就不可能發生。”企業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以塑農信精神、揚職業道德,樹良好形象為重點,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增強農信社發展信心和動力,促進農村信用社穩步、健康發展。

  與時俱進,理清思路

  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加大支援力度,完善治理結構,目的就是加強和改善對“三農”的金融服務。搞好支農服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當前,我國農村和農業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對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三農”工作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1號檔案提出,加快落實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將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當地的政策。就是要加大支農資金投放力度、拓寬服務領域、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順應時代要求,遵循發展規律,與時俱進加強“三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戰略部署。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農信社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我省實際情況看,能否做好支農服務工作與農村信用社自身生存和發展休慼相關。從我縣信用社的實際情況看,相當一部分農村信用社發放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連續幾年本金收回率、利息收回率均在97%以上,這說明農民群體就是很好的金融資源。可以說,如果脫離了農村、農業、農民,農村信用社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失去賴以生存和壯大的土壤。同時,也應該看到,只有經濟發展了,特別是農村經濟能保持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勢頭,農村信用社才能保持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勢頭。

  ??我們既要從政治層面認識服務“三農”的重要性,又要從經濟、金融層面認識到服務“三農”是農村信用社立身之本、強身之道。要主動適應新的形勢,抓住新的契機,進一步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與聯保貸款,在確保農戶生產生活貸款需求的基礎上,認真研究現代農業、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縣域經濟等對貸款的需求,創新信貸服務方式和擔保機制,強化支農服務功能,發揮農村金融對“三農”更加積極、更加重要的支援作用。當然,也要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嚴禁違規發放貸款,注意防範金融風險。農村信用社要採取有效措施,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支農信貸資金投放力度,確保不誤農時、農事,切實發揮好農村金融的經濟槓桿功能,把現代農村產業做大做強,實現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雙贏”。

  求真務實,規範管理

  堅持求真務實的發展觀,大興辦實事、求實效的風氣。應充分估量自己的實力,辯證看待自己的優、劣勢,要理解優勢和劣勢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要揚長避短,科學發展。農村信用社當前還存在諸多問題,如資產質量差,歷史包袱重,機構人員多、素質差;基礎管理薄弱,以貸收息、換據貸款、冒名貸款還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的存在,案件防控壓力大,幹部職工慣性思維嚴重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農村誠信體系不健全、守信意識差,信用環境不寬鬆,信貸高投入、低產出、效益差,風險防範難度大。宏觀上整個農村金融市場面臨重新洗牌,農法行業務下伸,郵政儲蓄銀行業務快速壯大、農業銀行重新確立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村鎮銀行批准設立,為農信社的長遠發展增加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對手。信用社要生存、要發展,必須以規範為前提,只求發展的數量,不講發展的質量就會成為“泡沫經濟”。

  無矩不成方圓,就是要求我們要遵章守制,切記不能闖紅燈,踏紅線,打擦邊球。這裡所說的規範不僅要規範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規範人的行為,包括經營行為,操作行為等。農信社在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規範”二字為其保駕護航,就會成為一句空話。信用社員工務必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按照各項操作流程辦理業務,做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行為不檢點,放任自流,害人害己害事業。我們要把規範管理作為一種習慣和企業文化,根植於每位員工的大腦,一是建立健全員工工作崗位職責和操作規範、行為規範和服務規範,做到業務操作有章可循,違章處罰有章可依;二是建立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三是強化制度對員工的行為約束和規範,嚴格要求,嚴格獎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做到每項安排都要精心、每個步驟都江堰市要規範、每個環節都要精細、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做到程式嚴密、責任明晰、避免失誤、堵塞漏洞、防範風險。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3

  摘要: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發展必須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其對於我國企業的管理具有指導性意義。文章從推進企業管理創新的核心、科學發展觀引領食品企業管理創新途徑、順應時代發展企業管理創新的重點3個方面論述了科學發展觀在企業管理創新中的指導性意義,以期為企業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企業管理;以人為本;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

  1推進企業管理創新的核心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也是推進企業管理創新的核心。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就是將管理的主體放在人身上,要顧及人員知識、技術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全面發展的需求,培養人員的能力,力求管理效率最大化的一種管理模式。企業管理中的以人為本思想的實質是一種以人為中心,將人與企業緊密聯絡起來,力求滿足員工發展的各種需求,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以及科技發展趨勢的高效率、人性化的管理理論。 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是生存發展的動力。在現代日新月異的科技的發展潮流中,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企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滿足人的自我實現、尊重需要、社會需要等多方面的需要,激發人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貫徹好企業管理中的人文關懷,儘可能肯定人的一些創造性想法,讓人員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設立一種科學並且行之有效的選拔機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轉化成企業生存發展乃至競爭的源動力。 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是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在現如今的經濟發展潮流中,知識是經濟發展的最基本資源。知識更新的落後也就意味著生產效率的降低,這勢必會大大的降低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必須率先引進國際上領先的知識技術,培養和尊重知識型員工,利用知識指導行動,才能避免落後被動的局面[1,2]。

  2科學發展觀引領食品企業管理創新途徑

  2.1以市場為導向,採取有效方法解決企業營銷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發展潮流不斷變更,企業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競爭壓力,企業的執行管理存在著許多問題,市場管理便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首先企業忽視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企業注重產品的包裝和宣傳,但很多時候缺乏對消費者的需求調查,導致企業的產品並不一定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其次企業缺乏市場的管理意識,企業營銷市場的管理關係到企業的正常運營,但許多中小型企業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使得企業遲滯不前,難以得到發展。再者有些企業缺乏市場管理目標,缺乏市場管理目標,必然會導致市場管理的盲目性,進而導致產品滯銷等一系列問題,致使企業陷入困境。 在企業的營銷管理中,應當採取相應的措施以應對這些問題。首先企業應當加強對市場的需求調查,企業應當採取市場調研等一系列相應的辦法調查消費者最真實的需要情況,尊重消費者的需求,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贏得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掌握好市場變更的主流方向。其次應改善企業的市場營銷手段,落後的營銷手段將被市場淘汰,先進的、領先的營銷手段能夠更好的突出產品的實用價值,促進消費者對於產品的理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再者企業應當明確市場管理目標,企業應當瞭解市場環境,設立適當的市場管理目標,營銷人員也要設立適當的營銷額度,以促進工作積極性進而使企業達到預期的目標[3]。

  2.2堅持可持續發展,大力開展“綠色GDP”時代企業管理創新建設

  “綠色GDP”的概念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被經濟學家提出,也稱可持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目前“綠色GDP”的概念還沒有深入到企業的管理中,因此環境問題層出不窮。 首先,自然資源有限,但是人的需求無限。時代在發展,企業的數量在增加,有限的資源難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自然資源消耗量急劇增大,人的生存發展受到了威脅。 其次,自然環境破壞嚴重。近年來土地沙漠化的面積不斷擴大、水汙染汙染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森林面積不斷減小,這些現象對人類來說是一種預警,人的生存發展受到了威脅。 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應力求減少資源的消耗量,減少汙染的排放量,向著“零排放”的目標前進,實現綠色生產經營,企業乃至社會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4]。

  2.3加強技術創新管理,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經貿一體化的程序加快,如何保持國際上的技術領先地位是困擾著我國企業的一大難題。因此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的企業管理存在著缺乏技術創新精神、創新人才短缺、資金管理不善、資訊化程度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企業的創新管理。 針對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存在的問題,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以下措施。首先,企業領導必須要塑造企業精神。企業領導要不斷學習創新知識,踐行技術創新精神,起帶頭作用;企業要塑造一個民主、自由、平等的有利於創新的工作環境,良好的工作環境有利於激發員工的潛能;企業要塑造獨特的企業文化貫徹企業的價值觀,使員工向著共同的目的前進。 其次,企業要注重引進高素質人才,提高員工素質。企業應當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來求職,壯大企業人才隊伍;加強人才培訓,透過聘請高素質專業人才進行集中授課,或與高等院校進行合作交流以提高員工素質,並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再者,企業應該加強智慧財產權管理。企業應該配備法律方面專業人才,避免侵犯智慧財產權帶來的高額賠償,建立資料庫系統,避免重複開發造成資源浪費。 最後,應當加強資金管理。保證企業資金儲備充足,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健全財務管理機構,加大對關鍵性技術的資金投入,確保企業資金流動正常[5]。

  2.4加強財務管理,培養高素質財務人員

  目前,企業內外部競爭日益激烈,資金的流動關係到企業的正常執行,因此,專業高效的財務管理是企業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以及健康快速發展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許多企業財務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首先,企業財務管理缺乏明確的管理目標。部分企業注重企業盈利而沒有建立明確的管理目標,使得財務管理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效果。 其次,財務管理手段落後。在資訊化十分普及的今天,還有一些企業沒真正將資訊化技術應用於財務管理,使得財務管理的準確性降低,財務管理水平下降。 再者,財務管理風險控制不足。有些企業在投資時過於看重經濟效益,缺乏安全評估,而忽略了其中的風險,盲目投資必然留下一定隱患。 最後,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一些企業中的財務人員的原專業並不是財務專業,並且,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一些管理專員的能力水平也難以適應。這就造成了財務管理中的專業性、系統性的不足,致使財務管理容易出現紕漏。 為了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狀況,企業應當採取相應的措施。首先企業應當樹立科學的財務管理觀念。企業應當將科學的管理觀念落實到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當中,樹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圍,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使財務管理各事項規範化、標準化。 其次應該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現狀,整合財務資料,設定獎懲機制以及監督機制,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再者企業應當完善創新財務管理手段。應該詳細分析企業的現狀和發展水平,採用適合企業經營體系的財務管理系統,並不斷完善和升級,同時引進國際上先進的財務管理系統和軟體,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 企業還應該做好財務管理風險的預防措施,且做好財務風險預案,進而有效的預防財務風險的發生。 最後企業要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引進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定期做好財務知識培訓,擴大財務人員的知識層面,設定考核制度,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6]。

  2.5以積極態度對待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在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該回報員工的辛勤工作,定期發放員工工資、補貼,做好企業餐補、員工體檢、法定節假日、五險一金、醫療保障等員工福利,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企業也應該投身公益事業,幫扶弱勢群體、幫助困難學生、幫助孤寡老人、支扶貧困山區,加大對公益事業的投入,以積極的態度回饋社會[7]。

  3順應時代發展企業管理創新的重點

  3.1推進企業資訊化建設,實施精細化管理

  資訊化時代給人們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樣資訊化在企業管理創新方面也有重要的影響,企業應當將資訊化運用於企業管理中,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首先,應當最佳化企業資訊化建設系統。從實際情況出發,統籌整合資訊化組織工作,有針對性的實施整合化管理策略,加強管理工作的宣傳,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資訊化建設系統的構建與完善。 其次,升級企業管理資訊化建設子系統功能。企業應該透過更加高效準確的措施對子系統進行升級,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監控系統,確保資訊化管理的準確性。 再者,企業應該加強企業管理資訊化建設軟體研發。企業應該對企業執行進行深度的分析建設一套適合企業體系的企業管理軟體體系,確保資訊化在企業管理中發揮出其獨特的優勢[8]。

  3.2培養全球化思維方式,推進跨國企業文化管理戰略

  企業應當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大膽創新,借鑑外國企業成功的經驗,學習外國企業的文化並作進一步比較,發現企業文化之間的差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整合運用到實際管理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鞏固自己在競爭中的地位,促進企業的不斷髮展[9]。

  4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企業應當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市場的導向作用、堅持可持續發展,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加強財務管理,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社會,推進企業資訊化建設,借鑑國外先進管理戰略,才能更好的促進企業的健康、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久敏.人本管理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方式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xx(09):31-32.

  [2]沈應仙.試論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理念[J].商業經濟與管理,20xx(08):54-57.

  [3]包洋帆.論企業市場營銷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J].全國商情,20xx(33):3-4.

  [4]李香者.綠色“GDP”與企業環境會計[J].現代企業,20xx(03):37-38.

  [5]馮志祥,尚遙,張仕來.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強內部技術創新管理的必要性[J].管理觀察,20xx(34):38-39.

  [6]邱建飛.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企業財務管理[J].財會學習,20xx(02):74.

  [7]趙鳳英.論如何以科學發展觀引領企業管理創新[J].現代商業,20xx(17):150-151.

  [8]胡小莉.企業管理資訊化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商論,20xx(23):103-104.

  [9]袁明海,陸小燕.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選擇[J].改革與開放,20xx(02):197-198.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4

  (一)馬克思主義強調人是一切經濟活動的主體

  馬克思在創立唯物史觀時就明確指出,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他們與自然界的關係”,“任何歷史記載都應當從這些自然基礎以及它們在歷史程序中由於人們的活動而發生的變更出發”。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在回顧馬克思如何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時說,馬克思首先發現的是歷來為紛繁複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論述說明什麼呢?那就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二)馬克思主義強調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強調要關心和重視作為社會歷史活動主體力量的勞動者的需要及其滿足,要求一切社會歷史活動必須在根本上造福於廣大勞動者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有利於人民群眾作為“人”所具有的“人的本質力量”的充分發揮及其才能的全面發展。馬克思在談到理想的生產時認為“這種生產,是以滿足社會以及每一成員的需要為目的的”;“透過社會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看法,造福於勞動者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人的物質生活需要及其滿足。不斷創造日益富裕的物質生活資料,是實現這一人文關懷所必需的條件。二是人的精神生活潛能及其需要。三是人的社會交往和社會關係需要。人的社會關係和社會交往,是人的社會性的根本體現,人的社會性在人類本質中具有基礎性地位,是人類本質得以形成和實現的必備條件。要滿足人的社會交往和社會關係需要,就必須自覺地調整人們的社會關係及其制度安排,適時進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領域的改革。所以,搞好人類的制度文明或廣義的“政治文明”建設,這也是馬克思主義人文關懷的必然要求。

  (三)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是完整的人且強調人的全面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人是既作為主體又作為客體而存在。作為主體的同作為客體的人的統一,或者說,人的主體性和客體性的統一,充分體現了人的完整性。在唯物史觀中,一方面,人是一個客體化了的主體,也就是說,當人作為社會歷史的主體創造著社會歷史的程序時,他們是受著客觀制約的,因為他們是一個具有自然的和社會的客觀規定性的主體,他們創造歷史的活動是在這種客觀規定性的範圍內或前提下進行的,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因而他們的活動才是有規律可循的。從另一方面來看,人又是一個主體性的客體。

  馬克思研究完整的人,是為了更好地研究人的本質。馬克思認為,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它“將使它的社會成員能夠充分發揮他的各方面的才能。”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指出:“建立在資本基礎上的生產發展本身要求造就全面發展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使資本主義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成為可能,這是一種客觀趨勢”。當今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這樣的地步,“物質生產力的限制,取決於物質生產對於個人的完整發展的關係”,“在這個轉變中,表現為生產和財富的宏大基礎的,是社會個人的發展”。“真正的財富就是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人文關懷思想的極大提升,也是馬克思人文關懷經濟思想的核心。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5

  21世紀中國經濟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作為經濟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會計將會承擔更為重要的歷史使命,會計科學不僅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也會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因此,需要對中國會計科學在21世紀應當如何發展的觀念性問題進行專門研究。

  一、發展動力:會計管理實踐的客觀要求

  發展是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的永恆主題。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發展的最大動力是來自於會計環境的變化,而在會計環境中對其影響最大的則是經濟環境與科技環境。從經濟環境上看,已經初具框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執行機制將會透過不斷的調整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執行模式,從而對20世紀所形成的會計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二、發展目標:會計科學體系的創新

  不斷拓寬會計理論研究領域並進行會計理論的創新,既是推動會計科學發展的動力之一,也是每個會計理論工作者的義務。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如果我們依據會計的發展趨勢,運用不同的方法,採取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產生不同的研究構想並形成新的研究命題。

  三、發展觀念:會計科學範圍的拓展

  確立正確的會計科學發展觀念是中國會計科學在21世紀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由於現代社會經濟一個突出的特徵就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產越來越專業化與集團化,這就在客觀上要求不同型別經濟科學的研究物件也應當隨之分解與細化,從而使得經濟科學的分支學科越來越多。與經濟科學的這種發展趨勢相適應,今天的會計科學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學科林立且擁有一百多個分支學科的龐大的科學體系。

  四、發展方式:會計科學研究方法的結合運用

  在會計科學的發展上,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會計科學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率,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科學發展目標的實現程度。在中國會計科學得到迅速發展的20世紀,在會計研究方法上重演繹、重抽象、重定性、重邏輯思維和推理的研究定式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由於會計理論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式相對較為滯後,因而會計理論工作者基本上是處於一種個體性勞動和個體操作的狀態。加上研究資訊傳遞方式上的侷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成果在不同研究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與運用,由此而導致研究內容上重複性勞動也造成了一種研究資源上不應有的浪費,從而對會計科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發展的基本方式就是應當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注重各種研究方法的有機結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認識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利弊,處理好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首先,應當強化定量研究方法的運用。這就需要全面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正確地使用定量分析方法。

  其次,是應當堅持運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對與會計有關的經濟事項進行定性的理論分析,恰當地將規範性理論分析與實證性數量分析方法有機結合。

  五、發展道路:會計科學的科學化、國家化和國際化

  與中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模式的基本目標相一致,在21世紀中國會計科學發展道路的選擇上,應當緊密結合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實際程序,以科學化為基礎,以國家化為起點,以國際化為方向,以使其能夠有機地溶入國際會計科學發展的大潮流之中,使之真正成為國際會計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會計科學的科學化是客觀要求。會計科學發展上的科學化內涵為:一是會計科學學科體系內部結構的合理化;二是各具體會計學科的會計理論系統化;三是會計方法系統化,即指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程式對會計資訊進行蒐集、加工和處理,有合適的標準對其有效性做出判斷;四是會計操作手段現代化,即達到人工系統和電子系統的有機結合,且能使會計操作技術工具標準化;五是會計管理體制定位化,即指會計管理模式和會計人員的身份能夠正確合理地定位,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設定有管理要求與功能基本一致的會計工作崗位,會計人員職務設定統一;六是會計法規體系配套化,即形成一個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會計法規體系;七是會計教育體系完善化,即形成一個不同級別、不同層次。不同要求和不同目的的會計教育體系;八是會計研究方法規範化,即做到實行規範化的研究過程和規範化的研究方法。

  其次,會計科學的國家化是現實選擇。從世界會計的發展歷程上看,目前尚有五大會計模式。但從中國會計的發展現實上看,中國有自己的會計環境。因此,中國會計科學的發展也應當具有自己的特定研究物件和研究內容,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科學體系。

  最後,會計科學的國際化是歷史趨勢。由於近年來世界經濟格局所發生的重大變化,不同國家和經濟組織之間的相互經濟滲透範圍更加廣泛,全球性跨國公司規模日趨擴大,國際性投資專案的國別概念日益模糊,金融與經濟一體化的程序日益加快。全球經濟發展要求中國與世界經濟溶為一體,要求中國的會計以及會計科學能夠實現與國際通行慣例和內容相協調。儘管目前制約中國會計科學國際化的因素很多,但透過靠攏→協調→接軌的程式來縮短中國會計科學與國際會計科學的距離是一種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會計科學國際化的內容可以歸納為:一是在會計理論體系的結構和研究方法上應當向國際化靠攏;二是在會計方法體系上應當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並駕齊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對外服務和對內服務的任務;三是在會計資訊加工處理及運作程式的標準上,應當由中國會計準則逐步地向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相接近這一目標過渡;四是在會計監督體系上,應當逐漸加大社會會計監督的範圍與力度;五是在會計教育的層次、內容、體系與結構上,應當儘快地走出當前的發展誤區,採取有力的措施,最佳化會計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以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會計專業教育體系。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6

  近年來,全縣人民大力弘揚存瑞精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十五”期間,我們成功戰勝“非典”疫情和連續三年旱災的影響,主動適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以工業經濟、農業主導產業、重點鄉鎮、民營經濟的率先發展帶動全縣經濟加快發展,重點工作實現突破,關鍵問題得到解決,薄弱環節得到加強,發展目標得以實現,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面貌明本文來源於顯改觀,“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發展目標提前實現。五年間,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47.3億元,是“九五”期間的2.5倍;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4.5%,是XX年的2.9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29.2%,是XX年的8倍,綜合發展水平在全省位次實現前移,是隆化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

  一、立足縣情,科學定位,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

  把握好經濟工作的主動權,實現“十一五”規劃的各專案標,要做到謀劃在先,預事在前。從省情市情看,加快發展的要求更加明確,晉級升位已成為大的趨勢和可能,為我們實現趕超發展創造了大的空間,提供了許多難得機遇。經過“十五”期間的較快發展,隆化的廣大人民群眾從發展中享受了諸多成果,解決了許多過去一直想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全縣上下要求大發展、快發展的呼聲日漸強烈,整體發展的氛圍已經形成。“十一五”是矛盾凸顯和戰略機遇並存的五年,針對隆化基礎低、底子薄、產業層次不高的現狀,要貫徹好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按照產業發展方向和結構調整的要求,繼續抓好各項建設。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思路

  做好“十一五”期間的各項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縣域經濟發展,堅持依據隆化縣情落實好科學發展觀,繼續堅持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民營化發展方向,堅持“突出發展,注意協調,重點突破,提速增效”總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追趕先進,跨越發展”主基調,強化產業支撐,擴張經濟總量,調整經濟結構,創新機制體制,統籌社會發展,圍繞打造“342”(突出發展以礦產品開採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機電產品製造加工業為主的三大主導產業,建成中國北方最大的閥門管件生產基地和風力發電機組裝生產基地;堅持不懈地扶持培育以養牛為主的“養牛、水稻、制種、‘兩杏一果’”四大產業,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肉牛生產加工基地;加快發展以物流、旅遊為主的服務業,培育以董存瑞烈士陵園紅色旅遊專案為主的旅遊品牌)經濟發展架構,全面提升綜合發展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進和諧隆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實現速度更快,效益更佳,質量更優,結構更合理,發展更協調的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抓住重點,推進縣域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出路。對於我縣來說,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第一位是加快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

  一是以財政增長為目標,努力在提高工業化水平上下功夫。工業是全縣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十一五”的主要增長點,必須擺在突出的位置,優先發展。要牢固樹立“工業立縣”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程序。強力推進“3433”工作方案的實施,即突出發展礦產品開採加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機電產品製造加工業三大主導產業,鞏固提高隆東、隆中、隆西、隆北四個工業小區,發展壯大30家骨幹企業,滾動謀劃和建設30個重點專案,不斷最佳化我縣工業經濟的產業、企業、產品和區域結構,促進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是強化“產業富民”思想,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從本地實際出發,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著力抓好質量與標準建設,擴大基地規模,創出品牌,增強本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一是堅持培育養牛、水稻、制種、“兩杏一果”四大主導產業。突出發展養牛業,擴大飼養規模,最佳化種群結構,加強市場建設,培育經紀人隊伍,爭取在龍頭企業建設上實現突破;穩定水稻,擴大縣內製種,提高“兩杏一果”加工銷售能力;進一步提高“四大產業”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強對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二是積極培植帶動農民增收的新興特色產業。圍繞沙棘基地建設和深加工專案實施,培育沙棘產業。以格林公司為依託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抓好中草藥產業化專案實施,發展中草藥種植業。積極做好稻田養蟹、食用菌等技術推廣工作,促其形成產業。

  三是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和旅遊資源開發,不斷髮展壯大第三產業。一是圍繞構築大避暑山莊戰略,加快發展壯大以紅色旅遊為主的旅遊業。加快董存瑞紅色旅遊專案建設,完善吃、住、行、娛等配套服務功能,打響紅色旅遊品牌。按照全縣旅遊規劃的總體要求和詳規,抓好以七家、茅荊壩溫泉度假、茅荊壩森林公園為主的綠色生態遊,儘快促使我縣旅遊業形成規模。透過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消費和就業。二是大力發展物流業。培育發展壯大鴻兆集團等一批物流商貿企業,加大市場基礎設施投入,合理規劃市場佈局,建設完善蔬菜果品、建材、小商品、燃料、服裝、大牲畜等各類專業市場和綜合市場,培育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推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四是抓好開放工作,在謀劃和新上大專案上實現突破。按照深入謀劃、精心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外聯、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思路,抓好專案建設,做好開放工作,啟用各類投資主體,催化生產要素聚集整合,拉動投資增長。充分運用好民族縣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專案謀劃、包裝和建設力度。把專案作為發展經濟的突破口,力爭“十一五”期間新上一批產值過億超千萬,利稅過千萬超百萬的企業,成為支撐縣級財政收入的骨幹企業。

  五是最佳化發展環境,為加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樹立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思想,進一步加強協調服務,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切實發揮行政審批中心作用,簡化辦事程式,提高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支援有條件企業上市融資,加強政策、資訊、人員培訓等方面服務,為我縣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7

  關鍵詞:檔案管理;科學發展觀;促進;發展策略

  科學發展觀對各部門的工作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作為檔案館檔案管理工作來說,實施科學發展觀,就是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全面落實全面發展觀、協調發展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檔案工作的開展,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改革與創新,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基礎,推動檔案管理工作的科學發展、快速發展。

  1檔案管理的重要意義

  在一切管理工作中,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搞好檔案管理工作,可以促進其他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檔案管理工作可以保持歷史資訊的真實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全面有效地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可以更科學地評價國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業績和管理水平,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資訊依據。眾所周知,檔案記錄了組織的發展史,透過檔案資訊可以得知發展歷程中的經驗、教訓,透過研讀相關檔案資訊,可以瞭解組織的發展歷史,以及所取得的業績,判斷未來的發展趨勢,對於組織發展提供重要資料。也就是說,透過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為組織提供優質資訊資源,可以讓管理者依據資訊總結經驗,在實際工作中揚長避短,為今後的建設發展提供導向。並且還可以為社會、組織提供有效的公共資訊,更好地為組織的決策提供重要資訊支撐。檔案管理工作是組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與組織的其他工作相協調,對於組織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檔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檔案管理最基本的職能就是對過往的資訊進行記錄與管理,由於人們對以往資訊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其重要作用缺乏足夠認識,因此檔案管理工作在組織當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在組織整個管理工作中透過被冷落,不被關心,處於邊緣化的處境。由於在組織管理工作中得不到重視,也使從事檔案管理的人員產生了對自身工作缺乏重視的問題。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往往會產生這樣的問題:一是對檔案管理工作的忽視,工作開展得不及時,對於應該對哪些檔案歸檔,哪些檔案不需要歸檔,這些管理行為缺少相應制度的規範,因此便出現了組織各部門對於資訊載體不能及時交接、流轉,失擋、錯檔、誤檔、錯檔等現象時有發生;二是缺乏新理念的指引,部分管理者不注重學習,對於新介質的檔案不能採取合理的管理方法,在檔案管理的形式上、思想上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更沒有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致使在管理中錯誤百出,甚至由於檔案管理的錯誤影響到管理高層的決策的正確性。

  3以科學發展觀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途徑

  3.1更新觀念,創新工作模式

  檔案管理工作範圍是相當廣泛的,需要對各行業的重要資訊進行蒐集與整理,這些資訊對於行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今人們對檔案資訊需求越來越高,檔案管理人員需要認識到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新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使檔案管理從傳統的封閉狀態向開放狀態轉變。貫徹科學發展觀,並將其貫穿於檔案管理工作的整個過程,從而實現檔案管理的規範化、程式化、有效化。在此基礎上,樹立現代化檔案管理意識,使檔案管理實現網路資訊化、網路化、社會化。在檔案管理中,要運用新的理念,採取新的資訊科技手段,創新檔案管理高效模式。當前時代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社會,只有創新才能促進管理工作的發展,提高檔案管理的智慧化和開放水平。此外,檔案管理人員要切實強化發展意識,探索資訊科技環境下檔案管理的新途徑、新技能、新方法,不斷提高檔案管理水平,進一步拓展檔案發展的領域與空間。

  3.2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檔案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為社會及個人提供有效資訊,提高檔案資訊資源的有效性,為推動社會發展提供資訊保障。這也說明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服務性工作,所以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是對科學發展觀理論的重要體現,需要檔案管理部門及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密切協作,使檔案管理工作為社會各部門及相關人員提供服務資訊。以人為本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與途徑,檔案管理工作中特別要注重貫徹這一理念,把人的管理作為檔案管理的出發點與立足點,最重要的是把檔案管理的目標定位在滿足人的需要上,以這個為核心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體現出檔案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特點,推動檔案管理事業的不斷髮展。

  3.3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社會的到來,人們對檔案資訊的要求不斷提高,所以檔案管理人員要做到理念上創新、技術上進步,充分利用資訊環境給檔案管理帶來的更廣闊的空間,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協調與持續發展。所謂檔案管理工作的協調發展,就是要求無論在管理理念與管理技術等方面都要有全面進步,而不要出現只侷限於某一方面發展的不均衡。目前檔案管理中出現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檔案管理中實現了現代化的硬體建設,出現了現代化的管理技術,但是現代化的技術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有一些還處於沉睡狀態。主要原因是檔案管理部門與領導對於檔案管理工作還缺乏關注,檔案管理理念還處於傳統狀態,跟不上當前技術的發展需求與檔案現代化要求。另外檔案管理的觀念與技術沒有及時跟進,思想意識與技術離現代化的操作要求還存在差距。檔案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是檔案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因此檔案管理工作要有科學而長遠的規劃,才能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穩定與持續發展。所以在對檔案管理進行規劃時,要根據科學的管理理論,進行檔案工作的短期與長期規劃,不但要有短期目標,還需要有長期目標,著眼於長期目標的實現做好工作,實現短期目標,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3.4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社會服務能力

  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有效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社會服務能力。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視人的發展,檔案管理者要掌握資訊管理基礎理論,樹立科學的市場經濟觀念,提高價值觀念、法制觀念與大局觀念,進一步拓展檔案服務領域,加快檔案資訊市場化的程序,加速檔案管理社會化步伐。二是學習新技術管理手段。透過運用各種現代化資訊科技手段,提高檔案的檢索水平,促進檔案資訊系統的網路連線,掌握檔案資訊網路化管理技能,促使檔案管理系統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是要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服務能力,檔案資訊源於社會活動,又透過檔案資訊進行規範管理,檔案管理人員必須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進一步拓展檔案服務範圍,為社會提供有效的資訊。四是要改變傳統的服務狀態,由傳統的被動式服務,轉變為主動式。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不斷推進檔案的主動式服務程序,根據社會與部門的資訊需求,主動推送檔案服務資訊,提高服務質量。

  4結語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可以有效推動檔案管理工作的不斷髮展,要充分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更快速地實現檔案管理的學科化、現代化,推動檔案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賀麗.堅持科學發展觀指導檔案管理工作[J].中國石油和化工,20xx(10):115-116.

  [2]趙春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J].赤子,20xx(2):105-107.

  [3]劉祚廷.以“科學發展觀”促進檔案管理[J].才智,20xx(6):97-98.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8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投資和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建築行業的安全風險堪憂,各類安全事故不斷,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雖然目前各級政府加強了建築安全的管理力度,但仍然缺乏長效機制,管理漏洞不斷,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同時,除了發揮政府部門的安全監督管理職能外,還應充分發揮勘察設計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主動性,並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把人的安全始終放在首位,多位一體建立基於科學發展觀的建築安全風險管理體系。

  1建築施工階段風險的來源與途徑分析

  1.1自然方面的風險宏觀方面主要有惡劣的天氣情況、惡劣的現場條件、未曾預料到的工程水文地質條件、未曾預料到的一些不利地理條件、工程專案建設可能造成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等。微觀方面主要是指施工現場條件特別惡劣,處於陡坡、隧道、潮溼或雷雨多發區,如無相應的防護措施,極可能發生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或是施工區域持續高溫、多有兇猛動物、毒蚊蟲等,易使員工受到襲擊或傷害。

  1.2社會方面的風險主要指政治方面的各種事件和原因所帶來的風險,例如戰爭、政策多變、動亂等因素帶來的風險。這方面的風險也往往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導致一些建築企業血本無歸。

  1.3經濟方面的風險主要是指在經濟領域中各種導致建築企業經營遭受損失的風險。如匯率波動、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建材和人工費的漲落以及房地產市場的銷售行情等等。

  1.4組織與管理方面的風險主要是指由於專案有關各方關係不協調以及其他不確定性而引起的風險;或是在總體方案確定、投資決策、設計施工隊伍的選擇等方面,決策出現失誤對工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或是管理人員管理能力不強、經驗不足、合同條款不清楚導致企業損失;或是生產指揮不當、操作人員觀察不夠,導致機械裝置損壞傷害現場人員等等。

  1.5法律條文與實施方面的風險這方面,或是建築行業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相關法律的內容的頻繁變化導致建築企業無所適從,或是對相關法律未能全面、正確理解,工程中可能有觸犯法律帶來損失的行為等等。

  2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建築安全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麼再好再快的發展都失去了意義。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正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使經濟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高度和諧統一。當前我國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要充分發揮每個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實現自我價值,用科學發展的行動實現將來的幸福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築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於拉動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由於長期以來受制於行業特點、社會發展水平、管理乏力、工人素質、文化觀念、監管不夠等因素的影響,建築業從業人員素質整體較低,建築業安全生產形勢非常嚴峻。根據住建部的統計,20xx年前三季度,全國共發生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384起、死亡478人,比20xx年同期事故起數增加20起、死亡人數增加25人,同比分別上升5.49%和5.52%。20xx年前三季度,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按照型別劃分,高處墜落事故213起,佔總數的55.47%;坍塌事故59起,佔總數的15.36%;物體打擊事故50起,佔總數的13.02%;起重傷害事故31起,佔總數的8.07%;機具傷害、觸電、車輛傷害、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31起,佔總數的8.07%。有效解決工程建設過程的安全問題,是擺在各個建設參與主體面前的一項艱鉅課題。

  由此可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建築安全風險管理非常重要。必須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高度重視建築安全生產工作,加大重大環節的安全檢查力度,確保較好的建築安全生產形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建築安全風險管理迫在眉睫,具有極其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建立基於科學發展觀的建築安全風險管理體系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的征途中,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始終擺在第一位。在工程建設領域,安全事故具有不確定性,一旦發生損失非常嚴重,而且往往帶來人員的傷亡和負面的社會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改善建築安全管理現狀,將建築安全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對於國家的繁榮發展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根據我國的現狀,結合科學發展觀的方法論,建築安全風險管理應該是全員參與,全過程介入,全方位控制,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消除安全風險的影響。因此,基於科學發展觀的建築安全風險管理體系核心是以人為本,方法是全員參與、貫穿全程和全面管控。從全員參與的角度來看,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各參建單位、社會公眾都參與到建築安全風險管理當中,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力量;從貫穿全程的角度來看,需要在設計階段、施工階段、使用階段都對建築安全風險管理常抓不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從全面管控的`角度來看,需要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與事後控制相統一,形成對建築安全風險的全方位防控措施,隨時做好應對預案。只有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建築安全風險管理體系,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逐漸建立長效機制,才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安全風險管理之路。

  4結語

  總之,影響建築安全生產的因素有很多,只有透過建立基於科學發展觀的建築安全風險管理體系進行系統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建築安全事故的發生,而基於科學發展觀的建築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實施是一項涉及面廣、要求高、較為複雜的工作,需要各級人員積極參與,協調配合的工作。只有全方位、多角度控制建築安全風險,形成保證生命財產安全的長效機制,才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安全風險管理之路。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9

  隨著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功能配套能力不夠強;二是規劃建設水平不夠高;三是人才支撐能力不夠強;四是行政服務水平不夠優。針對新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面臨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確定發展新定位,主動轉變思路,謀求搶佔先機,繼續為**市的大發展提供新的支撐,做出新的貢獻。

  第一,加快提升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對開發區科學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標準和要求。加快修訂和完善產業規劃,明確未來幾年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在原有三大支柱產業基礎上,加快完善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啟動一批科技平臺和創新專案建設,努力推動區域總部建設工作。加快轉變規劃和土地利用工作理念,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來調整規劃和指導土地利用工作。

  第二,不斷提高硬環境承載能力。以突出開發區的城區功能、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為目標,兼顧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效益,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為企業營造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務和生活環境。

  第三,切實加強土地利用管理。土地使用要由注重確定開發專案為主逐步過渡到注重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確定科學的建設標準,以促進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在保證企業正常用地要求的基礎上,堅決避免多佔或濫佔土地現象,使進區企業達到用地指標上的最小化,實現配置資源與效益產出的最佳組合。從大量建設單層廠房逐步過渡到多層廠房,降低開發區的執行成本。在進區專案的選擇上,改變“飢不擇食”和“良莠不分”的做法,立足好大高外,嚴把專案進區關,著力引進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對企業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實施跟蹤監控,並定期進行清理。

  第四,著力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全力推進合蕪蚌自住創新試驗區建設各項政策的落實,促進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切實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增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加大高階人才、緊缺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為企業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五,全力打造一流服務環境。進一步深化企業服務工作,加強協調,積極溝通,主動服務、超前服務,深入、全面瞭解企業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行政服務需求,及時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潛在的問題。加快投資服務中心建設,從專案接洽、落地到建設、投產,強化部門之間各項工作的無縫隙對接,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0

  論文摘要:在當前普通高校繼續教育迅猛發展的同時,在質量監控體系、分配方案、創新能力和管理者素質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究其主觀原因,管理隊伍的戰略決策能力、服務創新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還不能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因此,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不斷強化管理,盤活資源,增強市場意識,推進文化內涵建設,才能增強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競爭力、生產力、生命力和凝聚力。

  論文關鍵詞: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科學發展

  一、在當前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經過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形成了完善高效的教學管理體系,靈活多樣的聯合辦學模式,充滿活力的獨特辦學團隊和整合人高等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遠端教育和自學考試於一體的立體化繼續教育體系,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終身教育培訓網路覆蓋城鄉,辦學實力顯著增強,為國家尤其是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可靠的人才和知識支撐。

  看到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迅猛發展,作為繼續教育工作者竟然感到諸多不安。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在發展實踐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缺乏一套相對科學的評價體系和監控方法來規範合作辦學機構(單位)的辦學行為

  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校內外合作辦學機構(單位)分佈廣泛,辦學形式複雜多樣,辦學條件良莠不齊,加上利益驅動,對辦學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關係處理認識不夠到位,往往為了辦學規模、追求效益犧牲了教學質量。儘管各高校加強了對考風考紀的規範與整改乃至整個教學過程的管理與評估,但難以形成有效的監控機制。對長年招生業績不佳的合作辦學機構(單位)清理力度不徹底,對校內外辦學機構(單位)招生、收費、教學管理和監督,以及各類辦學協議合同依然不夠規範。

  (二)缺乏一套相對合理、更加靈活、更具市場吸引力的分配方案

  繼續教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招生形勢日益嚴峻,很多高校的分配比例(特別是非學歷教育培訓分配方式)與國內辦學機構相比難以形成競爭優勢,在實際辦學中難以調動各辦學機構(單位)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尤其是某些有一定市場前景但目前需要扶持的教育專案,當前的校院分配比例很難有效拓展辦學空間。

  (三)創新能力不足,缺乏辦學自主品牌專案

  普通高校繼續教育辦學的成本意識和經營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開拓創新的魄力和能力尚待增強;學歷教育的專業設定和課程安排還存在結構性矛盾,專業數量偏多,與市場的實際需求和成人的學習特點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各高校非學歷教育培訓的整體辦學思路已經明確,但缺乏有效的專案策劃和市場開拓能力;合作專案和合作機會猶存,但缺乏高階自主品牌,學校增值空間不大。

  (四)管理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風氣不夠濃厚

  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業務差異較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管理部門之間各自為政,未能形成有效合力;部分管理人員做事不講效率,不計成本,貪圖享受,講究排場。有些管理人員以個人為中心,拉幫結派,不願溝通,對真正幹事的人員進行無端猜疑和攻擊,破壞和影響同事之間的團結和工作積極性。有些管理人員大局意識淡薄,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比較武斷,缺乏一定的客觀分析研判能力和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政策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二、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觀原因探析

  以上問題的產生和存在,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辦麗的因素,從客觀上講,繼續教育面臨的整個彤勢都與過去完全不同,辦學面臨的挑戰、矛盾、環境和問題自然不同。從主觀上講,管理隊伍在助推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思想認識上,在駕馭全域性的能力和水平上,在辦學管理的作風、方式和方法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戰略宏觀能力和決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

  管理的重要工作就是決策。有的管理成員大局意識和政治敏感性還不夠強,政策理論水平尚存差距,面對複雜問題、矛盾比較集中的問題和涉及普通高校繼續教育長遠利益的問題,缺乏一定的凋研、成熟的思考和客觀的研判,決策上往往缺乏客觀性、系統性、連續性和穩定性,難以做到未雨綢繆,無形之中造成管理上的低效率和高成本。

  (二)官本位思想尚存一定的空間,公僕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部分管理成員還沒有轉變觀念,沒有將手中掌握的資源真正用來服務各辦學機構(單位),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一定的官本位思想。對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事財務、招生考試、辦學站點設定等敏感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畏難情緒,在工作中過於求穩,過多地考慮個人因素,缺乏開拓創新的激情和攻堅克難的勇氣。在對待有些事情上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度,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不強,對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長遠持續發展缺乏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工作視野和個人胸襟還不夠開闊

  有時管理成員陷於具體事務,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還不夠;管理成員集中學習、靜下心來思考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改革和未來發展還比較欠缺。有時同於長期工作在學校部門,喜歡用經驗和習慣辦事,工作方式過於簡單,缺乏一定的市場敏銳性和戰略經營意識,難以形成“跳出繼續教育思考繼續教育”的工作思維。面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和不同的聲音,在以開放的意識和態度、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度,凝聚教職員工的力量和智慧方面,做得還不夠。

  三、推進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新一輪科學發展的主要思路與對策措施

  (一)主要思路

  2.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整和深化繼續教育辦學指導思想,辦學模式和發展模式主動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繼續教育是一種貼近市場、貼近現實的特殊教育形式。管理者必須緊緊地把握市場的脈搏,以“順應市場謀發展”的理念和戰略,進一步思考“辦什麼樣的繼續教育和怎樣辦繼續教育”這一根本性問題。普通高校繼續教育要進一步探索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更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辦學機制,不斷增強高校透過繼續教育服務社會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吸引力。在維護學校品牌、遵循繼續教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融合行業企業,堅持市場細分,不斷創新辦學模式和發展模式,適時調整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培訓的專業課程設定,科學制訂和修訂教學培訓計劃,教學管理過程凸顯繼續教育的特色和成人的學習特點,充分適應目前各類教育物件的教育需求及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著力把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建設成為融繼續教育專案策劃、課程設計、市場拓展、教學培訓、政策諮詢、理論研究、人力資源(教師庫、學員資訊)推介於一體的教育品牌。

  3.搶抓機遇,開拓創新,依然把艱苦創業當作是當前繼續教育各項工作的第一主題。繼續教育的發展規律要求繼續教育管理者需要企業家的勇氣和教育家的智慧。既要有加快發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更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管理中一定要樹立主動出擊的意識,以敏銳的市場眼光,及時地捕捉市場機遇,培育現有市場,搶佔新興市場,開拓潛在市場,擴大我們的辦學領域。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以條件定發展向以需求定發展,穩步發展學歷教育,多元化開拓市場專案,把非學歷教育培訓作為學院辦學新的增長點,創新辦學思路,盤活學校現有資源,把學校教育和其他教育辦活、辦實、辦好。

  4.堅持“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的辦學原則,加強規範管理,注重內涵建設,確保把辦學質量看做是推動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科學發展的生命線。普通高校繼續教育職能部門承擔學校成人高等教育、網路教育、自學考試、非學歷繼續教育管理和教學工作,辦學形式複雜多樣,辦學單位分佈廣泛,辦學條件參差不齊,亟須建立和健全規範、科學、合理和有效的各項辦學制度,不斷加強辦學環節的監控與管理,面對數量和質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矛盾時,堅持既要做大規模,也要規範管理,注重內涵建設,實現繼續教育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決不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為了一時利益犧牲學校品牌。

  (二)對策措施

  1.強化管理,塑造品牌,提高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競爭力。品牌是現代繼續教育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無形資產,也是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和參與市場競爭的必由之路。積極推進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品牌建設,是增強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競爭實力、全面推進新一輪科學發展的迫切要求。一要創新思路,精心培育具有市場前景、高校特色、增值價值的繼續教育核心品牌。強化“大教育、大培訓”理念,深入分析外在需求,認真挖掘內在優勢,突出學校的學科、人才等綜合優勢,突出行業企業特點,突出社會市場需求,打造能充分體現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核心價值、與地方經濟社會緊密相關,層次高、專業強、受歡迎的一流精品專案品牌。二要樹立“管理增效益,質量塑品牌”的理念,以良好的信譽維護高校品牌。以嚴肅考風考紀為突破口,不斷完善教學過程管理制度和相關操作規程,不斷強化各種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切實保障和維護好高校品牌。創新機制體制,制定和完善獎懲制度,不斷增強學校內部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推動品牌專案走向市場。三要多渠道加強宣傳,擴大繼續教育品牌效應。充分利用學校校友資源和社會公共資源,增強社會各界對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關注。發揮網路、報刊等媒體的力量,及時傳播學校招生、培訓、新聞動態等重要資訊,提高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全面推動學校的新發展。

  2.盤活資源,加強合作,提升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生產力。進一步融合普通高校現有教育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繼續走好網路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融合、自學考試與高職高專院校相溝通等辦學新路子,開展多樣化、多層次、多方位的辦學形式,拓展辦學空間,加速繼續教育的新發展。全面加強和推進與社會的合作、與政府的互動、與行業協會的互惠溝通,必須“聯合起來,走共同經營發展之路”,實現社會、政府、社團、學校四者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僅要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合作,也要與中西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合作,廣泛聯絡政府、企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等社團組織,透過人才培養、培訓,不斷開拓服務領域和合作空間。努力爭取國際合作專案,推動與國外知名大學的專案合作,提升國際交流的規模和層次。積極發展與繼續教育內部同行的相互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求得共同發展。加強與校內外相關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共同開拓辦學空間和建立辦學新品牌,做大教育培訓市場。

  3.增強市場意識,走特色經營之路,保持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生命力。特色就是生產力,特色就是競爭力,特色就是生命力。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特色就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整和深化辦學指導思想,辦學模式和發展模式,主動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科學判斷和預測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培訓市場發展變化的動態和趨勢。各種辦學形式都要立足行業和學生實際,在專業的合理設定上下工夫,在課程的綜合設計上多努力。繼續推進網路精品課程建設,認真實施名師巡禮計劃,推行精品教材編寫,形成一批頗具特色、深涵效益、富有潛力的學科專業群體。

  4.推進文化內涵建設,增強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凝聚力。人是推進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科學發展最主要的因素。辦普通高校繼續教育要大氣,有大視野才能有大行動、大發展。高品位、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校園文化氛圍建設,提升普通高校辦公環境、網站建設、內部刊物的文化內涵。透過培育和凝練“勤于思考、敢於創業、善於創新、樂於奉獻”的管理文化,構建和發展“以個人的貢獻助推集體的發展,以集體的發展提升個人的價值”這一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和尊重每個員工的首創精神,以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把管理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普通學校繼續教育的發展中來。透過輪崗換崗、學習培訓、獎懲考核等形式,積極營造“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圍,讓想幹事的員工有機會,能幹事的員工有平臺,幹成事的員工有地位。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1

  一、地方電視臺面臨的重重挑戰

  1.人才睏乏缺乏活力。未來的競爭無疑是人才的競爭。電視與尖端科技往往滲透和粘合在一起,地方電視臺的發展無論硬體還是軟體都需要多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也需要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技術精、作風紀律嚴的電視工作者隊伍,需要一大批愛崗敬業與業務技能兼備俱佳的電視人才。而目前的現狀是,無論是主持人隊伍,還是策劃、編導、技術和市場營銷人員,無一不缺。我們臺的不少創意設計,都得聘請外部專業人士才能完成。人才的短缺成為制約地方電視臺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個突出“瓶頸”。

  2.定位困惑缺乏動力。地方電視臺一方面擔當著確保中央、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宣傳任務完成的社會職責,擔當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又承擔著事業發展壯大的重任,需產生經濟效益。如何正確處理好這兩個關係,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是擺在地方電視臺面前的現實問題。特定的社會和市場環境決定了地方電視臺的社會效益轉變成經濟效益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3.節目困守缺乏魅力。主要表現為:新聞節目中領導活動報道較多,基層群眾的事情報道較少,不能滿足百姓對自身生活全方位、多層次的資訊需求。產業部門的生產性活動報道較多,普通百姓的生活性新聞報道較少。由於採訪難、取材難、公開難、處境難,造成輿論監督性報道少,降低了地方電視臺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不一而足。導致了整體形象缺乏應有的魅力。

  二、地方電視臺科學發展要正確處理五種關係

  地方電視臺實現科學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程序中,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地方電視臺如何有效應對各類媒體的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如何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做大做強。需正確處理好五種關係,致力於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開創地方電視臺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1.正確處理好文化發展與技術進步的關係。積極發展集電視、網站、報刊於一體的文化技術,著力打造有實力、有魅力、有潛力的區域性先進傳媒。網路與數字技術的大範圍使用,有力地提升了地方電視臺的文化傳播力與影響力。我們要緊緊抓住資訊化深入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快電視文化發展與技術進步的融合,充分運用高新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加快構建覆蓋廣泛、技術先進的區域性電視傳播機制與創新機制,大力提高地方電視臺的知名度和文化力。

  2.正確處理好改革創新與加快發展的關係。創新,是地方電視臺科學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要進一步推動形式、內容、思維、機制、體制和手段等全方位的創新與突破,探索既保證正確導向、又富有動力活力的體制機制。尤其要進一步創新用人機制,向人才要活力。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策劃人才、創意人才、管理人才、採編人才和經營人才。既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也要待遇留人,為地方電視臺科學發展供人才支撐。

  3.正確處理好“兩個效益”的關係。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確實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一體化,如遇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產生矛盾衝突的時候,經濟效益必須服從於社會效益。要始終堅持做到"四個不動搖"。即堅持"黨管媒體"的方針不動搖;堅持“政治家辦臺”原則不動搖;堅持社會效益為首位的原則不動搖;堅持依法辦臺不動搖。牢牢把握電視新聞宣傳工作的正確導向,堅守地方黨委政府新聞宣傳的“喉舌”陣地。

  4.正確處理好弘揚主旋律與節目多樣化的關係。要緊緊堅持“三貼近”,繼續“走轉改”。秉承播出節目思想性、文化性與欣賞性的協調一致,不斷提升節目的感染力與關注度,保持接地氣、講實話的風格。同時,要將弘揚主旋律與滿足受眾多樣化的需求有機結合,不斷滿足受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如我們電視臺新打造的新聞雜誌式欄目《晉在眼中》就贏得了廣大受眾的認可。目前,自辦節目的吸引力、影響力不斷增強。

  5.正確處理好事業發展與產業發展的關係。堅持產業興臺,打造多元化發展的區域性電視傳媒。地方電視臺作為地方黨委宣傳部門主管的重要部門,每年地方財政給予資助和補貼是好事,非常必要。但也從另一個側面弱化了其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強化了依賴性。為此,在抓好傳統廣告業務的同時,需進一步解放思想,勇於開拓,樹立產業化理念,努力追求由單一經營向多元經營轉變,創辦相關聯的經營性實體,壯大地方電視臺的整體實力,為自身科學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三、地方電視臺科學發展要不斷提高文化品位

  地方電視臺要科學發展,首先要增強關注度,透過播出區域內新鮮生動的地方新聞素材,為觀眾提供五彩繽紛的精神文化產品,從而進一步吸引觀眾的眼球和注意力。這方面最為核心的一條,就是應當具備高雅的文化品位,要努力做到四個提升,一是提升電視作品的文化品位;二是提升電視媒體的整體形象和整體品位;三是提升電視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文化素質;四是提升地方電視媒體的對外形象和文化形象,依託文化魅力,激勵鼓舞受眾。其一是樹立並強化開放思路,集中力量,推出一大批反映地方文化底蘊的力作精品,站在地方黨委政府改革發展的全域性下謀劃創作,有效提高地方電視臺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其二,應當樹立並強化品牌意識,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電視品牌專欄。特別要注重塑造新聞欄目的品牌與社會影響,不斷樹立新聞立臺的意識和理念,不斷整合各類新聞資源,構建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新框架。要借鑑其他電視機構的成功經驗,下功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電視欄目,不斷提高競爭力。

  四、注重地方電視臺的發展力建設,推動自身科學發展能力上臺階

  地方電視臺發展力,從廣義上講,是推動地方新聞事業不斷進步的能力;從狹義上講,是地方主流新聞媒體的經濟基礎、事業規模、技術裝備和產業素質等要素共同構成的整體實力。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和任務,我們要著眼於積極創造科學的用人機制,利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塊資源,奮發有為,致力於科學發展不斷上水平。

  1.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投資力度,推進地方電視臺事業發展壯大。電視新聞事業是地方黨委政府不可或缺的宣傳工具,也是一項具有公益性的宣傳手段,地方政府的公共財政理應大力扶持,並隨著財力逐年增加,不斷提高扶持力度。近年來,晉中市財政投入1000多萬元為我們臺購置了電視直播專用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電視直播能力,為電視臺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硬體支撐。當然,今後,還必須開闊視野,爭取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援,注重從市場尋找資源,尋找出路,利用電視這個廣闊平臺,籌建辦臺辦節目資金,在實現自身滾動發展的道路上,尋求新的突破。

  2.不斷加大內部改革力度,推動地方電視臺競爭力日益增強。要痛下決心,堅持產業與事業分離、經營與宣傳分離的創新思路,把地方電視臺可經營可市場化的資源,徹底剝離出去,進行公司股份化改造,大力培育一批節目製作、新媒體業務、有線電視網路、廣告經營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競爭主體,實行市場化經營與資本化運作,提高綜合實力,提高內部競爭力,把地方電視臺的文化產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3.不斷加大機制創新力度,確保地方電視臺持續向前發展。制約困擾地方電視臺科學發展的深層次根源,仍然是機制與制度的滯後,內部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性難以充分激發和調動。為此,要在確保電視臺正確方向,正確導向的基礎上,勇於創新,特別是在人員使用的機制建設上,貫穿以人為本,不斷最佳化結構,加強資源整合,主要包括建立完善頻道總監負責制,實行首席播音員和主持人制度,首席記者編輯制度,工資報酬拉開檔次,建立健全內部資產、考核、分配、監管和社會保險等一系列可操作制度,凝聚啟用各方面的正能量,以科學機制保障地方電視臺的可持續發展。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文 篇12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位黨員領導幹部提高領導素質、增強黨性修養的迫切需要。在大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著力構建公共財政體制的宏觀發展形勢下,戰鬥在財政監督一線的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重在“四真”上下功夫,為推動財政監督事業科學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第一,學真理,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重點從“為誰發展”、“發展什麼”和“怎樣發展”等方面系統揭示出發展的內在規律和精神實質,是財政監督工作必須堅持的指導方針。實踐已充分證明,對科學發展觀理解得愈深刻,貫徹落實的行動就愈自覺、愈堅定。一是要勤奮學習,將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作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和各種矛盾,針對當前思想活動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的客觀情況,只有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才能堅定信念辨是非,堅定立場明方向;才能立足現實看長遠,拓寬視野長才幹,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域性觀領導,準確把握新時期財政監督工作的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進而全面提高推進科學發展的領導能力。二是要勤于思考,重要是堅持理論聯絡實際,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財政監督工作既要系統地總結過去,又要客觀地評析現在,更要透過完善制度和創新機制科學把握未來的發展,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依法行政、科學監管的理念和方式,確保發展的模式達到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定位科學,發展的程序達到執行有序、措施有效、保障有力,進而全面提高推進科學發展的駕馭能力。三是要著力提升,就是要緊密結合財政監督工作實際,透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檢驗的良性互動,不斷增強對科學發展觀理性認識和感性昇華,進而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指導意義,全面領悟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持續不斷地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第二,練真功,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實踐是培養領導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第一課堂,也是將科學發展觀付諸實施的基本途徑。對於財政監督幹部而言,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積極實踐,大膽創新,在服務改革、促進管理中拼搏進取,在破解難題、勇闖新路中增長才幹。一是要著力最佳化發展思路,重點是要按照部黨組提出的“更新監督理念,突出監督重點,改進監督方式”的指示精神,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積極構建財政監督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在健全財政政策體系、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稅制改革、推進依法理財等方面的保駕護航作用,全面提升財政監督功效。

  二是著力最佳化監督理念,重點是按照部黨組提出的財政監督“三個貫穿於”的發展要求,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積極促進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緊密銜接且相互制衡的財政管理執行體系建設,在推進財政改革、構建公共財政體系的程序中,實現財政監督從制度設計和機制執行等方面,全方位融入財政管理,內化為財政管理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三是著力提升綜合成效,重點是按照科學化、精細化、規範化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統籌兼顧,進一步強化財政監管,加強制度建設,最佳化內部管理,深化隊伍建設,整體推進各項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四是著力提升自身素質,積極投身財政監督工作之中,主動承擔艱鉅複雜的工作任務,在實踐中迎接考驗,在鍛鍊中提升能力。不僅要堅持自我揚棄,即對實踐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分析,對工作中的失誤和教訓進行總結剖析,積極積累實踐中探索出的成功經驗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而且要充分發揚民主,虛心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善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充分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發揮集體智慧,進一步提高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增強團隊意識與和諧氛圍,在提高領導能力的同時營造團結向上的發展態勢。

  第三,辦真事,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的基本準則。“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真心實意、腳踏實地工作,既是黨員領導幹部應該具備的覺悟和品格,也是為 “官”從政的基本行為準則。科學發展觀把發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統的、協調的、可持續的過程,突出強調要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求真務實,整體推進。這就要求我們要把發展的第一要義,以人為本的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功要求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更好地貫徹和運用到財政監督工作的始終,真抓實幹,講求成效。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更加註重發展的人文字質,突出發展的宗旨和目的是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財政監督工作要更加重視民生財政建設,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積極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重點是要透過財政監督,確保三農、教育、就業、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各項利民惠民財稅政策得到貫徹落實,促進構建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二是堅持整體推進,更加註重發展的整體協調,著力抓好各種發展要素的內在聯絡和有效整合,確保財政監督業務工作、內部管理和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相互協調,良性互動,建立健全科學有序的長效發展機制。三是堅持突出重點,更加註重發展的多樣性,一切從實際出發,把握財政監督工作的階段性特徵,認真剖析收入監管、支出監管、金融監管和會計監督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系統規劃,科學部署,以點帶面突破難點,點面結合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穩健發展。

  第四,用真情,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愛因斯坦曾經講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黑格爾也曾強調“要是沒有熱情,世界上任何偉大事業都不會成功。”熱愛和熱情都是真情的流露,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前提。“發展”具有可持續特性,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不斷地分析查詢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及薄弱環節,不斷地採取措施予以改進和完善,從而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地向更高層次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真情對待工作不僅僅需要我們進一步弘揚愛崗敬業精神,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更為重要的是要始終保持拼搏向上的工作態度和飽滿旺盛的工作激情,始終清醒地認識財政監督發展的階段性變化和特徵,不為傳統思路和方式方法所侷限,主動適應財政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積極更新發展觀念,主動拓寬發展視野,深入紮實地探索新的發展思路和模式;始終清醒地認識本單位和本人在現階段存在的差距與不足,不為過去的成績而自滿,常懷憂患意識,常思進取之策,不斷增強危機感和使命感;始終清醒地認識發展道路上面臨的挑戰和難題,不為既有的經驗所束縛,不為將來的困難所困惑,而是要堅定信心,按照科學發展的內在規律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堅持勤於實踐,善於創新,敢於突破,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更高水準和更高層次上積極推動財政監督事業科學健康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