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論文: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分析

政研論文: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分析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政研論文: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分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xx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經濟仍具備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但也應看到,經濟執行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因素,一些長期性的矛盾和問題還需要透過深層次的改革和調整來加以解決。

  (一)外部條件分析

  20xx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復增長需要較長時期。在各國開出的“強力藥方”作用下,全球經濟出現大病初癒跡象。美國經濟在經歷了前幾個季度的衰退後初露增長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開始出現復甦跡象,但目前仍面臨失業率飆升、財政赤字劇增和消費不振等諸多挑戰,經濟刺激計劃也將收縮或陸續退出,經濟全面復甦將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

  (二)內部條件分析

  1、國內消費市場拓展空間廣闊,但難度增大

  國內消費市場仍有很大的潛力:首先,農村消費市場將會迅速啟動並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信心增加,有利於刺激本輪消費升級。但是,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農民增收困難情況下,同時受未來支出和消費習慣等多重因素制約,我國消費增長難以持續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2、國內投資增長具備潛力,但民間投資意願不強

  我國的國內投資增長具備一定的潛力,主要表現在:就業壓力和改善現狀的迫切願望,形成了高漲的投資熱情;房地產、汽車工業發展帶來的產業規模擴大以及工業化、城市化程序加快等變化,為投資提供了廣闊空間;巨大的國民總儲蓄和國外投資,為投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援。但目前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還是依靠投資拉動,政府投資增速比民間投資增速要快得多。實現經濟明顯復甦的關鍵還是要帶動民間的投資。

  3、穩定出口政策成效明顯,但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首先,近期人民幣升值壓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現較大幅度貶值。美元中長期弱勢格局難以根本改變,而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和巨大的'貿易順差,人民幣升值壓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於中國出口回升。其次,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國。中國未來要想重現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續高速增長局面已不太現實。

  4、工業增長條件充足,但結構調整難度很大

  一方面,工業經濟增速發展條件充足:工業企業利潤的增長慣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費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投資較快增長的態勢將增大對製造業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業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產能過剩這一中國經濟的頑疾。前幾年出口的指數型增長,吸收了我國不斷產生的過剩產能。

  5、財政和金融環境良好,但通脹預期逐漸顯現

  20xx年我國面臨的財政和金融環境相對比較穩定和良好。首先,財政實力和外匯儲備實力逐漸增強。近年來,中國財政收入出現快速增長趨勢,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其次,我國的外債償債率,負債率等各項指標均持續回落。再者,金融監管體系在穩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xx年全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和壓力,都將逐步增強。

  相關連結:20xx年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通脹問題

  20xx年,一方面我國內需強勁恢復、貨幣信貸高增長,以及資源、能源價格體制進一步改革,都將形成重新推高物價的動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脹的因素。因此,在兩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20xx年的通脹問題不會非常突出,但下半年開始通脹的壓力可能明顯增強。

  (二)房地產問題

  當前,對房地產“泡沫化”的擔憂與日俱增。20xx年前三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9%。房價上漲較快,投資、投機往往大於消費,虛擬資產的特徵就會明顯突出。解決房地產“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關注和控制樓市中虛擬資產因素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二是切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援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設;三是鼓勵居民從投資實體經濟中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四是運用稅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資性住房需求。

  (三)結構調整問題

  1、以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內需為突破口

  當前結構調整的關鍵,就是要從最終消費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緊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機制。堅持市場化方向,創新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建立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的保障機制;透過對低收入群體加薪,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儘快提高國民的社會保障水平,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財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財政轉型;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降低農村居民的不確定性。第三,要改革現有的城鄉分割的二元分配機制。制定能夠調動城市政府主動接納農民進城的積極性的公共政策;積極建立進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制度;建立失地農民的補償制度。

  2、全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第一,透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場機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場機制上;透過設立裝置規模、能耗、汙染物排放等技術性指標作為市場準入門檻。第二,加快提升技術進步貢獻率。各級財政應及時將政策支援重點轉移到調結構方面來。

  (四)戰略性新興產業問題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生物醫藥、資訊網路、海洋工程和地質勘探七大行業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條件。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訂和實施產業振興發展規劃。第二,加大政府

  科技投入。第三,鼓勵企業擴充套件投資主體且引入風險投資。第四,培育重點產業的新增長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