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通用11篇)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通用11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1

  梁老無疑是睿智的,這睿智體現於他在事關己身時仍能理性看待問題,理性地看待這次誤診,理性地看待西醫對於中國醫學前途的重要。他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只為中國醫學的發展,只為更多人以後能因西醫得利。反觀如今,不少病患家屬不經調查就將棺材花圈抬進醫院,對醫生大打出手,口中聲聲“維權”“償命”,實際上只不過是為了一己的錢財私利。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提全域性與個體這對兄弟。

  人有個體意識,這是本性,但人也應該要有全域性觀念。須知沒有全域性的穩定,就不會有個體的自由。

  擁有全域性觀念,何嘗不是一種實現個體價值的體現?民國,正是一個吳宓所言“眾思造亂,而莫肯平亂”的時代。此時,個體意識萌芽異常迅猛,學生棄學遊行運動空前壯大。然梅貽琦、蔡元培、胡適等人,卻毅然正面迎對噴湧到氾濫的個體自由,規勸學生一心向學。不是他們沒有看到個體掙扎的光亮,而是從全域性看來,這種個體意識的泛濫必將造亂。這樣的精神在亂世之中實屬護根之良藥。

  而在如今的太平盛世同樣需要擁有這種精神。正如熊培雲所言:“現在許多人在維權中生活,而不是在生活中維權。”飛機晚點,就衝上跑道攔飛機;在國外違法,就高唱國歌要自由。“問題焦慮症”使得人們開始為批判而批判。究其原因,還是如今資訊碎片化的時代使得人們沒有時間理性思考,繼而只能以利己角度出發來看待一切。昨有教育制度不公引人高考“天問”,今有二胎政策改革眾說紛紜。當自我意識膨脹到無限大,那麼當鋪天蓋地的新聞紛沓而至,人們只能本能地去反抗、謾罵,所謂全域性觀念則成了笑話、談資。

  其實,擁有全域性觀念,並不代表否定個體意識,也不代表個人要為全域性無條件犧牲。相反,全域性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一個個個體的進步與發展。每個個體都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照亮自己,這樣才能實現整體的光明。

  既要有個體意識,又要有全域性觀念。吾輩應當何為?胡適曾言:“我們要爭獨立。”爭獨立,是要我們理性地思考,既不要做一個抻長脖子的看客,也不要做一個為批判而批判的所謂“鬥士”。於資訊流中找到自己的航向,全域性和個體也就能有機地結合。

  若說個體是一葉飄落,那麼社會就是萬物生長。想必梁老正是看到了萬民之生,才能在身衰之際,筆鋒堅定:國之穩,斷無可疑。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2

  人?是什麼?

  一個難以想象的生物,無情無義、有情有義。

  無所畏懼,膽小如鼠。

  言而有信,言而無信······‘什麼?他願意捐出元’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而時間、地點、人物、背景。是一個蒼涼的地 方+.+

  這時你會發現世間是有好人存在的。他是好人你,你是好人,大家都是好人。現在,你會發現人間的有情有意。

  ‘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出現了他就是戰鬥英雄——董存瑞。在他為了新中國犧牲的那一刻,在那一瞬間,他的歷史將記錄在別人的心目當中。多麼偉大的英雄呀!多麼有情有義的一個人,在這時你就想轟轟烈烈的當一次英雄。你不想當懦夫,你想當英雄,而不當狗熊。

  所謂的言而有信是:無論答應別人什麼事情都會做到,同胞們可不能學習言而無信喲!

  膽小如鼠,那就關於膽子大的問題了。但千萬記住,別當懦夫,一旦你當了懦夫將會有無可挽回的顏面,你將會被人看不起,世世代代。

  無情無義的做人那你這輩子別人懶得理你,因為TM都知道你很沒趣,你可憐,連最起碼的“情”你都沒有,那想必你會什麼也沒有你會有什麼?一副臭架子?

  懶得理你。

  有的人說:人生就是一臺戲,每個人在臺上都是主角。這句話不假。但我對人生的理解可不是這樣,我眼中的人生就是一場遊戲,你玩它的態度決定你的命運,每個人生下來,智商品德都是一樣的,隨後我們被上帝要求玩個遊戲。所以,我們就開始了人生,從呱呱墜地到年少的無知,再到青年的輕狂,然後我們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最後的一種就是老者的淡定,隨後就是死亡的來臨,也就是這個遊戲的結束,其中我們經歷的風風雨雨都是構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從容面對。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3

  社會就是這樣子,你抗拒不了,也無法抗拒。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一首歌唱出了多少人追逐的夢想,然而不久前就聽過原作朴樹出席活動,當問到為什麼出席活動,“為了賺錢”,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我,為了賺錢,多麼樸實的一句話,多麼現實的一句話,當初仗劍走天涯,如今也只能為了生計“賣唱”。

  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正如現代大學生就業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幸運兒一畢業就能得到滿意的工作,當然有背景有勢力的除外,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就是廉價的勞動力,知識學的再多,出來社會不也得重頭再來,無論你在學校多麼輝煌,萬人矚目,同學眼中的學霸,老師眼裡的精英,到了社會,你就什麼也不是,醒醒吧,孩子,社會會教你做人,謙虛卑恭,讀書只為讓你懂得一些混跡社會的基本知識,也就是“新手村指導”,至於如何生存,就得在社會中學習。現代大學教育太過安逸,我以為我讀完大學學好基本知識,畢業後能安心找個工作,勤勤懇懇工作,不能說富甲一方,但也能安享晚年,現在才發現,自己太愚蠢,出了大學我才發現自己懂得並不多,真的不多,以至於一份本專業工作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勝任。

  沒有什麼是永恆的,畢業後的同學、朋友“如今已悄然無蹤影”,為了生活,為了前(錢)途各自奔波,“相見時難別亦難”,以前我也是是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向命運鬥爭過,拼搏過,而後,再被一次次無情的打壓之後,我變得老實了,有同事嘲笑我說怎麼像個老頭一點鬥志沒有,我搖了搖頭“老了”,在剛硬的鐵,在社會無情的敲打錘鍊之下,也只能任它擺佈,原本堅硬的石頭,在河水慢慢侵蝕,洗刷之下,磨去稜角,變得圓滑,也就是所謂的鵝卵石。如今的我正值年少,混跡社會中當個狗尾巴草,“風吹兩邊倒”。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4

  曾經的那個少年,站在地平線,許下了驕傲的誓言,相信自己的夢想一定會實現,成功離自己並不遙遠。那個天真的少年,相信睜開眼睛就美好的一天,張開雙臂就能擁抱明天,理想終有一天會看見。那個偏執的少年,無論怎樣都不曾妥協,試圖用熱血改變世界,最後卻被社會改變了那個少年。

  時間已經過去了多少年,為什麼看不到當初的`那個少年?和一份從不妥協的信念?為什麼看不到那張稚嫩的臉龐?和一張天真燦爛的笑臉?

  我在努力的尋找,尋找那個的少年,是時間帶走了他的一腔熱血,還是歲月磨滅了當初那個充滿鬥志的少年?

  如今我站青春洋溢的操場,放佛看到那個少年,他仰望著藍天,想象著不久的未來,理想浮現在我的眼前,如一片浩瀚的海洋,流向那天空中璀璨的星河,卻是來自那個少年年少的胸膛。

  少年啊,你的身影為何消失的如此茫然,你是否,已經啟程去了夢中的地方?你是否,挺過了風風雨雨,迎來了未雨綢繆?

  如今的那個少年,看著驕傲的誓言黯然無言,微紅的眼睛,詮釋背後歷經的滄桑。

  這個少年何曾不想帶著那一份驕傲的宣言去浪跡天涯,但看著身邊的人全是匍匐在錢的胯下?誰會在意你眼角閃爍著淚花?身邊都是為了生活奔波忙碌的人群,誰會去看你那幅色彩斑斕畫著理想的畫?記憶里老師說要在逆境中泛起一片屬於自己的浪花,可是誰又知道那不過是自己流下的淚花,儘管我已經在茫茫人海默默的把夢想留下,可誰知人海茫茫中全把我視為一個笑話。周圍的人大聲扞衛著尊嚴卻為了鈔票活在別人的胯下,但是他們只不過是想養活他那一家,還有人指手畫腳的給人說著大道理,但是背後卻為了權利而出賣自己的道義,他們卻只不過是想爬上高樓大廈,當深夜裡我對著鏡子留著眼淚灑脫的微笑,才明白夢想只不過是生活中一塊多餘的傷疤。

  其實我們很多事情並不是輸在自己,而是輸給了這個社會。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5

  有些話不要說,說了就會誤事;有些話要說,不說就會誤解;有些話要及時說,晚說了就會誤事;有些話要當面說,背後說了就沒有用;有些話不要當面說,說了會傷感情;有些話不要說完,說完了就沒有意思;有些話要當面說完,不然過後就後悔;有些話要給別人代說,自己說了就不好意思;有些話是要嚴肅地說,太隨便了就沒有效果;有些話是要開玩笑似的說,太嚴肅了就不好意思;有些話要在電話裡說,見了面不好說;有些話要透過紙筆來說,開口說了就不好意思;

  有些話說了沒有什麼作用,但你也不得不說;有些話雖然說了就有用,但你也不能亂說;有些話只能適合白天說,晚上說了就不好,有些話是要晚上說,白天說了就不好……做人難,難的是這嘴巴真的不好管,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真的太難把握。

  有些事,要及時做,晚做了就會誤事;有些事要慢慢地做,急了就會做錯事;有些事,要自己動手做才有效果;有些事,要給別人幫做才有作用;有些事,想好了才能做;有些事,想不好也要做;有些事,是要按計劃來做,有些事,是不能按計劃來做;有些事,只有在白天做,有些事,只能在晚上做;有些事,是做給自己,有些事,是做給別人看;有些事,做了有作用,有些事,沒有什麼作用也得做;有些事,是有本事的人才能做,有些事,沒有什麼本事的人也能做;

  有些事,做了馬上就見效果,有些事,做了很久很久才有作用……。做人難,難的是一些事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做!

  有些情,是要學會等待;有些情,是要學會追求;有些情,是要學會欠著,有些情,是學會償還;有些情,要當真;有些情,要作假;有些情,要講究成本;有些情,不能計較代價;有些情,要富於表面;有些情,要保留心頭;有些情,要用錢來換;有些情,要用真心來換;有些情,用錢換不來;有些情,用真心也換不來……做人難,難的是真的情太少,假的情太多,實在難以分辯。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6

  我眼中的社會和諧

  外婆常說:“你真是幸福,生活安定,什麼也不缺。”我慢慢地長大了,更深切地領會著她的話。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了8.0級地震,當天,就有許多解放軍、醫生、護士、志願者趕赴災區,抗震救災;第二天開始,全國人們紛紛自發地捐錢、獻血;而被困災區的人們,也在頑強地自救和互救。在災難面前,大家各盡其能,奉獻著自己無私的愛心。這個時候,我真的看到了我們平常說的“愛祖國、愛人民”,真正感到了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社會的和諧,人們的齊心協力。

  三年級時,我被選為班級的代表,去結對的民工子弟學校——天華學校送禮物,我們送去的是大家捐的家裡平常最愛玩的活動器械,羽毛球啊、籃球啊、象棋啊,那裡的小朋友們好高興,我們也好高興,第一次感受到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回來後媽媽感嘆了一句:“現在的孩子們真幸福,各盡其能,各取所需,都有點共產主義社會的感覺了!”

  有一天傍晚,我練習騎車時不小心摔傷了腳,一位陌生的老爺爺扶著我回了家。第二天上學的路上,我的腳鑽心地痛,外婆吃力地扶著我,走一步停一停,平常不到十分鐘的路,卻好像怎麼也走不完。一位同學的媽媽看到了我們的情況,就主動用腳踏車推著送我到學校,黃春豔同學的媽媽半扶半抱著我上四樓進教室。放學後,章雨婷同學的奶奶又張羅著找人送我回家,而馬馮亮同學的爸爸早已默默地把我抱上了電動車……第三天、第四天,總有人搶著接送我、扶我上下樓,老師們、同學們也很關心我,幫我拿飯、扶我到操場、幫我發本子……雖然只是一次小小的受傷,但我深深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愛與關懷。

  聯想到報紙上時常會登載的為白血病人捐錢捐骨髓,為孤兒捐款捐物;聽媽媽講起過的給貧困家庭的子女免學費、發營養餐;親身體驗過的大雪封路時解放軍和各級政府、各個單位、個人的感人舉動,我領會了現在我們國家倡導“和諧社會”的含義: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

  這樣和諧的社會,我已經看到了,你呢?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7

  這次的三下鄉地點本來是定在廉江的,但由於種種原因,地點改在了徐聞邁陳白坡小學。作為徐聞人,由於調研需要語言溝通,因此我也作為調研組的一員出行。在調研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們不太願意配合調研工作,有的說沒什麼文化,不識字;有的人也許有個人隱私或其他方面的擔憂顧慮,對於這個問題,我能做的就是儘量的讓他們減少顧慮,耐心的給他們解釋調研問題,從而讓我們的調研工作順利進行,為我們提供更多的資料。

  調研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與人溝通的技巧。與村民溝通的過程中,最好不要直入主題,最好先跟他們聊一下家常,然後慢慢的將調研問題滲入談話中,這樣他們會更願意配合你的工作。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調研組不懂方言的同學與村民的溝通問題。由於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大多數村民不太會講普通話,因此,我們讓不會講方言的同學先找會講普通話的村民作為調研物件,然後我們找不會講普通話的被事,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儘量多的收集資料。七月八號是三下鄉的第一天,小朋友們很聽話地準時在操場上集合,小朋友們對我們這些來支教支教的新面孔都感到很新奇,在我們發言的時候,他們都很有禮貌,尊重我們,安靜地聽我們發言。

  他們還是小朋友,相對於我們來說都比較愛玩,他們8號才考完試,本來可以一考完試就開開心心地去玩,到他們還能配合我們的社會實踐留在學校上課,是很難得的。啟動儀式結束之後,負責各班支教的隊員到對應的班級進行自我介紹,讓同學們熟悉熟悉自己。我看著講臺下面坐著的小朋友們,小朋友們對新事物都會感到新奇的,看著講臺上進行自我介紹的一張張新面孔,他們會帶著好奇和探究的意味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支教的物件是學前班到六年級的學生,有的班級的小朋友比較安靜,有的班級的小朋友比較活潑,這對於我們進行支教的時候要因材施教,有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作為師範生的我,以後決定要當一名數學老師,這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學習如何與學生相處,面對不同的學生。

  三下鄉的這幾天,我收穫了友誼,生活經驗等等,總之,不虛此行。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8

  上午拿一卡通的某棉紡廠一女職工,與遇到熟人說:“自己才退休,一個月只有1200多元。企業改制早,自己在外打工,交了近二十年的社保,現在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但不能跟人家比,還沒有人家零頭多。她有個鄰居老頭,七八十了,一個月拿五六千,人家吃龍肉,自己只能喝苞谷糝。就那人家還不滿足,說沒兌現到位,還要往上找。真是人比人,氣死人。”熟人勸道:“不跟人家比,只跟自己比。只要自己日子今天比昨天過得好,就滿足了。跟別人比,只能給自己添堵添氣,氣出病也沒人管你,還起了一點作用。要知足常樂。”

  兩個的人話,引起我的深思。眾所周知,改革初期,人們的收入差別很小。收入差別懸殊,是從企業改制以後出現的。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由財政開支,按國制規定逐步提高,且旱澇保收。國有企業利用掌管全民資產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各個業行比照競相提自己工資和福利待遇。下崗和失業的工人,還有一部分農民工,只能到民營企業找打。民營企業出於自身考慮,還有市場環境因素,對員工普遍工資還低,還不買社保。國家在收入分配方面,出理有不公平、合理地方,又沒兼顧到底層民眾,是造成行業收入差別大,社會貧富懸殊一個主要原因。何況當時,進入各個單位,各個行業,是按計劃分配,而不是透過競聘進入。

  不可否認,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因人出身,學歷,知識,技能不同,固然存在差異。國家鼓勵公開、公平,公正和正當的競爭,讓一部分敢想敢幹能幹的人,先富起來,起領頭雁作用,推動社會進步。同時,還在兼顧公平合理原則,調節和平衡社會收入差距不能過大。否則,會危害社會穩定。另外還要看到,一方面,再先進的科技發明,最終透過工人的掌握和使用,才能轉化為產品和社會財富,另一個方面,民眾富裕,才能促進消費,有消費才能促進和擴大生產。

  這個熟人說的話,勸女職工也許是合造的,但對整個社會未必是福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每個人,對社會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都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採取迴避,隱忍的態度,使下情不能上達,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不能消除,問題永遠是問題,社會貧富懸殊,人心疏離,想建成和諧社會,只怕是鏡中月,水中花。任何國家,任何時代,公平正義,永遠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和底線。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9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日常出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公交、地鐵、出租等,現在提倡低碳生活,綠色環保出行,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下,共享單車應運而生。

  大量的共享單車投放,大大提高了人們騎單車的興趣。越來越多的人下載單車軟體,無論走到哪都可以看到單車,這也給一些經常不運動的人提供了一種鍛鍊身體的方式。騎單車去上班,不僅節約的等公交車的時間還節約坐車成本,騎車距離短,不到一時的五毛,到週末還會免費。大部分人都會按要求停放單車,還有一部分人只想到自己沒有想到他人找單車是否方便,竟然將單車放置在人不易於發現的地方或放在自家院子裡當作自己私人物品。

  以上還算不是讓人看著那麼生氣,有個別人素質太差,將共享單車有意破損,有卸掉輪子的、踏板的、座子的,還有噴漆噴成黑色或其他顏色的,砸變形的,等等,總之慘不忍睹。

  現代社會的人都怎麼了?為什麼非要這樣做?無非還是個人道德修養不過關。現代人道德觀念太差,社會管理者實在沒有辦法時就只能制定法律來約束人的言行。我們回頭看看在古代社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處理相對來說比較和諧。人們信服老祖宗在社會生產生活總結的規律,人類一代一代傳下來,知道什麼事必須做,什麼事不能做,如果做會受到哪此懲罰。而現代人似乎只要不觸犯法律什麼事都可以做。破損一輛單車,只要做到查不到自己身上就好,故意的損毀。

  這是教育的失敗還是法律的缺失呢?

  如果說是法律的缺失,面對這樣的故意破損公共財產應該處罰。如果是教育的失敗的話,那今天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體系是不是完善。古代人教育人是先從道德,為會處事,與人、自然、社會正確相處方面開始,而後慢慢延伸到治國平天下,建功。而現代教育過早培養學生的技能,學習能力,在做人方面很欠缺。看到老人倒地不去扶,看到壞人辦壞事,不敢與壞人作鬥爭,等等。

  道德觀念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如果每個人都提高的個人文化修養和道德觀念,就不會有太多的問題。越有才能的人,如果只是個唯利是圖,沒道德沒底線的人那麼他對社會的危害遠遠大於沒有文化的人。如發現地溝油的那個人,破解單車密碼的人,他們對社會的危害遠遠大於沒有文化的普通的人。

  學校教育中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都很重要,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10

  幹露露回來了。

  和所有的離鄉創業者一樣,幹露露回到了她的家鄉。如同所有的北漂一族,他們回來的要麼盆滿缽溢,要麼傷痕累累。

  幹露露回來了,作為一個人的形象,一個被久久圍觀的女人的形象回來的。我知道:無論對她怎樣包裝炒作甚至微笑著造謠,她都是帶著累累傷痕。

  最早知道幹露露,也是因為浴池徵婚門的沸沸揚揚。大約是多少知道些史事和幹露露的關聯,我又一次看了看《唐山大地震》,電影中的幹露露飾演的教師形象與突如其來的災害中的一切人物一樣,驚慌失措又不乏職業特徵。倘是她一路下去,也還罷了,即使也脫也露也無太多的人評說。畢竟不幹卿的事嘛。

  但是,這個社會究竟是太功利了,為了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急於求成就象我們追求GDP的快速增長一樣的不顧一切。自從王寶強在少林寺隨了野性而發飈,根在偏僻山村的北京求成者幹露露就不斷的在被徵婚的浴池中發酵,穿的越來越少,露的越來越多,圍觀者越來越廣泛。以至於在還是以擔當教育他人為宗旨的電視臺請來的嘉賓中不斷地爆出很黃很暴力的粗口。於是,主管部門急了,彷彿“是可忍、孰不可忍”般,對低俗惡俗的人與事進行封殺。

  對於當下的實情,每一個人都心知肚明:私利才是一切尷尬中,魔鬼也好,天使也罷,即使是昨天真的稱呼我太爺的二癩子,只要第二天一大早彆著紅彤彤的布條出席在莊嚴神聖的會場裡,我就起碼也就看他高人好幾輩了。為此,不要命,不要臉者,何止一人?國之四維,在車輪的碾壓下飛速滑落。社會公德及良心還有誰人可以顧及?在這種情形下,去考量所謂做人底線的私德之類,簡直是奢談或者更無知並且無恥。因而僅僅埋怨、譏諷、發槍,瞄準於一人,害莫大焉。演藝界的醜惡卑鄙下三臠,已被“動畫片的導演也是導演啊”專門的漢語,傳播流佈在廣大的華人地區。曾經的潛規則已經不再是“潛”而是明目張膽的規則了。答丟夫的手絹也不再用,奧爾貢肯定也不在隔著幕簾聽真話。正因為這樣,被圍觀者的病態是由於有了病態的圍觀者而互生的。

  我很笨,見識更少而且目光短淺: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南方人物週刊》會以幹露露為封面。我至今也不明白:幹露露怎麼就成了網路“紅人”或“達人”?但《北京人的愛情故事》有話:這個社會糟爛,連我都瘋了。瘋了,肯定有病。

  在一個病態的社會里,還健康地生活,這讓病人們怎麼看。

  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隨筆 篇11

  多次漂流,也有多點體會。如果以漂流與人生、社會種種相比,倒也有幾分相仿呢。

  漂流,是滿足人們探險獵奇的心理需求,在可控的範圍內尋求刺激,自然要經歷一些險灘,經歷一些跌宕。炎炎夏日,水中的這些遊戲,讓身心皆得到了滿足。漂流的河道蜿蜒曲折,依山勢而為,全程的整個落差在近百米,就好像從一座近百米高的小山的山頂俯衝到山底。最近我們來到恐龍谷靳河漂流,再次感受到了漂流的驚險與刺激。在與我們同行漂流的幾隻漂流筏,落水者若干,翻船者若干,失物者若干,我所在的漂流筏經歷了種種刺激驚險和屢屢驚叫後,得以平安漂到目的地,細想起來,有體會若干:

  高調與低調。在漂流中,凡是落水者,大多是坐得太高,突然遇到跌宕或者筏與筏、筏與石頭的碰撞,猝不及防,被拋下水。如果調低身段,就能夠較好地保護自己。由此想到世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須高調的時候要高調,能夠審時度勢低調行事則是做人的基礎和智慧,也是一個人的素質和品行體現。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概就包含有這一層的意思吧。

  失衡與平衡。漂流中翻船,除了激流險灘的環境,還在於漂流筏的整體平衡,其中如果個別成員慌亂失措失去了平衡,漂流筏就會失去平衡,就會出現翻船的危險。那麼,對一個社會來講,每個社會成員首先都要做好自己的“平衡”,進而實現社會這個“漂流筏”的穩定和諧。平衡當然是多方面的,個人“失衡”了,就會被過激的情緒所左右;社會“失衡”了,就會充滿戾氣,會“翻船”。

  混亂與秩序。在一處出口,許多漂流筏聚在一起,爭先往前,誰也不讓誰,為了達到自己的漂流筏先走的目的,後面的拉住了前面的,左邊的拉住了右邊的,都想借力前行,往往是你的筏子到了出口處,卻又被旁邊的或者後面的拉遠離了。就這樣,數十隻漂流筏相互擁擠相互拉扯,結果誰也到不了前面……從這一側面,深刻地折射出了人的劣根性,都想利己,不想利人。在沒有秩序沒有規定(制度)面前,誰都想爭先,互相絆連,卻誰也不能夠順利地到達終點。紅綠燈可以保證交通有序,而一個社會的制度法規則是保證社會的公正公平所在。所以,秩序與制度非常重要,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從個人哲學來講,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是也。再延伸出去,想得更多,打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