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環境雜文隨筆

適應環境雜文隨筆

  人是無法完全脫離環境而獨立存在的,若不能獨自創造一個環境,就必須選擇去適應一個環境,這應該算是基本的生存之道吧。

  只有當你能夠與你所在的環境相融合到一起的時候,你才能夠真正深刻地體會到所謂的水乳交融,如魚得水的感覺。

  但是,依然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好比環境為水,而某個人卻像是水的不溶物一般,只是在水裡浸泡著,就算是浸泡得再久一點,也還是人還是人,水還是水,人水分離各自飄零著。

  寫到這兒,我突然想起最近看過的一篇文章,是詩人北島介紹艾倫·金斯堡的文章。他說:“艾倫不妥協,單槍匹馬與他的環境對峙著,而對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是的,對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這樣的充滿著豪情的語言讓我感到熱血沸騰,感到心潮澎湃。但是,不知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冷靜下來的時候,我總是會產生一種微妙的被穿透鋒芒和堅硬的直覺,隨後我會感同身受一般地體會到一絲疲憊、一絲心酸或是一絲悲涼。

  有時候我會不由自主地嘆氣,嘆息有些勝利真的是非常殘酷的,殘酷到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普通的生命可以承受住的`。

  在一條充滿荊棘著的道路上,一開始的時候,也許會有許多的行進者,然而越到後來,越到最後,可能這支隊伍就會越荒蕪和純粹了。

  當我們以無限景仰,甚至朝聖般的心態,面對著那些最後的勝利者的時候,內心深處可能才會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一點,或許自己的骨頭真的沒有那麼堅硬,自己的意志也真的沒有那麼剛強。

  可能到了這樣的時候,就是我們真正學會妥協的時候。我們會想,其實自己只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而且自己也只想做個普通人,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路可能就只剩下了唯一的選擇,那就是要很好的去適應環境。尤其是,當你面對著的是難以輕易的環境時,環境絕對不會主動去遷就任何一個人,所以只能靠自己去適應環境了。

  適應環境,我想也絕不是簡單的敗給環境或是向環境投降,那應該是一種有智慧的妥協。老子在《道德經》中言“上善若水”,強調“水至柔”,卻能水滴石穿,而無堅不摧。靜下心來品味一下,的確會發現,做人和做事需要向“水”學習的方面真是不少。水既可通透,也可渾濁;水可以是涓涓細流,也可以是滾滾浪濤;水在低窪處可蓄積成涵養百川的大海,在懸崖邊也可以飛流成一瀉千里卻又激情澎湃的瀑布。水是真正的變形金剛,真正的王者大成,真的是沒有什麼樣的環境是水所不能適應的。

  說到這兒,再回到之前的人與環境的互不相溶的問題上來,就會發現,在環境是不可改變的情況下,也只有是不溶物般的人去學習改變,試著不斷去調整自己的成分,改變自己的狀態,用主動滲透的方式去贏得自己在水中的比重,從而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吧。

  這就是我想要說的適應環境,這應該是一種人生智慧,更好比是一場人與環境的博弈,需要你在現有條件下做出最最佳化選擇,那就是——如果不能創造一個環境,就必須要學會去適應一個環境。

  或者,當我們想要改造一個環境的時候,也一定是從融入環境開始的,融入環境之後,才能夠真正深入地瞭解環境,進而掌握環境,並改造環境。

  硬碰硬的火花四射固然壯烈璀璨,具有悲情之美,但是它的生命力遠不如以柔克剛的持久,意味深遠。

  可能在年少時會更加推崇那種烈焰般的灼人之美,但是人到中年之後,更加欣賞的是那種行雲流水般的雋永之美,潤物無聲,能夠化有形於無形,卻具有無限大的張力,更深沉,更令人神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