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雜文隨筆

中醫藥雜文隨筆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說明西方人開始承認接受中國古老的中醫藥了,只有中國的日益強大,西方人才會另眼相看,諾貝爾獎才可能出現中國人的身影。

  前幾天,看了中央臺《夢在中國》第二集《機會之城》,一個瑞士的小夥子何傲傑,在中國武漢中醫藥大學苦讀七年,獲得了中醫博士文憑。

  結局,我不喜歡,何傲傑畢業後卻無所事事,在上海找了一個上海姑娘,何傲傑沒有從事他的中醫事業,而是在武漢漢正街賣起上海的生煎包子。

  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從事他在學校學習的專業,選擇從事什麼工作,是個人根據就業市場和自己當時的實際情況決定的。關鍵是何傲傑是一個外國人,是來學習中國的國粹,而且是一個就連中國人自己都羨慕的博士生。他不僅僅是大學生,他也不僅僅是研究生,他是數量不多的博士生,而且是一個極其稀缺的中醫博士生。

  如果何傲傑是一箇中國人,他去從事其他行業還有情可原,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不是也有賣肉,擺地攤的嗎。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中國人自己就要淡忘的國粹,何熬傑說:“作為洋中醫,我是一個外國人,外國醫生給中國人看中醫是不可能的。”中國的醫院不要洋中醫,難道費了那麼大的精力培養的博士就從此埋進歷史的博物館裡。

  是的,是金子放在哪裡都會發光,關鍵是放在哪裡最合適,放在哪裡才能產生最大的能量。不是現在已經黃金遍地,少一塊,多一塊,無所謂。現在中國剛剛起步,人們的生活剛剛好起來,人們已經知道要保護自己的身體,不是等到疾病纏身,而是一邊工作一邊鍛鍊自己的身體。中醫認為“藥食同源”,“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注意自己的飲食結構。

  中國每年要外派那麼多中醫去國外,去宣揚中國的古老文明,用中國的中醫中藥去醫治挽救無數外國人。現成的外國洋中醫博士,放著不用,又去國外重新培養當地的醫生,那不是在捨近求遠嗎,國家的投入就這樣打了水漂。不是現在的醫生人滿為患,現在很多邊遠地方缺醫少藥,特別是高素質的人才更是稀缺資源,一箇中醫博士,可以醫治多少病患,又可以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又可以延續多少中國的中醫藥事業。

  中醫藥在中國延續幾千年,它醫治了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西洋文化的流入,大部分國人都已經忘記了中醫也可以看病,去醫院就是消炎,打點滴。是的,現在人們已經離不開西醫,西醫已經完全融入中國的角角落落。現在還有幾個人看病還記得中醫,沒有幾個人會想去用中醫藥去調整自己身體的平衡,把疾病擋在沒有發生以前。

  衛生部門要求安排人們去檢查身體,也只是要西醫去檢查已經發生的病變,從來沒有一個人會想到,檢查身體是不是讓中醫看一看,我們的身體是不是已經到了亞健康,是不是已經要抵抗不了細菌的入侵,是不是要用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精華來調理一下身體,使我們的身體重新強壯起來,使我們的身體恢復活力。

  少生一點病,少吃一點藥,少打一點針。這樣自己可以少痛苦一點,自己不要為看病吃藥心疼自己口袋裡的鈔票,自己的子女要不用為自己病病歪歪而不能安心工作。

  中醫有自己的不足,診斷,配藥,憑醫生的經驗,憑醫生的感覺。西醫對每一種藥的成分,劑量,所對應的症狀,副作用,都細緻的說明。中草藥,在外國人眼裡就是草根樹皮,醫生開出的中草藥,它的成分是什麼,是那些成分在起作用,那些成分是沒有用的,不同的青蒿里面的青蒿素的含量是多少,所以用量是不可控的。

  雖然西藥也有從草根樹皮中提取,但是他們已經把裡面的有用成分提取出來,知道它們是什麼東西,是什麼成分,可以起什麼作用,做了藥物試驗。

  青蒿素就是一個例子,同樣是中草藥,一個是草,一個是提純的晶體。青蒿,西方人不屑一顧,青蒿只不過是一棵青草。青蒿素卻被西方人崇拜,因為它可以看到用於治病的晶體,可以知道它的分子結構,可以測算出它的用量,可以準確統計出它的治病效果,用它已經挽救了千千萬萬面臨死亡的人。

  中國不是沒有能力,上萬公里的衛星就可以檢測到,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用儀器檢測不能實現嗎?那麼複雜的天氣要素可以做出數學模型,中醫診斷,處方,中草藥的配方,就不能做出數學模型嗎?每一種草藥就不能提純,分析出它的成分和相對應疾病症狀的用藥用量,把古人流傳數千年的名方,變成現代人的治病救人的名藥。到那時候,西方人就不會再說,中草藥只能是保健品了,堂堂正正的成為世界各國人治病用藥。

  當然,我是門外漢,我做不出來。只要有政策引導,中國的能人有的是,一年不行,兩年,十年不行,二十年,總有一天中醫會重新回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總有一天全世界都會想起中國的古老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西方文明又是另外一種文明,中醫和西醫是完全建立在兩種不同的哲學體系上的,都是為了治病救人,而且二者各有所長。西醫不會離開我們,西醫將和中醫一起永遠維繫世界人民的身體健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