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吃雞蛋習俗美文隨筆

三月三吃雞蛋習俗美文隨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月三吃雞蛋習俗美文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月三吃雞蛋習俗美文隨筆 篇1

  中國農曆三月三那些地方有吃雞蛋的習俗?為什麼要吃雞蛋?

  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

  清朝葉調元的《漢口竹枝詞》曰:三三令節重廚房,口味新調又一樁。地米菜和雞蛋煮,十分耐飽十分香。詞中的地米菜即指薺菜。地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它不僅是佳餚一碟,更是靈藥一方。薺菜,別名地菜、護生草、雞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藥。在中藥裡,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

  祖國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歸肝、脾、腎經,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薺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燴,還可用來做餡或做湯,均色澤誘人、味道鮮美,是一道藥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最常見的一種吃法。每到三月三這天,薺菜便長莖開花,婦女都會採摘來插在髮際。

  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於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藉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薑,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溼、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三月三吃雞蛋習俗美文隨筆 篇2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來歷,在我們這裡有這樣一個傳說: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採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頭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地菜,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病即痊癒。此事傳開,人們都紛紛用地菜煮雞蛋吃,熱潮遍及城鄉。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雞蛋,就在沔陽形成了風俗。以後逐漸傳開,在江漢平原一帶也盛行起來了。

  還有人說三月三,是個古老的節日,是從春秋戰國時期的“上已節”演變而來的。那時這個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三月上旬。“已”是地支中的幹位。過去紀年紀月紀日用六十花甲,即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與地支“子醜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字輪番搭配,以數學組合方式組成六十個組合形式來記日記年。“上己”就是三月中第一個出現“己”的日子,因此叫“上己”。過去,在這一天,人們要到野外郊遊踏青。青年男女在這一天得到了徹底的解放,可以不受禮教約束,自由交往。到秦時,“上己節”的活動被正式定在三月初三這一天。這天,人們在郊外水濱盪鞦韆,放風箏,觀風景,青年男女對歌抒懷,各行其樂。到唐代,這種風氣還一直流傳著,甚至連皇家戒備森嚴的宮廷也敞開了大門,讓嬪妃宮女到郊外歡度一日。詩聖杜甫描寫玄宗寵妃楊玉環及其姐妹到長安城外郊遊時就寫到:“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三月三這個節日發展到後來,在人們的生活中漸漸淡下去了,即使某些仍保留著這一風俗的地方,內容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逐漸成了一個休息、遊樂和集市貿易活動的`節日。但在我們今天,沒有旅遊、休息的說法,我們吃個“煮雞蛋”就算是過三月三了。

  另外,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悼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

  在壯族三月三歌墟中男女青年的交際習俗: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這裡我們家喻戶曉的一個民間風俗。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從田野裡採來一把地菜,洗淨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配上桂皮、八角茴、五香粉、醬油等佐料,同雞蛋一起煎煮,將雞蛋煮熟後撈起食之,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地菜,一名薺菜,又名地花子。《本草綱目》載:佛家常以薺菜作挑燈杖,據說夏日可驅除蚊蟲,故薺菜又名護生草。

  雖然“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其科學性還有待考證,不過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地菜雖然是野菜,但是營養豐富,裡面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這些營養元素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加上雞蛋的蛋白質含量高,卵磷脂、維生素A也豐富,這樣兩種營養食物放在一起,自然對身體有好處。民俗中稱,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雞蛋能治頭暈。

  地菜,屬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基出葉叢生,羽狀分裂或不分裂,葉被毛茸。春天開花,總狀花序,花小,白色。短角果,內含多數種子。性喜溫和,耐寒力強。野生於田野。嫩株作蔬菜;帶花果的全草入藥,性涼,味甘淡,功能涼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等症。地菜:又叫薺菜,雖是野菜,但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具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腫之功效。

  地菜是一種美味佳餚。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把地菜作為美味佳餚了。《詩經·穀風》載:“誰謂茶苦,其甘如薺。”在我們這裡流傳著一首歌謠,也是讚美地菜是一種美味佳餚的。歌謠是:“地菜,蒸蒸菜,一陣香氣飄門外,好吃婆娘聞到了,急急忙忙拿碗來,吃了一碗又一碗,厚著臉皮還要帶。”將雞蛋連同地菜煎煮,讓汁滲入蛋內,可使蛋連同地菜煎煮,讓汁滲入蛋內,可使蛋味更加鮮美,人人愛食,這可能是這個風俗在民間盛行的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菜有較好的藥用價值,能健身治病。藥理分析資料表明:地菜營養豐富,500克地菜含蛋白質21.2克,糖24克,脂肪1.6克,粗纖維5.6克,鈣1.68克,磷0.2999克,以及維生素B1、B2、B6、C等,它還含有精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蛋氨酸、穀氨酸等十餘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春天食地菜有健身作用。據醫學家認為:地菜具有利尿、散熱、收縮血管及止血作用,且能輕度擴張冠張動脈、降壓和收縮子宮,是防治高血壓、冠心病、蕁麻疹、腎炎及有經過多的良藥。

  地菜煮雞蛋做法

  將新鮮地菜洗淨後捆成一束,和雞蛋、生薑放在一起,加水煮熟雞蛋,再放紅棗,這樣既可保證地菜的清香及藥用功效完全滲入雞蛋中,又可讓紅棗不爛、香甜可口。

  據瞭解,地菜煮雞蛋可以祛風溼、清火,而且還可預防春瘟,即一些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感冒、流腦等。

  三月三吃雞蛋習俗美文隨筆 篇3

  一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聞到了雞蛋的氣味可香了。

  我起來時,就去吃雞蛋了,可是隻有3個,我就問:“怎麼只有三個雞蛋”。媽媽說:“我一個人到山上去只採了這麼多地菜。我把三個雞蛋分給了哥哥、媽媽還有我自己。我哥哥、我媽媽我都到山上去菜采地菜到了山頂,微風對著我們吹,很涼快,我們把採來的地菜放在一邊,在觀賞風景,我們還在山頂錄了相。觀賞完了我們就開始采地菜,我們一個採了一把。

  據說3月3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她親自下凡灑下仙水,據說喝了地菜煮的雞蛋的不能很健康,不管什麼病都沒有了。

  我們一回家就開始煮雞蛋,我和哥哥都迫不及待要吃雞蛋了。因為我太餓了,我們把蛋煮好了,都在搶著吃,這一天都吃雞蛋。

  這就是我的3月3日的一天。

  三月三吃雞蛋習俗美文隨筆 篇4

  今天是3月31號,農曆三月初三,按家鄉的舊俗,今天家家戶戶應該吃用薺菜花煮的雞蛋,民間說吃了這種雞蛋就能祛病養生,尤其能清腦明目,不犯頭痛病。也許是西風東漸,近年來洋節日不斷受到人們的關注,相反,三月三這個本土節日如今已漸漸被人淡忘了。

  上午第三節課我剛上完回到辦公室,不一會兒,班上的兩個班幹部同學就笑著走進辦公室來,只見她倆每人手中用方便袋提著些雞蛋,我一怔不知何事,她們不好意思地解釋說,今天是三月三,請老師們吃幾個薺菜花煮的雞蛋……

  學生離開後,辦公室裡一下子熱鬧起來,老師們一邊吃著雞蛋,一邊打趣著、感嘆著。

  “是你做班主任的啟發暗示的效果吧?”有人肯定地問。

  “我都忘了今天是三月三,即使記得也不會那麼做,那不是我的風格,那樣的蛋吃了會肚子痛的。”我驕傲地答。

  “到底是實驗班的學生,素質就是不一樣!”有人感嘆道。

  “今天這個雞蛋我連蛋殼也要吃下去,不能有一點浪費。”有人開著玩笑。

  “感動!這個雞蛋我真捨不得吃,一定要留作紀念。”有人感嘆兼開著玩笑。

  幾個雞蛋本要不了多少錢,可其中包含著學生們一顆顆純潔友善的心。我們不是經常抱怨現在的學生自私冷漠麼?我們不是經常感嘆現在的孩子不懂感情麼?今天的一幕讓我們不禁心頭一熱,一種久違的溫馨洋溢在我們的周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