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際遇的名言

人生際遇的名言

  入仕如媳婦,要養人;歸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安得長者言》

  當官就像做媳婦一樣,要養育人;等到隱退之後就像婆婆一樣,要教育人。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

  ——《安得長者言》

  人活著一天,如果能聽到一句善良的話,如果看見一種善良的行為,如果做了一件善良的事,這一天就沒有白活。

  處世而無所及物者,不如無生。

  ——《聱隅子·虎豹第四》

  生活在世上卻於萬物沒有什麼好處和作用的人,還不如不存在。

  無根而固者,情也;無立而貴者,生也。

  ——《管子·戒第二十六》

  沒有根基卻能夠堅固的,是情感;沒有地位卻能夠尊貴的,是本性。

  寒者得衣,飢者得食,冤者得理,勞者得息,聖人之所期也。

  ——《鶡冠子·捲上·天則第四》

  讓寒冷的人得到衣服穿,讓飢餓的人得到飯吃,讓冤屈的.人得以申理,讓疲勞的人得到休息,這是品德高尚的人所期望的。

  口非匏瓜,不得不食;身非木石,不得不衣。

  ——《劉子·辯施第三十七》

  口不是匏瓜,不吃飯不行;身子不是樹木石頭,不穿衣服不行。

  人生之短,猶如石火,炯然以過,唯立德貽愛,為不朽也。

  ——《劉子·惜時第五十三》

  人生的短暫,就像火石敲擊出的火花一樣,一閃而過,唯有樹立德業、施愛於人,才是不朽的。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第六》

  聰明的人喜愛水,仁慈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活躍,仁慈的人寧靜;聰明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論語·子罕第九》

  (人到了)四五十歲卻還沒有什麼作為,那就不值得敬畏了。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國家政治清明,就做官;國家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包裹起來、藏起來。

  人生稟五常之性,好道樂學,故辨於物。

  ——《論衡·別通第三十八》

  人天生具有五常之性,喜好道德、樂於學習,所以不同於其他生物。

  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是則物也。

  ——《論衡·別通第三十八》

  飽食痛飲,稍稍用點心思(就)想睡覺,肚子成了飯坑,腸子成了酒囊,這就成為一般的動物(而不是人)了。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第五篇滕文公上》

  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尊卑之義,夫妻之間有內外之別,老少之間有長幼之序,朋友之間有誠實信用。

  生於當世,貴能成大功,太上有立德,其下有立言。

  ——《潛夫論·敘錄第三十六》

  人生在世,可貴的是能夠成就大的功業,最高尚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才是著書立說。

  智愚無他,在讀書與不讀書;禍福無他,在為善與不為善;貧富無他;在勤儉與不勤儉;譭譽無他,在仁恕與不仁恕。

  ——《呻吟語·修身篇第五》

  智慧和愚昧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就)在於讀書和不讀書;災禍和幸福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就)在於行善和不行善;貧窮和富裕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就)在於勤儉與不勤儉;受毀謗和受讚譽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就)在於是否仁義、忠恕。

  仁厚刻薄,是修短關;行止語默,是禍福關;勤惰儉奢,是成敗關;飲食男女,是死生關。

  ——《呻吟語·修身篇第五》

  仁厚和刻薄,是長處與短處的關口;行動和語言,是禍福的關口;勤奮和懶惰、節儉和奢侈,是成敗的關口;飲食男女,是生死的關口。

  進德修業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義精仁熟在晚年。

  ——《呻吟語·問學篇第六》

  培養道德完成學業在於青少年時代,明確天道、樹立德行在於中年時代,仁義的精通嫻熟在於晚年時代。

  上士重道德,中士重功名,下士重辭章,斗筲之人重高貴。

  ——《呻吟語·品藻篇第十一》

  上等的讀書人重視道德修養,中等的讀書人重視建功立名,下等的讀書人重視辭采文章,才識短淺的人重視高貴。

  小人食於力,君子食於道。

  ——《慎子·逸文》

  品行低下之人靠力氣吃飯,有德行的人靠正道吃飯。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鄘風·相鼠》

  看看老鼠還有張皮,做人卻沒有威儀。做人如果沒有威儀,不去死還幹什麼?

  吾未見麟之生虎,而見堯之生丹朱也;吾未見梟之生鳳,而見鯀之生禹也:物有種而人無種也。

  ——《叔苴子·內篇卷一》

  我沒有見過麒麟生老虎,卻知道堯生了丹朱;我沒有見過梟生鳳凰,卻知道鯀生了大禹:(如此看來)動物是有種的而人是沒有種的(不是賢人生賢人、愚人生愚人)。

  天生萬物,唯人為貴。

  ——《說苑·卷十七·雜言》

  大自然生育的萬物,唯獨人最為寶貴。

  力勝貧,謹勝禍,慎勝害,戒勝災。

  ——《說苑·卷十六·談叢》

  力量可以戰勝貧困,嚴謹恭敬可以戰勝禍患,處處小心可以戰勝危害,警戒可以戰勝災難。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

  ——《說苑·卷十六·談叢》

  修身養性,是智慧的源泉;樂善好施,是仁德的發端;收受給予,是道義的信驗;知道恥辱,是勇敢的先決條件;樹立聲名,是行為的終極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