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的歷史由來

《千字文》的歷史由來

  導語:許多人不但把它當作一部啟蒙教材來讀,而且作為學習書法的範本。接下來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千字文》的歷史由來。歡迎大家前來查閱!

  《千字文》是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兒童文化課本。以後仿效《千字文》,先後又編寫了《百家姓》、《三字經》——又稱“三百千”。經千百年教學實踐,在諸多啟蒙書中唯有“三百千”最為普及和最受歡迎。

  《千字文》。是南北朝朝代周興嗣編纂的,已有1400多年曆史。其編纂經過頗為有趣。據唐李綽《尚憶故實》記載,梁武帝命令殷鐵石在王羲之的書法中拓出一千個不重複的字,供給諸王臨摹。當把一千個字拓出以後,梁武帝又覺得“每字片紙,雜亂無序”,遂命令他的文學侍從周興嗣,將這一千個字編綴成合轍押韻並有意義的'文句。周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髮皆白”;可見作者為編寫這篇千古絕妙章,花費了多大的心思!

  《千字文》,構思精巧、宛轉有致,氣勢雄渾,條理貫穿,妙語連珠、文采斐然,以對仗工整,琅琅上口,韻語,敘述了有關自然、社會、歷史、地理、倫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作人處事的道理,其知識性與藝術性,確實堪稱雙絕。

  歷代著名書法家如懷素、歐陽詢、趙佶、趙孟、文徵明等,競相書寫《千字文》,作為習字範本,從而更加提高了它的聲名。不僅在國內風行,而且遠播海外。在日本、朝鮮等國廣為流傳,影響甚大。

  內容延伸:

  千字文創作背景:

  中國很早就出現了專門用於啟蒙的識字課本,秦代出現的有《蒼頡篇》、《爰歷篇》,漢代則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賈魴的《滂喜篇》、蔡邕的《勸學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國時代有《埤蒼》、《廣蒼》、《始學篇》等,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對後世產生了影響,其餘影響不大。《急就章》雖然是《蒼頡篇》之後較突出的小學之書,但由於流傳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其權威性到南北朝時已大不如前,而這一時期出現的一些啟蒙讀物如《庭誥》、《詁幼》之類,可讀性有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千字文》問世了。

  南朝時期,梁武帝肖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後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周將其編成了有內容的韻文,這就是流傳至21世紀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千字文影響:

  《千字文》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由於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也是一部生動優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傳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唐朝以後,《千字文》這種形式也被人們廣泛地加以採用和學習,出現了一大批以《千字文》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義淨編纂了《梵語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敘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頌》,呂裁之有《呂氏千字文》,清人吳省蘭有《恭慶皇上七旬萬壽千字文》,太平天國有《御製千字詔》等等。這些所謂的《千字文》內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為名,足見《千字文》影響之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