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成書背景及其歷史影響

《千字文》成書背景及其歷史影響

  《千字文》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下面是關於《千字文》成書背景及其歷史影響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成書背景與過程:

  中國很早就出現了專門用於啟蒙的識字課本,秦代出現的有《蒼頡篇》、《爰歷篇》,漢代則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賈魴的《滂喜篇》、蔡邕的《勸學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國時代有《埤蒼》、《廣蒼》、《始學篇》等,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對後世產生了影響,其餘影響不大。《急就章》雖然是《蒼頡篇》之後較突出的小學之書,但由於流傳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其權威性到南北朝時已大不如前,而這一時期出現的一些啟蒙讀物如《庭誥》、《詁幼》之類,可讀性有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千字文》問世了。

  據李倬《尚書故實》載:南朝時期,梁武帝肖衍(502—549)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後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梁武帝命周興嗣將這一千字編成有意義的句子,“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周興嗣竟一夜之間編成了有內容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這就是流傳至21世紀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二、作者簡介:

  周興嗣(470─521),字思纂,祖籍陳郡項(今河南沈丘縣),其先人於西晉永嘉南渡時遷徙到江南姑孰(今安徽當塗)。十三歲開始到齊的京師建康(今南京)遊學,十幾年後,精通了各種紀事文章的寫法。遊學時,他曾在姑蘇(今江蘇蘇州)一家旅店住宿,夜裡聽見有人對他說:“你才學蓋世,不久就會結識到尊貴的大臣,最後被聖明的君主重用。”可是一直到聲音消失,他也沒能聽出說話人在哪。

  隆昌年(494)中,齊侍中謝朏任吳興(今浙江湖州)太守。謝朏厭惡與士人交往,卻喜歡和周興嗣在一塊談論文史。任職期滿,他在朝廷極力推薦周興嗣的才學。本州舉薦秀才出任公職,周興嗣於是被推舉為桂陽(今湖南省桂陽縣)郡丞(郡守的副職)。郡守王嶸,平時就欣賞周興嗣的文才,待他很好。

  公元502年,蕭衍代齊建梁,周興嗣上奏《休平賦》,文章非常優美,受到蕭衍重視,聘用他任“安成王國”侍郎,就在梁都的華林園當值。其年,河南獻來一匹會隨著音樂跳舞的馬(儛馬),蕭衍命周興嗣與待詔張率等人作賦歌頌。賦成,蕭衍評定周興嗣的最好,升周興嗣為員外散騎侍郎。

  梁天監七年(508年),梁武帝用南京城內自己在三橋的舊居,改建為光宅寺,命周興嗣與陸倕各寫一篇寺碑碑文。碑文完成後,梁武帝只使用了周興嗣的作品。自此以後,著名的《銅表銘》、《柵塘碣》、《北伐檄》以及《次韻王羲之書千字》等,梁武帝都只要周興嗣一人去完成。每成一篇,都會受到梁武帝的稱讚和財物賞賜。九年(510),任新安郡丞,任滿後,重任員外散騎侍郎,協助編撰國史。十二年(513),升任給事中,繼續為皇室撰寫文稿。

  周興嗣的雙手常年患有風疽(溼疹)病,升任“給事中”後,又染上了癧疾,這是一種不好醫治的流行疫病,結果左眼失明。梁武帝蕭衍撫摸著他的手,感嘆地說:“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當場又親筆抄寫了一份專治風疽病的秘方,賜給周興嗣。可見梁武帝對周興嗣何等愛惜。

  與蕭衍同為“竟陵八友”中人、時任蕭衍記室(相當於秘書長)的任昉,也很喜愛周興嗣的才華,經常對別人說:“周興嗣如果沒病,十天內就能當上御史中丞”。

  梁普通二年(521),周興嗣病故。生前撰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餘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書》及《兩唐書志》)傳於世。但流傳最廣、最久遠的,則是《千字文》。

  三、內容簡要:

  《千字文》原名《次韻王羲之書千字》。乃四言長詩,首尾連貫,音韻諧美。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複,句句押韻,前後貫通,內容有條不紊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道德、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它那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使得眾多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

  由汪嘯尹纂輯、孫謙益參注的《千字文釋義》將《千字文》分為四個部分,他們稱之為四章。

  從第一句“天地玄黃”開始,至第三十六句“賴及萬方”為第一部分。從天地開闢講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雲雨、霜霧和四時寒暑的變化;也就有了孕生於大地的金玉、鐵器(劍)、珍寶、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飛鳥游魚;天地之間也就出現了人和時代的變遷。在此,《千字文》講述了人類的早期歷史和商湯、周武王時盛世的表現,即文中所說的“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從第三十七句“蓋此身發”開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為第二部分。重在講述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親,珍惜父母傳給的身體,“恭惟鞠養,豈敢毀傷”,做人要“知過必改”,講信用,保持純真本色,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譽,“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讚羔羊”及以下四句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接著文中對忠、孝和人的言談舉止、交友、保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華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巖岫杳冥”為第三部分。講述與統治有關的各方面問題。此章首言京城形勝,極力描繪都邑的壯麗,“宮殿盤鬱,樓觀飛驚”。京城之中彙集了豐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墳典,亦聚群英”,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層意思,重在敘述上層社會的豪華生活和他們的文治武功。這部分最後描述了國家疆域的廣闊和風景的秀美:“九州禹跡,百郡秦並……曠遠綿邈,巖岫杳冥。”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於農”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誚”為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園生活,讚美了那些甘於寂寞、不為名利羈絆的人們,對民間溫馨的人情嚮往之至。汪嘯尹、孫謙益的《千字文釋義》認為這部分是講“君子治家處身之道”,其觀點有一定道理,但顯得牽強,所以不加採用。

  最後還有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沒有特別含義,將其單列出來。

  《千字文》在內容上熔各種知識於一爐,並通篇貫穿以統一的思想,脈絡清晰,語言洗練。它的長處後來為《三字經》所吸取。

  四、《千字文》在國內外的重大影響

  千字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由於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也是一部生動優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傳了1400多年。這表明,它既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人不但把它當作一部啟蒙教材來讀,而且作為學習書法的範本。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懷素、宋徽宗、趙孟頫、文徵明等。他們的作品流傳很廣,書體與風格各異,可謂千字千姿,影響也很大,促進了《千字文》在民間的傳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並譯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義大利文版,是中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和《三字經》、《百家姓》合稱“三百千”。

  唐朝以後,《千字文》這種形式也被人們廣泛地加以採用和學習,出現了一大批以《千字文》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義淨編纂了《梵語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敘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頌》,呂裁之有《呂氏千字文》,清人吳省蘭有《恭慶皇上七旬萬壽千字文》,太平天國有《御製千字詔》等等。這些所謂的《千字文》內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為名,足見《千字文》影響之大。

  宋代真宗時,編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裝在400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順序編號,起於“天地玄黃”的“天”字,終於“宮”字,所以人稱這部《道藏》為《大宋天宮道藏》。

  千字文曾作為許多國家的漢字初級讀本。此讀本傳入朝鮮半島的年代已不可考。這本書與佛教的一起傳入,被認為是漢字應用於朝鮮語言的推動力量。漢字一直是朝鮮唯一的文字,直到世宗大王於15世紀釋出訓民正音(Hangul)。不管怎樣,即使朝鮮文字發明後,大多數的朝鮮學者仍然繼續使用漢字一直到20世紀早期。

  千字文被用來教授兒童習字始於1583年,即李朝宣祖命令韓濩(Han Ho;1544—1605)將其刻成木版印刷之後。韓濩《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裡的從"天"到"水"的44個字被逐一記錄在了"常平通寶"的背面(朝鮮王朝時代朝鮮的銅錢)。

  千字文以其特有的形式展現漢字,對每一個漢字來說,文字既體現其含義(訓),也體現聲音(音)。雖然朝鮮語言歷經演變,詞彙相對應的訓(saegim)在每一個版本里保持不變。當然同樣成書於16世紀的光州版和韓石峰版千字文對個別漢字的解釋有些許不同。韓石峰版與光州版訓的變化大體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定義更加寬泛或者每個單獨漢字的語義範圍發生改變。先前的定義被同義字取代,以及,部分詞條的語音發生改變。

  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看岀朝鮮本國語對"漢字語"的取代。基本上,很少有詞彙涵義被認為是16世紀以前的,因為它們可能是朝鮮本國語詞彙的化石留存或者受到全羅道方言的影響。

  一千多年來,千字文曾被用來習字及練習書法。由於千字文字字不同,且流傳廣泛,故深受東亞各國書法家的青睞。《宣和書譜》記載,北宋內府收藏智永真跡二十三件,《千字文》便佔十五件之多。

  中國書法家智永(隋)、褚遂良(唐)、孫過庭(唐)、張旭(唐)、懷素(唐)、米元章(北宋)、高宗(南宋)、趙子昂(元)、文徵明(明)皆有著名的《千字文》書法作品。敦煌出土文書中也有《千字文》手本習字斷片,可見最遲至7世紀利用《千字文》練習漢字書法已較普及。

  日本書法家卷菱湖(江戶)、市河米庵(江戶)、貫名菘翁(江戶)、日下部鳴鶴(明治)、小野鵝堂(明治)的《千字文》書法作品也很有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