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天散文片段

朱自清春天散文片段

  導語:他的文章嚴謹不苟,雖然著意錘鍊文字,但風格平易自然。並能於樸素之中立新意,造新語,於平淡之中見神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春天散文片段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一)朱自清春天散文片段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一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一軟一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一摸一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一溼的空氣裡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一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一毛一,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裡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二)朱自清的散文風格

  李廣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說:《背影》一篇,論行數不滿五十行,論字數不過千五百言由於這篇短文被選為中學國文教材,在中學生心目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的一體。這裡說的是解放前的情況。至於解放後,選《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則因其文筆的優美,一直被選作教材,為大中學生所吟誦。

  為什麼朱自清的散文如此為人所推崇?主要因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內容真實、感情真摯。善,是指作品表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是進步的,作者是非愛憎和廣大人民群眾一致。美,當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別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語言秀美而富有韻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暢,又如橄欖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創作中是怎樣追求真、善、美的呢?

  從內容看,朱自清寫的都是他親身經歷的事情。不僅大的事情有根有據,就是一個細節,也力求真實準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現絲毫不真實的地方。有這樣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裡有一句話: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後來有一個讀者寫信告訴他,說蟬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覺得自己那晚確是聽到了蟬聲,但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問了好幾個人,並寫信向某昆蟲學家請教。結果大家都認為蟬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爾才叫。朱自清因此懷疑自己是記錯了,準備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時,刪掉蟬叫這個句子。可是後來,他又兩次親耳聽到月夜的蟬聲,他才相信自己沒有寫錯,而一般人對月夜蟬叫的認識不準確。他為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觀察事物之不易。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對待寫作內容的真實性方面,態度是多麼認真嚴肅。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摯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給亡婦》等,被稱為天地間第等至情文學。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沒有半點矯揉造作,而有動人心絃的力量。他在《論逼真和如畫》、《論標語口號》、《鍾明<嘔心苦唇錄>序》等文章裡,強調真就是自然,強調修辭立其誠,強調宣傳與寫作都不能缺少至誠的態度。正是這種至誠的態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都傾注在字裡行間。而這種從心靈深處流露出來的喜怒哀樂之情,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