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散文的精選讀後感範文

馮驥才散文的精選讀後感範文

  讀馮驥才的《花的勇氣》這篇文章之後,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對一切風風雨雨,無論你遇到什麼挫折,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馮驥才散文精選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馮驥才散文精選讀後感篇一

  馮驥才先生是現代文學領域裡的大家,他閱歷豐富,觀察細緻,筆鋒細膩,描寫人物事情風格獨特,別具一格,其作品讀後給人印象深刻,耐人尋味。

  他筆下的人物刻畫細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語言描寫貼近生活實際,表現人物內心活動深刻,如44-45頁,索天響論功夫的語言描寫,誇誇其談,以語言唬人的功夫算是練到了極致;二是外貌描寫細緻,看了之後給人一種較強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如194頁對蓮心出場的外貌描寫,可以說精細到了極致;三是作者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賦予人物心理的細緻刻畫和描寫,使文章整體上讀起來有血有肉,活潑生動,引人入勝。比如,炮打雙燈中的牛寶,人雖然窮,但是他對愛情的嚮往勝過所有,為了心儀的人,他甚至置生命於不顧,表現出了對愛情的真誠、熱烈、真摯的追求,最後終於感動了春枝,有情人終成眷屬。牛寶爭取愛情的故事曲折跌宕,充滿了韌勁,不怕世俗的惡言風語。他的身體雖然殘了,但是能夠抱得美人歸,心理是充滿了無限的喜悅的,正如作者所說:苦樂唯有自知。而佟忍安的說蓮論史,更是無懈可擊,無人能比。

  神鞭中則刻畫了不同人物的性格。諸如傻二的實在低調厚道,真誠待人,是令人欣賞的。他雖然有功夫,但是從來不用功夫去欺負人,都是把那一條神鞭用在打抱不平、愛國救國上面,這是一條充滿了正能量的神鞭。而從愛國救亡運動中,傻二也在不斷地成長,他最終認識到神鞭救不了中國,於是練成了神槍手,做了最完美的轉變。這篇小說中的天津人的衛嘴子性格讓作者描繪的淋漓盡致,想必,讀過這本書後,即便是從來沒有來過天津的人也會對天津人的性格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尤其是死崔的落井下石、戴奎一的借梯子下樓顧全顏面落荒而逃;索天響的虛啦吧唧,有名無實等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讀的過程中,這些人物的語言描寫十分豐富,動作描寫細緻,人物表現出的形象鮮活,躍然紙上。

  三寸金蓮是馮驥才先生的代表作品。如果從這部小說的來龍去脈看,作者對古代婦女纏足的研究是極為專一和破費功夫的,這就叫做功底。實際上,作者研究三寸金蓮,既是對歷史的一種貢獻,也是對文化的一種紀念。如今三寸金蓮隨著歷史的變革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今人能夠以小說的行駛去了解那段三寸金蓮的歷史,就更加容易趣味性的去感知、接受、評價那段歷史。特別是三寸金蓮給古代的婦女造成了深深地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烙在了大少奶奶香蓮的心上,她自己生逢那樣一個時代,沒有能力去改變現狀,但是她對於纏足的.痛苦和可怕是畏懼的,是痛恨的,是逃避的。正是這一心結,她不願再把自己經受的痛苦傳給女兒,於是在女兒纏足的前日她默默地將女兒託付他人遠走他鄉,最後世事弄人,自己竟然和親生女兒在臺上比足,但是心裡卻有了著落。這實際上表現的是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衝突,落後文化與自由精神的博弈,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誰也不能阻止歷史的進步,纏足的開放表現了歷史的進步,表現了婦女的解放,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佟家內部賽足的場景描寫上,作者是下了一番大的功夫的,從香蓮的穿著、動作、神情等方面做了最為細緻的描寫,特別是一系列疊加排比的詞語表現場面更加地生動傳神。如“如詩如畫如歌如夢如煙如酒”“迷了醉了呆了死了”“談東談西,似笑不笑,不冷不熱,不鹹不淡”等等。而足部尺度一覽表(營造尺),更說明了作者的考究功夫之深。佟忍安一生假畫賣人,最後被僱員以假畫欺騙氣死,也是一種因果報應的體現,作者隱隱地說明了這一點。

  至於樓頂歌手、鬍子、高女人矮丈夫、抬頭婆低頭漢、雪夜來客、老夫老妻等等精選的小小說,內容雖短,但是短小精悍,敘事明理,意味深長,讀之令人心潮澎湃,不僅會深深地產生對樓頂歌手的憐憫,對鬍子一生的傷感,對高女人強悍的悲嘆,對矮丈夫逆來順受的忿恨,馮驥才先生筆下的人物描寫性格特徵明顯,言行刻畫深刻,非常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他的文章給人一種,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深刻,百讀不厭的感覺。

  而這本書中收錄的俗世奇人的短小篇章,則充分地展示了天津地境的風俗文化,酒婆有種北方女人的豪放,藍眼有天津衛人顏面最重的衛嘴子特徵,泥人張是天津人手工藝作者的代表,蘇七塊醫術高超規矩嚴明,好嘴楊吧心靈手巧機智聰明成就了天津名吃,張大力力大無窮頗有俠客風氣,李金鏊重義不重利,刷子李技藝高超絕倫,這些人物都表現了天津地皮有能人,民間文化豐厚的內涵。大家熟知的楊柳青的年畫也是最為典型的民間藝術的代表,麻花則是天津飲食的代表。

  他的散文確實具有一種發散的氣質。作者的人到哪裡,心就到哪裡,就會對當地的文化有一種喜悅的接受。而作者的景物描寫則不是嚴格地按照文章的套路來的,他採用的是一種邊走邊看邊書法感謝邊寫作的方式,心隨人走,筆隨心動,文隨心出,不拘一格,這種寫作的方式反而更容易讓我接受。可以說豐富的人生經歷給了它豐富的寫作資糧,如《馬年的滋味》、《大地震給我留下什麼》等篇章回憶了作者的心歷路程,他的希臘之行、奧地利之行、斯洛維尼亞之行、蒙古之行、山西之旅、四川之行都給他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各地的豐富的風土人情也給人豐富的心理感受,讓人有種忍不住寫下來記下來的衝動,所以一片好的文章的產生也就水到渠成了。《薩爾茨堡的性格》、《古希臘的石頭》、《離我太遠了,皮蘭》,《羌去何處》、《草原深處的剪花娘子》等作品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閱讀全書,如飲甘露,甘甜清冽,回味悠長。作者的語言功夫甚是了得,如“歌聲粘在玻璃上”中“粘”字何其傳神。“歌聲與夕陽一同把我們後窗遮陽的窗簾照得雪亮,歌聲中最高亢的含著那種金屬質感的磁性的聲音混在一束強烈的陽光裡,穿過窗簾上一個破洞,雪亮的直射進來。”“照”、“穿”、“射”幾個動詞賦予了歌聲更強烈的生命。他用詞的考究是每一個寫作的人學習的榜樣,對我有著深深地啟示,感謝作者的饋贈。

  作家的豐富的心靈創作是來源於多彩的生活的,讀萬卷書重要,行萬里路更重要,只是坐在家裡閉門造車寫出來的東西是沒有生命力的,而豐富的生活閱歷才是作家生生不息的創作源泉。

  馮驥才散文精選讀後感篇二

  讀馮驥才的《花的勇氣》這篇文章之後,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對一切風風雨雨,無論你遇到什麼挫折,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回想作者初次看到的只是綠色連著綠色的維也納,顯得非常單調。“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下次再來,非躲開四月不可!”作者為眼前看到的景色而感到失望。同行的小呂聽到這番話,把他帶到一片非常開闊的草地上,讓他扒開草好好看看,此時作者又非常吃驚,因為他看到的是青草下面藏著密密的小花,它們純潔、嬌孝鮮亮,只比青草矮几釐米,好象只要一使勁,就會齊刷刷地冒出來。

  看到這裡,我已經被觸動了。因為這些花兒不是為外面的風吹雨打而膽怯,而是被草壓在下面。但是終有一天頑強的花兒會衝出草叢,特別引人注目。

  時間過得飛快,作者馬上就要離開維也納去義大利了,但還未看到這些花兒從草叢中冒出來,此時作者又感到非常遺憾。沒想到,就在作者走的那天,外面濛濛細雨把車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紗簾。隔著車窗,看不清外面,但窗外的顏色明顯變了:一片綠色的維也納此刻變得五彩繽紛,白色、黃色、紫色,在車窗上流動。作者下了車,看到了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萬朵花兒藏身的草地。這景色與前幾天的相比,簡直是改天換地。此刻作者心中感慨萬千。

  小小的花兒居然有如此的氣魄,使作者心頭怦然一震,讓他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勇氣。

  花都有這樣的勇氣,何況是人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