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精選10篇)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精選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1

  遊廬山之前,我已對廬山有了不同層面的瞭解,先是拜讀了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使我初識了雄奇的廬山;拜讀了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使我相識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廬山;從1959年召開的“廬山會議”,我淺識了具有政治色彩的廬山;從偉人毛澤東題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我想到了極富哲理的廬山;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演的電影《廬山戀》,我粗淺瞭解了富有浪漫色彩的廬山。而到了2008年的夏天,我才真正領略了廬山的無限風光。

  在我國眾多的名山中,廬山的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它在我國江西省北部,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臨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在大江與大湖的交匯之處,自然形成了集險峻與秀麗於一體的美麗景緻。所以,自古以來廬山風光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匡廬奇秀甲天下”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的美麗景色,它雄奇秀拔,雲霧繚繞,懸崖飛瀑,幽谷流泉,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山中多奇洞怪石,名勝古蹟遍佈,夏天氣候涼爽宜人,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現主要有12個景區,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統,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瀰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廬山還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廬山不僅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富燦爛的文化內涵,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壯美古蹟景觀華美人文景觀譽滿神州,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一行乘大巴清晨即從從南昌出發,沿著九江通往廬山的高速公路一路前行,下車後就感受到零零星星的小雨,這也是的特點,雨霧天氣較多。我們遊覽的第一站就是“花徑”,徜徉在大林路上,感受到的是湖光山色,風景如畫。觸景生情,加之導遊的提醒,想起了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我不時地舉起相機“咔嚓、咔嚓……”,留下美麗的景緻,尤其是在白居易雕像旁留影,這是在花徑公園留下的美好印記。

  我們乘興沿著一段長約一公里多的秀麗山谷遊覽,這是廬山又一著名景點—“錦繡谷”。這裡“路盤松頂上,穿雲破霧出。天風拂衣襟,飄渺一身輕。”谷中千巖競秀,一路景色,美不勝收。

  位於錦繡谷南端的“佛手巖”下,覆蓋著一個山洞就是頗為有名的“仙人洞”了,仙人洞高、深都是10米,幽深處有清泉下滴,被稱為“一滴泉”。見同遊者都擠往洞口觀看,我便往洞中一看,洞中央供奉著一尊石像,導遊便解釋說:“這裡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傳說他就是在這裡修道成仙的,每當雲霧繚繞之時,洞內就會仙氣飄飄,令人神往。聽了導遊的解說,我感到這仙人洞很美。”其實,我真正想了解仙人洞的是偉人毛澤東所頌揚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這也才是仙人洞名揚四海的真正原因,我在仙人洞和寫著“仙人洞”三個字的月亮門前留影,每每看到這幅照片,我都會浮想聯翩,在心中想象著一個不一樣的仙人洞。

  沿著廬山美麗的風光,一路走,一路想,一路拍著美麗的風景,我與江西藝術學院的美女教授相互拍著美景,生怕漏拍留下遺憾,因拍照片被旅遊團的大隊人馬落下了,急追上去,莫耽誤下一個景點。

  不覺到了一幢別墅前,在一塊別緻的石頭上雕刻著瀟灑的“美廬”兩個字,我迅即登上石階,扶欄於“美廬”旁,請同行者拍下了照片。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棟住過國共兩黨最高領袖的別墅,在這裡遊覽既具有建築美學的意義,更有著別樣的政治色彩。

  隨導遊登臨“美廬”,起初,曾作為xx的夏都官邸,曾是蔣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美廬”可能因此而得名。這是典型的石木結構,在過去貧窮和戰亂的年代,竟建造成這樣精美的別墅,我不由得為之驚歎。進入一樓會客廳,裝飾典雅,氣派莊重,牆上懸掛著xx和宋美齡在美廬時的部分生活照片,還有宋美齡的個人照片,映入眼簾的是宋美齡的一幅幅美麗大方的照片,我一邊觀看著照片,一邊想象著他們當年在這裡生活的一定很美好。緊挨著會客廳就是宋美齡的臥室,擺著雙人床等原樣物品,顯得典雅高貴,與宋美齡的風格相得益彰。登上二樓,就是xx的辦公室、會客廳、臥室,也顯得很氣派。還遊覽了衛生間,導遊介紹了他們在美廬時用過的馬桶,同遊者中不免發出“嘖嘖”驚歎,我也感到十分驚奇,他們當時就已經用上了這麼先進的馬桶,美廬確實有著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遺憾的是,美廬室內不讓拍照,當時的情景只能靠回憶。

  我們還來到了廬山會議遺址參觀,這是在一個寬闊的平地上,在一簇簇松柏的護圍中的一座造型別致的大禮堂,給人以精美大氣又不失莊嚴之感,這真是大自然之美與嚴肅的政治的和諧統一。導遊介紹說,這是石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建築,是廬山的三大建築之一,於1937年落成,開始叫“廬山大禮堂”,當年曾是xx培養xx骨幹的重要基地,xx多次在這裡訓話。解放後改為廬山人民劇院,黨中央曾在這裡召開過三次重要會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就是1959年召開的中央八屆八中全會,也就是“廬山會議”,也就是因為這次非同尋常的政治會議,使這座昔日的“大禮堂”、“人民劇院”披上了別樣的色彩,也更具重要的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因而改為“廬山會議紀念館”,廬山也被稱為政治名山。我懷著好奇心進去觀看,好像只是懸掛著偉人毛澤東畫像,擺放著當年開會時的排椅,但卻留給我無限的想象。

  隨著一路遊走,我悄然看到在路旁有一家電影院,廣告牌上像是隨意式地寫著“廬山戀”三個字,這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我上前詢問便知,每天只放映《廬山戀》,每兩小時放映一次。心想,置身於廬山,回憶著剛剛觀賞的美景,再接著觀看《廬山戀》,更有一番情趣,只可惜隨團旅遊沒有個人的自由,只好放棄了。

  遊覽廬山,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三疊泉了,不知是過去詩仙的詩句給我留下印象的緣故,還是我被眼前極為壯觀的氣勢征服了。三疊泉位於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為三疊飛瀉而下,因此而得名。三疊泉落差155米,每疊獨具特色。一疊直瀉而下,二疊彎曲入潭中,三疊凌空飛下,一片轟鳴,給人帶來無比的震撼。立於泉下盤石仰觀,但見拋珠濺玉的三疊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氣象萬千,令人歎為觀止。我還立於觀瀑廳俯視三疊泉,見飛瀑水灑濺玉,簾垂素練,落入深谷。給我帶來了美好的想象。我在想,怪不得三疊泉被譽為“廬山第一奇觀”,更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只說。是因為獨具魅力。我有幸到了三疊泉,親眼目睹了它的雄偉壯觀的氣勢,親耳聽到了它雷鳴般的聲響,親身體驗了站在三疊泉下的感受,還拍下了滿意的照片,三疊泉讓我收穫頗多。

  廬山歸來,受益匪淺。我還帶回來一盤介紹廬山的光碟。每每回憶著遊覽廬山的感受,再觀看著光碟上介紹文人聖哲登臨廬山的文化內涵,使我對廬山的認識又有了新的昇華。我不由得慨嘆:廬山既是山水名山、古蹟名山,又是文化名山、政治名山。不,它是一部鴻篇鉅製沒人讀透的大書。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2

  假如你想要在這炎炎夏日裡選擇一個地方避暑,那我就非推薦廬山不可。我們一家也像其它人那樣,急著到廬山去避避暑。

  “匡廬奇秀甲天下。”這句話說得可真不賴,真是實至名歸。我看著窗外的美景,不禁感嘆道。

  車窗外,雲霧繚繞,石林挺秀,怪松覆壁,萬丈深淵。霧襯著山,山襯著石,石襯著樹,樹襯著雨。好一個廬山風光。

  我們下了車,頓時感到一陣寒意。我突然後悔了。我們來這裡不是避暑,而是遇寒。就連常來廬山的羅導也說,這是她遇到過廬山最冷的一天。

  我們一家因為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所以只能把帶來的長袖和短袖都套在身上,最後甚至在外面披了一件雨衣。

  接著,我們坐上當地的觀光車來到四季景色變化萬千,據有“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含鄱口。

  我站在風景臺,眺望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的狀景。看,左為五老峰,右為太乙峰,山勢高峻,而中間流淌著這鄱陽湖,彷彿要把鄱陽湖一口吞了似的。

  啊,這山之險,峰之高,路之陡。一切景物都是朦朦朧朧,亦清晰,亦模糊。它們都披著輕紗,若隱若現。雲霧繚繞,如同仙境一般。那山從地面拔地而起,直衝雲霄。

  “飛雲渡險脊,走霧隱幽潭。鳥掠叢林隙,人遊松壑巔。勁風催細雨,峭壁斷濃嵐。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嶺含。”我不禁吟誦起了《遊鄱陽口》這首詩。這詩足以表達我此時此刻的心情。

  游完含鄱口,我們又相繼遊覽了植物園、如琴湖和名人住宅。那裡峰嶺圍抱,環境幽雅,森林蓊蔚,好一番景色。

  啊,廬山你可真美,真是一個避暑的勝地!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3

  清奇俊秀,這是廬山給到我的印象。相比於泰山的雄渾,廬山更像是一個風度翩翩的江南才子,它安靜地矗立在江西九江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風姿卓絕,才情無邊。

  廬山的山峰瘦削而清秀,即使是五峰並立的五老峰,也一樣是清瘦的。五峰挺拔的身姿,穿過千年的雲霧,無限接近湛藍的天空。相比於前四峰,第五峰更加幽靜而閒適,這裡沒有遊人,沒有喧囂,甚至連鳥的鳴叫聲都沒有。青山無語,唯有古老的松柏,間或發出細微的沙沙聲,那是因為有風吹來。

  我站在峰頂眺望遠方,遠處層層疊疊的雲層,與連綿起伏的群山合為一體,我分不清哪些是雲層,哪些是山巒。鄱陽湖鑲嵌在起伏的雲層與峰巒之間,如波浪擊打出來的潔白的浪花。

  天空湛藍,古柏蒼翠。在翠綠的主色調中,突然增加了一抹豔紅,鮮紅的絲巾在九月的風中飄蕩,那是我的女人在懸崖處的巨石上起舞。我躺在懸崖上,躺在伸手就可觸到的碧空下,安然睡去。

  三疊泉的水,從萬年前的冰川期流來,從懸崖絕壁上傾瀉而下,飄如雪,斷如霧,那是詩仙酒杯中的佳釀,不用入口,已讓人醉。

  谷底的泉水,純淨清澈,如晶瑩剔透的水晶。各色的鵝卵石,點綴在這光亮的水晶中,似乎也閃耀出柔和的光芒。這來自於水晶的祥光,無限的清涼,慰藉著每一個接近它的人。

  廬山,再傑出的詩人,也描繪不出它神韻的萬分之一,那麼就讓我結束我蒼白的敘述吧。我將閉上眼,在心醉神迷中,繼續感受廬山的風姿與神韻。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4

  9月11日,我們在陰兩中乘車去廬山休養。中秋時節上廬山,也該有另一番情趣吧?

  從山底到山上的住處一一廬池賓館,要攀升海拔1000多米,全程24公里。

  汽車在s形公路上行駛,雖然雨停了,但兩旁的風景還是朦朦朧朧,我們完全置身在雲裡霧裡,本想在進山前看看廬山的外景,可惜由於能見度太低,不能如願以償。

  汽車在環山公路上一路攀行,過了半山腰突然感覺到天色放亮,於是我趕緊向車窗外張望,只見公路兩旁翠竹、青松、柳杉滿山籠罩,一棵棵挺拔粗壯,像儀仗隊一樣威武雄壯。再向山下看去,數十米之外,白雲茫茫,流動的雲霧像錢塘江漲潮,從下往上直湧到山腰,汽車往上攀升,雲霧緊緊跟上,偶爾有幾縷輕煙似地飄進車窗,我們就像剩坐小船,在雲霧上盪漾。本次組團上廬山休養,絕大多數是老工人即將退養,長年積累的疲勞,此時早已雲消。

  廬池賓館坐落在廬山小天池旁,地勢較高,住在賓館隔窗可以看山中之山,出門向東百餘米可以翻過山頂下九江,向西可達多個旅遊景點。

  次日一早,趁集體活動還沒有安排之前,我們幾十個人走出賓館沿公路向東晨練奔跑,在一個山凹處見紅日升起,於是停步拍照。此時的驕陽已騰雲之上,鮮紅的陽光映紅了山凹,讓青山綠水形成了明暗的對比。明的,比油畫更鮮更亮;暗的,比水墨更賦有內涵。此時觀日升,令人賞心悅目,天然的畫卷,陶醉了在場所有的人。

  放眼望去,遠處是茫茫雲海。陽光下,雲層疊起,有的像山脈、有的像山包、有的像大海里航行的船舶、還有的像牛羊大象,它們都像彩棉一樣,泛起了五彩的光芒。茫茫雲海不知淹沒了多少城鎮山包,給人一種虛無渺茫,如此景觀實屬稀罕!

  隨後,在導遊的安排下,我們遊覽了天橋、琴湖、花經、白居易草堂、仙人洞等,在含鄱口、五老峰、小天池縱觀了九江、星子、鄱陽湖風光,在三疊泉勞其筋骨,體驗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受。

  連續兩天半晴日高照,廬山的雲霧便由此隱藏。據導遊說,廬山的雲霧經常有,但沒有云霧的天氣卻很少,沒想到如此少的機會被我們趕上了。然而,我總覺得廬山的風景缺少了雲霧,就像一個駝隊離開了沙漠,似乎有點遜色。

  晚飯後,我一個人坐在賓館外靜靜地觀看,想看看中秋時節廬山的夜景怎麼樣?此時,偶爾有幾縷薄霧從小天池方向飄來,水汽很足,飄在臉上冷泠的,但這點薄霧越過山嶺又往山凹去了,沒有留下半點痕跡。

  月還是山頂的更美更亮.只見一輪明月帶著幾顆明星,在夜空拉出了美麗的光弧。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但月光下的山水已失去了白天的光彩,只有燈,閃爍著五彩的光輝。然而,燈紅酒綠的世界,很快地把登山疲勞和醉酒的人群推入了夢境。我很想到山頂去眺望那懸崖下城市裡的燈光和鄱陽湖上的漁火,但由於在夜間不便上山,最終成了一種遺憾。

  14日,我們自導自遊又走了幾個地方,人人都想趁此機會多看幾個地方,把廬山看個夠,直到廬山的脈膊和心臟。然而,廬山有靈氣,永遠看不透。

  上午還是紅日高照,午飯時突然天氣變涼,這時,一股雲霧從小天池的山頂洩下,像流水一樣,一路向著西方翻山越嶺流向遠方。起霧了!起霧了!傾刻間,紅日隱退,群山隱藏,整個廬山就被雲霧籠罩。廬山的天氣說變就變,沒得半點商量。

  站在濃霧中,再看廬山真面目,十米之外,朦朦朧朧,廬山的山水已變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美極了!

  這次廬山之行,我總算對蘇東坡"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了同感。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5

  提起廬山,不能不說廬山的瀑布。廬山的瀑布,數開先瀑布最有名。當然,它的名氣,主要是因了唐朝詩人李白的那首家喻戶曉的詩——《望廬山瀑布》。

  農曆六月二十九日,天氣晴好。我從廬山的錦繡谷出來,便迫不及待地乘上去開先瀑布的電纜車。在九江時,曾聽導遊介紹,廬山氣溫比九江低七八度,涼爽宜人,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而我在全長1.5公里的錦繡谷卻感到悶熱難當,沒走多遠,衣衫即被汗水溼透,黏乎乎的緊貼在身上。書中描述的奇石競秀、萬壑回縈的錦繡谷,非但沒帶給我身心的愉悅,反倒覺得頭暈目眩,煩躁不安。而抵達黃岩景區,小心翼翼地步下數百級陡峭臺階,尚未看到瀑布全貌,突然之間就全變了。耳畔飛瀑轟鳴,清涼的霧氣撲面而來,彷彿從酷熱難當的三伏天一下子掉進了涼爽的深秋之中,真叫人感慨萬千。錦繡谷、開先瀑布都在同一座山,溫差竟有如此之大,難怪宋代詩人蘇東坡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興沖沖地奔到瀑布邊上,閉上眼睛,任憑飛濺的水珠撲打著身體,那種愜意真是沒法形容。開先瀑布位於秀峰景區的鶴鳴、龜背二峰之間,旁邊緊連一個小石堡,像倒扣的香爐,那就是香爐峰了。站在山頂俯瞰山下,但見奇峰競秀,綠浪千重;煙波浩淼的鄱陽湖水天一色,舟楫往來,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種大氣、自豪、自由、奔放相交織的複雜情緒,江山如此美麗多嬌,引無數英雄豪傑為之傾倒!我不知道李白當年遊廬山時懷的是怎樣的心情,但我分明看到,豔陽當空,山風徐徐,一個一襲長衫腰掛長劍的瘦長身影,仙風道骨般飄至山前,口中撥出的酒氣與香爐峰的紫霧相交融,繼而發酵,很快便釀成了一首千古絕唱。只見他一邊捋著山羊鬍,一邊搖頭晃腦地吟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那落拓不羈,傲岸不群,瀟灑出塵的風采,讓人嫉妒的眼球充血,口舌發乾,腳跟發癢,恨不得立馬下山跟隨了他去。

  就在這時,我卻忽然聽到身後一位遊客說:“哎呀,怎麼這麼小啊!讓李白忽悠著了。”

  我回過神來,暗自一笑。心想,又是一位按詩尋景的!記得餘秋雨在《陽關雪》中寫到,“這些詩,他們在孩提時代就能背誦。”、“人們來尋景,更來尋詩。”那位遊客大概也和我一樣,吟著李白的詩句來的。乍看到開先瀑布,我心頭也曾閃過與詩對不上號的疑問,這哪裡是三千尺,分明只有三四十米的樣子嘛!好在來之前,我已瞭解了一些廬山的相關知識,很快便心頭明朗,坦然面對。廬山平均海拔在千米之上,開先瀑布自山巔傾瀉而下,雖然數度跌宕波折,最終還是要落到地面,匯入大江。從這個角度說,“飛流直下三千尺”其實並沒有錯。一米約為三尺,一千米可不就是三千尺麼?直下,可理解為垂直而下,也可理解為一直流到山下。我覺得李白詩中的意思應為後者,因為就人們目前所知,整個地球也找不到一條垂直而下上千米的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位於委內瑞拉東南部的丘倫梅魯瀑布,落差也才979米,還是分為兩級瀉落的。無論高度寬度,廬山瀑布在國內都掛不上號。“遙看”二字證明,李白是在離瀑布較遠的地方,以整個廬山為背景來寫瀑布的,他並未忽悠人。

  如果從文學的角度看,就更好理解了。詩歌是一種高度凝練、高度抽象的文學體裁,詩歌中的數字往往是誇張的,並非實指,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現實中誰見過三千丈長的頭髮?但不可否認,數字的運用確實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看風景,憑心境,境由心生。心境不同,感受自然不同。看廬山瀑布,讓人心曠神怡就夠了,何必拿現實跟詩句較真呢?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6

  廬山是我去過還想再去的地方。26年前的冬天,一見傾心,廬山成為我心中最愛。機遇不負苦心人,今年清明時節,我再次朝拜廬山。久居九江的弟妹陪著我和女兒,100元錢僱輛麵包車,暢遊北線。

  我以“花徑”作為首選觀賞景點。白居易在唐朝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任江州司馬時,在廬山香爐峰下建草堂居住,並寫了著名的《草堂記》,其中“匡廬奇秀甲天下”成為最具鼓動性的“主打廣告詞”,效益不可估量;而關於草堂周圍四季景觀的描述,則深深地感染著我:“其四傍耳目仗履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雲,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

  我希望從眼前清冷的石徑裡讀懂他熱烈的山水襟懷。迎面一座小巧的石門,兩邊分刻著“花開山寺”、“詠留詩人”的石聯,上方橫刻“花徑”。懷著一種敬意踱進園內,清風徐徐,我心爽然,似聽到大詩人白居易娓娓絮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在這裡發現的關於季節的命題,帶有濃厚的廬山地域特色,又不僅僅屬於廬山。花徑對於後世的意義,至少為熱愛廬山的文人雅士提供了一處“精神棲息點”。

  花徑亭內陳列一塊刻著“花徑”二字的石頭,字型飄逸,神韻十足,傳為白氏手書。這塊被埋沒了上千年的藝術品,是在1930年被石工發現得以重見天日的。因那位石工的發現,才確定了唐代“花徑”所在地,才有了這座集中了奇花異草的山上公園。“江山也要偉人扶”,這“偉人”是不是應該包含石工一族呢?

  出花徑,至錦繡谷。此谷位於廬山西北部花徑湖畔,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這塊開向西南的山間凹地,經過第四紀冰川的反覆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幽谷。四時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女兒稱她見過北宋王安石專門讚美錦繡谷的詩:“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我們走在1979年後開闢的步行道上,因少攀援之苦,得以從容攬勝。谷內霧落石出,引人遐思。但見怪石嶙峋,形態各異,奇峰怒拔,或如老翁昂首,或如觀音梳妝;或似出水青蛙,或似揚鬃野馬……活靈活現,妙不可言。感謝自然造化,“讓這些石體在沒有禁錮、沒有成式、無羈無絆、無拘無束的大環境中自主自在,全力以赴地創造自己。”

  走到錦繡谷出口,仙人洞在那兒候著呢。只是此洞已非彼洞,欲尋陳跡則迷,昔日透著古野氣息的石洞已被裝扮成堂而皇之的洞府,金燦燦的呂洞賓塑像坐在裡面享受旺盛的香火……

  御碑亭在仙人洞附近,順便一覽。亭石門上有副對聯:“四壁雲巖九江棹,一亭煙雨萬壑松”,寫得挺大氣,而於御碑本身,碑文為明太祖朱元璋出於感恩所寫“周顛仙人傳”,我不想恭維。天下名山僧佔多,世人已頗有微詞,和尚出身的朱皇帝偏趕來這裡佔用資源註冊揚名,和那些文人雅士爭地盤,多少顯得小家子氣了。

  大天池附近,隨處可見宋、元、明歷代石刻,有的命名景觀,有的點評山水;有讚譽、有慨嘆……剛勁有力的書法,引人入勝。逡巡其間,不時於心底萌生共鳴。似這樣以隻言片語對廬山作點睛之評的石頭,雖然不像廟堂裡的碑刻那樣顯貴,但多得自然之趣,毫不委瑣,非僅是景觀中的點綴,更是廬山文化的重要細節。我們得以透過它們探求古代仁人之心,與之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交流。

  在廬山北線觀石,若論“奇偉瑰怪非常之觀”,非龍首崖莫屬。此崖位於大天池側門外數百米處,我在觀賞了大天池附近之石刻後,即乘興沿石階而下,俯視之,歎為觀止:乃自然造化成就其“奇、險、危、懸”之特徵。那崖形似兩塊巨石,一塊直立,深不見底;一塊橫臥其上,直插天池山腰,上覆勁松,如迎遠客;下臨絕壑,深難目測,好一個蒼龍昂首!置身崖上,耳聞洶湧澎湃的松濤和山泉擊石的巨響,聲如萬馬奔騰,鼓角齊鳴。此時此刻,我不由引吭高歌:“抒豪情,立壯志,面對群山……”臨龍首之崖,養浩然之氣,幸甚至哉!

  匆匆一日,所見者,不過匡廬一角,那含鄱口之氣勢、五老峰之陡峻……那些藏在雲霧裡、植被下的峰巖,該是怎樣生動的表情?那些沒有名號的峰巖,那些大大小小的石頭,或許並不在意遊客眼神的冷暖。它們用沉默回答讚美或挑剔:清高或孤傲,偉大或渺小,卑微或高尚……用不著那些殘詩病詞去絮叨。它們是托起名勝景觀的手掌,卻遠離了世俗的熱握……

  廬山的石頭啊,我該怎樣讀你,才能感知文化名山博大深邃的內涵?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7

  我曾登望過山川,我曾漫步在小雨,我也曾旅宿於外地,可當三者相遇卻蹦濺出另一番風景。

  去廬山,是我一頭熱的激情。去之前,我有的不是對美的憧憬,而是對長途漫漫的恐懼。不管我在廬山遇到什麼,我擔心我熬到廬山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山路崎嶇,踴躍了大家的心情,也湧動著我的胃脾。我死死地將頭紮在書包裡,腰傷的地方因彎曲而作痛隱隱,但我如何去顧及,甚至不敢去放肆地呼吸。車越上越高,路越來越陡,驚地車內尖叫連連,我實在忍不住,迅速瞟了一眼。回饋給我的,除了更加劇烈的翻湧,還有一瞬的雲山霧繞。這一瞬,我就覺得,值了。

  車到山上就停了,我撐一把傘跳了出去,這絕好的山,絕好的雨,讓那股難受自動遮蔽。當地一股風吹來,當地一滴雨穿透雨傘,當堅實地踩在這地上的第一步,我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啊!就像孫猴子闖進了蟠桃園,我貪婪地打量這眼前的山川,這是能讓人長壽的可口的蟠桃;就像劉姥姥進入了大觀園,四處打量著,我承認我不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景觀,可我還是忍不住,我甘願做個膚淺的賞客。

  當雨水一波一波地從坡上流下的時候,我們就像是趕浪一般,踩著水,誰會記得我們穿著的不是涼拖?到達了居住地,坐落在山坡上的旅店,給了我們一個絕佳的視野,若是天公作美,真想在這石凳上把酒言歡,或靜坐度賞!

  當第一天就要結束的時候,晚來的夕陽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我們登上了旅店後的.更高的坡,懷著一睹鄱陽湖風采的心情卻等到了一片無垠的雲海。白茫茫……遠處仍是,白茫茫……這是一片純潔的白,是霧,可我更能接受的是,雲。夕陽灑在雲上似乎變換成活潑的光束,在這白色的溫軟如棉花的舞臺上盡情跳躍。我自顧自地坐在這還未被畫上黃線的石臺上,想象著,也許曾有一個人也在這石臺上,相約霧海,相逢夕陽!

  若不是這次出遊,我對瀑布絕對只是一種靜態的想象。不知走了幾步山路,上下幾級階梯,當真正被霧水灑在身上時,誰都只會留下對這山泉的嚮往。臨近泉底,聽著早已在耳邊響徹的轟隆,感受強大沖擊下的風力,這磅礴氣派是十五的圓月點燃了我血液中的激亢,我叫囂著,奔跑著,身上早已溼透,可心情如火焰般燃燒。夥伴們忙著拍照,我忙著印刻在記憶,方便下次尋找。

  一鼓作氣,我們向著五老峰進發。據說,這是如花瓣,如老者的山峰。向上的階梯蜿蜒著,比起三疊泉有更少的人群,更多的幽靜。偶爾一陣山風,便會引得樹葉簌簌發抖,纏綿在樹葉上的雨珠就會趁機大顆大顆的飄灑,消失在衣服上,頭髮上,或蹦濺在小傘上,雨衣上,或摔在地上,躺進泥土裡,偶爾一個調皮一點鑽進某人的衣服裡去探個究竟,隨之就會傳出一聲尖叫,響動山林,一個冷顫,涼透全身。山風在峰頂更盛,肆意撩撥看客的頭髮,那自拍的都自帶鼓風機了。極目,再極目都是雲霧交融,那淡淡的,厚重的白不斷翻湧,讓你覺得好像就要看到了什麼,卻什麼也看不到……

  最後一天的遊玩是匆忙的,我們遇到了大聖,我們目睹了天池,我們乘上了纜車,我們走過了鐵索,……伴隨皇家樂團的一路高歌,興奮,失望,激動,疲憊……

  雨還在下著,正如我們來的那天,終將沖刷掉哪怕最後一絲我們的痕跡。我會用記憶,感謝廬山,感謝相遇。

  平凡的風,平凡的雨,平凡的雲霧,山巒以及曾迴響在這山之間的平凡笑語,混雜在這風之中的快樂氣息。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8

  長達三天的廬山之旅就在歡笑與嬉鬧聲中漸漸遠去。回到火爐似的南京,心中也不免微微激動了起來,畢竟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還是讓我來帶你回顧我的廬山之旅吧。

  8月10日

  靜靜地躺在臥鋪上,聽著火車車輪與鐵軌相撞發出的聲音,沉靜在夜色裡。火車漸漸減速,在清晨的夜色裡,我們到達了火車目的地——九江。即使在夜裡,一出出站口,也被無數推銷拉客者纏住了。走出出站口,就遠遠地瞥見了一個像棒棒糖似的大柱子佇立在車站廣場上。柱子上的大球散發出彩色的光芒。由於是凌晨,於是我們去候車室休息了一會兒,儲備著一天的能量。天一點點亮了起來了,我們的旅行開始了。

  我們乘汽車從九江來到了目的地廬山。由於盤山路的顛簸,我們一下車就有暈頭轉向的感覺。走過一段高度,越過一片雲層,天變得越發的湛藍,藍的透徹。偶有一團厚厚的雲彩飄過,與藍色的天空形成鮮明的對照,再加上四周一片綠樹與無數紅色房頂的別墅,構成一幅愜意的畫面。廬山上很涼快,不愧為避暑勝地,涼風習習。說實話,剛來到這裡的時候,還真沒想到有這麼清涼。

  牯嶺,廬山上最著名的小鎮,居然也像一個繁華的街市,商店、賓館、飯店、麵館、菜場 、超市……還真是一個不少,到處是車水馬龍的大街。乍一看,還真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在廬山上,還以為是在一個繁華的都市。

  我們第一晚居住的地方名為雲中客棧,雖是旅店,卻弄得像家一樣溫馨。吊椅、石凳、池塘、陽臺、庭院,又佔據了極好的方位可以觀景賞月,真是個好地方。

  錦繡谷是我們遊玩的第一站,它面對如琴湖,坐落於大山谷。如琴湖是廬山最著名的湖泊之一。湖對岸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藍天白雲倒映在微微發綠的湖面,別有一番韻味。湖面上有許多花盆,一束束紫色的薰衣草用豔麗的色彩點綴出一絲獨特。湖心的亭子,在隨風微波的湖水映託下,更顯嫵媚。站在如琴湖邊回看錦繡谷裡,兩側青山中也不乏一片片突兀的石壁,遠處的峽谷則是被一片綠色所覆蓋,唯有一塊尖尖的大岩石鶴立雞群般的插出叢林,給人以震撼的畫面。……

  夜幕降臨了,天空由藍到黑紫,構成一幅簡便的畫面,在用夜色鋪成的背景裡,月亮升起來了,是上弦月。月亮發出的皎潔的光,月亮旁有一顆很亮很亮的星星,媽媽說那是金星,這是一幅金星望月的景觀。坐在雲中客棧觀景臺的吊椅上,仰頭觀星辰,晚風習習,就在這愜意中,一天的勞累就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8月11日

  黎明的第一縷陽光透著一聲聲蟬鳴,慵懶地照進了窗內,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這天是來廬山遊的第二天,也正是今天我們會去兩個著名景點:一個是五老峰,一個是三疊泉。

  五老峰,名如其實,是由五座山峰相連而成,從山頂向下望去,整個九江以及鄱陽湖都盡收眼底。由於有爬過黃山的經歷,五老峰這樣高度的山對我來說根本不足掛齒。於是在家人共同到達第三峰後,我們就兵分兩路,爸爸、舅舅和我這一路繼續前進,登上五峰後直接下山去三疊泉。可是沒想到,這段路程竟是出乎意料的長,三疊泉是在一個峽谷中,而五老峰幾乎是最高峰了,這一折騰,路就長了許多,再加上爬五老峰時消耗掉的體力,一路向下,待到了三疊泉就真的一點力氣都使不出了。看見遠處有一家小店,想去坐坐,可向臺階邁出一步,腿上劇烈的疼痛就讓我走不動了,可真是讓我吃了個大大的下馬威。我於是席地而坐,靜靜地看著眼前的飛瀑,瀑布如同一片綢緞似的,從高處落下,分為一疊、二疊和三疊,這三疊瀑布由上而下錯落有致的分佈著,使得無論從哪個方向看上去都一樣美不勝收。瀑布順著層層疊疊的岩石落下,在下面形成一個湖泊,再順勢而下,形成涓涓溪流,向山下流去。在很多大山裡都是這樣,小水滴匯成溪流,無論大小,無論似瀑布般落下,它始終會匯入大海,或滲入泥土,這也是為何人們常用山泉來比喻生生不息的生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李白的一首《望廬山瀑布》中的詩句,膾炙人口,遊人皆以為這定是用來形容三疊泉瀑布的,其實這卻是李白看見了另一條瀑布時寫下的,由於距離較遠,且水量不比三疊泉,於是人們就把這個詩句如同帽子般戴在了三疊泉上,而原先的瀑布依然默默的在遠處、在歌唱、在祝福……

  8月12日

  這是廬山之旅的最後一天,這天晚上,我們就會乘火車回南京了。

  美廬,是蔣介石、宋美齡,以及後來的毛澤東等人夏天來避暑的地方,屋子很大,弄得人昏頭轉向的。之後我們還去看了三寶樹和兩個潭——烏龍潭、黃龍潭。路標指向下坡,牌子上寫著“三寶樹”。四周都是參天大樹,我心想一定要好好留意一下究竟哪些是三寶樹。可一旦我抬頭,我心裡真的小小的震驚了一下,這三棵樹真不是一般的粗壯,樹上一條條的紋路,爬出了歲月的裂痕、久遠的滄桑。枝幹一節節伸展開去,茂密的葉子遮出一片片綠蔭,估計三四個人合抱都抱不過來,在一群同樣的樹種格外顯眼。是啊,幾千年的風雨才鑄就了今天。

  黃龍潭與烏龍潭也是兩處由山泉匯成的溪流瀑布,由石頭在水面上搭起的路,當初有稜有角的石頭,也被磨得光滑了。

  很快,我們就下山了,早已筋疲力盡的我,也開始呼呼大睡了。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9

  久聞廬山以雄、奇、險、秀名傳天下,欣逢“五一”,親歷其境,果然大飽眼福,長了不少見識。

  走過了起起伏伏數千個臺階的小路。這小路蜿蜒曲折,忽上忽下,一律由古樸的青石鋪就,掩映在挺拔的雲杉、松柏等樹影之間。滿眼的蔥綠,滿眼的生機。一叢叢杜鵑,一道道細流瀑布,儼然是淘氣的美少女,憨態可掬,總是在你不經意間嬉戲閃現。耳畔呢,不斷地飄逸著泉水流淌的簌簌聲、叮咚聲,輕盈、悅耳,分明是天籟之音呀……哦,這跌宕起伏的細路,果然堪稱是流動的多維立體畫,是造化天然的交響詩啊!一路行來,謁廬山會議舊址,過黃龍潭,看黑龍潭,穿越綿繡谷,經如琴湖,訪花徑公園,拜白居易草堂,為探訪仙人洞,終於攀上了久負盛名的險峰之畔。百轉千迴,在快要抵達佛手巖時,回望遠處懸崖峭壁旁連綿不斷微如麻蟻般的紅男綠女,真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嘆。再看對面右側,赫赫然又一絕壁石崖,鳥瞰下去,深不可測,崖頂一塊巨石凌空而立,斜覆數松,蒼勁挺拔,飛舞天外,宛如飛天神女,令人神往。

  漸行漸高,廬山已用她山的翅膀,將我們駝至凌霄之中。巨石突兀,石欄護衛,登臨其上,頓時覺得如孫悟空騰雲駕霧飛行在天宇之間。憑欄望去,遠的山,近的山,或陡立如壁,純如刀切斧剁,偉岸雄偉。或奇峰突起,不啻是烘雲托月,超拔俊逸。微風吹過,讓人身心為之一爽。偶望一眼足下,綠色蔥蘢,怪石嶙峋,深不可測,不由地讓你心頭一凜,呵呵,免不了驚你一頭冷汗。

  此時的廬山,真是處處堪入畫,點點皆是詩啊。同行中有號稱“鐵桿驢友”的中青年風流男女,也有蒼頭白鬚人喚“老頑童”的,莫不歡欣鼓舞,笑逐顏開,紛紛開啟各自的數碼相機,還有從香港免稅區買來的德國進口攝影機……張姓作家索性逗趣道,“此景只當天上有,一朝錯過難回頭”啊!

  一時間,一行人趕緊選景啊,取角度啊……各忙各的。

  倏忽間,彷彿山谷中剛剛揭開了蒸饅頭的超大巨籠,風起雲湧,眼前霎那間成了雲的世界。視野中的山巔,遠處懸崖峭壁旁那連綿不斷微如麻蟻般的紅男綠女,如同飄浮在神仙世界————卻只一瞬,那些景已沒入雲中。即便如我們眼前的同伴們,也各自隱沒在雲霧中,過了把神仙癮。單聽見導遊小姐朗聲提醒,各位務請不要亂動,小心腳下——這雲啊,說散就散。

  話音未落,漫無邊際的雲,只在瞬息間便玩兒似地消失。唯有遠處,還有巔峰掩映在薄如輕紗的煙嵐中。

  造化神奇,遠勝過那些身懷絕技、能夠呼風喚雨的魔術師啊!

  真是娃娃的臉。說變就變。資深驢友白姓美婦人感嘆。

  呵呵,變幻莫測,這是政治家的臉麼!一頭銀髮的戴眼鏡張姓作家慨嘆道。

  幾個“老頑童”文化人嘿然無以應,各自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這廬山啊,還真不愧是千古文化名山呢。

  歷史法則固然容不得假設,但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在關係國計民生、關係億萬民眾生死存亡的最關鍵的那幾步,如果我們的政治家們,能夠正視現實,尊重歷史,心繫民眾,多一份大山的沉穩與大氣,多一些對人世間芸芸眾生的悲憫,多一些高曕遠矚的深刻洞察與冷靜的思考,遠離那些歷代居高臨下者的唯我獨尊,少一些對自我與絕對權力的眷戀--不要如先前的廬山那般變幻莫測,輕易下結論,那麼那之後若干年的慘劇能否避免,或者說至少能減低到可以讓歷史與後人容忍的程度呢?

  哦,廬山,瞬息萬變的廬山,你展現給遊人的,難道僅僅是絕壁、雲海、飛瀑諸如此類造化的神奇嗎?

  描寫廬山美景的散文 篇10

  夏至六月八,隨眾以達九江潯陽之處,越明日,乃登廬山。

  車輪飛轉蜿蜒之路徑,曲折多彎,險夷之未曾可見也。傍絕路之深谷,鬱郁蒼蒼;臨繁木之薄霧,潦潦湯湯。聞山間之鸞鳴,悠悠揚揚;睹遠峰之孤峙,皓首雲蒼。天地山景之俊奇,絕然精緻乃見於斯也。眾人皆北地而來,未曾見此絕妙之境,乃心偕慨嘆矣。前有李蘇之佳句,慕詩名而遠來,臨仙境以宿望。

  初臨含鄱口,臨臺遠觀,北接長江之細狹,玉帶俄延,龍舞九天;東南之望鄱陽,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雖晴日,而或長煙一空,淼淼之氣生焉。雲飛中天之際,飄然入山,恍若天上人間。五老峰下,溝壑千尺,亂石穿空。忽聞明太祖縱馬越澗之傳說,驚乎險乎。險峰處,山巒疊矗,奇石相生。近觀似豬鼻之形,遠望則如俊面之龐。登斯峰也,則飄然於眾生,而忘乎生於天地之間也。胸中若有所憂愁悲者,不若臨空長嘯,慨當以慷矣。臨仙人洞則有道觀與佛寺緊鄰也,神明宗教倘有如此之近諧乎?時有道姑誦牒,青衣峨帽,語音寥寥;時有佛門弟子,輕擊木魚,喃唔阿咪。紛紛紜紜,不絕入耳。

  至若三疊泉,天降湍流,落水蕩蕩,潭溪潺潺,流水之急,漂石見之。於其峰谷間,但聞水擊巨石之聲,驚響促急,撼人心脾。此則李太白賦詩之處否?捻鬚遙望,握酒臨風,頌千古之佳句,凌此生之豁然矣。名揚四海,詩情遠播,何有之惆悵乎?然京國煙雲四湧,待詔靖難之心不已。雖處山麓芒蒼之無形,卻懷四海天下之大義。

  吾嘗思吾生之茫然,哀無所獲,又猶無名。三十年躊躇,時有所悲矣。今登廬山卻有去憂忘愁,開懷見日,滿目欣然矣。雲蒸霞蔚,煙波繚繞,如入仙蹤,追其仙人以遨遊也,其樂融融。

  夕陽在山,餘霞暮暉。雖戀風景之旖旎,然不堪時晚,乃悻悻下山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