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吳哥窟的散文

關於描寫吳哥窟的散文

  過去對吳哥的研究多是集中在他的廟宇遺址,而最近由於鐳射雷達技術的運用,探測出這些廟宇曾經是一個巨大網路的一部分,有道路、房屋、運河、池塘和廟宇,它們盤根錯節,形成了一個柬埔寨村落。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描寫吳哥窟的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描寫吳哥窟的散文 篇1

  吳哥窟在大家的心目中是個神秘的國度。暑假中,我們有幸踏上了吳哥那神秘而古老的土地。

  吳哥窟分為大小吳哥。上午,我們先來到大吳哥,環顧四周,高棉人的微笑都看著我,注視著我。每一張笑臉都有所不同,令人震撼不已。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塔普倫寺。塔普倫寺被三層圍牆包圍著。第一層代表地獄,第二層代表人間,第三次代表天堂,國王的母親就供奉在這裡。塔普倫寺裡有許多參天大樹,大樹的枝椏無限伸展著,層層纏繞著精美的 雕像,同時也把吳哥古老的歷史給掩埋了。

  下午 ,我們來到了小吳哥。遠遠望去,長長的彩虹橋上有兩條龍王(7個頭的眼鏡蛇王)正昂首注視著我們。它們忠心耿耿地保衛著這塊神秘土地。站在小吳哥的外圍牆上,小吳哥的全景與池塘上的倒影交相輝映,真是漂亮極了!這裡的浮雕石像經過風吹雨打,歲月的洗禮,組合成了一部壯麗的史詩。隨著人流,我們穿過一個又一個石室,跨過一個又一個的門檻,彷彿可以看到幾百米外迴廊盡頭的光芒。那些來自神殿外的天空,穿過層層門檻,幽幽的照著我前行的方向。腳下的石塊泛著森森的光,我好似又回到了千年前的高棉王朝,遊蕩在神殿中。我像是在現在,又像是在過去,又或者是未來。

  吳哥窟帶給我們的不但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心靈上,精神上的震撼。在這裡,一切都彷彿變慢了,我久久的沉醉在吳哥那悠長的歷史中了。

  描寫吳哥窟的散文 篇2

  你在沉睡了幾百年後,被喚醒。醒來的你已失去了昔日風采和曾經的威嚴。當法國生物學家在叢林中發現你時,你已殘破不堪,但他仍被你獨特的魅力吸引。為了再現你昔日的宏偉、重塑你當時的容顏,人們竭盡所能地修復你。現在你是柬埔寨的國寶、明片,是世界文化的遺產。現在世界各地的人們爭相走近你,只為一睹你的芳容。

  吳哥窟它始建於12世紀中葉的吳哥王朝,當時的王國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修建了它。它是吳哥古蹟中儲存得最完好的建築。跟著湧動的人流,走近吳哥窟,宏偉的廟宇出現在眼前。走,去吳哥窟的頂層看看,它是柬埔寨人說的“天堂”。但通往“天堂”路排著長隊,等待的人們來自世界各地,說著不同的語言。但通往“天堂”的階梯並不好走,原來的石階更陡峭,要想上去,你就是國王也得手腳並用才能爬上去。現在的階梯雖然用木板建成,並有扶手。但要上去,還是得費心費力。一路小心翼翼,終於來到了“天堂”,一個僧人正虔誠的站在一角面對陽光一動不動地仰望著天空……他是在祈禱嗎?

  在“天堂”裡轉轉,拍下精美的壁畫,高大的建築,俯視塔下還在等待上“天堂”的人流。眺望遠處的風景,感受陽光溫暖地擁抱,讓微風輕拂面龐。站在高處遠離人群的喧囂,享受這片刻的安靜。

  吳哥窟位於柬埔暹粒省。該省不僅有吳哥窟(俗稱小吳城)還有大吳哥城、女皇宮、崩密列這些古建築群。它們都是供奉神靈的寺廟。但現在已經看不到曾經供奉的神像了。目前能看到的是石柱上曾經雕刻的壁畫和空蕩的大廳。

  女皇宮供奉著印度教的溼婆神。女皇宮是採用高棉特有的紅土建造,她色彩豔麗、易於雕刻。因此女皇宮又以她精美、細緻的壁畫雕刻而著稱。這座小小的寺廟,有著太多精緻的壁畫,它們再向你講述一個又一個故事。

  然而在些古建築群裡,最讓我震撼的是崩密列。崩密列的意思是荷花池。這坍塌的廟宇,已經無法修復。一片廢墟。看著這些殘垣斷壁、看著那些從崩塌的建築中長出來的大樹,或者被樹根緊緊抱住還沒有完全倒塌的建築時,我感慨,是這些樹破壞了建築,還是保護了建築。現在它們混然一體,不分彼此地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結合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歷盡滄桑後的殘缺之美。這是被遺棄的廟宇,因為戰爭,都城已被放棄,供奉神靈的廟宇也只能被迫放棄。穿行在廢墟中,我輕撫著那些帶著歷史印記的斷石,還有已經不再完整的壁畫雕刻,想像著她曾經的模樣和有過的榮光……歷史穿過她的身軀,帶走了曾經屬於它的榮耀!

  誰說這些石塊沒有溫度?誰說這些殘缺建築沒有觸角?她們以各自不同的姿容,承載了一個王朝的輝煌,同時也見證了這個王朝的沒落。而現在,她們又以一種殘缺再現了歷史的滄桑,沉澱了歷史的厚重。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這是生命的記憶。曾經的美好、曾經的壯闊因為戰爭消亡。這些殘垣、這些斷石,警醒著我們,珍惜美好、珍惜和平、珍惜每一天的平凡。歷史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珍愛和平吧,別讓歷史重演。別讓生命承受那些不堪承受的重。

  描寫吳哥窟的散文 篇3

  凌晨五時許,一抹晨曦透過天際,天空像一面旗幟輕輕抖了一下。吳哥窟的五座神塔,也隨之飄然欲飛,但眨眼間,又凝固住了,蓮苞般的剪影清晰地印在半明半暗的天幕上。或許幻覺使然,冥冥之中,你把這拂曉的天空當成了一面柬埔寨國旗,將旗幟上的吳哥與現實中的吳哥混為了一體。

  吳哥窟黑黢黢地安臥在暗綠的草地中央,被同樣黑黢黢的外牆與高大的熱帶樹木簇擁。寺前的池塘反射著淡白的天光,慢慢地,滲出一片橙紅……霞彩出現了!守候在池塘邊的人們紛紛舉起相機,屏聲靜氣。各種膚色的臉充滿了期望。既然佔據了傳說中的最佳位置,誰不想拍到精彩的吳哥日出呢?然而,霞彩並沒有擴充套件開來,作為前景的池塘雖越來越亮,而那一小片霞光只絢麗了片刻,就慢慢地消褪了。天空堆滿了黑灰白三色分明的雲彩,太陽深藏不露,只一縷日光從雲縫裡擠出,鍍亮了神塔的尖頂。

  不會有霞彩了,早起攝影的人們嘆息著四散開來。你揹著相機繞過池塘,往歲月斑駁的吳哥寺而去。池塘裡零星幾朵紅蓮似開未開,像舉著幾支等待點燃的火炬。路過幾叢有翅不飛的天堂鳥,穿過露水淋漓的草地,腳便踏上了八百多年前嵌下的階石。吳哥窟有三層臺基,一層比一層高和陡,第一層是最低也是最平緩的,但你仍得手腳並用,才沿著北側的臺階爬了上去。寺院的陰影涼涼的漫過身體,神秘的氛圍倏忽之間將你包裹得嚴嚴實實。

  站在殘破的拱門下回頭西望,這座梵語意譯為“聖潔的城市般的寺廟”的宏大建築鋪展在清澈的晨光裡。寬闊的廣場芳草萋萋,中央大道兩側巨石砌就的藏經閣頹敗不堪,卻又堅硬地屹立著。城牆蜿蜒起伏,沒入葳蕤林莽。牆外的護城河幽光閃閃,河對岸苗條的桉樹高高地聳立,赤裸的身子泛著白光,宛若剛剛出浴。而在西天那重重的雲幕後面,在那雲隙露出的一線藍天深處,彷彿隱藏著你一無所知的前生。

  不知名的長尾鳥從空中掠過,滴落幾聲清麗鳥啼,使得你更深地陷入寂靜之中。用了一點力氣,你才從這寂靜中拔出腿,沿北側迴廊緩步前行。明亮的光線透過陀形窗柵和方形廊柱照進迴廊,形成一道長長的光階,恍若鋼琴上的黑白鍵,彈奏著無聲的梵音神曲;又似乎,它是歲月的階梯,將你引向遙遠的吳哥時代。你且行且停,仔細端詳。在迴廊內側,那環繞整個吳哥窟,長達八百米的浮雕壁畫上,神與魔之間的戰爭正靜默地進行,他們有的騎著大象,有的駕著孔雀,揮舞各種奇異兵器,殺得不可開交。你對印度教神話不甚了了,並不認識那些神們魔們,但它們誇張的造型與精緻的雕藝讓人歎為觀止。伸手摸摸,牆面雖然清涼,線條卻在起伏,隱隱約約的,還能感到某種脈動。牆面是由大塊的四方石頭砌就的,嚴絲合縫,不同石塊上雕刻的花紋吻合對接,渾然天成,不仔細看,根本察覺不到有縫隙。這些精美的浮雕,到底是在石頭上雕好了再砌的,還是砌好了石頭再雕的呢?不得而知。你無法探究在滄桑歲月的另一頭,設計師與工匠如何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你想到的,是四處飛濺的鑿刻聲以及露珠一樣從黧黑的臉上滾落的汗水。

  穿過時空隧道般的拱形迴廊,你來到東門。吳哥窟坐東面西,東門也叫大象門,是專供國王與他的大臣進出的地方,他們乘大象而來,直接從大象背部下到臺基上。一介平民之你站在這個原本平民免入之地,茫茫然望一眼臺基下,芳草覆蓋處,大象的腳印依稀可見,而空氣中呢,也瀰漫著大象身上特有的羶氣。

  晨光愈來愈亮了。你再次手腳並用,沿高達七米的石階爬上了第二層臺基。你近距離地目睹了斑駁石階上蔓延生長的苔蘚,聞到了石縫裡散發出來的苦澀的歲月氣息。臺基四周,又是一個方形迴廊,四角轉折之處便是神塔。神龕、神像、石門、雕飾以及被稱為天堂舞者的阿卜娑羅仙女像密佈其間,數不勝數,精美而繁複。審美疲勞開始出現,你不再流連,而是直奔通往第三層臺基的石階梯。

  第三層臺基上,就是建築柬埔寨國旗上那五座蓮苞形神塔的地方,四角各一座,而中心一座最高,距廣場地面65米。那是最神聖的祭殿,被視作世界的中心,是天堂的象徵。那也是啟動吳哥窟工程的高棉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所以,高棉人也把吳哥窟稱為“葬廟”。然而,吳哥窟工程浩大,前後歷時八九十年才得以峻工,世事滄桑,歲月無情,本以印度教為依皈的高棉王國,此時卻流行起了小乘佛教。而蘇利耶跋摩二世也在去世50年後,才被安葬在這裡。沒人可以長生不老,但葬在如此神聖的最高處,大概就進入了天堂,就能成為世人心目中的.神吧?而通往它的石階梯,也被稱之為“天堂之梯”了。

  此刻,這道通往天堂的石梯,以75-80度角,幾乎垂直於你面前。它高達13米,階面本來就狹窄,且被經年的風雨剝蝕,沒有了稜角,窄得只能擱下半隻腳掌。之所以砌得如此陡峭,就是為了讓所有信眾都放下尊嚴,五體投地吧?你仰起頭,神塔的尖頂直插雲霄,天旋地轉,石梯似乎向你倒過來。毫無疑問,想上去,只能像壁虎一樣爬了……猶疑之中,只見一對金髮碧眼的男女冒冒失失地走向天堂之梯,你下意識地伸手一擋。卻沒擋住,他們的身影如同從投影機裡出來的一樣過去了。他們手牽手地攀爬著,一會就到了石梯上部。但突然間,那女的站直身體,搖晃了一下,就跌倒了,她的滿頭金髮像個繡球似的滾了下來……慘叫如刀,鋒利地劃破了寺院裡的寂靜。但是,你沒看到地面有她,連石梯上那個男老外也不見了……其實,你幻覺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你清醒之後,眼前擺著這個故事真實的結局:一架供遊人攀登參觀的木樓梯覆蓋在石梯之上,它的坡度沒石梯那麼陡,階面也寬得多。那位在此失愛的法國男子悲痛之餘,為了別的情侶免遭不幸,特地捐錢修建了這架木梯。所以呢,現在它又被稱之為愛情之梯。

  你忽然明白,自已興沖沖而來,是為爬一回愛情之梯的。可是梯口一根繩子橫攔著,旁邊還有禁止攀爬的標識。難道不允許參觀?猶疑間,一個穿制服的保安過來,笑笑,手指捻捻,用蹩腳的漢語說:五刀(美元)。於是掏錢,上梯。愛情之梯仍然很陡,抬腿時得小心別碰著了膝蓋,但畢竟比石梯好爬多了。你可以藉助兩側的扶手從容地爬上去,而不必做一隻壁虎。爬到頂端,氣喘吁吁之際,你想所謂愛情也好,信仰也罷,就是一場漫長的攀登,且須不畏艱險,不計後果地直奔人生終極吧?放眼四望,大地下沉了許多,叢林與雲彩相交的天際線退出老遠,巴肯寺、通王城等吳哥古蹟遙遙在目。那蓮苞似的主神塔,則赫然矗立在眼前,通體覆蓋著灰白黑相間的斑駁之色,記錄著八百年的風雨雷電,人世滄桑。四周又是迴廊環繞,窗龕四嵌,廊柱密佈,如同迷宮。整個吳哥窟都以石頭建築,見不到一根木頭。而這高高在上的主神殿,更是連草都看不到一根。在瀰漫萬世的靜謐裡,除了你,看不到第二個人影。陰影與光線交錯,傳說與現實混淆,呼吸與微風纏繞,恍惚之間,你在吞噬,或被吞噬,似乎你就是吳哥窟,吳哥窟就是你。苔蘚與寂靜爬到了身上,滲透到了肌膚裡,你與所見融合在了一起。你莫名地心顫,並且恐懼,你被這奇異感覺與詭秘氣場嚇著了。你既享受,又抗拒,心在掙扎,手在出汗,你忽然想從這場景裡退出去。但與此同時你又格外興奮,你的身影在遊移不定。你舉起相機,給歷史構圖,為奇蹟調焦,你感到整個身體都擠進了取景框裡。喀嚓的快門聲呼應著你的心跳,也不斷地催促你,離去,離去。清涼的生腥之氣從粗礪的石頭裡滲出,摻和著約有約無不知何來的梵香,直透你的肺腑,愈發增加了你的敬畏感。你是無神論者,你不敬畏神明,可你敬畏天地自然,雖說是人創造了這不可思議的吳哥窟,但不正是天地自然造化了更加不可思議的人麼?繞主神殿一週,拍下數十張照片,向五朵神聖蓮苞行了注目禮之後,你既惶惶不安,又戀戀不捨地轉身離開了。

  明亮的晨光牽著你小心翼翼地走下了愛情之梯。此時你沒想愛情,愛情的真諦,是得到人世間去尋求的。你心中充滿莫可名狀的滿足感,不管怎麼說,你有了一次奇妙的經歷。你再次穿過第一層臺基的迴廊,路過壁畫上的戰爭,繞回西門,跟著寬敞筆直的中央大道向城外走去。早先的烏灰雲層已然消散,只剩幾團絮狀白雲懸掛在湛藍的天空,靜靜地漂浮;陽光下的草地露珠水晶般閃閃發光;池塘裡的紅蓮悄然開了,像一張張紅潤的小嘴巴,說著一些熱烈的話語。吳哥窟神塔的影子從你背上涼涼地滑了下去,而大道盡頭的菩提樹,招搖著綠色的手臂徐徐地迎了過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