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色散文(通用17篇)

中秋月色散文(通用1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月色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月色散文 篇1

  時間對待所有的人,都是十分的公平的。它總是勻速運動的的客觀實在。可是,時間在高爾基的眼中,卻不是這樣的。他曾經說過:時間是最快,卻又是最慢,最長卻又是最短的······我也這麼覺得,就好像中秋佳節,沒來的時候,我們總是盼望著,期待著,可時間總是緩慢而漫長的。待到轉眼間,中秋節就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並且,不知不覺中就離開了,那時的我們總是,希望時間眷顧,可以讓中秋節的這一天可以慢一點消逝。

  今天又是中秋佳節,春節的姊妹篇,團圓的好日子,可是成年的我不曾有過一次中秋團圓。中秋佳節勿需鋪張揚厲,只要舉家圍坐,沐浴月光,酒菜乃至月餅都是不必考究的,因為團圓已然好過一切,然而少小離家的遊子是無福消受的。十六歲的我被命運的巨掌拋向了上海灘,冬夏時節才有心靈的返航——哦,父母的懷抱是永恆的港灣。

  望日的月亮都是圓的,卻只在三秋恰半之夜,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銀蟾光滿。是這樣的良夜美景,為什麼不團圓?只緣父母遠在千里外。二十歲的我奉命來到泉的聖地,中秋之夜一樣的皓月當空,可是頭上也還是異鄉的月亮,我的目光也實在穿不透那空間的桎梏。於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賬本越摞越厚,這中秋的欠債怕是今生今世不得還,好在債權人是我的雙親。賬外賬也是有的:自然的節律早已融進我的生命,化作我的脈搏,中秋的思念濃不可化。

  其實,欠債早在我小的時候——大約五、六歲吧——就發生過了。那年臨近中秋,一位朋友送給父親一包月餅,被母親藏在炕前的一口大缸裡,上面蓋著幾塊木板。缸裡盛的是玉米或者小麥,小半缸的樣子,總之是不在小孩子的興趣之列的。頑皮的我碰掉了其中一塊木板,千不該萬不該,還下意識地往缸內窺視了一眼。可以想見,在那樣的民生凋敝的年代,如果把那包月餅比作幾條鮮魚,那麼我就是一隻飢餓的貓。

  不記得懷了怎樣忐忑的一顆心,我偷吃了半塊,慌亂之中沒有忘記把包裝復原。第二天依然風平浪靜,於是我的膽量便漸次升級了。我想母親是太過忙碌,也太相信自己的孩子了。終於有一天,母親要拿這月餅去派禮尚往來的用場了,可是她老人家看到的只是一張油漬的紙。一聲喝問之下我如實招供,同時恐懼也如電流一般讓我顫慄了。我爬上炕,跳窗未遂,很快被逼到牆角,手面上結結實實捱了不下十記鞋底。

  我大聲地哭叫,隨後默不作聲,不曉得是痛感在遞減,還是內心在預設?

  在我的記憶裡,母親打我,這可是今生今世頭一遭,也鐵定是最後一次。母親說過,她最後悔的就是揹著不滿週歲的我,在隆冬的季節,去那滑溜溜的井臺打水。我問她:“有一回我偷月餅吃,你拿鞋底子打我,這你不後悔呀?”母親笑道:“那可是該打,又打不壞你。你小不知道,我是勁兒越打越小呀。”我說: “媽,其實你就該使勁兒打。

  後來總是買最好的點心給父母吃,也曾郵寄過月餅。從郵局回來,才意識到落下了什麼——是我的熱愛和思念,柔軟似水而又堅硬如鐵,沉重無比而又無影無蹤,再大的包裹也盛它不下。年復一年地膨脹,這熱愛和思念快要窒息我的呼吸。

  我望著天上的月亮,不禁說道:月亮啊,你慢些走,千百年來,月亮一直是遙寄相思情意最好的信鴿。這一刻的你,可願意幫我,將我的熱愛與思念捎回我的故鄉,告知我的父母雙親。

  中秋月色散文 篇2

  中秋佳節來臨了,晚飯後家家賞月。

  夜幕降臨,一輪圓月冉冉升起,金黃色的月光籠罩著整個城市。路燈閃爍,高樓大廈的窗戶裡也亮出了一縷縷燈光,在蒼茫的夜色中,與天上的繁星爭輝。

  夜深了,月亮漸漸升高了,原來金黃色的面孔變得一片潔白。

  幾縷浮雲在天上緩緩飄過,猶如給月亮圍上了薄薄的輕紗。月亮把一片銀光瀉向大地,把地面打扮成銀裝素裹的世界。原來在暮色中顯得朦朧的樹木、高樓,又顯出它的清晰的輪廓,窗玻璃的反光在閃耀。樹葉上的露水在月光下反光,放眼望去,就像是夕陽西下時波光粼粼的水面。燈光、月光交相輝映,這是多麼美好的夜景啊!

  我站在陽臺上,面對著一片銀白的世界。月亮在浮雲的烘托下,似乎在緩緩地行駛,我不禁想起嫦娥奔月的傳說,也產生了飄飄欲仙的感覺。

  一陣風吹過,我無比歡暢,不由想起了泰戈爾的詩:“我由衷歡暢,吹過的風帶著清香……”

  我被月景吸引住了,直到媽媽開啟電視,我才離開了涼臺。

  中秋月色散文 篇3

  明空秋月聲稀寂,暗影浮香窗下移。悲喜離合幽咽曲,月圓可否是佳期?——題記

  月色撩人,秋葉卷夢,靜謐的角落,藏著詩情畫意,藏著點點清歡,也藏著花落、葉落的惆悵和悲慼。

  若與月相約,那更是難言萬般情懷,難訴千種嗟嘆。

  最近讀了一些句子,很是優美,是關於秋月的,不乏感懷緒、離別思、淡淡的鄉愁,無不是在訴說著自己的情思,秋月的味道。讀罷,心中也頗不寧靜。

  時序已近中秋,按照習俗,按照老輩子的說法,這是個團圓的節日,月圓也求個人圓。各種版本的傳說,各種題材的絕唱,無不訴說著對家家團圓,親人相聚的期盼和憧憬。

  時光荏苒,近中秋,也怕中秋,中秋一到,年已過半,圓月盈懷,不免有些滄桑感,失落和傷懷,或許,是秋色的感染,是清冷的寂寞和苦苦的眷戀。其實,北宋詩人蘇軾說的很明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的情懷以及他對現實的觀察和思考,深刻為無奈的滲透到這詞之中,豁達、豪放,字裡行間的節日情懷也直通心脈。

  世事就是如此,平凡的生活,自己過著自己的日子,也幾家歡樂幾家愁。風雨之中,我們都希望求得一個事事圓滿,可又有幾人能如願,這便也就惹出了人們對月的無限慨嘆。

  我真不知道該如何描寫中秋了,有的人怕過節,尤其中秋節,一個團圓成了心結,那離人,那不歸的眷戀,總是深深的埋在平時忙碌的日子,而今,看著人們闔家團圓,其心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的人盼著過中秋,思念母親,思念遊子,思念故鄉,忙忙碌碌奔走著,都向著自己心中的圓靠近,團圓宴,孫兒繞膝,那一份溫馨祥和誰不羨慕?更可憐的是那倚門盼歸的人,是母親,是妻子,或者是迷茫的眼神,昏黃的燈光,也許,他們是最知道中秋的冷暖了。

  隔壁家的孩子從國外回來了,給老倆口帶來很多禮物,實際老倆口什麼都不缺,家裡也早早的就準備好了豐盛的待客食品,只是等著兒子一家的到來。可兒子回來了,孫子和兒媳沒有回來,老倆口心裡似乎缺了點什麼,但是,也算是很欣慰了,逢人便說:“兒子回來了。”這個中秋,這一句話,至少滿足了老兩口半年孤單的期盼。

  對比之下,前樓的那個鄰居就顯得有點失落了,兒子由於離得比較遠,或許是工作忙,打電話回來說不能回來了,這幾天,就很少看見他們的身影了。

  大概每到這個時候,人們都尋找著自己的依託,不是為了迎合節日,是為了心靈的期盼,只是同一輪月,卻有無數的情懷和感慨。滄桑世界,聚散離合只是平常,一切美好也都有可能實現,圓月中秋,或許只是一種釋懷的情感吧!

  也許是心境的原因吧?中秋之夜,感覺月亮是格外的圓,格外的明亮,像一種心情,也像一個靈魂。有人讀出了幽靜,有人讀出了黯淡,有人讀出了溫馨,有的人,明月懸空,自己卻早早的先自睡去,有的人,舉杯邀月,對影三人,而悽悽。月色微瀾之際,每一盞燈火都會觸動我們的心底,每一種闌珊都會寄託我們的期許,人生百態,融融月色裡,我們都能找到關於自己的縷縷痕跡,疏影梧桐裡,都有那敲窗的思緒。

  雖然,這只是一個民俗的節日,但是,其中包含著每一個人的心願和祝福“人長久,共嬋娟。”無論是團圓的還是未團圓的,心裡都會寄情於秋月,希望每個中秋都月圓人圓,少一些天涯徘徊、孤寂愁思的嘆息。

  這圓月中秋,如果事實性情,那也會有各種不一樣的感受。是余光中眼中的鄉愁,是郵票,是船票,是墳墓;是李白杯中的身影,是孤單,是寂寞,是情懷;也是我小時候的月餅,吃一口就有了故鄉的味道,亦或,是冷露,是桂花,是絃音。

  這中秋圓月,我不知道你給人們留下了多少感懷和情愫,但我知道你是一種亙古不變的平仄訴說,有悽美,也有快樂,並且一直在人間流傳。

  中秋月色散文 篇4

  兒時,我最喜歡過中秋。因為每逢中秋,就是我的生日。在生日那一天,我可以吃到香甜的蛋糕,穿著漂亮的衣服,喜滋滋的接受家人的祝福和禮物。我也喜歡觀望月亮,那時的月亮,對我來說,大而神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之所以喜歡望月,那是因為父親曾經玩笑地說過,多看月亮會使女孩子變得很聰慧美麗。

  幼年的我信以為真,眼睛一眨不眨地觀望月亮,駐足觀望了許久都不願意離開。月亮不僅圓,而且大,像一面銀色的鏡子,照著我美好的童年。那時的我,深信月亮裡真的有舂米的兔子,有桂樹,有嫦娥。我纏著父親哭,問父親為什麼沒有把我生成美麗的嫦娥?父親大笑,說我是個傻丫頭。

  光陰飛逝如梭,又快到中秋了。記得有一年中秋,我在丈夫的家中過節,這還是第一次。丈夫的老家在一個平凡的鄉村,那裡有山有水,是個美麗的地方。吃過晚飯,我走在靜謐的農家小路上,不由自主地凝視月亮。月亮高高掛在空中,寧靜地注視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月亮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對著月亮那些美好的往事一一浮現。我想,在中秋節出生,我是幸運的。因為這一天的月亮最飽滿、最富有詩意。月光將柔和的光灑在了樹枝上、小路上、田野中,四周也變得柔和而靜謐,偶爾傳來幾聲蟲鳴——好一個鄉村美好的月夜!

  在這一刻,也許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在月下散步。不同的是,他們或是和家人一起漫步,或是和朋友談天說地;或是和戀人在月下低聲細語——而我,是一個人,丈夫被親友拉到鄰家去了。但我好像也不是很寂寞,因為有這月色伴著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光下,有人歡喜,有人憂愁;有人失落,有人得意;有人為了不足掛齒的小事爭吵,有人為了心上人歸來狂歡;有人失戀、有人舉杯望月;有人慶祝升遷、有人遠離故鄉……月亮下,到處都有故事。

  幾年前,我的父親永遠離開了我。他因病故去,對我的打擊很大。如果不是因為丈夫的安慰與陪伴,我想我邁不去人生的這一個坎。望著父親孤零零地躺在殯儀館中,我心如刀絞。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仔細端詳著父親的遺容,我竟一直沒有留意到他的臉上有那麼多的皺紋,頭髮也全都花白了。我心酸得落淚,午夜夢迴,總是夢見父親回到了我的身邊。醒來時,我淚流滿面,始終都不能接受父親的離去。

  父親去世前曾對我說,丫頭,你不再是那個纏著爸爸的小女孩了,你有了自己的家庭,爸爸真心為你感到高興!如果有一天爸爸離開了你,爸爸也能放心了!

  我撒嬌說,不嘛,我永遠是您的貼心小棉襖!

  父親就笑,那和藹的笑容至今都讓我記憶猶新。

  失去父親的日子,我黯然神傷。丈夫對我百般呵護,可我仍活在失去父親的陰影裡。我也時常觀望月亮,尤其是中秋之際,想起童年,想起父親。想起這些,我的眼睛溼潤起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忽然想起了余光中的詩歌:月如砒,月如霜,落在誰的傷口上?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傷口已經慢慢癒合,有時思念父親時會有一絲哀愁,我初次嚐到了失去親人的滋味。

  那年中秋的夜晚,我看見月亮被雲朵遮住,先是有一片雲遮住了月亮,彷彿給月亮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而後大片的雲朵飄過來,完全遮住了月亮,也看不見一絲皎潔的月光。可是月亮慢慢的、一下一下地掙脫了雲朵,漸漸從雲裡露出光潔的面龐。我想,這就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黑暗隨處可見,但總有重見光明的那一天。

  我想對月亮說,現在的我過得很好,擺脫了年少的稚氣,我已經逐步走向成熟;我也想對父親說,爸爸,請放心,我已經不再憂傷,我會堅強面對今後的生活!

  此刻,在這個陌生的小鄉村,在一條清澈的小河邊,我又抬頭看著月亮,月亮靜靜的倒映在小河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也許家鄉的月亮更加亮潔,如銀盤一般懸掛在空中。我愛這月色,也愛這波光粼粼的河水。在這裡,我的心情也格外寧靜,彷彿沒有了愁緒,也沒有了煩惱。我緩緩走到河邊,彎下身用手想把水中的月亮掬於掌中。但是月亮並不在我的手裡,它似乎是個頑皮的孩子,從我的指尖悄然溜走。我悵然若失,又掬起一把水中的月亮,月亮開始搖晃起來,它漸漸變得模糊,彷彿一張朦朧、害羞的臉。這次,我沒有再重複這個簡單幼稚的事情,我離開河邊,是月亮一路送我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夜色已深。我撅起嘴對丈夫說,我看到月亮在河裡,想學詩人鞠一把月光,都沒有成功!

  丈夫笑了,颳了一下我的鼻子,說,你呀,還真有雅興!我就是喜歡你的孩子氣!

  忙了一天,丈夫累了,他靠向床鋪,倒下頭沉沉睡去。我心裡突然有一絲落寞,拿著毛巾去洗漱。等我洗漱完畢,寬衣上床的時候,卻驚喜的發現床頭多了一束鮮花!鮮花旁邊還附有一個別致的小箋,上面寫著:親愛的老婆,祝你生日快樂!鄉村的婚禮是簡樸的,鄉村的生活也是平凡而單調的——感謝你嫁給平凡的我,感謝平凡的生活中有你陪我!

  望著丈夫熟睡的臉,我甜蜜地笑了。那年的中秋節,既是我生日,也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雖然沒有奢華的婚宴,沒有美味的蛋糕,沒有可口的月餅,可我一點也不失落。望著月光,我心如止水。也許明年的中秋,我還會在這個農家小院裡度過,和最心愛的人一起並肩看月,回憶著我們相識相愛的故事——那些不曾失落的日子。

  中秋月色散文 篇5

  等月圓,盼中秋。

  那是兒時的事。

  早二十天,便掰著指頭計算著:還有十八天……十七天……十六天……。想象著,便會有大蘋果、園月餅可餐,嘴裡也便滲出小泉一樣的口水來。

  小時候,沒那麼多可口的吃食。難得一日三餐填飽肚子。半塊白麵餅在手,不捨得大口大口的咬,用兩個指頭尖兒一小點一小點的掐下來,在嘴裡嚼上幾十口,嚼的成了粘疙瘩,再一小點一小點的用牙齒切進嗓眼兒裡。

  初冬時節,紅薯出土,留下小的人吃豬嚼,大些的出粉率高,切碎了在石磨上磨成糊糊,用朗布(一種很粗眼兒的白布)過濾出汁水,沉澱出白白的粉,漏製出粉條。

  晾曬粉條的時候,那些短些的粉條從杆子上滑落地面,撿拾起淘洗了,剁上一顆大白菜,厚墩墩的半鍋,又當菜又當飯,不要作料,沒有味精,可那味兒十分香甜,不亞於山珍海味。

  園地裡茄子結了拳頭大,摘下一個,在褲子上蹭蹭,成了時鮮水果;豆角兒扯兩根,剖去籽兒,塞在嘴裡,“嘎巴嘎巴”嚼的歡。誰叫那時沒啥可吃的呢?

  所以,除了大年,中秋成了孩子們望眼欲穿的節日。中午,家家桌上多了幾道菜。少不了紅燒的魚,魚不甚大,裝在飯碗裡露不出頭尾。一碗紅燒肉,裡面多半碗的豆角,白森森的少顏無色。可那味兒硬是香出老遠、老遠。

  大鍋燜的米飯,鬆鬆軟軟,鍋巴香香脆脆,吃一塊,藏一塊,揹著大人的眼。

  一個下午坐立不安,老是瞅著媽媽掛在樑上的提籃。那裡裝著希望,裝著月餅,裝著饞。

  一張地八仙,端端正正的擺在門前,一盤兒月餅,一盤兒蘋果,一盤兒石榴,一盤兒綿包梨。虔誠的奶奶嘴裡嘟嘟囔囔,敬月、敬地、又敬天。哪顧得團團圍著桌子的孩子們,早饞的手兒長在嗓子眼?

  分得一個蘋果一個梨,半拉石榴直掉粒兒。一塊月餅小心地捧在手心裡,生怕碰掉一片皮。管飽吃的是自產的紅皮大蘿蔔,爸爸說:吃吧吃吧。蘿蔔就開水,化食開胃氣死醫生。

  可誰還會對蘿蔔青睞有加?早被桌上的水果月餅吸走了眼神。論個兒,蘋果梨子比月餅大,我用自己的蘋果梨子換了弟弟妹妹的月餅,然後故意的說蘋果澀,梨子酸,他們切下一塊遞給我:“誰說澀,誰說酸?不信你嚐嚐……”

  蘋果吃到了,梨子嚐到了。三塊月餅,夠我偷偷享用好幾天。

  那是什麼樣的月餅喲,硬梆梆的麵疙瘩,咯嘣蹦的冰糖粒兒,除了甜,還是甜。可我就是那麼喜歡那麼饞,騙了弟弟妹妹一年又一年。

  如今的日子不知翻了多少番。月餅的種類多的讓你眼花繚亂。可我為什麼反而沒了胃口,常常思念那些年?

  枉做老大,愧對弟妹。一塊塊月餅,一個個中秋,一年又一年。

  月下分餅的孩子,早已成了年。渾沌的老眼中,月兒還是那麼圓。珍藏在心底的那塊月餅,永遠是那麼香,那麼甜,那麼讓人饞…………

  中秋月色散文 篇6

  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中秋對我來說意味著很多。記得我和我先生相識的那天就是中秋,而且我們結婚也選在中秋那個日子,中秋對我來說實在是意義非凡。關於中秋的往事,我都記得非常清楚。每年的中秋節,我都會想起好多過去的故事,有溫馨、幸福,也有傷感和辛酸。尤其讓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小時候有一年的中秋節,我沒有吃到月餅。

  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曾有一段時間住在姥姥家裡。那時候,我父親因為那場運動,去了遠在湖北的五。七幹校。而我也因為搬家,上學路途遠了,只好暫居在姥姥家裡。記得去姥姥家的那天,姐姐把我的行李捆在一輛兒童用的小推車上,我們沿著太平湖岸邊慢慢地走著。當時已經十多歲的我,就知道玩,還不懂得離開家意味著什麼。心裡特想和父親去湖北,特想離開家去尋找一種新鮮的生活。因為母親不同意,我們沒去成,我也沒感到父親離開家有什麼不好。為了能去姥姥家住,離開自己的家,我的心中只有興奮。一種即將開始投入新生活的興奮,其他的事,我根本就沒想過。

  太平湖岸邊的垂柳已經長出新芽,地面上的小草伸直了腰在迎風招展。間或早開的二月蘭輕搖著舞步,彷佛也為我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加油呢。那層嫩嫩的淺綠和早春的美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就在那一天,我離開了家,離開了母親,而父親也在兩天前登上南下的列車去了湖北沙洋。早已結婚的姐姐,又搬回來和母親一起生活,我和父親則與母親分開,因為命運出現了三岔口,選擇走自己的路,只有分開。

  我心中沒有一絲憂傷,只有期盼,期盼著父親說過的“春節”,那時候他可以回來看我們了!我們一家就可以團圓了!誰也不知道父親會在湖北待幾年,每年的“春節”就是我們團聚的日子了。

  在姥姥家的日子非常快樂,我每天放了學就像瘋了似的到處去玩兒,母親想我了,就讓姐姐來看我,我一週也會回家一次,去看望母親和姐姐全家。

  半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轉眼間中秋節來了。白天和小夥伴們一起瘋跑的我,到了晚上和姥姥對坐在屋裡,連燈都不開。姥姥沒買月餅,只買了幾個梨,她說自己從來不吃月餅,如果我想吃可以回家讓我媽給買。我不懂,為什麼她老人家不吃月餅?連中秋節也不過?只好悶悶不樂地趴在窗臺上,看著窗外圓圓地月亮,想著遠在湖北的父親,是不是和我一樣,也沒有月餅吃呢?因為我知道,母親是肯定會買月餅的,因為我家年年都吃月餅,都過中秋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不錯,我那時候才體會到不在父母身邊是多麼地想念他們。

  那天晚上表姐來了,我本來以為她會送月餅給我們,誰知道她只給姥姥帶來了一包菸絲。我心裡的失望一下子就爆發了:“三舅為什麼不給姥姥買月餅呢?一包破菸絲就過中秋節了嗎?!”

  我的語氣肯定很厲害,因為我看到表姐漲紅了臉。她直視著我有些憤怒的眼睛說道:“買什麼月餅?大姑不是也沒給奶奶買月餅嗎?誰都知道奶奶不吃月餅的,再說我們自己也沒買月餅。”

  我一下洩氣了,原來他們家也沒有月餅,這是過的什麼中秋節呀!還不如在我自己家呢。每年中秋我母親除了買水果之外,還要做好多好吃的給我吃。要不是因為上學,我早回家了。

  沒吃上月餅的中秋節就這樣過去了,第二天我趕緊給父親寫信,問他在幹校是不是有月餅吃?父親很快來信了,說他們每人發了四塊月餅。雖不如北京的好吃,但也算是不錯了。並告訴我說已經透過郵局,給我郵來了炸花生米,也是幹校發的,我聽了自然高興,期待著包裹的到來。

  週末回到我自己家看母親的時候,我好像多委屈似的告訴母親,說我中秋節沒吃上月餅。母親不以為然的笑笑,然後和我說:“沒吃就沒吃吧,至於這麼生氣嗎?你去買二斤月餅,回去的時候給你三舅送去。”

  我挺不高興,心說為什麼要給他們買月餅?母親嘆了口氣說:“唉!真沒想到他們日子過得這麼難,過節了還不給孩子們買點月餅吃,說不過去。你單買兩塊自己吃,再給他們買二斤,回去的時候你先給他們家送去啊。”

  雖然我很不情願,但還是買了月餅給三舅家送去了。表姐把我當貴賓招待,那天非要給我梳頭。還說要梳成一個新樣子的,別人都不會梳的髮型。好像早就忘了中秋節當天,我們倆吵架的事了。看到表哥表姐們吃著月餅的那個高興勁兒,我心裡還有點嫉妒地想著:至於這樣嗎?二斤月餅就美成這樣啊?要不是我媽,你們能吃上月餅嗎?

  那年的深秋,我又搬回了自己家,因為我父親提前探親回來了。也因為姐姐有了孩子,母親需要我課餘時間幫助看小孩兒。這回是父親用小車推著我的行李和單人床,我和父親仍然沿著太平湖岸邊往回走,邊走父親邊給我講老舍的故事。

  岸邊的野菊花代替了二月蘭,茂密的垂柳已不再是淺淺的綠,路邊的小草已經有些微微發黃。也就是在那天,我更確切地知道,老舍就是從這裡走向了天堂,一代著名作家就這樣消失在太平湖裡。我忽然想起,每年的中秋,不知老舍先生他在天堂會如何度過?父親告訴我:天堂裡也有中秋,那些逝去的人們,一定會在天堂裡祝福自己活著的親人們。

  中秋月色散文 篇7

  去年夏天開始的時候,對我來說是個噩夢。但也讓我又一次體驗了被人關愛的幸福。被歲月磨痕損毀得有些麻木的感觸神經,由此又重新修復好了:其實幸福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

  山西旅遊歸來的第四天,我在做家務的時候,不小心把腳砸傷。這就註定了我一夏天都要在家中度過,唯一的安慰是有了大把的時間坐在電腦前網遊。實在無聊至極,給自己找點文字活計,修改了以前寫的兩篇文章湊成小說,參加意林賽。

  腳傷不但讓自己感受痛苦,也給親人帶來麻煩。最初的日子裡,由於骨折,我不能隨便亂動,我先生只好放下工作,提前歇了年假回家照顧我。結婚三十多年了,除去生小孩兒,我還是第一次享受24小時完全被人照顧的滋味兒。

  好在先生雖外表粗獷豪放,其實是個細心人,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受傷之初最難熬的幾天裡,他日夜陪護在我身邊,讓我心中倍感溫暖。這些日子的飲食起居,把一個不會做飯的男人,折騰得夠。他每天圍在我身邊團團轉,總想讓我有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時間找到他。我家的飯菜在這個特殊時期,也都是針對我趕緊長好骨頭有好處,而特意安排的食譜,對這些我真是很感動。

  想起我們初相識的那年中秋,他曾經對我說過:這輩子認定我了。

  三十多年的時光說起來漫長,但也真如彈指一揮間。回想起來,這些年的婚姻其實也曾歷經風雨,也曾遭遇坎坷。但是我們終於攜手走過來了!雖然激情早已被生活中的茶米油鹽打磨得淨光,愛情也在歲月長河的沖刷下演變成親情,相濡以沫的和諧代替了卿卿我我的浪漫。彼此間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不需再多交流,就能明白對方的心意。我覺得這是一種境界,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靈魂融入其中的境界。

  幸福其實很簡單,每個人對它的理解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對我來說,平凡生活中的點滴其實都蘊含著幸福,當我滿頭大汗時,他為我扇涼並遞上毛巾;當我想要喝水時,他為我遞上水杯,裡面的水溫都正可口;當我採購歸來,他為我拿著所有的東西;當我生病的時候,他陪著我去醫院。這些不起眼兒的小事,其實都是生活中幸福的寫照。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另一半不關注你,那可能就沒有這麼和諧。

  今年的中秋節又快到了,這是我們婚後的第三十一箇中秋,年年都說慶祝,但到時候就會因為一些其他瑣事給忘記,幾乎沒有一次正式地慶祝過。今年也一樣,我們不會刻意去給自己慶祝,也不想製造那些所謂的浪漫,只想能夠清淨地在家裡踏踏實實呆上一天,不被俗事所擾就行了。而這也只是一個良好的願望而已,因為昨天又接到通知,老公的外甥女要結婚,雖不是中秋正日子,但要去幫忙是必須的了,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又會在別人家裡度過了……

  其實只要兩情相悅,不必在乎什麼金婚銀婚鑽石婚,不必在乎是不是慶祝結婚紀念日,風雨同舟、白頭偕老就是最大的幸福。

  中秋,對我來說意義非凡,也是我永遠的幸福期盼!

  中秋月色散文 篇8

  我牽著你的手,你擁著我的肩,我們相依相伴著,走在人生的旅途間。

  回首往事,你我已經朝夕相處了三十二年。曾經的美好歲月,曾經的青春年華,又一次浮現在我的眼前……

  三十二年前的中秋之夜,你手捧玫瑰來到我的身邊。向我敞開心扉,許下了愛的諾言。我也承諾:愛情之花,要用我們的心血澆灌。

  又是一年中秋夜,我們相擁著登上南下的列車,開始了婚姻的蜜月旅行。從虎丘到西子湖畔,還有繁華的上海灘。南京的雨花臺和青島的海岸邊。都留下了我們幸福甜蜜的足跡,見證了今生我們牽手的誓言。

  中秋——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就在中秋,我們相識相戀;就在中秋,我們喜結連理。三十二年的相濡以沫,我們已是半百中年。雖然不再激情澎湃,但愛情之花依然嬌豔。我們共同用心呵護,用今生譜寫永恆的浪漫!有你在我的身邊,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相親相愛到永遠!

  中秋月色散文 篇9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清輝滿地,正如李白詩中雲:“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大地如嬰兒般的酣睡在美夢中,渾身罩滿了銀白色的月光。月光下的世界,朦朦朧朧,如夢如幻,恬靜而安詳;月光下的世界,如此清冽、如此明朗,彷彿空氣中也瀰漫著花的清香;月光下的世界,一片聖潔,人的靈魂也在這片聖潔中得到了昇華。

  中秋的月亮是永恆的話題。她清輝如水,圓潤如玉,在清明冷豔中帶著幾分傲岸。“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抬眼仰望,月亮如嬌羞的少女,靜靜的駐足空中。這就是中秋的月色,這就是中秋的夜晚。“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亙古不變的月亮,以她的陰晴圓缺預示著人間的興衰榮辱、世事變幻。她總是默默的關注著世間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都能得到她聖潔無私的光芒,既亮麗幸福的人,也眷顧不幸的人。她永遠慷慨地給予,那麼從容,那麼大度。

  中秋是思念的節日,中秋的月亮撩人情絲,惹人相思,促人回憶。有人說中秋的月光是遊子望鄉的眼眸,是被愛撥動的款款心曲,是沉澱在心底濃濃的祝福。每到中秋,我們都會思念,思念那遠去的風,遠去的雲,遠去的微笑和那已經遠去的往事。中秋的思念是一份清涼、澄澈、淡淡的遠懷,“月是故鄉明”是多少遊子的望鄉情懷,圓圓的月亮承載了滿滿的思念,“缺也是思念,圓也是思念”,一曲“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道出了多少人的美好意願。

  在這“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夜空下,令人生出許多遐思:遠行的遊子摘下天邊的明月照亮歸鄉的路,熱戀的情侶在聖潔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月色,亙古的晶瑩剔透、冰晶玉潔,圓圓滿滿,不禁讓人發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感慨。

  中秋月色散文 篇10

  銀色,月圓,嫦娥白兔臨飛天。愛戀,憶懷,中秋望月獨傷懷。

  翻閱著消瘦的日曆,如翻過那滿是淚痕的記憶,月圓的中秋,掛著晶瑩的銀露,在日子的扉頁上,滑進眼眸,濺起點點蒼白的酸楚,又一箇中秋,又一個不得不在月浪的沙灘上,佇望嫦娥守侯的美麗。

  秋之潔爽,月之鉛華,夜之思意,心有泥濘。睹洗盡繁華的冷月,寂寥懷春傷秋,中秋月之傷情,月難長明,情更難以久留,感嘆嫦娥奔月的悽美,沉湎唐詩宋詞的纏綿。讀月中秋,灑行行青淚。

  冥冥之中流逝了多少的中秋,芸芸眾生錯落了幾多的紅塵,多少中秋之夜孤獨相守,幾多紅塵流離了無數的相思之人。中秋離愁,年年又歲歲,輪迴哀怨,輾轉涼冷之秋。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秋無依之日,世道滄桑,情去節依在,人靠月圓瘦。思念的中秋,總讓人倍感沉寂和清幽。

  月缺月圓又一載,花開花落人不還。人來人往度銀月,相思憶痛傷孤夜。

  花季的感傷和留念,暗湧一種惆悵,孤月的慘淡裡,悵然橫亙一片蒼白的思念。思念那家鄉的山,思念那遠去的水,思念那夢中的囈語,情遺落在哪裡?問月,月不語,問自己,只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詩句在哭泣,只有亙古的月亮,剝落思鄉的內衣。

  曾痴迷攜手相伴的中秋之夜,曾執迷月下依偎溫暖的身影,曾陶醉在月光流動溫情的呢喃之聲。迷離而痛楚的中秋,傷落了幾許的憂愁,愁淡淡相思孤立無助,愁淋漓盡致的絕離,愁月下孑然衰落的花影,在蒼茫的景色中,無聲亦無語。

  那個已湮沒的中秋夜,你走得如此之美麗,薄薄的霧沙宛若你輕飄飄的揮手,在眼裡全是潮溼。就連你消失的腳步,在銀色的落葉上,未覓得一滴浪花。

  曾在孤獨的月夜上,含著溼潤的感傷,遙首那白茫茫的遠方,期冀那熟悉的翅膀,帶著愛我傷我的那段記憶,飛至而落,抑或血流,浸染中秋。

  中秋的夜,誰是誰的陌路。走過了愛的河流,越過了情的執著,誰在寂寞的月光下,守著那千年的清秋。

  不知覺中,淚水滴落在中秋的銀色之中,猶如夜色綻放的煙花,絢麗卻難以封存,只有殘留的餘溫,相伴啜泣,在流動是夜色中,有誰相知,點滴鐫刻的磨痕,誰在那裡,駐足長留。

  想在慘然淡白的月光下,用小刀劃破曾緊握仍有你痕跡的雙手,讓殷紅的血液,在你的身後,默默守候。你的中秋,是否依舊,是否沒有顏色可以追溯。

  中秋的月下,有小鳥在深情的啁啾,有潺潺滑動的人流在舉杯,有一盞孤獨昏黃的燈,輕輕撫摸著那沒有感覺的傷口。

  走過了春,又來了秋。走過的人,是否還會復存。

  人削黃花瘦,滿懷的哀傷,鋪滿了心緒的離愁,淚眼凝眸,仍是那論皎潔的圓月伴中秋,如透明的露珠揮灑了那潔亮玉盤,響亮著淡然的淒涼。

  愛過中秋,中秋愛過,即便中秋輪迴萬年,銘記在心的永遠是那走過的美麗的光芒。

  中秋月色散文 篇11

  中秋的午後,依然擺脫不開殘存的暑意,頭頂的驕陽讓你對日漸遠去的酷熱仍是心存餘悸。臨近傍晚,不知不覺中卻已涼風習習,心情也隨之變的歡快愜意,注視太陽西下的步伐,不禁悄然感嘆: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逝去,不可挽留,每次日升日落,自有主宰,方才揮手送走西下的餘暉,一個轉身,就要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月夜,這就是日復一日的真實而瑣碎的生活,學會如何用心去面對,就是人生智慧……

  此時,是一天中歸於沉寂的開始,萬事萬物在清晰與模糊中默默的過度。風,會住,夜色在晚霞的掩映中姍姍走來;幾朵浮動的雲依舊遊走空中,遙望人間,也許是因為不捨,漸而凝聚,這樣的浮雲堆疊讓未來的局勢演變的有些撲朔迷離,不禁輕聲問:今天還能看到美麗迷人的月色嗎?也因這種不確定帶來情懷的活潑跳躍,似乎這樣更有趣味;青草叢中,輕輕喚響的聲音,幾聲蟲子的叫,帶著愉悅,吼出幾聲思念,然後悄然蟄伏,靜靜的與我們一起期許東方的夜空。

  身後,還是落日雲霞,眼前,卻在悄然醞釀著變幻,於無聲處,在萬眾矚目間,天邊微微泛起了光芒,開始如同一池清波在徜徉,遮住了幾顆閃閃的星光,繼而光暈微微擴散、盪漾,在光芒透出的一刻,終於露出了她的容顏,不負眾生翹首遙盼,玉兔東昇,玉輪流轉,可愛的身影清麗輕靈,皎潔清透,在一片靜謐中,銀色漸漸籠罩天地,一股祥和之氣充滿人間。經歷了這樣的驚喜,心裡也如同漫過一股暖流,此刻無論是喧囂的城市還是炊煙四起的鄉村,都在她溫柔的目光注視中變得端莊美麗。心中快意的暢想著賞月的情境,小院,圓桌,木椅,隨手搖動的小扇,一壺溫溫的清茶,葡萄,月餅,美酒,身邊幾顆淡淡疏疏的樹影隨風晃動,院牆上爬滿清翠的綠蘿對著月影婆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輕聲淺語,其樂融融,幸福美滿,快樂就像扇著翅膀的鳥兒,圍繞在身邊,伴著月亮的腳步一起行走,歲月拖著長長的尾巴,纏綿左右,不捨得離去……

  月色如水,拋灑清輝,萬物都在她羞澀的掩映中詩意朦朧,幾分如紗的夢幻中,留幾分暢想去任你自由恣意發揮,不受束縛和拘限。明月當空,星兒稀少,偶爾幾聲不明晝夜的雞鳴,伴著隨之的陣陣犬吠,隨手描繪的田園意境,讓這樣的夜愈發的可愛迷人。在中秋夜晚的涼意中,美麗的月色如緞,保管好心情,添好了衣服,踱出院落,聽著草間蟋蟀斷斷續續的叫聲,獨自沿著熟悉的鄉間小路走出村頭,在矮矮的山坡前,沐浴在月色之中,抬起頭,看著斑駁的桂樹山影,用心數著她的枝枝蔓蔓,她,潔白如雪的容顏,讓人看到流連忘返,此時明月一輪當空,一輪卻在心頭,在這樣的安詳中心情也分外輕鬆靈動,眷眷柔情直如碧波萬頃,漫天傾瀉卻又能隨心控制,隨時收攏聚集這些情愫,放在心底,堆積成人生中厚重的一頁,寫入滄桑一筆。

  中秋月色散文 篇12

  今年9月8日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共賞明月,互祝團圓與幸福。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其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中秋節和月亮緊密相關,按照農曆八月是秋季中間,而十五日又在八月中間,所以八月十五就被稱為“中秋”。而農曆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為一個月,每月十五日,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最圓。由於秋季天高氣爽,人們在中秋這天看到的月亮也就最亮。民間過中秋節的活動也圍繞著月進行,有祭月、拜月、賞月等。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有很多古老的傳說,其中“嫦娥奔月”流傳最廣。傳說,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為民除害的英雄,兩人希望能夠長生不老,永遠恩愛。於是后羿歷經千辛萬苦,向天後求得長生不老的仙藥。后羿的徒弟知道後,在八月十五這一天,乘后羿不在家的時候,要挾嫦娥交出仙藥。嫦娥被逼無奈,將仙藥一口吞下,結果立刻身輕如煙,飛上了天,從此成了長住月宮的仙女,與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他萬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託對嫦娥的思念。鄉親們敬重后羿與嫦娥的感情,也紛紛效仿拜月。

  其實,中秋節最早起源於我國古代的祭月典禮。根據古籍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代帝王已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典禮,以祈願五穀豐登。古人認為,如果沒有月亮賜予露水,沒有月亮圓缺以計農時,就不可能豐收。北京有名的建築月壇就是明朝(1368-1644)皇家祭月的場所。

  中秋節演變為賞月活動是從七世紀唐朝時候開始的。傳說,多才多藝、風流倜儻的皇帝唐明皇很喜歡賞月,有一年八月十五日,唐明皇望著明月突然心血來潮,想要到月亮上游歷一番,便憑藉仙術來到月亮上,在一座寫著“廣寒宮”的宮殿前,有一群仙女隨著美妙的音樂翩翩起舞,唐明皇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間後,他把在月宮聽到的音樂譜成優美動聽的《霓裳羽衣曲》,成為傳世之作。如此風雅的故事一經傳播,民間也紛紛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共賞人間美景。久而久之,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賞月節日。

  由於秋季是農民收穫的季節,所以對於農民來說,中秋節實際是“秋收節”,農民們在這天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王公貴族、文人書生則將中秋節視為浪漫的節日,他們宴請歌舞,吟詩作對,以明月抒情寄懷。不論顯貴豪門,還是民間百姓,都以賞月為快事。各地至今遺存了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

  中秋月色散文 篇13

  中秋,聽起來是一個與月亮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節日,可事實上,中秋,其實與月亮無關。中秋,應該是孩提時代心中念念不忘的那幾只月餅,是年少青春時心中的那一些朦朧情懷,是遊子心中那淡淡的鄉愁,是離人心中那放不下的牽掛,是年年歲歲家人的團聚,是朋友之間你來我往的問候與祝福。

  花黃柳細,秋意漸起。過了中秋,就是秋中,就漸漸有了秋味了。身邊一陣瑟瑟的風,眼前一片紛飛的葉;遠處一輪豔紅的夕陽,近處幾枝蕭瑟的枯乾。當然還有那一叢叢茂密的海棠,還有那一盞盞盛開的菊花,還有記憶深處那些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向南方飛去的大雁,以及田野裡那群朝著大雁大聲叫喊的鄉村孩童。

  兒時的印記,明朗與灰暗參半。一半因為當年鄉村生活的貧乏單調,一半因為昨日童年的歡快。人到中年,不再糾纏於中秋或秋中了,便有了一份體味秋的心境。於是發現,有一些美麗,只屬於秋天。

  很是懷念幾年前在一個村口見到的一棵柿子樹。驅車行駛在山間公路上,一路都是黛青色的山和巖,讓人沉靜。突然,看見前面不遠處出現了一簇火紅,眼睛一亮,有了一種奔上前去的衝動。到了村口,發現那竟是一棵長在溪邊的柿子樹,孤零零的,樹上已經基本沒有了葉,只剩下一個個火紅的柿子,掛在樹梢上,宛若一幅油畫。那一刻,我的心裡充滿欣喜與感動。看見我這麼一個外地人站在柿子樹下張望,村裡的一位老農走過,高聲對我說,你是不是喜歡柿子啊?喜歡的話,我幫你摘些下來送給你?我感激地回過身,笑著問他:老伯,這是你家的柿子樹嗎?他說,不是我家的,是我們村的,上百年了吧,一直在這裡,年年都結這麼多的柿子。那村裡就沒有人來採摘嗎?我好奇地問。這柿子樹就好比是我們村的招牌,歷來就沒有人來私自採摘。村裡人不喜歡吃柿子嗎?哪裡,農村沒什麼東西可吃,柿子味道這麼好,怎麼會不喜歡吃?但是,對這棵柿子樹,我們村裡人有感情,都不來摘的。那你剛才說幫我摘些下來,不是違規嗎?我笑著問他。老農這回便一本正經地說,你是客人啊,而且你不像有些外地人,看見這棵柿子樹便毫不客氣地用杆子猛打,不懂得愛惜。對你這樣的客人,我們反而樂意摘下來送給你!聽著他的話,再次抬頭看那一個個熟透了的火紅的柿子,再一次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多麼美麗的山村景象啊!美得令人陶醉,令人往返!

  一直忘不掉在街頭一角看見的一個場景。清晨,公園或河邊空地上總是司空見慣的熱鬧,老年人打太極拳,年輕人跳交誼舞,健身或散步者成群結隊。有一天路過剡湖邊,看見一位老人推著一輛輪椅緩緩走來,輪椅上坐著一位年老的婦女,身上披著薄薄的毯子。老人的滿頭銀髮被微風吹亂,但他的臉上笑容燦爛,並且似乎一直不停地和輪椅上的人在講話。輪椅上的人似乎並沒有大多的反應,但那位老人始終滿腔熱情,步履堅定。看著他們從我身邊走過的身影,心裡莫名地被感動。無論是季節之秋,還是人生之秋,眼前所見的不是最美好的場景嗎?縱然秋風縱橫,縱然秋雨連綿,依然溫暖,依然敞亮……

  小時候讀古詩詞,對於秋的抒懷大多悲愴沉鬱,就算秋高氣爽的風景之下,依然掩不住內心深處無奈的嘆息。其實,秋何嘗不是一種大氣的美,一種凝練的美,一種深沉的美,一種豐厚的美!曾經在秋日裡獨自登高,去感受山裡遍地落葉的意境。站在那座古塔前,看我們這座城市的萬千姿態,看腳下縱橫交錯的公路上如梭的車流,看遠處洗練一般妖嬈的剡溪,心裡流過的是這座城市兩千多年的歲月風霜,不禁感慨的是秋色映照下,如此美麗的我的家鄉!

  一陣淡淡的酒香飄來,呵,這也是秋的味道吧!把生命裡的春夏都釀進酒裡,對著明月清風小酌一杯,讓秋的味道更加芬芳!

  中秋月色散文 篇14

  藍的天空,有幾縷流移的夜云為滿空星輝憑添幾分落寞和寂寥。天地間明月高懸,傾洩銀亮閃爍的清輝,沿著週而復始萬年不變的昭昭軌跡,緩緩西移。

  天涯路遠,山水寄情。

  中秋的舞步便在異地鄉親們歡樂的聚會中翩翩搖滑。一灣醇香流溢的鄉情酌滿了晶亮的酒杯,如瑪瑙如碧玉如水晶,清純透亮,勾兌著濃濃的相思和淡淡的傷感,深情而酸楚,一如唐宋詩詞中跳閃出來的串串音符,叮叮咚咚敲擊著每一位遊子的心靈,沉澱和詮釋千萬年不眠不朽的鄉情,真情而熾烈。

  當我把一串串佈滿思念情結的心語醮上中秋點點星星的月輝,在屏前敲擊著溢滿清香的文字,把它們恣意投擲於浩瀚縹緲的夜空時,我才發現,原本以為充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其實是相當的脆弱和孤獨。

  這一夜的.感情是經不起一點點推攘和摧折的!

  明月如斯,孤獨夢歸何處?

  今夜,我如一隻四處覓食的鳥兒,在明月清風中尋找故土曾賜予我的那些天真與歡樂、激動與欣喜!於是,八月的土壤,就種滿了相思的豆角。

  當我推開紅塵記憶的小窗,把自己拋入那緲緲往事輕煙裡,才發現,自己的靈魂和思維,根本無法飛昇和超越鄉情這道屏障,只能讓自己躲藏在月輝暗影一隅,任由泛著淚意的心葉在心底點點滴滴地收集情感露珠,讓它們慢慢堆砌成佛祖身上不朽的舍粒,召喚我走向遠方,去真真切切地感受故鄉的溫柔和愛,感受故土賜予給我的每一份溫暖和慈愛。

  於是,在中秋的夜裡,我想起家鄉那道山樑那把鋤頭那件蓑衣,聽見了故鄉那蕭蕭綿綿淅淅瀝瀝的秋雨聲穿越時空,觸控和翻閱著那些點點滴滴的金往事。

  明月籠罩在秋歌的蕭瑟清涼中,如一株馭風而來的仙花,清香四溢,撫過遊子們一張張熱切期盼的臉孔,觸控和撫慰一瓣瓣思念的心葉,為遠方,為生我養我的故土,綻放一朵朵佈滿相思而憂傷的眷戀。

  中秋如歌,明月如謠,在滾滾紅塵中演繹著鄉情絕唱。

  夜意闌珊,我就這樣獨坐天台,一杯香茗,幾縷煙霧,梳理著滿池皎皎清輝,朗朗月色。

  目光和思緒如斧如刀,劈開一浪一浪的銀色波光,凌空跳躍,高歌曼舞,幻化成朵朵幸福安康的祥雲,飄然遠去,為家鄉,送唱一曲催人淚下的思鄉戀曲。

  中秋,明月,桂花。

  鄉關,天涯,流浪人。

  一輪明月,萬種相思,山高水長,情歸故土!

  中秋月色散文 篇15

  特別喜歡在月色如銀的意境裡散步,那種清純的味道會讓我想起童年。從前中秋的月亮就是這般明亮,我的影子反覆被皎潔的月光拉長—縮短—拉長,然後朦朦朧朧投在地上,被枝枝蔓蔓切割影射的曲線,竟然有了中國畫的韻致,隨著步伐快慢波形地起伏,或明或暗,或濃或淡;蛙語和蟲鳴往往不期而至,把年少時的無限聯想和渺遠遐思,全部引進玲瓏悅耳的神韻裡。那時候的我儼然一名快樂歌手,肆意地彈奏著自己,那月光就是一本被開啟的樂譜。

  有歌當然有舞。鄉村孩子對舞終究敬而遠之,我亦不例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自得其樂,因為月亮之上住著美麗的嫦娥,還有那隻活潑的玉兔,所以每次扯開嗓子引吭高歌時,我的腦海中就會疊映出長袖飄飄、舞姿翩翩的景象。嫦娥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著許多版本,“飄然奔月”讓人充滿好奇,“託身蟾蜍”令人不可思議,及至後來讀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才覺得嫦娥在月宮的日子並不美滿如意,倒是自己無拘無束地撒野嬉戲要幸福溫馨許多。 “吳剛伐桂”和“天狗咬月”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詳,以至於我常常充當說書人角色,在村頭槐樹下或者斑駁老屋裡,向小弟小妹們繪聲繪色地講。故而童年的月亮之上縈繫著我的遐思,寄託著我的夢想,構築著我的天堂。

  其實月亮並不單純是頭頂那皎潔的一輪,她臥在《詩經》裡,走在《楚辭》中,奔在唐詩宋詞的大道上,給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蘊。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借月光起興,寄託了濃濃鄉愁;杜牧“月白煙青水暗流,孤猿銜恨叫中秋”,假猿恨抒懷,道出了深深落寞;楊維楨“深情長是暗相隨,月白清風苦相思”,把纏綿不盡的人間親情,隱喻成皓魄初圓,瑩澈萬里;袁枚“明月有情來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又將未婚男女的款曲衷情,化為了悱惻纏綿……在月亮身上賦予這麼多的感悟、沉思和詰問,人們似乎找到一種與此相關的生命意象,讓其燭照自身的精神之旅,由她牽引心情的潮汐漲落。不過月之情愫自古以來都帶有悲慼意味,適合於人們對本體進行省思,對靈魂進行觀照。我想生命的那一端,仍然是眼前這一輪,帶著清冽的光澤,洗濯我們的喜怒哀樂,評判我們的道德準則,量化我們心靈深處對於情感的擁有程度,以及由此衍生的一切積極的消極的人生態度。

  舉頭,中秋的明月離我很近,伸手可觸;中秋的月亮離我很遠,牽夢掛懷。走在月光裡,我會把自己永遠存放在這樣的朗照中,不以心為輜重,不以物為形役;走在月光裡,我會像童年那樣放聲歌唱。

  中秋月色散文 篇16

  伊春,二零一三年的八月十五,央視的新聞聯播還沒播完,突然停電了,小區內一片漆黑。

  孩子們見天氣陰沉的像個水罐子,吃過晚飯就各自打道回府了,家裡就剩下餐桌上碼放整齊的的幾種月餅,和琳琅滿目的水果,就連樓群裡的野貓也都飽餐了好心人的食物後回到地溝裡安居了。

  如果有一輪明月掛在天空,那便甚好,和老伴出去走走,賞賞月,該有多好。可是今夜的小雨稀稀瀝瀝的下個不停,根本找不到月亮的影子,年年央視的中秋文藝晚會今天怕是給耽誤看了。

  老伴在臥室小憩,我倚在沙發上微閉雙眼等著電的到來。

  周圍好靜,只有牆上的時鐘嘎達嘎達地響著,時間好是凝固了。思緒象水一樣流淌,八月十五雲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燈,看來明年的元宵節也不會有太好的天氣了。

  我起身,慢慢的走到窗前,沒了電讓我無所適從,沒了電讓周圍靜的呼吸急促。我好像想起了什麼?奧!是過去,是小時候.......。

  那是五十年代,家裡沒有電,只有一盞小油燈,母親每天晚上彎著腰,一隻手撐著燈,另一隻粗糙的手遮在燈火前迎著風把它端來端去,做著白天做不完的事情,我和弟弟都還沒有到上學的年齡,一到了天黑,總是愛蹦蹦跳跳地跟在母親屁股後邊跑來跑去,不是離不開娘,是太喜歡那盞油燈,太喜歡那束燈光了。

  母親或是姐姐在燈前做著鞋子,縫補衣服,我便寸步不離的靠在她們身邊,我倆總是搶著拿女人做針線活的那把剪子,時時準備剪掉煤油燈燈捻上燒燬的那一截。經常遭到媽和姐她們的呵斥;“離遠點! 針扎著 !”早晨起來每每都是鼻孔黑黑的。

  五十年代末家裡有電燈了,不過晚上九點是要‘走電的’ 那電燈像眼睛一樣一眨一眨的時候,戲匣子說‘今天的節目就播放到這裡,祝大家晚安。’母親就說;“快! 麻溜的,脫衣服睡覺,電要走了。”

  我們就像小動物一樣忙不迭的鑽進被窩裡。使勁的閉上眼睛,沒人給講過故事,寒冷的冬天裡,頭和腳都裹在棉被裡面,睡的哈喇子直趟。一覺醒來,滿眼的冰凍窗花一塊玻璃一種花樣,美麗極了!我常用舌頭在上邊舔出一個‘蘋果、’舔出一個‘雞蛋。’

  幾十年過去了,生活有了千差萬別的變化。媽媽哄孩子時說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時代真地來了,那時問過媽媽真的會有嗎?媽回答很乾脆;“妄想!”那麼是誰的理想實現,讓我們一同邁進了小康時代!半個世紀的艱辛過後,生活好的不知有多少倍,我們也變得嬌氣了,不是嗎?離了電,.離了電腦,離了手機似乎真的沒法活了。

  窗外的雨一刻不停的下著,我隔窗相望,找不到月亮,只是偶爾見到行色匆匆的路人,看到窗外的幾顆櫻桃樹在雨夜的寒風中瑟瑟發抖,隨風搖曳。不,我應該理解為是那些有靈性的植物,在中秋之夜的相互問候,相互擁抱。

  我凝神的看著它們,努力地去解讀去欣賞,似乎聽到了他們的交談。

  根說;秋風已告訴我們以後的日子必須把自己埋的更深,才能熬過寒冬。

  樹幹說;我們一定要手拉著手肩並著肩,互相依賴著秋風就打不倒我們,冬雪也壓不垮我們。

  葉說;珍惜我們今天的聚會,命運註定秋風過後我們就各奔東西了,如有再見時一定不會有今天的模樣了,且行且珍惜吧。

  雨,還在下著,牆上的掛鐘渾厚的敲了八下,思緒被鐘聲打斷,我隨手拿起一把雨傘,輕輕的推開門,去感受沒有月亮的雨夜中秋。

  中秋月色散文 篇17

  消瘦的日子,因為一輪滿月而變得飽滿;寂寞的夜晚,因為銀色的美麗而變得柔軟,中秋之夜,蒼穹中高掛的皎潔裡,承載了人間多少的故事。

  坐在歲月的岸邊,望著光陰的流淌,沏一壺茶,對著清風明月,吟誦中秋的雋美多姿,詠歎圓月的清逸和婉約。

  看歲月更迭,一指心音,勾勒人生路上的疏影暗香;看朦朧月色,靜心思索,也有一些無可奈何。

  窗外,月缺月圓,不知不覺,一年中秋又至。時光如水,季節替換,掛在秋上的日子,也像著中秋的月光,淡淡的、幽幽的、像是在碧波中盪漾,也彷彿是在滄海里漂泊。

  今夜,獨坐寄月,品讀著中秋月夜的美麗和清涼。

  中秋之夜,是個溫馨的夜晚,是民間一直流傳的團圓。人們用手捏出圓圓的食品,品嚐圓圓的水果,望著圓圓的月亮,一家人聚首團坐,共同追求著一種團團圓圓的美好生活。

  這時候,月亮代表的就是一種幸福,一種溫暖,一種和諧。它承載了人們對生活太多的嚮往和寄託,在酒香四溢,和睦融融的氣氛裡,月亮流露出的是人間的濃郁親情和生活的味道。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光裡也有孤獨的悽美。蒼白的光芒裡,我們總也忘不了那月宮裡清冷生活的嫦娥,她的故事,讓我們傷情,在神話裡,相守孤獨與惆悵,輾轉於哀怨與心傷。

  這樣的時候,我們也總將一些牽掛,一些思念,一些離愁拿出來,寄託給月亮,傳遞彼此的情感,恍惚著,遠方,近處都有身影和心事的迷離。

  中秋之夜,更是一個遊子不可言說的痛。月是故鄉明,那麼,故鄉的月亮到底明在哪裡?也許,是父親默默抽菸的姿態,也許是母親期盼的眼神,或者還有妻兒孤立的相望。

  這個時候,遊子的心是在月亮之上的,彷彿在那裡能看見自己的故鄉,自己的親人,也能讓故鄉看到自己的身影。

  中秋的圓月,就像是一盞燈,在紅塵的天空,有人感覺是昏黃的,因為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不圓滿,不如意,月下獨酌,問自己:“錯在哪裡,遺失了什麼?”而圓月只能告訴我們:“世態滄桑,陰晴圓缺都是美麗,要懂得珍惜。”

  也有人感覺中秋之月是清澈而飽滿的,把盞月下,即使無風無月,也可以在股熱唐詩宋詞的意境裡,獨自清歡,這是一種人生的灑脫。

  讀月,賞月,月無情,而人心有境。任冷月、秋風,也改變不了內心的清幽。守住一顆淡然的心,月圓月缺都是更古的自然輪迴,做自己該做的,想自己該想的。

  這樣的時候,有人感覺,月光是淒涼的,月色也是蒼白的。孤燈瘦影太多的淒涼、心思,會在這一輪蒼白裡,變得惆悵、無助,抬頭看見的是情感的沉重,低頭看見的是心裡的疤痕。

  此時的佳節,成了心的傷口,憂傷的出口。對月而思,那是誰在月亮上寫滿了哀愁,哪是誰在月下鋪滿了悲傷?也許,沒有什麼可以永恆,沒有什麼可以依舊,追溯愛的河流,錯過了就已經成了陌路,何必再去執著。

  中秋之月,也飽含著太多的記憶和樂趣,那兔爺、那兒歌、那兒時的歡樂,那月餅甜蜜的味道。

  一個夜晚,夠我們咀嚼悠長的回憶,這時候的圓月,就是一種不可磨滅的痕跡,讓我們不斷回想,不斷沉浸。自古以來,中秋之月,就給了人們太多的情感和感受。

  無論如何,這月見證了人們生活中的變化,有愁思百結的煩惱,有風花雪月的浪漫,輕嘆往事蹉跎,也有現在的幸福和諧。

  今又中秋,靜坐賞月,清冷風中,莫道悲歡,不如邀月同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祈願:“普天下人團圓,共嬋娟,家家美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