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培訓心情日記

進城培訓心情日記

  午間,哥提著一籃水果,笑眯眯地來到我蝸居縣城的小家。

  “哥,你怎麼來了,吃飯沒?”妻放下女兒,急急問道,而哥每次來縣城都會提前給我們來電話。

  “我來縣城幾天了,參加全縣種糧大戶知識培訓,共有一百多號人呢。培訓內容有轉變思維如何做新時期的農民,農業營銷等。”見我們疑惑,哥得意地說。

  早年,因為家庭經濟拮据,高考落榜後哥無奈離開了十分眷戀的校園,默默承擔起為家庭謀生計的重擔。哥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當一名裁縫,而是選擇修地球。沒幾年,哥的犁、耙、水車、耖樣樣玩得精熟,在我們秀美的小山村裡,一個瘦弱的高中生在田間勞作的身影往往成鄉親們教育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哥一直都挺羨慕在校學習的同學,為此每年都從微薄的收入中擠出一點錢訂閱《中國青年報》充實自己,而每次從大隊支書家拿報的任務都交給了喜氣洋洋的我。傍晚,昏黃的燈光伴著哥的讀報聲,便成了我努力奮進的動力。哥自習過中醫,父親的結石還是哥自開的藥方,一副一副吃好的,濃濃的藥香成了當時家裡最好的慰藉。哥的字寫得很灑脫,過大年的時候,鄰里都請哥寫春聯。讀者文摘線上閱讀

  父親身體一直不好,家裡最困難的時候,哥到鎮上的輪窯廠、皮革廠做過工,走村訪戶榨過米糖,一段時間還被聘為村小學的代課老師。那年,哥送我去省稅校報道時,在我裝學費的信封裡,夾帶了一張小紙條,上用正楷寫著: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八字日後便成了我的座右銘。

  直到我從學校畢業分配工作後,家裡境況才有了明顯改善,等把家裡的欠債全部還清後,哥又籌款買了一部紅頭小四輪在鄉村跑起了運輸。

  這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的騰飛,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縣城城郊上高速便可直通天南海北,銅九鐵路宛若一條巨龍從家鄉的小河上跨過,河下抓魚抬頭看火車便成了家鄉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國家更是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種糧有補貼,九年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農民有了醫保。每年中央出臺的一號檔案也都與農業、農村、農民緊緊聯絡在一起。哥意識到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會大有作為,毅然承包了村民外出打工而大量閒置的土地,種起了小麥、棉花、油菜、芝麻等經濟農作物,成了遠近知曉的種植大戶。腰包鼓起來後,哥蓋了幢漂亮的小樓,小侄兒也坐在鎮中學漂亮寬敞的教室裡繼續實現著父輩的理想。哥常自嘲道,我一介書生終於在農村找到了唱戲的舞臺。而我自己,從當年懵懂的學生,成了一名光榮的為國聚財的收稅人。更令人自豪的是,工作所在小城縣級國稅收入從94稅制改革當年的幾百萬到如今已突破億元大關,稅收工作年年得到縣政府的通令嘉獎。

  “這次培訓為期四天,授課的都是專家,真是長了見識,你看我筆記都記了滿滿一大本,回去要好好消化。另外培訓吃、住都安排在縣城最好的堯城迎賓館,全部是政府買單,所以也就沒麻煩你們了。”哥邊說邊衝女兒做了一個鬼臉。

  “這真是種田有小費,培訓學習又免費,農民得實惠,和諧好社會。”我對妻子調侃道。

  “是啊,明天縣裡還要組織我們去外縣考察取經呢。縣領導說了,我們都是農村致富的主力軍,縣裡年末要評選一批先進農業生產者,還要重獎呢。”說著,哥一把把女兒舉過頭頂,女兒咯咯的笑聲便在我們的臉上盪漾開來,一直充盈著我們的心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