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漫記的心情日記

二十四橋漫記的心情日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吟詠二十四橋的七言絕句《寄揚州韓綽判官》。千百年來,這首詩以其清朗俊爽的畫面,迷濛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揚的情調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絃,勾起對二十四橋的魂牽夢繞。

  中秋節,作為古運河之濱的宿州媒體人,利用中國·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暨運河名城市長論壇的機會,我和報界同仁來到瘦西湖,一睹了月圓之夜二十四橋的迷人神韻。

  船劃過有名的畫本軒,再向北駛過小石橋,只見一片柳暗花明,一灣秋水盪漾,名聞遐邇的二十四橋就臥波其間。它是今人依據唐宋風格,用漢白玉砌成的單孔拱形石橋。全長24米,寬2.4米,兩端各12級臺階,兩邊各24根漢白玉雕柱。橋欄雕飾明月圖案,秀麗而典雅。緩步登上橋頂,俯視橋下,湖水清清,波光粼粼,一輪滿月自中天躍人水中。“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這空靈而清朗的奇景,真叫人流連忘返。

  趁著月色,尋遍整個橋身,讓人驚訝的是,我們竟沒有看見“二十四橋”的題名。記得幼時讀《唐詩三百首》時,書中對於“二十四橋”,一註解為揚州瘦西湖中的一座橋,一註解為揚州二十四座名橋的總稱。當我們向船孃詢問後才知道,有關“二十四橋”芳名的來歷,說法還有許多,僅“二十四橋”是指橋名還是指橋數,就惹出了一樁千年筆墨官司。《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據說唐代揚州有二十四個當紅歌女,個個姿容媚豔,體態輕盈,色藝雙全。一天,杜牧乘興夜遊,聚於二十四橋,月華融融,秋意淡淡,簫聲嫋嫋,舞姿翩翩,幾疑瑤臺廣寒。他即興在歌女的紈扇上題下了著名的《遣懷》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也有野史說,攜美夜遊是隋煬帝所為,《隋唐演義》中就描寫了隋煬帝帶著蕭皇后和眾嬪妃在二十四橋夜遊尋樂的故事。而一向以考據嚴謹著稱的北宋科學家沈括,則認為“二十四橋”是揚州的二十四座名橋,其《補筆談》對二十四座名橋一一作了考證。還有人認為“二十四”是虛數,強調數量之多,一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裡的“四百八十”。各種說法言之鑿鑿,連揚州人都被攪得莫衷一是,至今也拿不出一個定論來。沉思於這些難分孰是孰非的“不定中”,我們著實領教了一番“二十四橋”的神秘和朦朧。

  輕撫橋欄,注目於那枚明月圖案,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這是一座浸染了太多文人雅士情懷的橋啊!翻翻《揚州歷代詩詞》,就會發現歷代文人歌詠揚州時,對二十四橋的確情有獨鍾。這些詩詞的作者,由於學識、境況、遭際等方面的不同,吟詠二十四橋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他們或悲、或愁、或喜、或憂,或激越亢奮,或閒情逸致,或頹廢奢華……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寄揚州韓綽判官》,讓人們在聽到他為“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美景而感喟的同時,真真體味了二十四橋的明朗;南宋詞人姜夔的一曲《揚州慢》,讓人們在聽到他為“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悽境而夢囈的同時,切切感受了二十四橋的憂鬱。詩因橋而詠,橋因詩而名。看二十四橋,我們看到了歷史的滄海桑田、興廢榮辱,軌跡明晰;讀二十四橋詩,我們讀到了人物的喜怒哀樂、真假虛實,人情躍動。

  斜月沉沉,垂柳依依,惜送著二十四橋漸行漸遠,我想:人們對二十四橋的心馳神往,將久遠地延綿下去;對二十四橋芳名的釋解,將久遠地延綿下去;對二十四橋的吟詠,也將久遠地延綿下去。因為二十四橋,在每一個喜愛它的人之心目中,是一座精神的橋,情感的橋,詩化的橋。同行的揚州同仁說得好,二十四橋作為今日揚州的名片和徽章,它也是一座友誼之橋,合作之橋,一座通向繁榮、和諧的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