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漿池邊的書香日記

紙漿池邊的書香日記

  生活中,有時候一件事可能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目標和意志,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當年那個紙漿池邊的書香味,就影響和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記得我初中畢業那年,因為中考成績差而與高中無緣。那時父親剛去世,辦喪事又借了一大筆錢,所以我不得不進城找工做。

  我先後做過洗碗工、服務員、送奶工等,但都先後被老闆辭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缺少文化知識,做工作丟三拉四的。後來,我揹著鋪蓋到造紙廠應聘紙漿工。

  當紙漿工再簡單不過了,沒文化的我也可以做。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汽車運來的舊書籍、舊報紙、舊紙皮成捆成捆地扔到浸料池裡浸泡,只要有力氣就行了。浸泡之後將它撈起來放進粉碎機絞成紙漿,重新造紙。

  做紙漿工是無聊的,為了打發無聊時光,我就在運來的舊書籍、舊報紙中,尋找一些自己認為好看的來閱讀,反正時間有的是。開始時,我讀一些搞笑類的文學作品,把魯迅的《阿Q正傳》通讀了3遍,想不到文學內容竟是如此的有意思。《阿Q正傳》成了我人生閱讀的第一部小說。

  看完的書刊,就扔進放有生石灰的浸料池裡浸泡。就這樣,我在那些廢舊書籍報紙裡陶醉,將它們翻一遍,找幾本來打發時間。就是在那段當紙漿工的`歲月裡,我讀完了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林家鋪子》;巴金的《家》、《春》、《秋》和《寒夜》。讀初中課本時曾讀過丁玲的《果樹園》,想不到做紙漿工能讀到原著《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一字一句讀完了老舍的《駱駝祥子》,深刻了解祥子的經歷與近代中國因農村破產而成批湧入城市的赤貧農民是如此相似,領會了它強有力的悲劇意義,懂得了造成祥子和虎妞的真正社會悲劇,當我看完這部小說把它扔下浸料池裡浸泡後的第2天,電視正好播放這部電影,我就想拿小說與電影對照,重溫一次,但我在浸料池裡怎麼也撈不到這部小說。

  當別的紙漿工正在喝酒猜拳打發無聊時光時,我卻在紙漿池邊翹起二郎腿,津津有味地陶醉在小說的情節裡……

  兩年後的一天清晨,廠宣傳辦知道我是個書呆子,便叫我寫一份年度總結。我根據要求,只花了3個多小時就寫出了一份總結。鍾廠長拿著長達12頁的總結,對我說:“阿海,這總結裡的句子怎麼好像曹禺的小說《雷雨》和《日出》的句子呢?”

  我笑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誰叫我天天在紙漿池邊讀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呢?

  一葉落而知秋近。很快,我調到了廠宣傳辦。不久,我被調進了市委宣傳部工作。

  我的文學和文字功底,也就是在那個紙漿池邊打下來的。紙漿池飄著書香味,我就是在那書香味中成長的,那個紙漿池成了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回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