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讀書日記

真想讀書日記

  我是個貧人的孩子。沒有別的念頭,只望著自己快點長大,做父母的小幫手,減輕父母的沉重負擔。

  小時,常聽鄰居婆婆呵責俏皮的小弟弟是“無知無識的討厭鬼”,又聞伯父引導堂兄如何讀書學文化的啟蒙,但是書的好處在哪裡,卻又不知道,童心的單純,也就聽之任之,放在腦後了。

  後來,東鄰族兄要結婚,請先生寫對聯,先生因事外出不在,村子裡又沒有第二個能手。時間已迫近,還沒有對聯貼出,一家人急得發慌。那時,我還不大懂事,卻也為之擔心。事也正巧,族兄外村一位親眷剛到,見這情景,便說:先生不在就讓我來寫吧。大家高興得不得了,移桌的移桌。割紙的割紙,研墨的研墨,七手八腳的忙了一陣子,對聯貼出來了。

  我看著閃閃發光的紅聯,靜坐案頭,雙手托腮忖思:什麼東西缺少還可以舉行婚禮,如果沒有對聯貼出,沒有這個場面和氣氛,無論如何都不能象徵這個家裡有婚姻大事。又聯想伯父開導晚輩:“不求學而優則仕,只求學成回鄉酬庶民”的循循教誨,這是多麼切合今天的實際啊!正是由於前輩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使我認定了文化在人生中的.崇高地位。孕育和催發了我對文化的衷情。我很想上學讀書。

  然而,當時村子裡沒有學校,讀書的小朋友都要到離家幾公里遠的黃流去上學。因為學費貴,還要吃住在學校,這樣開支大。我這個貧孩子是無法沾邊的。

  上學的小朋友,他們週末回家,三三兩兩的結伴在油燈下做著他們常規的夜讀。那琅琅的書聲傳出窗外,傳到貧人孩子的耳邊,敲擊著我的心靈。我懷著崇敬文化的心情,走向書房,欲從視窗偷窺,卻被他們放下窗簾擋住,只好站在隔壁作垂簾聽讀。

  此時,家狗汪汪,鳴秋吱吱,夜遊擠擠,皆是心外之事。唯有房間書聲,獨佔視書如寶的心靈,如痴如醉的聽得出神入化。他們已滅燈人睡了,聽讀聽得入迷的我,似不捨得離開書房,遲鈍鈍的鴨行鵝步回家。可是怎麼也睡不著,耳邊總是縈繞著忽明忽滅的夜讀書聲。秋風盪滌。西月迷離,我朦朦朧朧地入睡了。

  一次在路邊撿到一本圖文參半的小人書,我把它擦乾淨,久久地翻了又翻,然後像寶貝一樣,拿回家壓在枕頭底下珍藏起來。後被父親發現,他不經意地說:“孩子,你把這堆廢紙放在這裡做什麼的?”我懷著視書如寶的隱痛對父親說:“裡面有字啊。”父親像發現什麼奇蹟似的,驚喜地看著我。可是他那無法剋制的喜悅之情。卻又慢慢的變了,變得滿臉愁雲,眼睛悽楚地望向黃昏的遠方。這是父親天法送我上學讀書的苦衷。

  我愛聽父殺給我講故事,父親講呀講的,講《匡衡鑿壁偷光》,講《孫康映雪》,還講《孟母三遷》。父親繪聲繪色的講,講得他口角四灑唾花,把我引入“有志者事竟成”的境界。

  我只好走自學的道路,我拿出珍藏的小人書,走東門串西戶的請教別人,歷經艱辛和受人鄙視的坎坷苦學,終於嚐到了甜頭,能讀懂認寫了幾百個生字,堅定了我讀書求知識的信念

  真的是天隨人願。解放了,天亮了,政府把學校辦到咱們的村子裡。父親那難以名狀的高興之情。佈滿眼角眉梢。母親那張老織著愁容的瞼頓時變成一輪盈笑的圓月。他們走親戚找朋友。湊錢給我買衣服、買書包、帶我到學校報名,拜託老師循以教育,嚴以紀律。我真的上學了,我的夢幻成真了。從此,我“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像旱苗吸水一樣,從春至夏經秋歷冬,學的不厭。真的想攀丹折桂,飛越九重,以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