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又是中秋月圓時散文

關於又是中秋月圓時散文

  散文,漢語詞彙。一指文采煥發;二指猶行文;三指文體名。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又是中秋月圓時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故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與家人團聚,而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記憶中的故鄉河道縱橫、曲水流殤,石橋相連,河水清清,綠樹茵茵。其酒醉人,其景醉人,其月色亦醉人。

  故鄉的月夜靈動飄逸,故鄉的月亮更有一番靈韻。中秋的夜晚,坐在小石橋上,仰望星星點點的夜空,一輪圓月升起在輕雲覆蓋的夜空中,圓潤晶瑩如一顆碩大的夜明珠被雲朵簇擁著,明亮的銀輝給周圍的雲鑲上了彩色的.光暈。雲移月走,月亮周圍的光暈也隨著雲朵的不同形狀變化著奇妙的色彩;輕欞的月光便順著小河流淌過來,和著水中倒映的白牆青瓦小樓裡的燈影,如夢如幻,宛如置身於王維筆下的水墨畫中,不由得讓人猜度月的心事,細讀枕水情節。

  童年的中秋節都在紹興度過,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月餅象徵著團圓,也是中秋祭月的必備供品,所以不管平時家裡生活有多拮据,母親總會在節前買來一卷紙包的芝麻月餅,放在竹籃子裡,高高掛起,以作祭拜之用,但要等到中秋節那天晚上才能解饞。竹籃子裡飄散出陣陣月餅特有的清香,實是誘人,便會冒著風險偷吃,換來的是母親的一頓臭罵。

  自家的月餅被我獨享之後,便會去奶奶家,而奶奶買的月餅是大大的,圓圓的,當時論斤賣,一個月餅足有兩斤。中秋節那天奶奶總會將月餅分成二份,一份留給自己,一份留給我,下午放學去奶奶家的時候,奶奶會切一小塊給我吃,且這些天感覺自己也特別“勤快”,天天都會往奶奶家裡跑,有不取回那屬於我的一份,誓不罷休的樣子……當奶奶看到我失落的眼神,總會把自己的那份拿出來給我,直到把最後的一塊月餅給貪吃掉。當時想,奶奶何不把半個月餅全部給我,為什麼每天要讓我跑去一次,真的很不理解奶奶的這種做法。隨著自己慢慢成長,慢慢成為人父,逐漸懂得了奶奶的心思,其實,老人家渴求感情慰藉,盼望親人常伴左右的情結不難理解,共享天倫之樂,亦是對老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贍養。

  都市的月光略帶幾許喧囂與浮華,以致於剛到異地時的那份不安、茫然和思鄉。人生的變遷,親人的離逝,對原先的美好憧憬瞬間消散,曾一度讓人消極和彷徨,正因為有你們的陪伴與支援,特別是每逢中秋的時候,總會有你的款款書信;或有你的翩翩賀卡;或有與你分享的“椰蓉月餅”;更有你的包容與守候,才使得我走出陰霾,重拾往日的自信,慢慢去適應這座城市,適應當前的生活,漸漸融入了城市生活中。

  今天,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月餅早已不是兒時心目中的奢侈品,節日裡也一改舊時的許多習俗。但大家還是以各種方式團聚慶賀,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今夜,月色如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