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漂泊的你,哪一刻最想回家散文

在外漂泊的你,哪一刻最想回家散文

  每年年底的時候,各種思鄉之情來得更加的洶湧,一張回家的票如同救命稻草般重要,只要能夠搶到一張回家的票,似乎怎麼著都行,回家過年,是每一個異鄉漂泊人的標配行程。

  每一個漂泊者最想回家的時刻,大概就是春運吧。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裡,回家過年,成了全國不約而同的一場運動。

  ?我13歲的時候開始讀寄宿學校,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離家獨自生活。那時的我對新環境滿腔的熱忱,並無半點孤獨感。從13歲到23歲,這長達十年的寄宿生活,除了偶爾想家,我並不知道什麼叫孤獨,甚至覺得回家是一件非常煩人的事情,因為不回家就不用聽到爸媽的嘮叨,可以在外面的世界無拘無束地生活,那時候可謂是離家越遠越好。

  ?23歲的時候畢業,一個人拖著行李來到了深圳。那會自己一個人走在人群湧動的人才市場,一個人大街小巷地去找房子,一個人吃快餐,一個人生活….大概是因為對新城市的憧憬,以及那一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所以大多數的形單影隻對當時的我來說反而是一種享受。

  當時間慢慢地過去了,我們領略了這座新城市的燈紅酒綠,也承受了工作的壓力,當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竟覺得滿腔的孤獨快要噴薄而出。有一次下班回家,疲憊不堪,我走到地鐵口,竟徘徊不前,那一刻非常想回家,沒有任何由來的想回家。身邊都是形形色色的人,卻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和自己相談甚歡,滿大街的燈火通明,卻沒有一盞是為自己而亮的。

  那一年我25歲,作為一個背井離鄉的人,我第一次那麼想念自己的家鄉,想念那裡的一草一木,想念那裡的每一個人,我第一次那麼急迫地想出現在父母的面前,我第一次覺得孤獨感離自己那麼近,幾乎是入心入骨了。

  曾經我覺得能夠走得越遠越好,如今能安心地待在家裡已經是一種奢侈品了。

  ?朋友在深圳出創業,問他什麼時候回家過年,他回答說已經很久不回家過年了,不知道回家過年是什麼滋味了,他說他也想回去,但是父母早就不在了,家鄉已經沒有什麼可眷戀了。是的,有些人的.孤獨,比我們深刻,比我們剜心。

  我們曾經談及在深圳漂泊的感覺,他說也就只有父母還在的時候會特別的想家,那個時候,回家的日子就成了一種盼望,每天數著日子過生活,總覺得每過一天,興奮就會多一些。如果說最想回家的是哪一刻,大概是大家都有家可以回,唯獨我再也沒有家可以回了。

  ?聽來唏噓不已,大多數人對家的想念是可以緩解的,唯獨沒有家了的人,不知道用什麼去緩解,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將這種孤獨感徹底的抽離。大概對於家的想念,會伴隨自己這一生吧,即便未來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依然找不到原生家庭的哪一種情感。

  我們對家的渴望與惦念,那是因為那是我們的第一個家。

  和朋友在微信裡侃大山,畫風一轉,轉到了今年的春節。他說此時此刻就想吃一碗正宗的螺獅粉,可惜在這滿是漢堡的國度,除了炸雞就是麵包了,別說是正宗了,粉都很難買到。我同情他對家鄉美食的眷戀,也理解他的那一份渴望。

  ?他14歲初中畢業,隨後就上了英國的高中,接著在那裡讀完了本科,再接著讀碩士,這長達十幾年的求學生涯,幾乎沒有正經地回家過一次年。有時候覺得快要忘記家鄉的味道了,卻在偶然的機會吃到了中國菜,才知道存在記憶裡的味道,是永遠都忘不掉的。

  逢年過節,那一份孤獨感就給人來了一個措手不及,迅速地從腦殼竄到了腳底,要說最想回家地那一刻。就是週末的時候,和五六個同學在家裡聚餐,大家都圍著一個桌子吃飯,雖然場面其樂融融,但卻是孤獨感最強烈的時候,這個時候最想回家,越發地想念家裡的飯菜,即便沒有饕餮盛宴,依然讓人垂涎三尺。想念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感覺,餐桌前父母的絮絮叨叨也成了最動聽的話語。

  這幾年漂泊在外,和許多人去過許多地方,見過很多風景,和很多人吃過飯,喝過酒,唯獨沒有好好回家,和父母吃一頓飯。

  ?沈從文說:孤獨一點,你會發現,原來有十個你自己。一個是流淌著中華血統的中國留學生,一個是在外國獨自生活的男青年,一個是多年沒回過家過年的遊子……不管是哪一個,都帶著強烈的孤單標籤。

  ?有句話說:再美的風景,都不及回家的路。加州的陽光再好,都不如家裡的朝陽,馬爾地夫的景色再迷人,都不如家裡的小池塘,米其林的美食再誘人,都不如媽媽包的包子。

  ?有時候啊,人的情感真的蠻複雜的。當初一心飛向外面,走得越遠越好,以為外面的世界有著無窮無盡的精彩,如同風箏,飛得越來越高,但線的那一頭,始終牽在一個叫家的地方。

  ?在外漂泊的你,哪一刻特別想回家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