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之行的啟示散文

洋思之行的啟示散文

  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地處偏僻鄉村,就是這樣一座偏僻的普通農村初級中學卻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走出了一條震動中國教育界的“洋思之路”。30多年來,進校考察學習的人數已逾百萬人次。為什麼一所貌似平凡的鄉村學校能夠得到恁多人的關注?“洋思之路”是究竟怎樣走出來的?洋思中學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究竟“新”在何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同省教育廳校長培訓班一行走進了洋思中學。

  讓我們追尋成功者的足跡。

  一位好的校長就是這所學校的旗幟,靈魂。蔡林森校長1960年師範畢業,歷任泰興市城西農業中學、“五七”學校語文教師,1981年任洋思中學教導處主任。此間,他透過函授兩次獲得大專文憑,教學成績兩次第一,4次獲得縣優秀教師和教育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982年8月任洋思中學校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後的路程,則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步向成功走來——

  1982年提出“當堂教,當堂學,當堂鞏固”教學理念,並推行“課堂完成作業”。

  1985年,泰興市教育局推廣洋思中學做法。

  1991年,“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完整教學思路形成並付諸實踐。

  1993年,揚州市教育局稱洋思做法為“當前農村教學改革的一大創舉”。

  1994年,《中國教育報》發表報告文學,詳細報道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經驗《洋思之路》。

  1997年,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稱洋思初中是“我省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幟”。

  1998年,省教委和泰州市政府作出《關於進一步開展向洋思初中學習的決定》,並予以“面向市內外招生”政策。

  1999年,省教委下達《關於學習洋思初中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課程實施水平的指導意見》……

  蔡校長大氣不凡,“洋思之路”的建立和推廣不簡單。洋思之路是一條充滿艱辛和汗水的路,探索之路,成功之路。洋思的變化刻在蔡校長昔曾油黑今已漸染的白髮及其執著的信念裡,“洋思之路”是一段平常卻又不平常的、天然去雕飾的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路。

  2005年,在市政府的統籌下,洋思中學自行投資1.8億元,使原先坐落於距泰興城區30公里的洋思中學搬遷到了新城區,成為農村學校“挺進”城區的典型案例。2006年,因年齡原因,超時服役5年的“洋思經驗”創始人之一的蔡林森校長光榮退休,追隨蔡校長鞍前馬後工作了24年小他20歲的秦培元同志走馬上任。秦校長對洋思中學一直以來辦學品質及其精髓的深刻理解與精準踐行,以年輕一代特有穎睿、智慧與付出,使洋思中學沿著蔡校長的既定路線再創輝煌,一路高歌——

  秦校長躊躇滿志、繼往開來,洋思中學先後被授予“江蘇教育學會名校文化研究中心學術聯盟主席單位”、“中國名校”;全國新課程改革示範基地、江蘇省教育學會系統先進單位、中國教育學會青少年創意大賽團體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13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培育專案組以《把人的教育寫在旗幟上》為題對洋思中學品質提升作了深入報道;“洋思教學模式”分別於2013年和2014年榮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秦培元校長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高階教師,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卓越校長。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王定華司長到洋思視察調研,稱讚洋思中學就是“夢想實現的地方”!

  “洋思之路”是怎樣走出來的.?

  確立改革觀念,將“包”字引進學校、引進課堂,是洋思人成功的關鍵。洋思之路是從薄弱的基礎上起足逐步走上堅實的。30年前,洋思中學僅有一名公辦教師,4名民辦,其餘8人皆為代課。如此“三流師資”,加之偏僻農村中學的“三流設施”、“三流生源”,洋思中學制定出《改革課堂教學,建設特色學校的三年規劃》,將農村深入人心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包”字引進學校,引進課堂,堅決摒除口乾舌燥、寡淡乏味的灌輸式授課,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內容、教學質量承包的課堂教學改革:“當堂教、當堂學、當堂鞏固”,1991年發展為“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先後被推廣到100多個縣市,收到廣泛讚譽。洋思中學終於變“三流”為“一流”,並將“一流”寫向全國。

  抓機遇,求發展,錢、改革、發展進行不同結構的組合,是洋思人成功的法寶。總投資才2.4萬元的洋思中學要創造一流女學校,錢的制約是不言而喻的。有人建議貸款,蔡校長說“不”,他用僅有的一點上級撥款,建成5間走廊式教工宿舍,讓教師們“安居”,以期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改。下一步,蔡校長開始衝擊多年來不可逾越的施教區內計劃招生障礙,一方面滿懷信心地接納施教區內所有小學畢業生入讀,另一方面廣泛吸收區外學生。這時,他開始向銀行貸款,他要讓學校設施與外頭名校相稱。他們以“特色”贏效益、以效益贏“一流”、以“一流”增“特色”,如此良性迴圈,隨浪逐湧,推波助瀾。洋思中學辦學規模日漸宏大,辦學效益突飛猛進。該校現有教學班69個,教職工250名,學生4000多名,生源來自省內外。學校佔地104畝,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有堪稱一流的現代化教學樓、綜合樓、400米塑膠跑道、寬敞明亮的餐廳、浴室、師生公寓。,有一流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實驗室、計算機房、網路中心、電子監控系統,多媒體教室。校園環境荔紅蕉綠,山環水繞,燕舞鶯歌。《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雜誌多次刊登洋思經驗,學校教師赴省內外一百多個縣、市介紹經驗、上觀摩課,發表課件、網上授課,全國各地掀起了學洋思熱潮,來洋思考察的教育工作者及各界人士達100多萬人次。

  確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堅定信念,心繫每一位學生,是洋思人的成功之本。洋思人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只要下功夫,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實現“讓每一位家長都滿意”。學校主張——教師,熱愛尊重,科學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勤奮探究。該校創立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講課時間僅僅幾分鐘,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學的過程,從而有效地實施了素質教育,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他們堅持從初一年級開始,從最後一名差生開始,狠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做到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並卓見成效。二十世紀80年代之初,蔡校長就提出“尊重主體,面向全體”辦學理念並付諸實施。他以自己的子女為例來闡釋這個觀念,讓全體教師確定並堅定這一信念。在此信念的支配下,他們不放棄每一個基礎差的學生,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位學生的教育工作,狠抓起始年級和後進生的管理,從學習基礎最差的學生抓起,從頭規範學生的日常舉止行為,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從根本上保證了學校多年來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合格率、畢業率100%的驕人成績,優秀生大批次湧現出來。洋思人承諾:不管學生原來的基礎狀況如何,我們都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才,好的更好,差的要有明顯的進步直至不差。——這正是當前我們所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諦。

  洋思中學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究竟“新”在何處?

  洋思中學的路是一條探索的路,科學的路,成功的路。洋思人的成功歸納起來不外乎如下三點:即先進的承包改革觀念、巧抓機遇求快發展的開拓意識和“面向全體”把每一個學生都教好的辦學理念。一句話,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這是洋思人的成功之道,也是洋思中學“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之全“新”處,更是偌大中華東方傳統教育思想泱泱大國洋思經驗給我們帶來震動的地方。孔子云:“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古往今來的學校教育幾乎沒有誰不把教好每一位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應有之義、本來之義,只是當代教育在時代社會經濟大潮的無情衝擊下被人們淡忘了、漠視了、棄置了。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物件、主體,把每一個學生都教好是21世紀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和主題。2002年1月8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一個名為“不讓一個孩子落後”的教育改革法案。該法案旨在提高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實質上是對美國傳統教育制度和方針的某種否定。這項改革作為法律在全國強制實施。由此表明:教好每一個學生不單是中國傳統交運思想的核心,也是當代世界乃至發達國家不少智者哲人先進教育思想的普泛理解和共識,今天由洋思人將這一教育理念推向21世紀中國當代教育改革平臺中心位置,理應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關注。

  教好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張笑臉都燦爛,這就是洋思之行給我們的啟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