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實踐報告不應只流於形式

關於社會實踐報告不應只流於形式

  “老闆,拿一份實踐報告單,多少錢?”

  “3塊。”

  一到開學,學校裡的列印社就開始出售蓋好章的實踐報告單,銷路不錯,有很多同學都來購買。幾年前我第一次拿到實踐報告單的時候,還愁沒地方蓋章呢,沒想到如今都有人開始做這方面的生意了。

  按照要求,暑假實踐報告是要進檔案的。而在開學初上交的時候,大家都是隨便應付一下:學生瞎編個總結,指導老師不會追查你有沒有真正去實踐,也是隨便填個意見,學院最後再蓋個章就算完成任務了,只不過是一份材料,形式而已。

  當然,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目的是讓同學們都能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積累社會經驗。之所以會出現“形式主義”,學校、指導老師與學生個人都有責任。

  暑假社會實踐的主要形式,就是填寫學校發的實踐報告單(老師都再三叮囑要蓋好實踐單位的.章),上交一份3000字的實踐報告。學生本人不願參加實踐或者根本找不到實習單位的,就想個辦法混過去。當然,有的同學即使找到了實踐單位,也會抱怨學不到什麼東西,還不如出去打工賺錢,或者參加些培訓班學習,考些證書,為將來找工作加一些砝碼。

  大學生實踐的目的不夠明確,形式單一,實踐的可選擇範圍也比較狹窄。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校與實踐單位沒有緊密聯絡起來,學校沒有為學生創造更有利的實踐機會與條件,而教師也沒有發揮真正的監督和指導作用。以團體、組織進行的實踐活動、志願者活動都相對較少,比如,以小組合作進行的社會調查研究等活動,也都沒有真正展開。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實踐報告單只是個形式,在真正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收穫什麼,那才是社會實踐的真正收效,而目前很多同學都省去了這個過程,只弄個最後的形式而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