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教育類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緊張而又充實的社會實踐結束了,你梳理過這段時間的社會實踐嗎?感覺我們很有必要對自己的社會實踐做一下總結。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類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類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戶面積200畝,230戶人家,800口人,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裡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裡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裡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裡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小學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著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著。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床頭貼著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戶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戶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脫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裡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裡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說:村子裡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說,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裡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裡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裡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裡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裡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裡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裡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援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

  教育類暑期社會實踐報告2

  一、實踐背景簡介

  現在,浙江等沿海地帶湧入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暑假一到,由於父母都在打工,導致那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沒人照料,他們整天都在外遊玩,危險也往往在此發生。

  上官鄉位於富陽市東南,距富陽市市區28公里。上官鄉以生產各類球拍為主,是中國的球拍之鄉,外來務工人員也甚多。暑期將至,我們為了解決上官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暑期安全問題,特組織了這一支“點亮小桔燈”暑期愛心支教實踐小分隊,希望給那邊的孩子們帶去不一樣的暑假。

  除此之外,讓大學生們用所學的知識服務社會,回報祖國,實現自我價值、社會價值。透過對支教生活的體驗,學會面對各種困難,磨練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和樂於奉獻的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中錘鍊自我,淨化心靈,昇華人格。並激發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支教活動。

  二、活動目的及意義

  1、讓孩子們度過一段快樂,難忘而有意義的假期;

  2、宣傳法律、衛生、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讓農村更加文明美麗;

  3、宣傳調查環保,紅色方面的知識。

  4、瞭解和調查當地貧困學生的生活情況,為他們爭取社會資助和關愛。

  5、體驗山區生活,鍛鍊自身能力,培養吃苦耐勞和樂於奉獻的精神,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6、培養大學生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激發大學生勤奮學習、勇於創新、奮發成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爭強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三、前期準備

  1、與富陽市上官鄉政府團委方面工作人員聯絡,商討具體合作意向。

  2、準備好實踐內容,時間,形式等,寫好具體策劃。

  3、分配好隊員的任務安排,如寫新聞稿的,拍照的,支教的等。並要求支教人員準備好支教內容及方案。

  4、與上官鄉團委商討住宿問題。

  5、準備好宣傳資料,問卷調查表等。

  6、採購好書包等文具用品作為禮物送給那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四、日程安排

  第一天(17號):

  1、早上8點從學校出發到達目的地後與當地領導和學校領導取得聯絡,安排住宿,瞭解當地的教育情況,向接待老師介紹下鄉支教的目的、意義、內容、要求、所需要的幫助及注意事項;

  2、下午佈置課堂,和當地團委商討具體支教的事宜,並就近走訪調查當地情況。

  3、晚上適當調整課題實踐計劃,安排好此次實踐內容。

  第二天(18號):

  1、上午先大致的瞭解下小朋友的情況,先以夏令營的形式給他們講授生活中的奧秘,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大自然的奇妙,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等等,與孩子們談心,瞭解他們的基本生活情況,也讓大家之間都互相熟悉認識(張智侃)。多餘時間組織他們一起玩遊戲(丟手絹)。

  2、下午佈置場地,為第二天的開學典禮做準備。

  3、晚上進行當天的經驗總結,整理資料,寫新聞稿,並交代好第二天的實踐內容。

  第三天(19號):

  1、上午上課:語文(徐佳)—(虞美人。聽雨)音樂(陳超)—(感恩的心),有時間多餘組織玩遊戲。

  2、下午舉行開學典禮

  3、晚上進行當天的經驗總結,整理資料,寫新聞稿,並交代好第二天的實踐內容。

  第四天(20號):

  1、上午上課:數學(陳魯)—速算 看部勵志電影

  2、下午為孩子們精心設計了場遊園會,並準備了豐厚的禮物,希望給孩子們加深對這個暑假的記憶。

  在遊戲的過程中我們把我們買給他們的小禮品發給勝利的組員,以達到獎勵和激勵他們的目的和效果。對那些失敗了的組員我們也要給他們鼓勵,同時也要發一些禮品給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失敗,即使失敗了還有很多人在關心他們,樹立他們重新再來的信心!

  遊戲和禮品發過後可以讓他們和我們坐在一起談談心,或者讓他們講講各自對剛才遊戲的感想。引導他們知道怎樣去關心他人,彼此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3、晚上進行當天的經驗總結,整理資料,寫新聞稿,並交代好第二天的實踐內容。

  第五天(21號):

  1、上午上課:英語(張彬莉)—英文歌 勞技(王佩莎)—折青蛙 有時間多餘組織玩遊戲。

  2、下午走訪當地的孤寡老人,退休老幹部。

  3、晚上進行當天的經驗總結,整理資料,寫新聞稿,並交代好第二天的實踐內容。

  第六天(22):

  1、上午上課:美術(金李廣) 電腦認識(張文韜)

  2、下午給孩子們做個總結,並製作個電子雜誌,給孩子們回顧下我們一起相處的5天,希望能給我們留下更加美好,更加深刻的回憶。結束後一起合影留念

  3、晚上進行當天的經驗總結,整理資料,寫新聞稿,並交代好第二天的實踐內容。

  第七、八天(23、24號):

  由於是雙休日不用上課,我們也藉此機會參觀下當地的羽毛球拍公司,參觀下當地的風景,打掃下住宿的地方,並休整一天,在第二天返校。

  五、實踐日誌

  1、第一天

  7月17號早上,我們隊員早早的就穿這我們分院精心設計的實踐隊服集合在了學校大門口。我們在學校大門口合照留念,最為我們本次實踐的美好開端。經過了4個小時左右的顛簸,終於到達了本次實踐的目的地——富陽市上官鄉。在鄉政府團委的安排下,我們住進了新建的幼兒園。酷熱的天氣早已讓我們又飢又渴,在短暫的休息之後,我們去了附近的餐館小吃了一頓。由於是山區,沒什麼東西可以吃,只好硬這頭皮吃這蛋炒飯、麵條之類的東西。

  下午,我們回到幼兒園,由於前幾天剛下過雨,幼兒園的地板都佈滿了灰塵。為了讓我們晚上能有個舒服,安逸的睡覺地方,我們隊員都動了起來,掃地的掃地,打水的大水,拖地的拖地,各各都自覺的做著。終於經過了約半小時後,他們分配給我們的2間教師被我們一掃而淨。完成後,隊員們舒服的躺在地板上,在2只威力十足的電風扇下安逸地休息著。

  大約在下午3點左右,我們又開始了實踐準備。跟鄉團委書記一起,在臨時找的教室裡安排了幾張桌子和椅子,並一起討論了支教的一起事宜。

  2、第二天

  7月18號,是我們支教的第一天,為了有個好的開始,我們早早的就來到了昨天佈置好的教室,等這孩子們的到來。上午八點,“假日愛心學校”準時迎來了新學生。三十三名小朋友們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學校報到。這些小朋友年齡跨度在六、七歲之間,最大的已經小學畢業,而最小的卻在讀一年級,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我們的精心安排下,小朋友們按照身高找到了適宜的位置。經過約30分鐘的自我介紹,我們和小朋友們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小朋友們不再保有初來時的害羞,而逐漸變得活潑、開朗了起來。

  3、第三天

  早上,我們仍舊早早的來到了教室,但發現已經有好幾個學生在教室門口排隊了,可能是他們喜歡我們的這種教學形式,希望能快點上課吧!在孩子們簽到之後,第二天的教學在8點鐘準時開始了。今天給孩子們準備了語文課和音樂課。首先是語文課,在我們隊員徐佳的精心挑選下,最後選擇了教他們(虞美人。聽雨)。由於孩子們的年級跨度太大,所以我們要求3年級以下的學生要會讀,3年級以上要會背及大致瞭解這首詞的意思。最後,在隊員徐佳的耐心教學及孩子們的認真聽講下,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標,尤其是個叫羅昊的五年級學生,在我們隊員一分析好這首詞的大意,叫孩子們準備下是,那孩子居然舉手說會被了,果然,他流利的把那首詞被了出來,只是有幾個字讀音不準被糾正了下,這不經讓我們感慨了下。

  在語文課之後是輕鬆的音樂課,隊員陳超準備了首好聽又好學的(感恩的心)+手語。孩子們也熱情高漲的表示願意學這首歌。最後,在我們全體隊員的努力下,90%的學生學會了這首歌並會加上手語。我們也表示希望他們能回家後唱給自己的父母的聽,希望他們能從小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時間過的真快,上午的教學就已然接近了尾聲,最後,大家在(感恩的心)合唱中結束了今天的教學。

  下午2點,富陽市上官鄉“假日愛心學校”開學典禮準時進行。在富陽市博凱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舉行的“假日愛心學校”的開學儀式中,市關工委副主席孫曉文、上官鄉團委書記方璐、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資訊工程分院團委書記劉召靖、上官鄉黨委副書記洪華、杭州富陽博凱文體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中良出席儀式。大會上,市關工委副主任孫曉文和上官鄉黨委副書記洪華為杭州富陽博凱文體用品有限公司“假日愛心學校”授牌儀式,並且發表祝賀詞。

  在學生代表、學生家長代表、志願者代表發言過後,市關工委副主任孫曉文發表了講話,他指出,志願者的工作是高尚的,是愛心的傳遞,鼓勵志願者要有信心,努力把愛心學校辦好,並祝“假日愛心學校“越辦越好。並且,高質量的、有新意的教學方式得到了各領導和家長的 高度讚揚、認可。

  4、第四天

  7月20號,今天是我們社會實踐的第四天,也是我們支教的第三天,我們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支教。今天內容也十分豐富,給孩子們準備了英語課和美術課。考慮到山區孩子們的英語教學可能有點落後,因此我們的隊員張彬莉從abcd開始教起,然後把英文歌裡的單詞一個詞一個詞的給他們分析,希望能儘量讓孩子都能學會這首簡單的英文歌,最後,在主講老師和我們其他隊員的共同努力,及孩子們的認真,努力的聽講下,這個課程也達到了我們預期的要求。

  接下來是美術課,我們只給孩子們看了2幅例畫以及講了一些注意的地方,並且讓其餘隊員分配管理幾個人,讓他們幫助孩子們不懂的地方。經過了約一小時後,有幾個小朋友有了成果,並畫的非常漂亮,想象裡豐富。最後,孩子們拿這自己的作品跟自己的負責人一起合影,看這孩子們拿著自己的成果激動,喜悅之情,我們也不經感到一絲暖意。

  孩子是天真的,童年是需要快樂點綴的。因此,我們在今天下午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一場遊園會,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遊戲內容:打保齡球,滴筷子穿瓶,跳繩,熊貓貼鼻子,吹乒乓求等等。下午,我們吃好午飯後早早的來到活動現場佈置場地,在教室牆壁上貼上氣球之類的喜氣物品,讓本嚴肅的教室一下子變的喜慶起來了。在安排好活動內容及規則後,孩子們拿著積分表穿梭於遊戲與遊戲之間,看著他們那快樂,毫無掩飾的笑容,我們也彷彿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感覺如此的`開心。經過了大概2個多小時的遊戲之後,遊園會終於在孩子們的笑聲中結束了。晚上,我們把孩子們的積分表按照年齡分成幾個檔次打分統計。以便第二天給他們發獎勵以資鼓勵。

  5、第五天

  今天是特別的一天,也激動人心的一天。早上在上課前,我們就把昨天遊園會的成績寫在了黑板上,分檔次給孩子們扮獎勵,也儘量讓全部孩子都拿到獎品,以資鼓勵。看到孩子們拿這自己的獎品開心的在那邊,我們心裡也挺開心的。在頒獎典禮之後,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回顧了下我們前幾天教學內容,讓孩子們背了下(虞美人。聽雨)及(感恩的心),經過了2天的準備,這次有更多的小朋友達到了我們的要求,我們個個都發了果凍以資獎勵。

  接下來是勞技課,由我們的隊員王佩莎教他們摺紙青蛙。我們也在一旁和孩子們一起認真的聽學。經過了半小時左右,都折出了屬於自己的青蛙。他們都拿著自己的青蛙在一旁比賽誰跳的遠。

  下午兩點整,我們提著水果在鄉黨委書記的帶領下出發了,慰問了現居住在周村的陳爺爺和睦村的張爺爺。我們和老黨員們親切地交談,當得知老人們身體健康,志願者們表示祝福。老人們也很開心,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經歷的事蹟:批判會、改革開放……並且得知,富陽市還在抗戰期間被日本鬼子掃蕩過,遭到日本軍方的炮彈轟炸、細菌戰。志願者認真地聽取並作了詳細的筆記和調查問卷,在和老人深入交流之後,我們和老黨員一起合影留作紀念。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一直在討論著老黨員們的英雄事蹟,被他們的經歷所折服。我們認為,此次走訪,是我們不可多得的一次豐富的精神大餐,使我們更深層的瞭解了歷史。我們並下定決心:在接下來的社會實踐交流中,大家一定會發揚老黨員的精神,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舔自己的一份力!

  6、第六天

  7月22號,也就是我支教的最後一天。上午,我們依舊那排了課程——速算。在隊員陳魯的認真教學,及隊員們的幫助下,讓大多數的孩子理解了折衷法速算的方法並靈活運用。

  下午,在上官鄉黨員活動室進行最後一堂課,隊員全員穿著整齊的隊服,小朋友們全部提前到校,在一首(感恩的心)中拉開了序幕。我們和小朋友們一起歌唱、表演節目,最後的一張合影把這次支教活動完美的畫上句號。小朋友們也依依不捨,非常留戀一起的時光,都真切的希望我們明年再來。

  7、第七、八天

  由於是雙休日,我們也終於有機會去好好的體驗下上官鄉的風景,並且參觀了當地的最大的羽毛球拍製造公司,讓我們大致瞭解了羽毛球的製作過程。在休整了一天後,第八天,我們打掃了下我們住宿的地方,希望能幹淨的來,乾淨的走,並於上午9點左右乘車回學校,向這個可愛的山村,可愛的孩子們揮手告別。

  六、實踐成果

  1、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這5天裡,讓我們也感受到了童年的樂趣,彷彿我們也回到了那個時代,那個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童年。真心的希望那些孩子們能永遠都快樂,開心。

  2、在與孩子們遊戲的同時,還教會了他們不少新東西,如折青蛙,太極拳,英語歌,(感恩的心),(虞美人。聽雨)等,豐富了他們的課餘文化生活,為他們的童年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3、在走訪了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聽了他們關於中國歷史的那些事情,是我們不可多得的一次豐富的精神大餐,使我們更深層的瞭解了歷史。我們並下定決心:在接下來的社會實踐交流中,大家一定會發揚老黨員的精神,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舔自己的一份力!

  4、為孩子帶去了書,文用品等,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家庭困難的孩子們微小的幫助,作為學生的我們,力量實在微薄,但我們相信這些簡單的物品傳達了我們對上官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關愛。東西不多,讓孩子們感受到愛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我們此行也十分圓滿的完成了此目標。

  5、鍛鍊了我們自己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溝通能力,提高了自己素質;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策劃和實踐經驗。

  6、此次實踐活動不負學校、分院領導的重望,展示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良好精神風貌和綜合素質,發揚了“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精神,增強了與村民的交流,樹立了我校在村民中的良好形象。

  七、心得體會

  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從前期計劃、準備到後期的總結、處理,都充分的考驗了我們的策劃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我們在學校中無法學到的。每一項內容都由我們自己去佈置,力求做的思路清晰、有條理,這也增強了大家的動手、動腦能力。在學校日常生活中,我們這方面的能力鍛鍊的太少,以致在實踐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總體來說還是蠻有成效的。

  在與村幹部,家長,退休老人和孩子們的交談中,鍛鍊和增強了我們的交際、溝通能力。

  鍛鍊自身能力,培養吃苦耐勞和樂於奉獻的精神,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培養大學生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激發大學生勤奮學習、勇於創新、奮發成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爭強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5天的支教時間雖然不長,但卻我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我相信,這不緊對與孩子們來說是個充實,快樂,難忘的暑假,更對我們來說是個有意義的暑假。透過這個社會實踐,也讓我感受到了那邊孩子們的獨立,乖巧。雖然相處只有短短的5天時間,但美好的回憶卻是無限量的,希望那邊的孩子們都能快樂,開心的成長。

  辛苦一時,受用一生。我們也滿載而歸,紛紛感慨:社會實踐才是我們真正的第二課堂。在這個大課堂裡,我們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瞭解社會、瞭解國情,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得以充分的應用和展示,增長了才幹、奉獻了社會,鍛鍊了毅力、培養了品格,所有這些都成為這次社會實踐裡的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教育類暑期社會實踐報告3

  xx年7月4日至xx年7月31日子就這樣匆匆的在緊張與忙碌的社會實踐中過去了。在旗幟教育暑期實踐的時間裡,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家教育機構,旗幟有其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與企業文化,雖然不能與北京的大型教育機構相提並論,例如:巨人教育,學而思教育機構……但是它的諮詢、學管、老師三點一面的教育模式是不得不提的。它專門以一對一輔導為主推專案進行中小學生個性化課程輔導,其中定期舉辦一些封閉專案的考前提高,例如青島封閉七天遊、tto專案等等。這種手段我不敢說是在北京至少是在石景山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同事也折射出了一些問題所在。

  一、 傳統教育的升學壓力衍生了大量的教育機構。

  從新東方19xx年建立以來,它的瘋狂成長使其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成功上市,旁推側敲的反映出進入21世紀人們對教育的高度重視。21世紀於教育機構而言是一個迅速發展的好時期,就像中國的經濟一樣漲勢勢不可擋。21世紀需要的是全素質教育下的全能產物,所以你可以看到如今的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學學這個,學學那個……重點以提高英語水平和奧數為主要專案。這就產生了一個前景非常廣闊的市場。有市場的地方就有利益,這無疑像一塊肥肉一樣讓諸多有教育頭腦的人駐足,從而誕生了一個個的教育機構。

  二、 大量教育機構的誕生嚴重衝擊了學校的正常教學。

  石景山差不多每家孩子都上補習班,經過和教育機構的領導探討我瞭解到問題的所在。學校裡的一位老師說道:在這個區縣,特別是中學和小學期間段的孩子,差不多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在學校以外的教育機構補課,一貫延續如此使得學校的老師不負責任教學質量低,越低越補,越補越低,長期以往,就助長了一大批的教育機構的誕生。石景山除了京源九中,蘋中以外,差不多就被是認定為較差的學校,而京源九中又是初中部到高中部的內部直升,拒絕了相當一大部分的優秀學生,所以不少學生就要在小學階段拼命的學習爭取在上初中時就進入京源,還有就是其他學校的優秀學生可以在初中階段透過京源的標準考試,透過京源的特招通道進入學校。如此激烈的競爭加上教育上的缺陷使得石景山的教育問題日益擴大化。

  三、 學校的不合理管理

  從小學期間開始學生就面臨著按成績分班的問題,班級一旦確定就要走完整個階段的學習。而老師的教學質量的好壞乾脆和班級的整體成績直接掛鉤,為了分到所謂的重點班級,學生日學夜學天天補課。

  縱觀以上的三大點可以透視一些教育的弊病,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一家之談。

  下面談談在旗幟教育工作經歷與收穫。

  我所負責的部分是旗幟特色教育的第一關諮詢顧問。就是透過各種營銷手段與家長同學進行溝通,瞭解他們的潛在意向推薦公司相適應的產品。主要以電話外呼和講座邀約為主要途徑。

  透過學習實踐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想必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會有所幫助。

  與人溝通要誠懇相待,語氣隨和。

  溝通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橋樑,一定要堅信這句話。凡是要上補習班的學生我堅信一定是有問題的孩子,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習慣上。我很信服旗幟北分經理朱磊的那句話:沒有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跟聰明不聰明沒多大的關係,重點是在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上。就是在這所謂的學習問題讓不少學生的家長漲破了腦袋,所以不少家長每每聽到孩子補課的問題就很反感,講白了就是說什麼的都有,不排除罵人。每當這時就是考驗一個諮詢師耐心的時候了,在家長沒完沒了的抱怨中,首先要做一個忠實的聽眾,瞭解問題的所在,誠懇相待,讓其瞭解問題的本質。等到訴者講完了,我就會以一位過來者的身份跟家長講述那些我們的小叛逆,告訴他們如何跟孩子溝通,溝通的重點在哪裡。其實說明白點兒,都是些初二三的孩子,那些怎麼怎麼的小性子我自己那時候也沒少用。所裡我特別理解那些孩子的心理,同時也明白家長的關心與無奈。當家長認可你的觀點時距離面對面談單也就不遠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