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篇歌劇簡譜

木蘭詩篇歌劇簡譜

  導語:情景交響音樂《木蘭詩篇》自公演以來,得到國內外音樂界的肯定和贊同,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本文擬從音樂特點及文化理念來解讀該作品。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木蘭詩篇歌劇簡譜,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一、 音樂特點分析

  1) .基本的音樂語言分析

  《木蘭詩篇》的序曲,以一個極其簡約但卻具有濃郁中原色彩的主導音樂動機分別引入戰爭與和平兩個色彩鮮明的主題,並運用了交錯發展的音樂織體展現著作曲家起伏迭宕、紛繁變化的樂思。接著一段悲壯的男聲合唱迴盪在激戰後古戰場的血色殘陽之中,加劇了戰爭的陰霾與悽慘。突然一組不協和和絃的演奏,哀婉的女聲合唱緩緩進入,畫面從戰場上轉到了家中,扶老攜幼的她們訴說著 戰爭中失去親人的痛楚與無助,從兩個側面折射出作曲家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思索。第一樂章“柔板與敘事板”,以柔板的音樂展示了木蘭在戰爭即將來臨時頭長百轉的女兒情懷,用敘事歌的形式講述木蘭女扮男裝奔赴疆場的故事情節。劇中以鬥志昂揚的小號為音樂背景,表現木蘭之父在接到軍帖後的志氣,以及無奈。而木蘭的內心情緒則是以絃樂為背景,表達她細膩的心理活動。小軍鼓的始終貫穿,說明戰場局勢的緊張,催促著木蘭快奔赴戰場,隨後透過長笛、短笛的呼 嘯奏響代表了戰馬嘶叫和塵土飛揚的征戰場面。音樂不是圖解,但這一段音樂的畫面感卻很強,它有效的調動了觀眾的形象思維,使觀眾能夠進入作品規定的特定情境之中,非常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思維。第二樂章“快版與夢幻曲”,以急速的快板音樂表達木蘭與奔赴疆場的將士們“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情景,“戰爭四季”以適宜於音樂發揮的寫意手法,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漫長的征戰歲 月,以夢幻曲抒發木蘭負傷後在夢幻中的心態,如夢似幻的小提琴愛情主題與木蘭的唱段交相輝映,釋放出一個被戰爭扭曲的女性心靈對愛情的渴望、對和平生活得嚮往,充滿了人性的光輝。這一樂章中,出現了最為重要的三段主題音樂。在“戰爭四季”來臨前,作者用彼此不很融合的增四度和小二度不協和音程,產生出非常刺耳的聽覺感受,表達出“戰爭音樂主題”。

  在木蘭披一身雪花上場之前,用了一段舒緩柔美的絃樂演奏表達“和平音樂主題”。在木蘭的唱段《我的愛將與你相伴終生》演唱之前,出現的是用小提琴反覆演奏的“木蘭音樂主題”如:第三樂章“酒歌與思鄉曲”一段男聲的酒歌合唱,洋溢位三軍將士勝利後的喜悅心情,剽悍昂揚充滿陽剛之氣,與之相對比,深情委婉的思鄉曲,抒發著離家多年的木蘭思念家鄉、思念父母家人的女兒情懷,也傳達出她雖然立下赫赫戰功,卻並不為功名利祿所動,甘願迴歸家園,安度田園生活的平民意識。第四個樂章“俚歌、安魂曲與終曲”這章表現的是老家的鄉親們迎接“花木蘭將軍”凱旋歸來的喜悅心情。因此曲作者運用了頗具鄉土氣息的音樂風格,以和平與戰爭為主線,運用插部的音樂表現手法。在木蘭與劉爽表明心跡之後,音樂情緒隨著節奏突然發生了變化,自然是速度加快來表現木蘭愉快幸福的心情,最後,一個上行五度的大跳音程結束到小字二組的高音“B”上(如圖所示),這個高音就像一句誓言,道出了木蘭對這位生死之交的親密戰友堅貞不渝的愛情。在這喜慶和表現愛情的音樂之後,為了音樂的對比,也為了內容的需要,進入了一段深沉凝重的“安魂曲”,木蘭和戰友們在歡聚一堂慶祝勝利的時刻,想起了在戰爭中死去的戰友最後安排了合唱《和平頌》,是為了凸顯創作者嚮往與讚美人類和平的理念,曲作家甚至在其中創造性的融入了《聖經·馬太福音》聖詠式的的語言風格,以加強這段終曲合唱的神聖感,合唱以恢宏博大的.氣勢將全劇推向高潮。

  2) .音樂素材的民族性

  《木蘭詩篇》不僅融入了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而且成功借鑑了河南豫劇的音樂特徵使音樂表現更加多樣化人物性格更加鮮明不行的小六度音程是豫劇特有的音程色彩把木蘭的俏皮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五聲音階具有濃郁的豫劇音樂特徵陰亮的大調色簡約而具有中原色彩不但有濃郁的民族音樂個性漢有清新的現代氣息;在配器上,《木蘭詩篇》也創新使用了民族因素用交響樂進行伴奏,同時還加入了琵琶、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充分發揮了不同樂器的聲音色彩效果《木蘭詩篇》大多采用的是散文詩的語言風格在一些抒情唱段中還融入了中國古典詩詞元素流分運用了對比,比喻,比興等修辭手法既達到了一種均勻平衡和頗具方正感的效果更為詞句增添了不少韻味她方音樂的融入使作品的音樂性格呼應了北方民族人們性格豪爽、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徵使作品更具有民族意義。

  3) . 情景與交響音樂的完美結合

  之所以說“情景交響音樂”是一種全新的舞臺藝術形式,皆因它在新的藝術理念指導下而誕生。這種理念“優”則在於:作曲家以“木蘭從軍”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為基礎進行創新,與西方藝術形式的有機結合危」造了優美的中國旋律達到了戲劇與西洋的功能和聲相結合的效果音樂聽來剛柔相濟華美與樸實同在,既有鮮明的東方色彩又具清新的現代風格表達了當今中國人民的思想情感真正達到了“情景”與“交響音樂”的完美結合,“樂”為“情”而生,`情”為“樂”而動形成互動互感的美學效應這是在藝術形式上勇敢且偉大的創新。

  二、 文化理念分析

  《木蘭詩篇》的創作並非作曲家的心血來潮。它是在河南文化面臨來自國外文化衝擊之後的突圍和自救的產物,《木蘭詩篇》自覺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及其產生的國際影響,透過新的藝術樣式打造新河南的文化名片提高中原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它是在全新文化理念指導下產生的藝術產品。這種理念主要從兩個方面得以體現:

  (1) 題材的選擇

  由中國古代《木蘭辭》引出的一段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一直以來都是文藝舞臺上備受關注的題材之一,以此作為題材而創作的《木蘭詩篇》,顯示出創作者“利用與整合文化資源怕勺新理念,從當初的戲曲到後來的電視劇和美國動畫片還有音樂劇、歌劇等等形式,“花木蘭”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它的內涵在多種不同風格的演繹中逐漸獲得豐富和提升已然成為國際性的題材。因此採用這個題材進行創作從起點上講無疑將面向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這與歷史文化即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是不謀而合的這個出發點也決定了它能夠成功吸納“交響樂”這一源自西方的藝術形式這就將《木蘭詩篇》的藝術水準和文化理念定在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2) 呼喚和平”的主題

  以前關於花木蘭的藝術作品在故事情節上大致遵照休蘭辭》的基本格調著重描寫她對父母的孝、對家的愛、對敵的勇、對國的忠和對名利的淡薄但這些都沒有擺脫原有的戰爭觀和英雄觀《木蘭詩篇》將她還原成一個真正的女子描寫了這個平民女子在替父從軍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而不是生來就具有高度責任感和無往不敵的英雄。在劇中木蘭有替父從軍的艱難抉擇肩奮勇殺敵的巾幗情懷池有情竇 初開的心理鬥爭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女子。戰爭讓她看到太多的悲劇和遺憾她厭倦戰爭並嚮往和平與寧靜的生活。歌劇《木蘭詩篇》表達出了世界人民呼喚和期盼和平與正義的共同理想和情感並表達了劇中主人公花木蘭那愛民族、愛祖國、愛父母和愛戀人的“大愛”在這大愛之中又展現了正義的英雄主義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 人文精神的體現

  無論是歷史名篇《木蘭辭》還是經典豫劇《花木蘭》啟的主題基本定格在“替父從軍”的愛國主義精神上而《木蘭詩篇》對木蘭的故事進行了顛覆式地改造,揉碎了原有情節、人物和結構大膽地進行了整合與重組,以現代視角和思維去充分展現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弘揚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現中華兒女乃至全人類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喚和平與正義的崇高境界。表現人們對戰爭的憎恨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呼喚陽光,呼喚愛情,從而使傳統的題材放射出時代的光彩。該劇一個很大的亮點在於它相當細膩地描寫了木蘭與劉爽之間的友情與愛情,並且使之成為貫穿全劇的靈魂,敘事重點的轉移使木蘭形象更加人性化與平民化。

  三、 結語

  《木蘭詩篇》既儲存了中國歌劇原有的民族特色,又注重吸收和借鑑西洋歌劇寶貴的藝術經驗用開放的姿態,發展的眼光打破了民族的片面性與狹隘性在借鑑中求發展。

  中國歌劇的創作和美學觀念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一直探索中西結合走中國民族特色的歌劇之路我國的歌劇藝術正在開闢新的領域前途燦爛光明我們的歌劇藝術必將對世界歌劇藝術做出寶貴的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