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靜女賞析論述

詩經靜女賞析論述

  導語:《國風·邶風·靜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寫青年男女幽會的詩歌,表現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讚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體現出年輕男女之間純美愛情的美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經靜女賞析論述,歡迎閱讀!

  原文: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靜女》選自《詩經·邶風》。邶風,是邶國(今河南淇縣以北至湯陰縣一帶)境內流行於民間的一首歌謠。它作於衛宣公時代。對於這首詩的題義說法歷來不一,“—說:這是譏刺衛宣公好色,偷娶子婦。—說:是淫奔期會的詩。”(《詩經譯註》卷二,第3l頁,中國書店版)這兩種解釋看來都不可取,前者實為牽強附會,後者實為封建思想之偏見。客觀看待全詩內容,它確實是—首充滿著濃郁鄉土氣息的、反映農村青年男女戀愛約會的好詩,內容健康向上,感情樸實真摯。描寫了一個青年男子對情人的愛戀之情,頌揚了靜女可貴的性格特徵。它既是一首難得的'敘事情詩,又是一則別具風格的愛情小品,值得人們品讀尋思。

  《靜女》是以—個男青年的口吻,傾訴他赴情人約會的情景,詩中刻畫了他見到女子前後的不同心情,表現了他們甜蜜美好的愛情生活。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內容依章分層,從約會、贈物、回憶三個方面抒寫,逐層深入,層層透出靜女的聰明善良、天真活潑的美好性格,句句表現出青年男子對靜女的愛戀之情,字字流露出小夥子沉浸在無比幸福、滿足的熱戀之中。

  第一章,描寫約會情景,表現靜女性格。開頭“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概括了姑娘的美。一個“靜”字,點出她文靜大方的內在氣質:一個“姝”字,點出她漂亮的外貌:“城隅”,既點出幽僻合適的約會地點,又透露出姑娘大膽心細、聰明過人的心智。“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兩句,是約會過程中最精彩動人的情節。—個“愛”(通“”,隱藏之意)字,用得極有神韻,寫出了姑娘調皮逗樂的情景。她本來比小夥子來得早,但卻躲藏在—邊,偷偷地觀察來赴約的小夥子有何表現;小夥子按時到達約會地點,遲遲看不見心上人,急得抓耳搔頭,直在原處打轉轉兒。此時這複雜而焦慮的心情可以想象,使得約會的情節跌宕起伏,氣氛既活潑愉快,又幽默風趣,頗帶戲劇色彩。此時姑娘天真活潑、聰明調皮的特徵也因此而得以豐富和補充。流露出小夥子對姑娘的無限深情。

  第二章,寫相見時贈物,借贊贈物,含蓄地抒發對靜女的愛戀之情。這一個“說”(悅)字,內涵豐富,在熱戀的情人看來,對方贈送的任何東西都是美的,所以“彤管”也遠遠超越了它自身固有的價值,顏色變得分外豔,光彩也分外暖人心,那麼,“女美”兩字也就—語雙關了。這完全是人在審美過程中的移情作用所致,流露出小夥子對姑娘的一片痴情。

  第三章,回憶兩人初戀時的情景和心情。“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兩句,點出他與姑娘初戀的經過,前句敘事,後句談心情。一個“自”字,點明他兩人的戀愛始於那一次她從郊外放牧回來時,她送給他放牧時採摘的白茅草,當時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他,立刻悟出這不是—根普通的白茅草,而是信物,是姑娘送給他的一片愛心。因而這茅草的價值得到昇華,變得是那樣的美麗而別緻。“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兩句,談感慨,發議論:歸根結底,不是白茅草美,而是贈茅草的人美。這直抒胸臆的一筆,不僅巧妙地點題,而且有力地突出了他愛姑娘的主旨。這—章總共17個字,就用了三個“美”字,不但不嫌重複累贅,反倒使感情的濃度和深度得到增強,達到紆曲迴環的藝術效果,進一步深化了女子多情、純真和坦率的性格特徵。從聯想中也流露出男青年對姑娘早有愛戀的深情。

  綜觀全詩,不假比興,敷陳其事,情節曲折有致,風格含蓄蘊藉,語言明快簡潔,寫人狀物惟妙惟肖,感情發展頗有層次,襯托出鮮明突出的人物個性,充分地體現出民間情歌的藝術特點。全文篇幅雖短,容量卻大,令人驚歎於作者

  高度凝鍊的藝術筆法,具有頗高的美學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