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錢塘江大潮的詩

形容錢塘江大潮的詩

  錢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以下是“形容錢塘江大潮的詩”,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形容錢塘江大潮的詩1

  1、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李白《橫江詞》

  2、顧兔盈虛端不爽,神龍變化竟何如。須臾落日明江練,東逝滔滔洩尾閭。——錢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樓觀潮》

  3、初聞萬馬聲,漸覺似長城。遠自三山起,高連兩岸平。凌風添怒勢,映日作虛明。若是吳胥魄,如何渡越兵。——釋文珦《錢塘江潮》

  4、濤來勢轉雄,獵獵駕長風。雷震雲霓裡,山飛霜雪中。——宋昱《樟亭觀潮》

  5、重到錢塘異昔時,潮頭東擊遠洲移。人間莫往三千歲,滄海桑田幾許悲。——張以寧《浙江亭沙漲十里》

  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李廊《憶錢塘》

  7、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前山日半銜。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李覯《憶錢塘江》

  8、天邊忽地起輕雷,日耀銀戈戰陣開。二十萬人爭一瞬,群龍騰躍怒潮來。——趙樸初《錢塘江觀潮》

  9、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驚濤來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

  10、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情此景那兩得。願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蘇軾《觀浙江濤》

  11、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赬鯉問陽侯。——羅隱《錢塘江潮》

  12、一氣連江色,寥寥萬古清。客心兼浪湧,時事與潮生。路轉青山出,沙空白鳥行。幾年滄海夢,吟罷獨含情。——楊蟠《錢塘江上》

  13、浙江悠悠海西綠,驚濤日夜兩翻覆。錢塘郭裡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徐凝《觀浙江濤》

  14、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劉禹錫《浪淘沙》

  15、浪湧蓬萊,高飛撼宋家宮闕。誰蕩激,靈胥一怒,惹冠衝發。點點征帆都卸了,海門急鼓聲初發。似萬群風馬驟銀鞍,爭超越。——曹溶《滿江紅·錢塘觀潮》

  16、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湧自天來。──王在晉《望江臺》

  17、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王師道《十七日觀潮》

  【擴充套件閱讀】

  大潮成因

  天時:農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湧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湧。 風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觀潮風俗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錢塘江湧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農曆8月18日在錢塘江上檢閱水軍,以後沿習成節。除農曆8月18日前後三天觀潮節外,農曆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並可作一潮三看“追潮遊”。在中秋佳節前後,八方賓客蜂擁而至,爭睹錢江潮的奇觀,盛況空前。或遇年頭潮大,湧上江岸,衝傷觀潮者。文獻載《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觀錢塘潮》詩:“乍起悶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萬人退卻如兵潰,濁浪高於閱景壇。”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寧鹽官景區是觀潮最佳處。

  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

  "錢江秋濤"聞名國內外,早在 唐宋就已盛行。觀潮之日,尤在農曆八月十八日前後幾天,路上車如水流,人如潮湧。遠眺錢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洶湧的浪濤,猶如萬馬奔騰,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達九至十米,確有"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勢。不同的地段,可賞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觀"一線潮",八堡看"匯合潮",老鹽倉可賞"回頭潮"

  形容錢塘江大潮的詩2

  【浪淘沙】

  八月濤聲吼地來,

  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

  捲起沙堆似雪堆。

  【錢塘江潮】宋詩—釋文珦

  初聞萬馬聲,漸覺似長城。

  遠自三山起,高連兩岸平。

  凌風添怒勢,映日作虛明。

  若是吳胥魄,如何渡越兵。

  【錢塘江上】宋詩—楊蟠

  一氣連江色,寥寥萬古清。

  客心兼浪湧,時事與潮生。

  路轉青山出,沙空白鳥行。

  幾年滄海夢,吟罷獨含情。

  【錢塘江】宋詩—朱繼芳

  極浦無高樹,蒼茫只遠空。

  潮來江水黑,日出海門紅。

  兩岸東西浙,千帆來去風。

  中原山色外,殘夢逐歸鴻。

  【秋過錢塘江】貫休

  巨浸東隅極,山吞大野平。

  因知吳相恨,不盡海濤聲。

  黑氣騰蛟窟,秋雲入戰城。

  遊人千萬裡,過此白髭生。

  【酒泉子(十之十)】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濤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十七日觀潮】(宋)陳師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塘江待潮】宋詩—胡仲弓

  潮至千艘動,濤喧萬鼓鳴。

  江翻晴雪卷,海漲石塘平。

  帆影林端見,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吳越,相峙兩含情。

  錢塘觀潮全宋詩—劉黻

  此是東南形勝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幾點英雄淚,翻作千年憤怒濤。

  雷鼓遠驚江怪蟄,雪車橫駕海門高。

  吳兒視命輕猶葉,爭舞潮頭意氣豪。

  【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錢塘觀潮)】趙鼎

  雙峰遙促,回波奔注,茫茫濺雨飛沙。霜涼劍戈,風生陣馬,如聞萬鼓齊撾。兒戲笑夫差。謾水犀強弩,一戰魚蝦。依舊群龍,怒卷銀漢下天涯。

  雷驅電熾雄誇。似雲垂鵬背,雪噴鯨牙。須臾變滅,天容水色,瓊田萬頃無瑕。俗眼但驚嗟。試望中彷彿,三島煙霞。舊隱依然,幾時歸去泛靈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