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曹丕曹植七步詩的真相

關於曹丕曹植七步詩的真相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曹丕曹植七步詩的真相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曹丕真的逼迫曹植寫過《七步詩》嗎?

  曹操去世後,長子曹丕繼位。據說曹丕因為害怕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奪了曹彰的兵權,還逼曹雄自殺,又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不能現“兄弟”二字,不成便要處死他。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了以後潸然淚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那麼,歷史上真有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嗎?

  從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看,曹植不可能寫出如此感情直露,矛頭直指曹丕的詩作。曹丕即位後,作為曾經和曹丕爭奪嗣位的曹植,處境之難可想而知,明裡暗裡都會受到曹丕的排斥和打擊。身在屋簷下的曹植只能選擇把不滿的情緒藏在心裡。並且,表面上還要表現出對曹丕誠惶誠恐。被貶為安鄉侯的時候,曹植寫了《謝初封安鄉侯表》。黃初四年,又寫過《封鄄城王謝表》。這些詩裡雖然流露出難掩內心的苦悶,但還是努力把話說得很委婉、含蓄。在《贈白馬王彪》中,曹植曾藉手足離別之情來表達對當局的不滿,但仍然措辭講究,把矛頭指向別處,對曹丕保持著恭敬的態度。從這些可以看出,曾遭受過多次迫害的曹植,已經變得非常謹慎。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之句顯然是對曹丕的不顧骨肉親情的揭批,是對他殘害自己親兄弟的強烈指責。這樣的表達,與他一貫忍氣吞聲、低頭做人的風格大為不符。

  正史《三國志》和《資治通鑑》都沒有記載曹丕讓曹植七步成詩的事情。“七步成詩的”的說法源於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發;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而《世說新語》帶有小說的性質,不可作為實據。元末明初,《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把這個故事寫進小說中,並發展了這個情節,從而使這首《七步詩》家喻戶曉。

  曹丕究竟有沒有迫害曹植作《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身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詩》,據說是曹丕準備要殺曹植時,命令曹植走七步,曹植遭受迫害時所作。

  但三刀卻頗為懷疑!

  以三刀看來,作古詩對現代不讀書的人而言,確實難度不小,但對於曹植——人稱天下才高十鬥獨佔八斗的男人,不就是家常便飯麼?而且曹家三父子在歷史上建安文學時代都是文筆出眾的佼佼者,出口作一首兄弟情誼的詩還不是砍瓜切菜?曹丕如果真要為難曹植,為啥偏偏要挑曹植最擅長的文學呢?所以此處有第一個漏洞:因為如果曹丕如果真要殺曹植,完全可以派他去領軍打仗,然後打敗回來再處置,這樣殺得也是大家心服口服。

  第二個疑點,姑且不論曹丕要曹植作詩的邏輯合理性,再來看看走七步作詩的時間問題。

  走七步需要多少時間?這在傳說中完全沒有說。曹植可以走一步想一個小時說一句,也可以走兩步再想一個小時說一句,想出第三步再想一個小時。也即七步詩的'難度等於一點難度也沒有,因為沒有限定一步走多長時間。真正有難度的除非曹丕下令曹植七秒內做出七步詩,或者每一步必須一秒內走完,但是根本沒有嗎!

  第三個疑點,就是居然有小太監向卞夫人通風報信,然後卞夫人出場救下曹植!

  姑且不論古代女人地位低下,也不說曹丕居然那麼聽話,區區一個太監,竟然在沒有曹丕同意的情況下,會去為了救曹植搬救兵。

  這個太監完全就是曹植同黨嗎!曹丕怎麼可能會允許這樣一個膽敢當著朝臣面子上,跟他唱反角的小太監在他身邊,不早就咔嚓了麼?

  而且素來皇宮大院都是各類心機權術玩家的角鬥場,這個小太監有什麼膽量敢於干涉這類兄弟爭權最忌諱的事情?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他跟曹植有交情,但是彼時曹丕已經登上大位,完全是贏家,作為人本能趨利避害,肯定要站在勝利者背後嗎,怎麼可能和落水狗一樣的曹植明目張膽勾結?

  第四個疑點,曹操剛死,曹丕初登大位,根基不穩。如果立刻就向曹植開刀,必然曹植這個派系的人脈離心,肯定要投靠劉皇叔和孫碧眼嗎!曹丕是笨蛋嗎?曹操有糊塗到連位置傳給誰都不知道嗎?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站在頂點的成熟理性的政治家好不好?

  當時外部環境劉皇叔和孫權都是割據一方的政治家,豪強和英雄,如果曹家這時內部有點風吹草動,必然會遭到二人聯手搞趴下。

  所以,曹丕即使是要動手搞曹植,至少也得等位置坐穩了,外面局勢穩定了,才搞好不好,顯然此時動曹植時機不對!

  而對於這一點,金正恩同學不就活生生給大家演示了下如何在封建王朝度過政權交接過渡期的例子麼?

  最後一個疑點,就是曹植被貶到甄城後,曹丕居然還去看望他,兄弟倆居然把酒言歡,不但沒有兵刃相見,也沒有毒酒害命。而且曹丕掛了後,曹植居然痛哭流涕還做賦憑弔。理論上講,如果曹丕陣壓迫曹植,此時他完全可以出來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了,而不是哀悼好伐?

  說完上述疑點,再來看看這個故事是怎麼產生的。

  首先這個故事不是記在《三國志》或者其它史書裡面,而是記在《世說新語》裡面,還有《三國演義》也拿來說事。

  但《世說新語》是什麼書,是專門獵奇蒐集八卦類的小小道訊息的書,根本不是史書。裡面甚至還說曹彪暴斃也是因為吃了曹丕酒席的棗子後而死,完全就是黑曹丕的小報,完全是曹丕沒給錢報復人家的好不好?而《三國演義》連東風都能被諸葛亮扇兩下扇子就扇出來,也就更不靠譜了好不好?

  所以,不能拿來當作事實來看,同樣的《七步詩》除了世說新語說是曹植寫的外,其他史書根本沒有提及。而且從詩歌太過的風格和語感,完全跟“翩若驚鴻,宛若游龍,飄飄兮似流風之迴雪,宛若兮如輕雲之蔽月”“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縱橫捭闔的曹植風格不搭調好不好?

  再回到當時的歷史情況來看,曹丕繼承大位的歷史過程。

  雖然有說曹丕曹植爭權,甚至楊修因為跟曹植走得近被咔嚓。但相比較於曹植的才華橫溢,胸有大志,曹丕一樣也是才情了得,“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比起子健的奔放飄逸,更有一種穩重清麗好不好。所以才氣不是決定大位是誰,問題是當時曹操集團面臨的對手和局勢,一個是人稱劉皇叔,草根創業的梟雄,霸佔漢中寶地,對曹操是虎視眈眈,隨時準備“鐘山風雨起倉皇,百萬雄師過大江”;一個是孫權,十八歲接下孫策的位置,就敢以五六萬人跟號稱八十萬大軍的曹操大戰,而且將曹操打得服服帖帖,不得不說“生兒當生孫仲謀”的男人。

  這種情況下,如果曹丕和曹植爭權,必然結果和袁紹掛了後的結局一樣,袁氏兄弟二人爭權,然後被曹操壓到公孫康處,被砍頭送回來,所以為了避免兄弟爭權,大位只能傳給曹丕。而且歷史上也有記載是曹植識得大體主動讓權好不好,至於什麼曹植喝酒違紀開城門等等觸怒曹操完全是扯淡!

  曹操什麼男人,號稱識人用人專家的男人!對他自己的兩個兒子誰行誰不行不早就一清二楚?而且曹操是軍事家政治家,一代梟雄,對於曹氏集團在他死後面臨的壓力難道不是一清二楚?

  故而,曹丕曹植爭權從一開始就不存在,而且曹丕曹植也不存在有利益衝突,完全就沒有什麼七步詩的事情,不過是好事者為了黑曹丕編出來的小故事罷了。

  曹丕的位置是曹氏集團集體決策的必然結果罷了,因此《七步詩》是假,是勞動人民總是同情弱者,後人同情落魄天才曹植,故意黑曹丕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