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征戰詩的鑑賞方法與技巧

邊塞詩征戰詩的鑑賞方法與技巧

  一、瞭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邊塞征戰詩最能體現國運的興衰。盛唐時期的邊塞詩其基調是豪邁、爽朗、一往無前。如“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王昌齡)即使是艱苦的戰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到了中、晚唐,國勢漸衰,雖然詩人也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悲壯惋傷的成分多了起來。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陳陶)到了宋代,國家在民族鬥爭中一直處於劣勢,外侮不斷,國難當頭,在邊塞征戰詩中流露出來的感情,就更多地體現為或報國無門的憤懣,如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或為歸家無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但是不管什麼時期的邊塞詩都回旋著愛國的主旋律。

  二、注意區別各自的思想內容感情特點。

  在邊塞征戰的大題材下,邊塞征戰詩的思想內容異彩紛呈: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

  ;有抒寫徵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因此,我們在鑑賞要注意區別。

  三、分析邊塞詩的不同藝術風格。

  邊塞詩的藝術風格也是異彩紛呈。有的.豪放曠達,有的雄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只有透過對詩歌字句的細細體會,才能準確地領會到由於不同時代、不同內容、不同詩人的不同藝術素養、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邊塞征戰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藝術風格。如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上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詩題作《閨怨》,有“怨”必有“愁”。詩的開頭卻出其不意地從題意的反面入手,獨劈蹊徑,以退為進用反說起筆,說這位與丈夫闊別、獨處深閨的少婦,似乎已經習慣了躲在這與世隔絕的封閉式的小圈子裡,反而精神麻痺、已“不知愁”了。當她“春日凝妝上翠樓”之後,“忽見陌上楊柳色”,明顯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誘惑力,觸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難再、紅顏易年的閨怨之情:悔不該讓夫從軍以求功名,卻辜負了這番良辰美景。一個“悔”字道出了這位少婦的“閨怨”濃愁。先說春色撩拔得少婦春心蕩漾而“不知愁”,以樂景起筆,反襯出愁怨,以反起強化題旨,使得行文波瀾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總之,這首詩不說別而別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緒倍增,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手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