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夜詩鮑照

關於秋夜詩鮑照

  秋夜詩,這是一組詩,此詩一共有兩首,都是五言古體詩,這一組詩的作者是南北朝著名的詩人鮑照,下面是這組詩的原文,歡迎大家參考~!

  秋夜詩原文:

  (一)

  夜久膏既竭。

  啟明旦未央。

  環情倦始復。

  空閨起晨裝。

  幸承天光轉。

  曲影入幽堂。

  徘徊集通隟。

  宛轉燭回梁。

  帷風自卷舒。

  簾露視成行。

  歲役急窮晏。

  生慮備溫涼。

  絲紈夙染濯。

  綿綿夜裁張。

  冬雪旦夕至。

  公子乏衣裳。

  華心愛零落。

  非直惜容光。

  願君翦眾念。

  且共覆前觴。

  (二)

  遁跡避紛喧。

  貨農棲寂寞。

  荒徑馳野鼠。

  空庭聚山雀。

  既遠人世歡。

  還賴泉卉樂。

  折柳樊場圃。

  負綆汲潭壑。

  霽旦見雲峰。

  風夜聞海鶴。

  江介早寒來。

  白露先秋落。

  麻壟方結葉。

  瓜田已掃籜。

  傾暉忽西下。

  回景思華幕。

  攀蘿席中軒。

  臨觴不能酌。

  終古自多恨。

  幽悲共淪鑠。

  翻譯:無

  賞析:無

  作者資料: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南橋鎮),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鮑照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元嘉期間(424—45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聘為國侍郎。孝武帝即位後,為大學博士兼中書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轉永嘉(今溫州市)令,後任朐海王劉於頊的'前軍參軍、遷軍刑獄參軍,人稱鮑參軍。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鮑照26歲,據史載,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但沒有得到重視。他不死心,準備獻詩言志。有人勸阻他說:“郎位尚卑,不可輕忤大王。”鮑照大怒:“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沉沒而不可聞者,豈可數哉!大丈夫豈可遂蘊智慧,使蘭艾不辨,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之後,他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劉義慶病逝,他也隨之失職,在家閒居了一段時間。後來,又做過一個時期始興王劉浚的侍郎。宋孝武帝劉駿起兵平定劉劭之亂後,他任海虞令,遷太學博士兼中書舍人,出為秣陵令,轉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臨海王劉子頊的幕僚,次年,子頊任荊州刺史,他隨同前往江陵,為前軍參軍,刑獄參軍等職,掌書記之任。孝武帝死後,太始二年(466年),文帝十一子劉彧殺前廢帝劉子業自立,是為明帝。子頊響應了晉安王劉子勳反對劉彧的鬥爭。子勳戰敗,子頊被賜死,鮑照亦為亂兵所害。鮑照有一妹鮑令暉,也善文學。

最近訪問